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圈地、夾縫求生,海外倉殘酷大洗牌|知料

告別低門檻階段。
胡依婷
編輯袁斯來
封面來源IC photo
美利堅的東西海岸,分佈著上千座海外倉,貨車日夜往來,如毛細血管般觸達北美大陸。
從零星到叢集,海外倉儲存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為跨境賣家們提供倉儲、聯動配送等本土化服務。
很長一段時間,海外倉都是跨境電商行業沉默的送水人。Temu、TikTok Shop、SHEIN、速賣通幾大電商平臺聲勢浩大地推起“半托管”模式後,“貨在國外”的賣家成為它們爭搶的資源,海外倉作為一種基礎設施也走到臺前。
很明顯,海外倉是一個隨著跨境電商沉浮的行業。
2020年,受疫情影響,海外電商需求激增。而彼時海運供不應求,備貨成本陡增,加之亞馬遜封號潮帶來大量貨物堆積,海外倉曾“一倉難求”。
頭部海外倉服務商反應迅速。2021年穀倉海外倉、遞四方擴充數十萬平方米倉庫;樂歌在2020年也面向賣家開放數十萬平方米自有海外倉,營收超2億元。
然而,隨著庫存消耗,需求回落、海運恢復常態,情勢在2022年急轉直下,海外倉行業進入出清和整合階段,中小海外倉面臨空倉窘境;此時,頭部海外倉服務商規模化、抗風險能力較強等優勢凸顯。
目前,海外倉也已進入資本化時期,2020年7月,穀倉海外倉海外倉母公司「縱騰集團」已完成C1輪5億元融資;今年,我國“海外倉第一股”EDA集團控股(02505.HK)宣佈上市。
海外倉行業出現逾十年,中國公司的海外倉儲面積整體超千萬平方米。浮沉之間,頭部梯隊趨於穩定;困於國內紅利流失,中小型物流企業蜂擁至海外,圍繞價格和服務展開拉鋸,海外倉告別了草莽的低門檻階段。
巨樹之下灌木叢生
海外倉伴隨跨境電商體量增長、本土化程度加深,為跨境賣家規模化走入海外提供倉儲、履約和售後等服務。
海外倉服務於跨境電商的生長。商務部資料顯示,如今我國跨境賣家數量已超10萬,出口額邁入萬億級別。其中,相當體量的貨物需透過海外倉儲存、配送至消費者手中。
按主體劃分,海外倉可分為平臺倉(以亞馬遜FBA倉為主)、第三方海外倉和賣家自有倉。
2007年,亞馬遜推出FBA服務;隨著電商業務體量快速增長,FBA倉開始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擴張,2017年至2020年間,其全球倉庫面積增長了約50%,目前已達數千萬平方米。

