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了!現在騙子已經連留學機構都不放過了?!

不論是今年即將進入大學的還是正在備考的準留學生,相信大家已經開始為自己下一階段的學習生活做準備了。不過也別興奮得太早,因為騙子們也披上了當季最新款馬甲,蠢蠢欲動……雖然大家自信從小到大都身經百戰,然而各種新聞報道卻表明——留學生是騙子非常青睞的群體之一,畢竟有錢年紀又小,還遠離家鄉…不騙你騙誰?!別說留學生,有時候家長乃至留學機構都難免被騙!!!下面就請各位小夥伴一起康康騙子都有哪些騙術…
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
微訊號:Panopath_liuxue
PART 01
# 作弊綁架 #
前幾天有個學妹隱晦地說,年級裡有個誰誰誰又“買到題了”,考出了個高得誰都不信的分數。
其實我們都知道標化考試的灰色地帶頻頻被曝出猛料,不過對於正在瘋狂刷分的國際學生和家長來說,每每聽聞身邊有人貌似成功地耍了什麼小花招,恐怕也會忍不住誘惑多看那些所謂“內部人士”幾眼——死馬當活馬醫,難道除了被騙點錢、空歡喜一場,還能有什麼後果嗎?
不過我看了幾條最近的新聞之後,不禁真要為這位不認識的同學捏把汗了。
有一些偽裝成槍手的“綁匪”,聲稱可以透過把你安排在他們的外掛考場,幫助你順利地利用協助完成考試。然而當你大搖大擺地以為自己進入了保護傘之時,你便已被綁匪們的圈套拿捏了——
全程無死角的錄音錄影誒,你的舞弊行為鐵證如山;此時若不乖乖交錢,他們就會威脅你把這些證據發給大學,從此以後再也別想申請到任何學校!
報警?一來你自己有不端行為在前,無論如何都是理虧;再者這幫騙子本身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你用什麼武器維護自己,能保全自己握在他們手裡的前途?
PART 02
# 郵件詐騙#
沒關係,我們從來不蹚這種渾水,只認準官方資訊,是不是就不會被騙了?
——那肯定不是啦。
很多騙子為了顯得嚴肅、有威懾力,都會假扮成政府機構對你發號施令,讓你不敢對他們的釣魚郵件置之不理——這種一般都扮演得相當逼真……而且你們知道嗎,它們還有可能是學校反串的。
幾天前,一名UIUC(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留學生收到了一封來自ISSS(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的郵件,向其索要新的I-20檔案和作為“財產證明”的30萬美金。由於這封郵件看起來過於真實,這位同學差點就要回國辦手續轉賬,好在其父母看出了蹊蹺,最終才有驚無險。如果不細看可能真的很難發現,騙子用的假郵件地址和真的只差了一點點……
其實類似針對國際學生的電信詐騙層出不窮,儘管各方機構一再想方設法強調要警惕電信詐騙,但是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由於騙子們總是危言聳聽,恐嚇你攤上大事了,情急之下人的正常反應確實是趕緊去處理,而很少有人能冷靜地鑑別發件方的真假;反倒是那些措辭大同小異的政府部門提示郵件,容易被我們當成垃圾資訊直接刪除。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官方為了對學生進行反詐教育,實在是煞費苦心。我本人比較幸運,目前還沒聽說哪個身邊的朋友收到過上面那種性質嚴重的詐騙郵件,但是就在不久前,還是被NUS(新加坡國立大學)官方的詐騙把戲耍了一遍。
一封來自學校IT部門的郵件親切地稱呼著我的名字,讓我儘快更新防毒軟體以確保在校內的網路安全,結尾附上了升級連結。我雖然並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還是點進去了;跳轉到網頁之後,發現上面赫然寫著“這如果真的是詐騙,你就成功被釣魚了!請迅速完成以下培養反電信詐騙意識的課程並透過測試。”再回去看才發現,發件人的郵箱地址是mus,這是校方專門假扮釣魚網站,看看有沒有學生會上鉤的。我一看群裡,大家紛紛出來唉聲嘆氣,說不小心被騙了,聽課答題好煩;設想一下如果遇到了真釣魚,那等著我們的可不僅僅是多做幾道題這麼簡單了啊……
