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正在加速“鶴崗化”

來源:冰川思享號
作者:熊志
永遠會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帶著濾鏡湧向“新鶴崗”,試圖治好自己的精神內耗。
“鶴崗化”的城市越來越多,去“新鶴崗”白菜價買房,正在成為社交媒體上年輕人流行的一種躺平操作。
據鳳凰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全中國至少有10個省份的24座城市,出現在社交平臺有關“幾萬元全款買房”的討論中。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幾萬元買房”攻略(圖/網路)
黑龍江鶴崗、遼寧阜新、雲南箇舊、河南鶴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坐不住了,他們“抄底式”地在全國蒐羅低房價城市,10萬總價已經算貴,總價5萬以下的城市才能入局。滿足條件的城市被做成攻略傳播,吸引更多的人湧入。
但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去房子跌到白菜價的“新鶴崗”買房躺平,就像是社交媒體上的一種新“騙局”,它只是看上去很美。
01
幾年前,一篇《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刷屏網路,它講述了浙江舟山的船員李海,花費5.8萬元買房定居鶴崗的故事。隨後,沉寂已久的百年煤城鶴崗一炮走紅,成為低房價的城市代表。
觸手可及的低廉房價,還算完善的基礎設施,鬆弛緩慢的生活節奏,構築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美好想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當代年輕人,將鶴崗當成逃避內卷的精神家園。
從無人問津到暴得大名,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新鶴崗”被發現。同時,隨著人口流失加劇,“鶴崗化”的現象在中小城市中加速蔓延。
據智谷趨勢的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95個城市,正在“鶴崗化”。其中的一些城市,像河北的張家口、廣東的清遠,還就在一線城市的“家門口”。
這些產業塌陷、人口流失的城市,在社交媒體的濾鏡之下,就像一座圍城。本地人仍然在不斷逃離,但也有一些年輕人趨之若鶩地湧入。前兩年一位中介提到,鶴崗走紅以後,他在三年時間賣出了近300套房。
▲鶴崗(圖/影片截圖)
而在社交媒體上,去“新鶴崗”買房,衝向房價窪地,甚至成為一個流量選題。博主們用影片記錄下買房移居的全過程,還直播在當地的生活,為一二線城市的社畜們,提供了一個獵奇的視窗。
一線城市一平方米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套70年完整產權的兩居室,更重要的是,這些城市雖然經濟增長停滯,但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並不差,對大城市買不起房的打工人來說,的確太有誘惑力了。
於是,在一二線城市瘋狂搶人之時,那些邊緣化、缺少生機的小城市,正迎來一波反抗高房價的年輕人,形成人口反向流動的社會奇觀。
02
當年輕人“幾萬全款買房”,開始紮根精神家園時,他們也許會從網路濾鏡中被拉回現實——這裡房價、物價很低,但生活很貴,躺平很難。

一座城市的繁榮,本質上是經濟、產業的繁榮,由此才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有競爭力的薪酬。當然,還有便利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公共服務資源,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娛生活。

這些城市的房子跌到白菜價,大多是因為資源枯竭、產業塌陷,就業機會少。留不住人,也就留不住購買力,樓市供需失衡,房子白菜價都沒人要。

房價低的另一面,是工資低,工作難找。像網上那些分享買房經歷的網友,他們來到“新鶴崗”後,能夠找到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些低端的工種,比如超市收銀、服務員等等。

有鶴崗的市民曾提到,月薪1800元的保安已經算是熱門崗位了,很多人搶都搶不到。與之對應的是,普通住宅一年的取暖費用,可能就是幾千元。

至於大城市門檻極低的職業,如跑網約車,在部分“鶴崗化”的城市,甚至可能是一種奢望。因為到現在為止,它們當中有的城市可能還根本沒有接納這些新經濟的物種。
▲在鶴崗買房的年輕人(圖/影片截圖)
所以,“新鶴崗”的便利,只是面向少數特定人群的。除非你是網路主播,或者自媒體從業者,可以線上辦公,工作地點不限,否則從大城市移居過去,意味著去一個競爭更慘烈、更低端的勞動力市場內卷。

至於舒適和安逸,可能同樣是一種幻覺。那些“鶴崗化”的城市,商業往往極不便利,沒有什麼夜生活,偏僻一點的地方甚至打車都困難,至於辦事也充滿了“人情世故”。

這種單調、沉悶和無聊,被網際網路的濾鏡所掩蓋,但它真實存在於“新鶴崗”的每一個角落。
03

2023年,全國公佈人口資料的270個城市中,有157個城市人口在收縮。收縮型城市越來越多,“鶴崗化”的加速蔓延,為年輕人提供躺平希望的新精神家園,每年都在批次湧現。

但事實真相是,“新鶴崗”從來不是躺平聖地,去“新鶴崗”買房,是一個被高估、放大了的社會現象。
年輕人只看到了它的房子跌到白菜價,沒有看到寥寥無幾的就業崗位、低廉的收入水平,沒有看到市場經濟不充分、商業環境不成熟產生的隱性生活本。
而當經濟增長陷入停滯,這些地方的編制日益臃腫,新市民以體制外人員的身份定居,基本的公共服務供給,以及養老保障,將來可能都會是大問題。
事實上,在一些影片博主為了流量,將“新鶴崗”的生活美好化、浪漫化時,很多真正走進這類城市的移居者,反而因為幻覺破滅而加速逃離。
那位帶火鶴崗的舟山船員李海,就提到一個觀察:許多外地客戶買了房,都沒有來鶴崗住;而一些來鶴崗住了的年輕人,很多選擇了離開,而且樓下的廣告又出現了很多賣現房的廣告,甚至價格反而比以前更低了……
圖/影片截圖
第一批在“新鶴崗”買房的人正在撤離。遺憾的是,在抵抗高房價的時代主流情緒下,衝向房價窪地,比逃離“新鶴崗”、回到大城市當牛馬,更有話題性和關注度。
所以,永遠會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帶著濾鏡湧向“新鶴崗”,試圖治好自己的精神內耗。
他們最後也許還會逃離圍城,但這不重要了,畢竟治癒年輕人的不是低房價,而是尋找並奔向烏托邦的這個過程。這可能也是“新鶴崗”的一種城市價值了吧。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