解決俄烏戰爭的步驟

Trump之前曾誇下海口“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現在已經不提了,改口說“六個月內”。
既然總統定好了目標,美國各路智庫機構自然得出謀劃策。
近日,外交關係委員會刊登了一篇題為“Toward a Settlement of the Russia-Ukraine War”的文章,以下簡要介紹其內容。
普京不僅積極響應了Trump的見面邀請,還完全遵循了後者的敘事邏輯:“我不得不認為,如果他(Trump)擔任總統,如果他的勝利沒有在2020年被竊取,或許2022年烏克蘭就不會出現危機。
1、
Trump很快會發現,透過談判結束俄烏戰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提升他作為和平締造者的聲譽絕非一件容易之事。
考慮到所涉問題的複雜性,和解不太可能以單一協議形式出現而是以一系列專門針對離散問題的協議組成,在較長時間內以不同的速度分別進行談判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專家認為,實現停火大概將遵循如下的談判步驟:
第一步,美俄總統直接對話,明確雙方底線;若這一過程中兩位總統無法達成共識,則沒有進一步接觸的必要。
第二步,美國應與歐洲盟友和烏克蘭展開密集磋商,充當它們與俄羅斯之間的“中間人”,就停火的基本條件和持久解決問題的路線圖達成一致。
第三步,美、俄、歐、烏四方對當前停火條件和遠期路線圖表示支援,具體形式可以是美、歐、烏組織一次聯合峰會,以及美俄組織一次峰會。
第四步,總統特使和外交官們就停火的細節問題進行磋商,作為路線圖的第一階段內容。
外交關係委員會認為,由於烏克蘭面臨日益萎靡的西方支援和不斷惡化的戰場狀況,說服澤連斯基認真談判應該比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京更容易,因為普京認為他正在朝著實現其最大目標的方向取得進展。
普京去年6月明確提出,並在過去幾周內重申,他的停火條件包括: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及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州的主權(目前俄羅斯只完全控制了盧甘斯克),放棄加入北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同時要求西方解除制裁。
當前俄羅斯最大的軟肋在於其國內經濟和人力問題,但普京顯然在押注烏克蘭會在這些問題發生之前崩潰。
為了讓俄方不這麼確信時間站在他這邊,美國需要在四個領域採取行動:
a)闡明西方和烏克蘭對成功的共同願景;
b)繼續支援烏克蘭的戰爭努力以及幫助其融入歐洲-大西洋共同體;
c)如果不停戰,就制定針對俄羅斯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
d)如果停戰,提出對俄羅斯的激勵措施,例如恢復正常外交關係,解除部分制裁等。
烏克蘭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仍控制著以蘇賈鎮為中心的部分領土(圖中深藍色),形成了一個突出部。
2025年1月,俄軍佔領頓涅茨州重要城鎮託列茨克,該城鎮戰前擁有三萬人口。
2、
對克里姆林宮來說,這場戰爭不僅僅是關於烏克蘭的,而是俄羅斯與西方間展開的更廣泛衝突的一部分。
普京的根本目的是修改冷戰後俄羅斯與西方達成的和解協議——克里姆林宮認為這是西方在俄羅斯力量極度虛弱時強加到俄國頭上的。
前文提到過,西方與俄羅斯對於冷戰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歷史敘事。
西方戰略界是把俄羅斯作為冷戰“戰敗國”來看待的,認為蘇聯輸掉了冷戰,西方理所當然要來收拾蘇聯的勢力範圍,享受冷戰終結的地緣政治紅利。
在歐美人看來,他們對於俄羅斯已經是寬宏大量,仁至義盡,割地賠款都沒有要。
而在普京等俄羅斯精英眼中,蘇聯不是戰敗國,也不是被西方打敗的,它的崩潰是源於自身政治經濟問題,以及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兩代領導的“主動選擇”(《俄羅斯隱藏的內心世界》)。
普京等人認為,俄羅斯冷戰結束後放棄了很多戰略利益,這是基於自身實力現狀對西方做出的有條件示好,不是作為戰敗國的懲罰,更不能被視為理所應當。
現在北約的擴張將俄國推向了歐洲邊緣,剝奪了對俄羅斯安全至關重要的緩衝區,並削弱了它在全球舞臺上的大國地位。
普京發動烏克蘭戰爭的目的之一,是要消除冷戰後北約東擴的地緣政治後果,抱著算“三十年來總賬”的心態。
換到Trump政府的角度,既然俄羅斯有上述深層考量,那麼戰爭的解決就必須納入對歐洲安全更廣泛的討論,特別是華盛頓(歐洲安全的最終保障者)與莫斯科(歐陸主要軍事大國)之間需形成某種程度的地緣政治共識。
俄軍已在紅軍城外圍形成半包圍態勢。紅軍城是烏東後勤補給樞紐,多條公路鐵路交會處,即將到來的紅軍城戰役或將起到“俄烏談判風向標”的作用。
2025年1月,俄軍攻佔烏克蘭頓涅茨克州重要城鎮大諾瓦西爾卡。
3、
詳細的停火方案可能包含以下內容:
1)沿接觸線停火
這意味著停止對彼此領土的所有空襲,部隊脫離接觸,並透過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就像冷戰期間的軍備控制協議一樣。
俄羅斯不會接受由第三國軍隊組成的監控任務,也不會允許北約/歐洲主導的維和部隊介入,可能的情景是成立一個由美國、俄羅斯、烏克蘭三邊委員會組成的機構來處理爭端。
2)庫爾斯克問題
烏克蘭顯然希望將庫爾斯克州佔領的約500至600平方公里領土作為關鍵談判籌碼,比如交換俄羅斯佔領的烏哈爾科夫州領土(未公投入俄,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
但俄方未必會同意這樣的要求,可能會在談判前傾盡全力收復庫爾斯克,也可能做等價交換。
俄控哈爾科夫州分為兩塊(圖中紅色標識),總面積約800至1000平方公里,目前正緩慢擴大中。
3)烏克蘭的非集團地位
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放棄任何獲得核武器的努力,同意禁止在其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並相應地修改其法律檔案。
在此基礎上,烏克蘭將盡可能獲得來自北約的安全、軍事和情報支援以作為補償,同時俄羅斯也需要在廣大邊境地區限制其武裝力量部署。
4)領土處置
俄羅斯將保留對其迄今為止佔領領土的實際控制權,烏克蘭放棄使用武力收復失地的努力,但將在法律上拒絕承認被吞併的土地。
5)少數群體權利
基輔將重申保護少數群體的權利,特別是俄羅斯族人的權利——這與歐盟的標準一致;只要所有資金和版權都來自國內,就可以允許使用俄語印刷和廣播媒體。
6)賠償
雙方都不會支付賠償金,各自負責重建計劃。
7)戰爭罪
雙方各自負責起訴發生在其控制領土上的戰爭罪,另一方不需要協助調查。
8)制裁
西方取消對俄羅斯個人的制裁——這些制裁主要是懲罰性的,對俄羅斯發動戰爭的能力沒有明顯影響,其他制裁的解除則需要與和解協議達成的具體步驟掛鉤。
外交關係委員會在文章最後寫道: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Trump政府在短期內讓普京認真談判的唯一方法是證明美國及其盟友有打一場持久戰的手段和決心。
停火——無論多麼令人期待,都不會帶來持久的和平,除非美國致力於落實各項措施,繼續向烏克蘭傾注資源。
透過精心協調和努力,Trump或許能夠讓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未來幾個月內就和平路線圖達成一致;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外交成功,但同時也將是一張長途旅行地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