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 晞
編輯|秦珍子
每天的課間操時間,山東省濰坊市輝村小學的99名小學生會站滿整個操場,跟著音樂的節奏跳繩。他們的體育老師劉傳賓舉著話筒大喊,“繩子掄起來”“胳膊掄起來”“雙臂夾緊”“踮起腳尖”……要是有人被繩子絆住想偷懶,劉傳賓的“喊麥聲”馬上傳來。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他特意挑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插曲,編排成鼓點更鮮明的跳繩音樂,鼓勵大家跳得更快——極速跳一分鐘要跳160次。
這場14分鐘的課間跳繩運動,數學老師嶽賽賽加入了,語文老師劉倩加入了,52歲的校長劉申龍也加入了,學生們因此跳得更加起勁兒。
劉申龍發現,自從課間操改成跳繩之後,去年冬天,因感冒請假的學生減少了約三成,孩子們的精氣神兒也更足了。
發起這項活動的劉傳賓回憶,他剛到農村小學時,即便是課間時分,學生也很少活動,經常上個洗手間就接著去上課。許多學生不認真做課間的廣播體操,動作馬虎,2017年他曾嘗試帶著跳舞,2022年又改練跳繩。跳了一年後,全校學生參加體測,優良率從16.37%上升到56.43%,“體質明顯變好了”。
劉倩形容,劉傳賓上的體育課充滿了激情,“村裡的孩子能接觸的體育專案少,現在射箭課也上,跳繩還要玩兒出花樣。”光是跳繩一個專案,劉傳賓就變著法子組織了個人賽、班級賽、師生挑戰賽,單搖、雙搖多種形式。
上射箭課,學生們排著隊要當第一個拉弓的人,比賽“看誰射得準”,下課了還想再多射幾箭。弓箭是劉傳賓從家裡帶來的,他自己就是射箭愛好者。
人教版《體育與健康》規定要教武術課程,他帶著學生練初級劍、少年拳。下課後,學生纏著劉傳賓拍影片,讓劉傳賓演“大俠”,圍著他演“對手”,劉傳賓一齣拳,一圈“對手”紛紛假摔倒地。
“想讓村小的學生儘可能多地嘗試不同的體育專案,找到興趣。”劉傳賓說。公益組織給學校捐了一批網球器材,他不會打網球,陪著學生邊學邊打。
劉傳賓小時候也上村小,青春期明顯感覺到與城市孩子在學業、認知上的差距,直到高中時在110米跨欄專案中取得好成績,成為體育特長生,他才找到了自己的長處。
他回憶,自己讀小學時,體育課多是自由活動,只要別磕著碰著就行。直到小學三年級,一位年輕的體育老師代課,設計了很多體育遊戲,劉傳賓至今還記得那時很想贏的感覺,如果挑戰成功,體育老師還會和大家擊掌。
“我小時候想上什麼樣的體育課,現在就帶孩子上什麼樣的體育課。”劉傳賓說,他大學讀體育教育專業,如今已經在村小當了10年的體育老師,自家娃還不到5歲,他也經常帶著孩子,在小區樓下放幾個雪糕桶玩體育遊戲。
他把體育課的最後10分鐘設計成遊戲,讓學生用沙包當手榴彈,來回奔跑攻防。有一次課前,他看到學生下五子棋,就和學生商量怎麼奔跑著下棋。最後,他們在操場畫出格子,組隊接力奔跑,把訓練用的彩色標誌盤當棋子擺進格子裡。

輝村小學的課間操時間,孩子們在動感的音樂中跳繩。受訪者供圖
“學生自己編排的遊戲參與度更高,”劉傳賓發現,“他們會思考怎麼讓遊戲更好玩兒,怎麼讓其他同學參與進來,並且商量著調整遊戲規則”。
有時候學生比賽輸了,會喊著“不公平”。劉傳賓會說清楚,“你沒發揮最好的水平”,鼓勵再嘗試。劉傳賓說,體育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贏,還要學會面對輸。
“跳箱”是參與度最高的活動之一,學生們嘗試用不同的姿勢翻越和他們身高差不多的箱子。遊戲沒有規則,唯有拼盡全力。
一個小姑娘失敗了3次,劉傳賓鼓勵,“差一點,你可以的”。最後一次,她雙手擒住箱子,右腳勾上箱子最高處,輕巧地翻過,落地後,開心地模仿體操運動員,舉起雙手慶祝。
以前村小沒有體育作業,劉傳賓給學生布置每天10分鐘的體育作業。“學生一開始不願意,覺得體育還要做作業,耽誤他們玩。”劉傳賓說,他設計了不同花樣的體育遊戲,如健美操、舞蹈,還給完成度高的學生頒發獎牌,“寒假時,80%學生完成了體育作業”。
一個獲得金牌的女孩正在上二年級,她的媽媽王藝霖說,女兒每天回家先完成的是體育作業,有一次看到高年級學打網球,回家說也想學。孩子放寒假時,一家三口晚上一起做體育作業,每天的內容都不一樣。有一次,爸爸的成績超過了女兒,女兒不服,鬧著要“再來一遍”,直到她贏。王藝霖能明顯感覺到女兒的變化,“更自信了,更願意表達”。
輝村小學距離濰坊市區三四十公里,學生大多來自附近6個村莊。劉傳賓說,學校去年做過一項調研,發現6個村子有11個健身廣場,但很多器材更適合老人使用,年久失修,且只有一個籃球架,這意味著,學生放學後回到村裡,沒有充足的體育運動場所。
像劉傳賓這樣體育專業畢業的老師,在村小相對稀缺。劉申龍說,村小老師少,以前沒有專職專業的體育老師,體育課都由文化課老師上。劉傳賓也說,在村小,體育課上得怎麼樣全憑老師的良心。每次上課前,他會為學生定下技能培養目標,如奔跑、跳躍、攀爬等,有針對性地訓練。
“我就蜷縮在這麼一畝三分地。”劉傳賓說,他從沒有離開過山東省,上大學前沒出過濰坊市,但是因為熱愛,他學會了很多運動專案,當體育老師後,他在村小影響一部分學生也熱愛體育,有了更多外出交流的機會。他的世界因為體育變得更大了。
他和城市裡的小學體育老師交流,對方的教學理念更先進,且村小場地小,器材不足,很多專案沒法教學。但劉傳賓分享各種靈巧有創意的體育活動,快速提高學生體質,也受到同行的肯定。
劉倩能感受到劉傳賓對體育的熱愛:“他受益於體育,想帶著村小的孩子們喜歡體育。”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