PART 03
# 社交媒體詐騙#
有一種更常見的小偷小摸,其實是身邊朋友賬號的高仿版們。
我近一兩年就在微博和ig上見過至少五個和我某個朋友的頭像一模一樣、使用者名稱只是某個字少一筆、某個符號長一截的奇怪賬號。好在這幾次我被假冒的朋友本人都眼疾手快,發帖出來告訴大家有人在冒充自己,趕快舉報。
我這幾個被冒充的同學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在不同地區的留學生;這些高仿號在我身邊潛伏一陣之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哪天就會突然冒出來說自己正在遇到什麼困難需要我的幫助;這樣一來,好久不聯絡、不清楚近況的朋友,我可能真的會放下警惕,大方地對騙子出手相助。
像微博、微信這種國內的社交媒體基本上以熟人圈子為主,風險尚可控制,但是圈子相對鬆散,監管也不那麼嚴格的一些國外社交軟體可就滿大街搖擺著不明騙術了。
國外APP常見騙術
我本人真的算是在網際網路上相當不活躍了,但幾乎天天睜開眼就能看見——
  • 什麼讓我先給他轉筆手續費的富豪糖爹
  • 誇我符合品牌形象其實是看中你腰包裡運費的星探
  • 不停地問我找不找工作的僱主
  • 聲稱搬家雜物帶不走喊大家抽獎免費送的熱心人……
你會在半夜被一連串電話和簡訊吵醒,這是另一個時區的人在試圖登入你的WhatsApp;你會被莫名其妙地拉進電商平臺的購物群,群成員的資料全是一堆鬼畫符;你會收到來自A國的陌生來電,對方說自己是B國移民局……雖然這些手段都挺可笑的,大多數人也應該不會信,但不得不說網際網路上背對背的世界還是危險重重的。
PART 04
# 換匯詐騙#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留學生們經常愛乾的一件事,自然就是“找組織”、“求拉某群”,然後就加入了一個其實誰也不認識誰,但以為全是自己人的微信群。一般情況下,這種群就算審查再仔細,隔段時間也會有幾個裝得很像身邊同學的中介、代寫撕下面具開始刷廣告。
我的好幾個朋友都抱怨過,一開學就有群裡“同學”給他們發好友申請,自來熟地問這問那,他們還真當就是身邊的人耐心地一點一點答,完全看不出什麼其他問題。但過了幾周之後,這些課友、住在同一個宿舍區的鄰居,就會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請求。有的班門弄斧地問你要不要他幫忙寫你某門課的作業,有的說卡丟了能不能借你的刷一下,有的突然臨時需要幾百塊,開出一個比正規渠道划算得多的匯率找你換錢。
為了證明自己身份可靠,他們還主動發自己的學生卡照片等等——其實這個也是他們從別的倒黴同學手裡偷來的。等我不小心被騙過的朋友向周圍曝光這個假身份以後,這人居然馬上換了一個別的身份繼續表演……總之,受害者們是一次性的,而只要還有不知情的人響應,他們的賬戶裡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錢。
身在犯罪金三角東南亞,由於這種亂象實在是趕不盡殺不絕,騙子們又一個比一個經驗豐富,作案後往往輕而易舉地逃之夭夭;即使是在法律嚴、治安好的城市,想透過報警追回財產也是難上加難。
emmm說到東南亞,我知道有人可能想起來了一些更可怕的手段;你別說,就在今年四月,還真發生了這樣一件恐怖的詐騙事件——
一名在澳洲上學的中國留學生從年初開始被數名騙子接連威脅,稱其做出了嚴重的違法行為,如果不支付800萬人民幣的鉅款,將面臨被拍色情影片、摘器官等等的後果。利用恐懼心理,她按照騙子的要求,不敢報警或向家人透露這件事,也刪除了很多相關證據,讓警方的追查更加困難重重……
PART 05
# AI詐騙#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嘲笑了:就這也能騙得了我?怎麼騙子這麼多年還不帶長進的?但是身在海外,騙子們瞄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咱們本人,還有國內的父母和家裡其他長輩——而且是以更高明的手段。我指揮ChatGPT做題的時候老吐槽人家笨,但我不得不承認現如今人工智慧發展得真的很可怕;可能我馴服不了它,但架不住有人已經開始用它來害咱們了。
以前以為眼見為實、永遠可以信賴身邊的人,但AI入場後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它們可以輕易地生成你的樣貌、仿造你的聲音,並把你的背景情況調查得準確無誤。
