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的美股又大跌了,這次就是科技股帶著跌的。新聞媒體歸因說,這是因為週末懂王沒有排除來一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於是,週一開盤大家情緒就不好,所以會跌。
我向來很警惕這種對即時市場漲跌,馬上就去找一個簡單歸因的行為。我會直接跳過這些略顯浮誇的說法,只看看跌了多少,誰在領跌。
急於把故事說圓,找到吸引眼球新聞標題,站在媒體編輯部視角,這麼幹我能理解。這是別人做了上百年的工作傳統。可是現在已經2025年了。
如果各位是投資人或者基金經理,那可不能這樣幹。原因很簡單,這樣會讓自己的神經鏈路越來越短期化,越來越表面化。啥事都可以用一個即時的新聞,來解釋為什麼漲跌。如此下去,那為什麼還要去深入研究,為什麼還要對市場歷史長期程序有了解和敏感。
其實大家早就發現了,美股核心就是那幾只大型科技股在漲。他們去領跌帶垮指數的情狀,就已經蘊含在過去漲勢特徵和群體性心理中。這樣的因,早已發酵了很多年。哪裡會是一個週末的新聞這麼簡單歸納的。同樣的,你也很難去推斷這樣的因會被懂王一句話給完全瓦解,必然是個反覆的過程。
大搞未來嶄新正規化顛覆性創新要大手筆資本支出(CapEx)之後,在你沒有產生足夠收入,還不能體現為足夠利潤前,這段時間是市夢率階段…之後從成長故事變成白馬故事,估值邏輯切換時,也是會大波動,股價大震顫的,因為這裡面要換人,前面炒故事的人要出去,而後面的巴菲特還沒來,中間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正是有對這個反覆過程的理解。我才不會在大腦中做什麼敘事轉換這種理解。所謂敘事都是人為的階段劃分,本就是模糊沒有精確定義的(也包括剛才那段我自己寫的市夢率,白馬期)。你要寫文字你當然必須安個名字,甚至最好有個能傳播的標籤。但在生活工作中,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讓所謂的敘事和標籤干擾了思考,我們關注的從來都是如何應對。
於是,我在DeepSeek出來後預警NVDA下跌貼子,下面的評論區給一個讀者是這樣講的:
一直不出應用就一直可以矇眼幻,出了可以算成本收入的可能了,馬上崩一波,但是過程中還會拉,還有機會跑,我07-09年的最大感受是,從第一個訊號到趨勢成型大家都用腳投票,半年時間是要的。
如果說不要著急歸因,那我能做什麼?
這是個好問題,我的建議也絕對不含糊。先做一個區分:
1. 如果歸因的是眼前股市漲跌的背後理由,俄烏戰場勝負動向原委這些自己能發揮的影響無限接近零之事,那我強烈建議不要去歸因。
這是因為對自己不能影響之事的歸因,不管做多少,都很難轉換為自身合理的行動,尤其是不帶情緒的行動。對這類事比如股票漲跌,就是不歸因,不判斷,不評論,完全無條件臣服和接受事實。
2. 如果去歸因之事當中,自己的行為能對所關注事情的結果有很大影響,就是非常值得去做歸因,與後續的調整更新。
還是以剛才這個股市投資者場景為例,在無條件接受股市漲跌表象的基礎上,去建立起來了一系列如果發生了什麼,我就去做什麼的規則體系,這套規則體系如果想盡可能可以自動執行,那就需要涵蓋很多方面,投資理念,日常操作,進攻防守,危機處理啥都得有。
那麼這套規則體系去執行後,就會得到相應的結果序列。
有了明確的規則和行為的聯絡之後,你就可以對這個結果序列去歸因,尤其是比照自己的規則體系去看哪些結果讓你的規則未達預期,失效甚至完全反著來南轅北轍。因這種歸因是能轉化為規則更新和調整,還能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改變,所以極有價值。
讀到這裡,熟悉這個量化投資領域的讀者,是不是已經發現,我無非是用自然語言描述了一個量化策略(標的選擇,交易進出,風控規則)的構建,執行,回測和調整的過程。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和工具來構建一個量化策略。我只是透過這個例子說明,如果轉換不了可重複可證偽可更新的行為,歸因這事就意義不大,徒耗心力。
而這個可執行可重複可證偽可更新的行為規則,在智慧時代對應的恰恰是人和AI智慧體需要對接的矽碳協作介面。其應用的範圍那可是遠遠超越了量化投資這一個小領域。
之前,可執行可重複,是對矽基的分工。可證偽可更新,也包括最開始定義協作規則介面,是對碳基的分工。
2025年之後,我自己強烈感覺,可證偽可更新這部分,矽來參與的戲份會越來越重,即越來越不需要人的參與。如果人可以完全不在這個loop中了,我自己是覺得就對這個領域而言,領域的AGI其實就算實現了。
就好像,在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影響人心的資訊資料越來越複雜多變,傳統媒體能歸因的東西有限而且可笑。因為你說不清楚,常被打臉,就越來越沒有價值,大家就越來越不想看,於是媒體就走在被時代淘汰的不歸路,回不了頭。
類比在智慧時代,可執行可重複這件事會是矽基智慧體和機器人的天下,我們碳基人真的沒什麼機會了。
而對這個可證偽可更新部分的把控肯定會越來越弱,但我始終相信,這部分我們還能有一席之地,因為規則的更新本身來源於我們大腦認知體系的更新。而如何更新我們的頭腦一直是我最關注的問題,在這裡我們或許還有機會。
當然,我可能是錯的,所有掙扎都是徒勞的。最後就是AGI了,證偽更新啥的都不需要,人插不上話,全留給AI在折騰,協作都沒有了,介面定義自然也不需要我們碳基操心了。
但我們至少還有一件事可以做。我們可以告訴矽基:為什麼需要做一個量化投資策略去股市賺錢。
當然,矽基肯定也並不關心這個為什麼,你說了也白搭。養老院裡面的老人就經常對看護說這種,得不到回應的話。
品哥串臺「面基」|聊聊 AI 臨到後碳基生物的危機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