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出的兒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臟病康復中國專家共識中指出,心臟康復干預始於患者心血管專科門診首次就診階段。術前預康復包括將呼吸訓練、活動及體位訓練、飲食指導等措施加入早期康復方案中。
近日,《英國醫學雜誌(BMJ)》釋出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在接受大手術前,透過鍛鍊和改善飲食進行“預康復”,有望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康復並提升生活質量。
當前,已有證據表明預康復對改善手術預後有積極意義,但何種預康復要素或要素組合的效果最佳,仍不明確。
該研究篩選出186項隨機對照研究,涉及15684例經歷大手術的成年患者,平均年齡62歲。
這些研究聚焦術前7天及以上的預康復,涵蓋運動、營養、認知及心理社會支援的單獨或組合干預。研究重點關注術後30天內的併發症、住院時長以及術後90天內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體能恢復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常規護理,運動可使併發症風險降低50%,改善營養能降低38%,運動、營養與心理社會支援聯合則可降低36%。
住院時長方面,運動聯合心理社會支援可減少2.44天,運動聯合改善營養減少1.22天,單純運動、單純改善營養分別減少0.93天和0.99天。
在改善生活質量和體能恢復上,運動、營養和心理社會康復相結合最有效。
進一步分析發現、單純運動、改善營養對各項關鍵指標改善作用顯著。
研究也指出,雖然本次研究遵循最佳實踐並基於最新證據,但由於研究存在偏倚和高度異質性,所有對比結果的證據確定性總體處於低至極低水平。即便如此,剔除高偏倚風險研究後,運動和改善營養預康復的積極效果依然穩健。
因此,基於運動、改善營養或二者結合其他干預方式的預康復,或能為準備大手術患者帶來益處。

來源:
[1]Relative efficacy of p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s and their components: systematic review with network and component network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25 Jan 22;388:e081164.
來源:中國迴圈雜誌 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