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是京劇“梅派”的創始人,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三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並稱為“民國四大”名旦,在其50餘年的舞臺生活中,他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894年,梅蘭芳出生於一個梨園世家,為了不傍人門戶,能有一技之長,梅蘭芳從小便奮發圖強,潛心研究戲劇。
1910年,應大伯梅雨田的媒妁之言,16歲的梅蘭芳與著名旦角王順福之女王明華結為夫妻。
此時的梅蘭芳家境平庸,又處於前途未卜的變聲期,而王明華從未嫌棄,更是將梅蘭芳的生活照料得體貼入微。
婚後第二年,王明華便為梅家生了一個兒子,轉年又為梅家添了一個女兒
而此時的梅蘭芳已經成功地度過了變聲期,事業也慢慢有了起色。
因出身於梨園世家,又有登臺經驗,王明華對梅蘭芳在戲服的選擇、頭面、妝容上,都有獨到準確的眼光。
梳得一手好頭髮的她,更是為梅蘭芳省去了大量整理假髮的時間。
後來,梅蘭芳在全國各地演出,王明華都貼身陪伴。
她對梅蘭芳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梅蘭芳可以安心唱戲,沒有後顧之憂。
為了可以全身心照顧丈夫,時刻陪伴在丈夫左右,不顧家人的反對,王明華毅然做了絕育手術。
王明華的決定在當時是可以理解的,彼時的醫療技術落後,絕育後的確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發生,同時如果懷孕的話,又要至少一兩年無法脫身。
而這所有的考慮,無不是為了可以毫無牽絆地陪伴在丈夫身邊,讓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兼顧事業和家庭。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命運和這個女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在王明華接受絕育手術不久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麻疹奪走了一雙兒女的生命。
兩人悲痛不已,王明華更是終日以淚洗面,一病不起。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除了喪子之痛外,擺在梅蘭芳面前更大的問題是如何傳宗接代。
王明華已然不能生育,梅蘭芳因父早逝,又被過繼給沒有子嗣的大伯,他肩負著兩房的香火延續。
王明華提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建議,讓梅蘭芳再娶。
經王明華親自把關,與梅蘭芳出身同門的師妹福芝芳脫穎而出。
1921年正月,27歲的梅蘭芳在經王明華同意後,以正妻之禮迎娶了年僅15歲的福芝芳,福芝芳在梅家的地位與王明華平起平坐。
婚後的福芝芳與丈夫十分恩愛,與梅蘭芳結婚僅一年,便為梅家生了一個兒子。

看著膝下無子的王明華,福芝芳在產後三天主動要求將兒子過繼給王明華。
而王明華深知自己積鬱成疾,無力撫養。
在照料了孩子幾天後,便將孩子還給了福芝芳,一同交出的還有梅家的管家權。
此後,王明華的病情越來越重,更是一度患上了肺結核,為了不傳染給家人,她獨自去天津治療。
1929年,舉目無親的王明華病逝於天津,安葬在北平香山附近的萬花山墓地,年僅37歲。
福芝芳在嫁進梅家的14年中,為梅蘭芳生育了九個孩子。
王明華在天津病逝後,按習俗應由其子嗣將靈柩接回北京安葬,而王明華膝下無子女,福芝芳便讓兒子梅葆琪作為孝子去接靈柩。
後因梅葆琪突然患病,又改為弟弟梅葆琛,年僅三歲的梅葆琛由管家抱著打幡,算是盡了孝子的禮數。
由此看來,福芝芳對王明華是有敬重之情的,自從嫁進梅家後,姐姐給了自己諸多照顧,如今令子為其披麻戴孝,也算是情至意盡了。
王明華去世後,福芝芳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她堅決要求梅蘭芳與王明華一同葬在同一個墓地。
1961年,梅蘭芳去世,福芝芳依舊堅守她的承諾,將梅蘭芳安葬在與王明華相鄰的位置,三人共同葬於北京香山的萬花山。

這個特殊的合葬安排,也成為梅蘭芳藝術成就與家族精神的象徵,至今依然是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