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寒冬時節,巴黎十三區一間診所裡,Naelle女士因流感症狀來看全科醫生。
問診將近尾聲,醫生正在開具處方之際,她順帶問了一句:"我肋骨旁邊的痣好像變大了,您幫我看看?"她掀起衣角,醫生瞥了一眼,前後不過五秒。然而,這一個問題,讓她為這次問診多付了五歐元。

"您要明白,這相當於第二次問診,我當然得收費。"醫生一邊在便利貼上寫下皮膚科同行的資訊,一邊如此解釋道。
Naelle愣在當場,瞠目結舌,半晌說不出話來。半年後的今天,回想起這一幕,她依然感到不可思議:"就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竟然要額外收費五歐元……"
到底是醫者仁心,還是“惜字如金”?其實這種現象已經被很多患者遇到了,今年四月初,在諾曼底大區的卡昂市,Raphaël在術後複診時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他本是來續開病假單的,順便提及最近的消化問題。短短幾分鐘的交談後,醫生宣佈收取雙倍診費——整整六十歐元。
"這也太離譜了,"Raphaël略帶怨氣地說,"醫生說要是每個病人都這樣,他一天只能看到現在一半的人數。可這樣算下來,真是分分鐘都在賺錢啊!而且這樣搞,醫保的窟窿只會越來越大。"
如今,越來越多的全科醫生開始對"額外問題"收費。雖然難以準確統計這種現象的普及程度,但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的反饋都表明,這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業內"潛規則"。

法國國家醫療保險局明確指出,這種做法並不合法。根據現行醫療公約和醫療行為收費標準,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收取附加費用。
"一次問診中處理多個健康問題"並不在許可範圍內。例外情況僅限於應患者特殊要求而在非常規時間(深夜或清晨)看診,或因患者非醫療原因的個人要求而產生的額外服務。濫用這一條款的醫生,將面臨行業處罰。

儘管知道這種做法遊走在法律邊緣,一些醫生仍然堅持己見。
在阿爾卑斯山區安納西地區執業的Solène醫生說出心裡話:"你得理解我們的處境。醫生短缺,病人眾多,有些人動不動就來看病。我們不可能給每個病人做全面體檢。收點額外費用,也是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總比讓他們再約一次看診要好吧?"
去年剛在安德爾·盧瓦爾省開業的Charles醫生則打了幾個生動的比方:"看病涉及多個問題,就意味著我要運用多種專業知識、集中更多注意力,這等同於多次問診。你去修車,讓師傅換機油又讓他給輪胎打氣,難道不得分開收費?理髮時順便修個鬍子,理髮師不也會加收費用嗎?這是一個道理。"

Charles也說了,他並非每次都收取額外費用,但對那些把診所當成"傾訴室"的患者,他毫不手軟:"有些人來看病,不是因為生理問題,而是生活不如意、孤獨寂寞、需要傾訴。幫助他們是應該的,但我們不是心理醫生,有時候確實存在濫用情況。"
Solène醫生指出,這種現象在所難免:"隨著醫生群體不斷要求提高診費,加上政府試圖強制醫生到醫療資源匱乏地區執業,這種情況只會更加普遍。"

事實上,自2025年1月1日起,法國全科醫生的基礎診費已上調至30歐元。即便如此,面對日益增長的工作壓力和患者需求,許多醫生仍然覺得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
出人意料的是,面對這種違規收費行為,許多患者選擇了沉默。雖然醫保局鼓勵患者向各地醫師協會投訴,但實際投訴的人並不多。
患者Marjorie的話或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確實有人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去看醫生,而現在預約已經很難了。再說,跟換鎖師傅或心理醫生的收費相比,全科醫生的診費還算良心價,即便要多付一點,也就認了吧。"
這種"願打願挨"的局面,暴露了法國醫療體系面臨的困境:醫生資源嚴重短缺,工作負荷過重;患者就醫需求日益增長,就醫習慣亟待改變。
在這種結構性矛盾之下,"一個問題一個價格"的潛規則,只是冰山一角!
-END-
Ref:
https://www.20minutes.fr/sante/4150365-20250425-facturer-moindre-question-plus-patient-nouvelle-tendance-chez-medecins-generalistes
文|Tu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