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青天白日
為外出做準備,最近出掉不少舊物,也更新了平板和筆電。平板:一直用iPad Pro,生產力是沒有的,純粹是為了螢幕而買單。每次硬體大換代才更新,上次是M1晶片,為了MiniLED。前次是18年第三代,忘記螢幕有啥新技術了。這次是為了OLED

從晶片角度,別說M1,哪怕是更老的A12X對日常看片都沒啥區別。筆電:上次用蘋果筆電還是15年款15寸Pro,背後標誌能發光的最後一代,磁吸充電,鍵盤手感好。之後外出求學,還是微軟系統方便才出掉,之後也陸續換了幾臺OLED屏的筆電,沒漏光和光暈的觀感真好。
之後沒再用蘋果系統,哪怕桌上型電腦。這次選15寸air只因是無風扇,受夠了win筆電風扇聲,有時在圖書館那聲音都讓我尷尬。想著宿舍就用win巴掌大的小型桌上型電腦辦公碼字,修圖影片外出用air。回來時M5也應該出了,若是這兩年習慣軟體生態,到時買臺Studio純修圖影片吧。

來個平板筆電開箱對比和使用感受吧

一如既往的白色外殼。

iPad已經使用了,偽開箱。

配件很簡單,iPad線的顏色跟機身相同。

13寸跟15寸大小對比。

開機

居然要先升級系統,行吧,吃個飯再回來。

升級完把機身重拍一次,桌子靠牆房間頂燈從後面照過來陰影太重,用個小燈從旁補光。合頁很緊,單手是不能開啟的。

黑屏時像面鏡子。

碩大的觸控板,不需要滑鼠。

35w的雙孔充電器,京東買的時候沒見有70w的單孔選擇,官網才行。

側面看厚度。

跟平板一起。

這樣更直觀,平板還是厚點,下面16pm起固定作用。

開機對比。

橫板照片,儘量將兩者亮度調成一致,直觀色彩還是有所區別的。

這是螢幕差異導致的吧,當時應該把手機也放在一起對比的。

最後一張是純黑曝光30秒,很明顯OLED始終純黑。
眼睛觀感始終是第一直覺,那一眼的黑和對比度差異很大。這也就是為何把家裡電視、顯示器、平板、手機、之前的筆電都換成OLED原因。air唯一不滿就是螢幕,反正Pro也沒有,等著下次換代再升級。

昨天拍的開箱照,還沒發帖子就有大神發了開箱帖,說得很棒,重複內容這就不再談了。說說購買渠道啦。購入:兩臺都來自京東,用的是官方置換。15pm置換筆電、舊平板置換新平板,過程發現兩個情況。1、除了回收價還有個叫優惠補貼。如說筆電,價格點選教育優惠,優惠補貼就從1000元變成了200元,平板也是如此。這樣下來其實優惠還沒原始價格高,也就沒點教育優惠了。2、京東是跟愛回收合作,第一天上門驗舊機說掉色、充電口痕跡多,要在原有價格上減少一千。我拿著平板反覆看哪裡掉色,充電口怎麼會有痕跡?根本看不出,感覺對方是惡意砍價,下逐客令打算自己鹹魚出。對方說讓我換個號碼再下單試試,當時已心生厭惡,不想搭理直接趕走。隔兩天換了個人是回收手機(平板跟筆電到達時間不同,都是機器先到達才上門回收舊的)給的價格跟系統顯示一致,我同意回收。臨走時我多問一句,說看看平板價格,這人看完給的是當初系統顯示價格,沒猶豫讓其回收帶走。這中間的套路是啥,各位有遇到過不?個人感覺是否這樣:第一個回收者想低價自己先收了,然後按照系統價格再給愛回收賺差價?絮絮叨叨這麼久,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謝各位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