你父母電話裡的騙子再也不用自己勉強地裝著哭腔,驢唇不對馬嘴地一頓哭喊了;他們看到的可能就是你“本人”打來的視訊通話,看起來什麼都對得上,除了你本人完全不知情,父母也絲毫意識不到和自己要錢的是個假孩子。
不光是我們本人和家長,騙子發起瘋來甚至連機構都不放過……
PART 06
# 轉賬詐騙 #
先把錢轉給你,讓你安心,ok有被蠱惑到。
我有一個朋友Jason(真的不是我,貧窮讓我沒有被詐騙的價值)…他正在經營一個留學機構,4月份接到一位“家長”諮詢,非常順利的完成了溝通和留學合同簽訂,客戶也很爽快的服了服務費(直到這會兒騙子都很真誠)。

據Jason回憶,整體的諮詢都很正常,這位客戶還提供了自己孩子的成績單和簡歷等申請資料,認真的溝通了選校、專業和未來的職業規劃,溝透過程中都透露著對孩子的體貼與關心,甚至和孩子一起開了騰訊會議,討論申請方案,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

簽訂合同後,“家長”及時就往公司賬戶匯了一筆錢。然而,匯款金額竟然是200w港幣!金額遠遠超出了留學合同的服務費用。“家長”表示匯款有誤,希望留學機構這邊將錢打入自己國內的另一對公賬戶。
這截圖只能說,emmmm非常逼真,因為是真的。然而其中暗含玄機!!!
(看餘額,這騙子還怪有錢勒)
Jason察覺到事態不對,及時跟銀行的客戶經理通了電話,客戶經理提醒,近期轉賬詐騙的案例頻發,這次交易就有類似的風險,這筆錢確實已經匯出,但目前還未到賬。
“家長”這邊,一再催促留學機構這邊進行打款,但是對於一些驗證的要求置若罔聞,反而指責留學機構“麻煩”,什麼“我是真的很難交代”、“股東一直在鬧我”“你這樣辦事的話,有點失望,說實在的”。
emmmm,這怎麼不算一種PUA呢?如果是我,沒準就頂不住這連番攻擊了。幸虧Jason比較理智,回覆在向銀行確認,並且也真的在跟銀行積極溝通。
眼看騙局不成,騙子也逐漸惱羞成怒——
經過多方確認,原來騙子主打一個時間差,那個轉賬24小時之內隨時可以撤回…也就是說,Jason如果在24小時內把錢轉給了騙子,然後騙子撤回之前的轉賬,這小錢錢就直接打水漂了!
後面我又問了幾家留學服務機構,發現近期這類“家長”不在少數。騙術之後是更高明的騙術,只要有利可圖,騙子就永遠不會絕跡,而且會與時俱進,領先一步!所以小夥伴們也要即時更新自己的反詐意識及措施!
PART 07
# 反詐小貼士#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
最傳統的一類騙術還是從我們個人貪圖一些小利益的心理出發的。針對這些騙子,我們應該時刻對可疑的誘惑保持警覺,要想踏實地得到什麼,還是老老實實憑自己的本事、走正規的渠道更穩妥。因為一旦出現問題,我們面臨的損失是遠遠大過騙子用來吸引我們眼球的那點小利的。
另一類則恰恰相反,有些時候我們真的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卻收到了嚴正的警告。這種時候,只要我們確實問心無愧,就千萬不要慌張、失去判斷力。想想平時咱們自己去辦事的時候那些熱線有多難打吧——怎麼還會有銀行、使館人員下班時間用個人號碼追著你奪命連環call?
有統計資料顯示,年輕人更容易被網路上虛假的宣傳資訊迷惑,而年齡較大的群體則往往難逃假冒親友的陷害。雖然各種高科技手段確實讓我們防不勝防,但為了幫助我們的父母擦亮眼睛,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
出門在外多和親近的家人朋友聯絡,也讓家人儘量能在緊急時刻聯絡到自己身邊的其他人;讓重要的人知道自己大概的生活規律,這樣可能會讓他們更容易察覺異常、揪出騙子的馬腳吧。

本文系授權釋出,By 鷗醬,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微訊號:Panopath_liuxu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