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和 OpenAI CEO Sam Altman 又雙叒叕吵了起來。這次爭執的導火索,圍繞著近期公佈的「Stargate」(星際之門)計劃。馬斯克在 X 平臺怒斥 Altman 是騙子,而 Altman 面對馬斯克的多次「挑釁」,先是退讓了一步,最後則站在國家大義的立場上予以反擊。當然,愛湊熱鬧的可不止馬斯克。在你死我活的 AI 行業競爭中,看到老對手 OpenAI 搶先佔據了 AI 基礎設施的制高點,其他或敵或友的態度也相當耐人尋味。
OpenAI 掀 AI 軍備競賽,馬斯克怒斥:都是騙局?吃瓜最怕的就是吃不齊全,所以在此之前,讓我先給不熟悉的朋友簡單介紹這個耗資巨大的星門計劃。昨天,OpenAI、軟銀、甲骨文三大巨頭掌門人——Sam Altman、孫正義、拉里·埃裡森宣佈聯合成立一家名為 Stargate 的新 AI 公司。未來四年將投資 5000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 3.6 萬億元),掀起了新一輪 AI 軍備競賽。根據釋出的宣告,軟銀將負責專案融資,由孫正義出任董事長職位,而作為美國最大的資料中心運營商之一,甲骨文主要集中在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援方面,OpenAI 則掌管運營大權。
在 The Information 最新的訊息中,Altman 已經透露,公司將與軟銀各自投入 190 億美元,聯手在美國開發 AI 資料中心。加上甲骨文和阿聯酋 MGX 基金共同投入的 70 億美元,普通合夥人的總投資將達到 450 億美元。而這筆龐大資金將透過股權、債務等多種方式籌集,其中部分債務未來可能會公開交易。雖然 OpenAI 內部已組建專門的 Stargate 團隊負責設施管理,但這些成員依然保持其 OpenAI 員工身份,OpenAI 稱,其公司及合作伙伴都期待繼續建設和開發 AI,尤其是通用 AGI。在這項計劃中,首批 1000 億美元資金將用於構建 AI 基礎設施。目前,首批 10個數據中心的建設工作已在德克薩斯州啟動。甲骨文將利用其在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方面的技術和經驗,與 OpenAI 和英偉達等公司緊密合作,共同構建和運營 AI 計算系統。要理解這 5000 億美元投資的分量,不妨做個對比,即便經通貨膨脹調整後,按佔 GDP 比例計算,其規模堪比曼哈頓計劃與阿波羅計劃。
對於華爾街日報記者關於專案首要任務的提問,OpenAI 首席產品官 Kevin Weil 給出了明確答案:「資料中心是我們的核心基礎設施,承載著用於模型訓練和推理的 GPU。我們的實踐證明,計算能力與模型效能呈正相關,而且這種趨勢仍在持續。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在未來十年內擁有充足的算力儲備,以開發能服務全球使用者的產品。」而在星門計劃官宣之前,從動工到投入使用僅耗時 122 天,馬斯克旗下的 Colossus 的超級計算資料中心是全球明面上最大的 AI 資料中心。
這座裝配了10萬顆英偉達 H100 GPU 晶片的設施,堪稱當今世界最強大的 AI 訓練叢集之一,而且其算力儲備還在持續擴張中。Colossus 的建設進展曾引起 Altman 的高度關注。據 The Information 爆料,Altman 甚至派遣飛機飛越訓練基地上空,試圖窺探其開發進展和能源供應情況。誰掌握了頂級算力,誰就掌握了通往 AGI 的門票。針對星門計劃的如火如荼,Atman 的一生之敵馬斯克很快迎來了首個表態。他表示星門計劃並沒有聲稱的那樣有錢,「軟銀的擔保金額遠低於 100 億美元。我充分肯定這一點。」
而 The Information 此前披露的星門計劃也與現在官宣的版本大相徑庭。當時的方案中,微軟才是主角,雙方擬投入 1000 億美元打造名為 Stargate 的 AI 超級計算機。結果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微軟堪稱遺憾淘汰出局。不過,根據最新簽訂的協議,微軟確保其在 OpenAI 新增雲計算資源方面享有優先選擇權。也就是說,微軟將首先決定是否在雲端處理 OpenAI 的 AI 任務。但如果微軟無法滿足這些需求,OpenAI 才可以選擇其他雲服務提供商。
