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之後,交不起學費的中產,被迫抵押房產…

最近一週,中美關稅之戰搶了幾乎所有的熱搜。
尤其是2025 年4月9日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式落地,中國輸美商品關稅飆升至 104%之後,中國強硬反擊,對等提高關稅。
雙方貿易博弈針鋒相對。肉眼可見的,中美經貿加速脫鉤、外貿行業被迫出海,全球化經濟面臨停滯甚至倒退…
那,這些變化會對教育產生哪些影響?未來留學你還會選美國嗎?
先說一下業內普遍的觀點:
關稅後的美國留學將會面臨大洗牌。很多中國家庭因為費用、政策和安全性等因素選擇看起來更穩妥的英國、香港、新加坡和澳洲等地…
首先,留學成本已經高到中產難以負擔。
學費連年漲價收割中國家庭也就罷了,如今匯率也水漲船高,進一步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以紐約大學為例,年均學費突破9萬美元,人民幣兌換成本同比上漲23%,有些中產家庭甚至被迫抵押房產支付學費。
與此同時,雜費和生活費也因為關稅直接暴增。留學生購買教材、實驗裝置等必需品的成本翻倍:一本原價150美元的教科書,稅後價格已接近300美元。
其次,政策不穩定,專業受限。
近日教育部更新了2025年第 1 號留學預警——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透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
這個俄亥俄州最新出臺的《高等教育安全法案》,內容包含了禁止公立大學接受中國捐贈、限制 STEM 領域學術合作等內容,這直接導致俄亥俄州立大學與清華、北大的聯合實驗室暫停,數百名中國研究生的科研專案陷入停滯。
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等紅色州 則緊隨其後,要求審查國際學生的社交媒體內容,F1 簽證被拒案例同比增加 38%。
一場「經濟地震演變為政策圍獵
而在更早之前,美國就開始限制中國留學生的專業,理工科生被各種刁難甚至拒籤,中國家庭想爬藤只能走文科和藝術路線…
還有,保錄產業攪亂了留美秩序。
在美本申請的「軍備競賽中,保錄取產業鏈如同吸血蟲般附著在政策裂縫上。某中介機構推出俄亥俄州私立大學保錄套餐,聲稱無需科研、無需競賽,100%進入美國TOP30名校,收費高達80萬元。
其操作手法包括偽造推薦信、購買教授署名論文,甚至與第三方機構合謀定製背景經歷。某業內人士透露:現在連斯坦福的「夏校錄取」都能造假,只要肯花錢,你孩子的簡歷可以比扎克伯格還耀眼。
保錄操作帶來的直接惡果是:MIT、耶魯等校恢復 SAT 強制要求,新生平均分突破1550分時,申請者的 學術硬通貨正在被政策稀釋。
招生官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辨別材料真偽,而這一切的根源,正是被過度包裝的申請材料與日益模糊的誠信邊界。
還有比保錄取更隱蔽的保分產業
SAT代考團伙利用 時差戰術,在紐西蘭開考後 30 分鐘內將答案傳回國內,單次收費 5 萬元。更有甚者開發智慧隱形眼鏡,透過微型攝像頭即時傳輸題目,後臺團隊在 30 秒內給出答案。
灰色產業讓標準化考試淪為有錢任性的遊戲,真正的學霸可能因為一次感冒發揮失常就被擠出錄取名單。
最可悲的是,這些騙局往往以為你好的名義包裝。
機構會告訴你TOP30大學只看關係不看成績,家長則安慰自己這是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沒人會告訴你,一旦被發現,小孩將面臨終身禁申的後果,而那些透過造假進入名校的人,最終也會在學術壓力和道德愧疚中崩潰。

面對教育成本大幅上漲、政策的圍獵,以及保錄產業對中國留學生群體性傷害,將來還想去美國讀書,必須要學會在動盪中構建確定性。

以下是結合近三年錄取趨勢總結出的幾點生存法則:

地理選擇:避開政策雷區
俄亥俄州、得克薩斯州等紅色州已成為高危區域,建議優先選擇東北部藍色州或私立大學。例如,哈佛大學、MIT 等私立名校對政策敏感度較低,且擁有更強的資源抵禦政治衝擊。
如果目標是 STEM 專業,可重點考慮加州理工、卡內基梅隆等與政府合作較少的學校。
經濟策略:構建彈性預算
關稅導致的成本上漲需要透過多元化手段對沖。建議申請有學費凍結政策的學校,如密歇根大學承諾未來四年學費不漲;
同時,積極爭取獎學金。某資料顯示,2025 年 TOP30 院校的國際生獎學金覆蓋率同比提升 12%。更聰明的做法是利用 匯率視窗期,在美元貶值時提前兌換學費。
背景提升:從包裝真實
招生官對完美履歷的警惕性已達到頂點。2024 年錄取的斯坦福學生中,60% 在某個領域有非典型成就」,比如,有人用 AI 解決社群問題,有人發起跨學科研究專案。
名校想要的不是「標準件」,而是能在文書中講述「祖母故事」的申請者。
風險對沖:多國聯申與Plan B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成為共識。建議至少申請 3 個國家的學校,例如 美國 TOP30 + 英國 G5 + 加拿大 TOP3組合。
某留學機構推出的應急簽證通道顯示,2025 年透過 第三國中轉獲得美國簽證的成功率提升 40%。
道德堅守:拒絕 捷徑
保錄取和作弊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成功,但代價是失去對人生的掌控權。
某藤校招生官透露,2025 年因材料造假被拒的中國學生比例高達 18%,而這些案例的共同點是履歷過於完美,缺乏人性溫度
真正的成長髮生在不確定。接受被拒的可能,享受探索的過程,在挫折中建立韌性。畢竟,美國大學錄取的不是完美簡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雖然104% 關稅與政策震盪讓留學之路充滿荊棘,保錄取與AI 讓遊戲規則變得扭曲,中國學生所面臨的美本競爭越來越殘酷,但世界最頂尖的大學教育,依然吸引著無數人前赴後繼…
但還是那句話,教育沒有回頭路。既然選擇,就要讓每一步都儘量走得更紮實。
紮實來自對趨勢的理解,對資訊差的掌控,對申請更專業的規劃。
面對家長焦慮的留美問題,「Miki粥學術俱樂部」4月20日上午10-12點,將在北京做一場線下分享,邀請20組家庭現場交流:
分享美本趨勢,分析2025年藤校成功案例,以及一對一的美本規劃答疑。
場地有限,感興趣的家長抓緊時間掃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