FBA倉儲,圖源IC photo

為承接我國跨境電商在海外多平臺經營、集約化倉儲和派送等需求,第三方海外倉服務商紛紛出現,與FBA倉分食市場。
2006-2008年出口易、遞四方等第三方海外倉開始提供基本的倉儲服務;2010年後,以一件代發、FBA轉運等基礎業務為主的海外倉不斷增多。但當時海外倉數字化程度不足,無法即時管理庫位,空倉或爆倉問題時常發生。
2015-2016年,第三方海外倉再次出現建倉熱潮,逐漸遍佈全球。業務花樣越來越豐富,退換貨、滯銷處理、金融結匯、VAT、FBA中轉、貼換標等大量增值服務已出現,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但很快,大玩家們提著鉅額資金入場,2017年後,中通、京東等物流企業和電商平臺逐漸加入,在北美、歐洲、大洋洲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海外倉。洗牌迅速發生。海外倉行業進入整合時期。
少數先入者守住了陣地。當前,穀倉海外倉、遞四方、萬邑通等第三方海外倉企業已在北美、歐洲、亞太等市場重資佈局。其中谷倉海外倉與遞四方在全球的倉儲面積已超100萬平方米。
相較於第三方倉儲,賣家自有倉在行業並不算多。其中樂歌股份(300729.SZ)因買地自建被熟知。
樂歌股份以銷售人體工學產品為主營業務,2018年自建3個海外倉以滿足自身中大件商品在海外儲存與配送的時效需求。嚐到甜頭後,樂歌繼續收購工業物流用地,並於2020年開放約28萬平方米的公共海外倉。目前樂歌股份仍有5000畝用地尚未開發。
如今,海外倉的規模與服務質量隨跨境電商的需求增長已進入新的階段。FBA的地位固然不可撼動,但角色多樣的參與者進入後,門檻自然水漲船高。
海外倉如何賺錢
海外倉是很傳統的生意,無非依靠倉儲、派送和一些增值服務盈利。
亞馬遜FBA倉根據商品體積、重量和儲存時間收取倉儲費用,參照前兩大因素與配送距離收取尾程的派送費用。目前,FBA倉已遍佈全球;時效上,去年其推出區域化配送,已為Prime會員在全球實現超過70億件商品當日或次日達。
但由於近些年FBA倉多次上調費用,不少賣家選擇使用第三方海外倉。
跨境眼《2023年海外倉藍皮書》分別調研了超300個賣家與海外倉服務商,其中1億-3億元規模的賣家使用第三方倉的比例達到78.57%,幾乎成為標配。
該藍皮書同樣指出,絕大多數第三方海外倉都是二房東,多租賃倉庫開展服務。
租賃用地佔比情況圖源跨境眼《2023年海外倉藍皮書》
租倉投入運營後,萬邑通、穀倉海外倉等第三方海外倉為吸引賣家,都推行前期免租的策略,時長為30-90日不等。
但顯然,靠倉儲費用根本無法做大做強。尾程派送才是海外倉企業們營收的重要來源。
穀倉海外倉副總裁李聰表示,海外倉尾程面向C端消費者派送,個性化較強,需碎片化單獨配送,因而收入規模比同體積的B端配送要高。當前,尾程收入在穀倉海外倉的營收佔比超過50%。
今年上市的“海外倉第一股”易達雲的招股書顯示,其尾程履約已佔其營收超七成,2023年毛利率高於20%。
倉儲和派送是海外倉的基礎服務。為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海外倉企業拓展了尾程所需的各類增值服務,如FBA入庫/轉運、庫存檔點、售後託管、重新包裝等;體量較大的服務商還針對服裝、家居等行業開發特定的標準倉。
然而,跨境物流環環相扣,海外倉企業自主拓寬增長方向的同時也受制於尾程派送供應商。其中包括美國郵政(USPS)、美國聯合包裹服務(UPS)和敦豪(DHL)等公司。
李聰告訴硬氪,第三方海外倉的尾程費用因有不同的快遞商賬號,優勢區間不盡相同。同一快遞商不會在所有貨型都給到海外倉最強折扣,因此幾乎沒有一家海外倉能夠在全體型商品段上都有非常大的費用優勢。
既然配送受制於人,海外倉只能提升自己可控的軟實力。目前,海外倉的倉儲和配送大都已進行數字化升級。如,藉助自動化揀選系統、倉儲機器人和數字化庫存管理系統等聯網產品;派送環節與當地大型快遞公司簽署合作,搭建即時履約的視覺化系統。
行業成熟後,必然會走向精細化。各有特色的增值服務還能講出點新故事。
蜂擁而入
海外倉行業表面看有很好的增長前景。
自去年起,為提升履約時效,亞馬遜實施區域網策略,將原先FBA倉履約系統轉向區域配送系統,形成8個獨立的區域履約網路。這一政策調整,使賣家圍繞FBA區域倉分倉儲存貨物的需求提升,也拉動了海外倉行業規模的增長。
此外,第三方海外倉的需求也隨亞馬遜調價政策波動。有賣家反映,今年美國站FBA費率基本上漲,優惠政策向輕小件傾斜,中大件成本提高。
FBA倉使用成本提升,而中大件賣家的需求卻在上升。
今年一季度,美國大件傢俱品類已進入補庫存週期,賣家們於去年清理庫存結束後,憂於紅海危機、海運費用上漲,紛紛提早出貨。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4年1-4月,中國傢俱出口同比大增20.4%。李聰透露,第三方海外倉一季度也隨之出現迅速增長。
除亞馬遜外,SHEIN、TEMU等新平臺增長迅猛,GMV已進入百億階段。據瞭解,SHEIN、TEMU兩大平臺已佔據目前較大份額的貨運航空運力,海運物流+第三方倉儲將成為承擔其體量不斷擴大、品類補齊的新解決方案。海外倉由此也迎來了新的增長曲線。
近年,穀倉海外倉已在海外為SHEIN開設定製化的退換貨服務中心,滿足其服裝品類退換貨的需求;隨著TEMU半托管模式正式上線,穀倉海外倉也成為TEMU官方合作的第三方海外倉。
海外倉行業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之餘,也因尾程服務盈利相比頭程高出不少,誘使許多增長受限的貨代公司紛紛加入。
據業內人士透露,自去年年底,不少貨代公司已經開始佈局海外倉。貨代企業或將成為2024年海外倉延續增長的新生力軍。
總體來看,據深圳市商務局統計,截至2023年11月,深圳企業建設運營的海外倉面積就已超過380萬平方米,較2022年新增約100萬平方米。
但多方湧入的當下,海外倉重資產、高風險的本質仍未改變。
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租金暴漲。
2021年疫情期間,跨境電商火熱,海外倉與物流用地出現供需失衡,倉庫租賃成本上漲。
普洛斯“物流租賃指數”顯示,2021財年,全球物流地產租金平均上漲了15.4%,其中北美增長17.6%、歐洲為7.2%。
在美國,關口物流地產的租金增長最快,南加利福尼亞州的大都市區等地增速達58%;在歐洲,英國物流地產租金增長最快,達13. 1%。
進入2024年,漲價餘波仍未消散。據穀倉海外倉反映,當前美國的倉庫租金對比2021年以前基本翻了一倍。
2022-2023年還曾出現特殊情況,由於庫存出清,多家在營海外倉企業面臨空倉、週轉緩慢問題,資金壓力陡增。
盛寶隆海外倉2022年在美東的倉庫曾面臨70%-80%的空倉;樂歌股份也曾遭遇供應商破產,必須轉存客戶貨物。
野蠻生長的年代奔騰而去,客戶變得越來越挑剔。海外倉的個性化服務能力或將為其帶來增量。目前,出於商品體型不同,專注服裝、3C電子等中小件或家居等大件商品的海外倉服務商逐漸分化,開始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倉儲物流服務。
如今,不論是行業競爭,或是上下游電商、航運狀況都帶來較大不確定性。海外倉已告別低門檻時期,高投入、資源積累和精細化的系統運營成為不可或缺的能力。

獨家、深度、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