當 CNBC 記者就馬斯克對星門計劃資金的質疑向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求證時,他卻並未正面回應,只是淡然表示:「我只知道我對我的 800 億美元感到很滿意」。他口中說的 800 億美元正是微軟計劃在 2025 財年投資 800 億美元用於建設 AI 基礎設施,以支援 AI 模型的訓練和全球範圍內的雲應用部署,其中也包括對 OpenAI 模型的支援。「我們的合作關係還在繼續。我們將作為 Stargate 的技術合作夥伴,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與 OpenAI 的合作關係。你提到過獨佔性。Azure 今後將獨佔 OpenAI 的 API。所以在那裡沒有變化。」馬斯克也在 X 平臺轉發了這段採訪影片,並評論稱「另一方面,Satya 絕對有這筆錢。」
裂痕不是一日之寒,微軟與 OpenAI 的漸行漸遠似乎早有徵兆。據媒體爆料,Altman 曾私下抱怨微軟行動遲緩,無法滿足 OpenAI 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並且,他還多次提到 Google 可能很快在算力規模上超越 OpenAI,這種焦慮也促使他另尋出路。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 最近的一番話也印證了這一點。據他透露,微軟與 OpenAI 的分道揚鑣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微軟一方面在打造自己的 AI 模型以避免被 OpenAI 過度套牢,另一方面又任命與 Altman 相處並不融洽的 Mustafa Suleyman 擔任 AI 部門主管,加速了雙方裂痕的分化。Altman 於 2023 年底被解僱並重新擔任 OpenAI CEO 後,兩家公司的員工告訴 Business Insider,他們真的不喜歡一起工作。一些員工表示,OpenAI 的員工往往看不起微軟的員工。早期合作協議中還藏著一個重要條款。AGI 是終極目標,也是分手協議——一旦OpenAI 宣佈實現千億美元利潤,與微軟的獨家協議就將畫上句點。因此,種種因素之下,從最熟悉的盟友到戒備的對手,微軟與 OpenAI 的裂痕早已暗流湧動。作為 OpenAI 當前最強勁的對手,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對星門計劃的態度同樣值得關注。面對記者的採訪,他與馬斯克持相似立場,委婉表示「目前難以確定實際投資規模和資金承諾情況。」而就在今天清晨,更大的新聞傳來,Google 已同意向 Anthropic 追加超 10 億美元投資。這筆新資金是在 Google 此前投資的 2 億美元、10% 股權以及大規模雲服務合同基礎上的再度加碼。
最瞭解你的人永遠是你的對手。當《華爾街日報》記者最近提及「OpenAI 擁有一個博士級別的智慧體」的傳聞時,Amodei 同樣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值得一提的是,智譜今天也宣佈推出了 GLM-PC。這是基於智譜多模態大模型 CogAgent,全球首個面向公眾、回車即用的電腦智慧體(agent)。它能像人類一樣「觀察」和「操作」計算機,協助使用者高效完成各類電腦任務。自去年釋出 GLM-PC v1.0 並開放內測以來,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最新版本新增了「深度思考」模式,強化了邏輯推理和程式碼生成功能,同時提供了對 Windows 系統的支援。
另一則重磅產品則是 AI 編碼智慧體。OpenAI 正在開發一款高階 AI 編碼助手,這款產品有望實現複雜多步程式設計任務的自動化處理,其工作方式將模擬資深程式設計師的思維邏輯,有望在今年內就能投入使用。一位 OpenAI 內部員工透露,這款智慧體不僅能增強公司現有的內部開發工具,還能顯著提升 AI 研究人員的工作效率,特別是在模型相關的實驗程式碼生成方面,也就是 AI 訓練 AI。不過,AI 編碼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去年秋季,當 Anthropic 在某些領域超越OpenAI 後,後者立即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其 AI 編碼技術。與此同時,包括 Cognition 和 Anysphere 在內的新興創業公司也在積極開發各自的高階編碼助手。這些工具不僅能協助工程師編寫和除錯程式碼,理解現有程式碼邏輯,甚至能獨立完成整個應用程式的構建。當前市場上的 AI 程式設計工具,如 GitHub Copilot 和 Cursor,主要服務於初中級工程師,提供即時的程式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