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讀者(ID:duzheweixin)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條微博熱搜:#大部分情侶其實是酒肉情侶#。

“酒肉情侶”,顧名思義,就是以情侶身份彼此陪伴,但是他們的生活只停留在淺層的娛樂和荷爾蒙帶來的快樂中,很少與對方深層交流。
他們既不瞭解對方的童年經歷、原生家庭,又很少能跟對方袒露心底的脆弱、缺陷與不安。
一旦新鮮勁兒過去,外在也看膩了,彼此的吸引力減弱,他們就將這段經歷塵封起來,好似沒有什麼羈絆地告別這一段戀情,奔赴下一段“戀愛”。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我成年之後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50%以上的情侶根本不熟。 他們離開了身體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可能連朋友都做不了; 甚至在觸及對方靈魂深處的時候,必須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去蔑視對方。 特別多人在親密關係裡,展現出既不瞭解或理解這個人的本質,又表現出一副離了這個人就活不了的樣子,非常滑稽。”
小時候看電視劇,總覺得愛情就是轟轟烈烈、你儂我儂,是紫霞仙子憧憬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
有一天他會腳踏七彩祥雲來娶我”,也是傑克在船頭擁著露絲,是“You jump,I jump”的至死不渝……
但長大後才發現,很多親密關係往往沒有那麼理想化,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千瘡百孔。


50%以上的情侶,根本不熟
在《讀者》雜誌上看到過一篇文章——《不響》:
“‘不響’這個詞最早被觀眾熟知,是在電視劇《繁花》中,這個詞在原著中出現了一千多次。‘不響’,原本形容物品或裝置的聲音,如果說某物‘不響’,就是說它沒發出任何聲音。而在王家衛鏡頭下和諸多演員的演繹中,不響,不僅代表沉默,更是一種留白。”
而在後文中,作者又說道:
“在親密關係中,可以盡情地響。 誰能在親密關係中把廢話說得山響,響一輩子而樂此不疲,誰就擁有了一種了不起的思想與感情。”
如果說“不響”是一種比較高階的表達,那麼“如何響”,往往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正式建立親密關係後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
在戀人面前,你如何表達自己,你如何透過語言和其他小事瞭解戀人,是親密關係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
電視劇《完美關係》中斯黛拉和葉東烈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酒肉情侶”的悲劇。
一開始,葉東烈幫斯黛拉解決了很多麻煩,也讓她的生活裡照進了一束光,所以兩個人順其自然地談起了戀愛。
但在一起後,由於生活環境、眼界格局的懸殊,兩人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
斯黛拉帶著葉東烈參加朋友聚會,大家聊起了一款名貴的紅酒,在座的人都對這款酒頗有了解,葉東烈卻插不上話;
當話題轉向股票和投資時,葉東烈更是一臉茫然。
為了緩解尷尬,葉東烈只好找話題轉移大家的注意力,說起了自己擅長的程式碼和程式設計,可斯黛拉和她的朋友們對這些並不感興趣,場面再度陷入尷尬。
聚會結束後,斯黛拉坦言葉東烈和自己的圈子格格不入,葉東烈也感覺自己很難融入斯黛拉的生活。
其實,他們的問題不是出在經濟條件和生活圈層上,而是因為他們對彼此根本不夠了解。
這種不瞭解,導致他們出現話不投機的情況,最終兩個人漸行漸遠。
“酒肉情侶”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並不懂得何為真正的親密關係,它遠比吃飯、逛街、看電影要深刻和複雜得多。
正如《奇葩說》中一位辯手所說:
“我們在彼此面前,坦誠得像個小孩子,我可以在你面前袒露我所有的不堪,這才是真的親密關係。”


“靈魂伴侶”,是一個偽命題嗎?
曾看過一段話:
“青春年華,總是明裡暗裡期待著靈魂伴侶,以為世界上總有一個懂你的人從遙遠或者不遠的地方向你走來。 碾過盛夏的繁華,驀然發現,你的靈魂才是自己真正的終身伴侶。”
或許每個人都會幻想有個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他能讀懂你的所有期待、迷惘,你的夢想、不甘。
然而,從現實層面來說,這種天生與你完美契合的人,幾乎不存在。
那麼,“靈魂伴侶”是一個偽命題嗎?
是也不是。
真愛固然難得,可依然有那麼多人獲得了愛神的青睞。
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有機緣巧合或命運的安排,但也有很重要的兩點:
你如何看待和伴侶的關係,你是否願意為這一段關係投入更多?
正如心理學博士段鑫星在《如何擁抱一隻刺蝟》一書中提到的那樣:
“好的親密關係,是指兩個人在一起時相互依賴,保持高頻率的互動,並且在心理上能夠接納和信任對方。”
在這種關係中,雙方都能瞭解自己和彼此的內心世界,並能共同協調差異和衝突,進而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連結。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和融合,這不僅是身體的融合,更是精神層面的融合。
就像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
“我和你就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在王小波眼裡,愛情就是兩個人一起探索世界的過程。
他們不僅是生活的伴侶,更是靈魂的伴侶。
他們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在精神和靈魂上達到了高度契合。
王小波和李銀河相愛的故事,原本就充滿了諸多奇異、美妙之處,而初識的浪漫褪去後,他們也依然彼此愛護、守望相助,將浪漫深切地落入生活。
他們面臨過許多困難,如兩地分隔、生活艱辛,但他們的愛情卻愈發堅定。
我們世俗凡人的愛情,或許沒有這麼多文學化、藝術化的色彩,但是依然可以透過不斷地與對方建立深層連結,加深彼此愛的印記。
所謂靈魂伴侶,或許就是那個願意與你粗茶淡飯、共話巴山夜雨的人。


好的愛情,是照見更好的自己
親密關係,說到底是一場兩個人的修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愛別人,更要學會如何愛自己。
當我們能夠在親密關係中不斷修煉和提升自己時,我們也就更容易遇到那個真正對的人。
就像張德芬所說: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自我成長上時,就會發現親密關係中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為當我們變得更好時,我們就會吸引到同頻的人。
所以,與其費盡心思去尋找那個所謂的“靈魂伴侶”,不如先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你足夠優秀時,你自然會吸引到那個與你相匹配的人。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一直被傳為佳話。
他們不僅是生活的伴侶,更是學術上的知己。
他們能夠一起探討學術問題,也能一起面對生活的瑣碎。
這種琴瑟和鳴的愛情,正是建立在他們各自優秀,以及對彼此瞭解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要想遇到真正的愛情,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求。
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時,我們就會更容易吸引到那個對的人。
好的愛情不是相互凝視,而是一起眺望同一個方向。
▽
有句話讓人很受觸動:
“散步、吹風、看日出,這些在遇到你之前,叫作走路、颳風、天亮了。”
愛情如此樸素,又如此浪漫,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點個在看,願你我都能因愛強大、因愛圓滿,與身邊人攜手面對生命的每個晴天、每場暴雨,彼此包容、相互理解,共同採擷屬於“我們”的甜蜜果實。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