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玩具公司2024業績大揭秘:有人年賺30億,有人面臨退市

2024年玩具公司都賺到錢了嗎?
近日,玩具前沿盤點了14家玩具相關企業財報,其中,8家企業實現盈利,6家企業虧損。其中,營收超10億的玩具企業有7家,分別為奧飛娛樂、星輝娛樂、華立科技、德林國際、泡泡瑪特、卡遊、布魯可,跨過百億門檻的僅有潮玩賽道巨頭泡泡瑪特和“卡牌一哥”卡遊。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傳統玩具企業諸如奧飛娛樂、實豐文化等積極拓展卡牌、AI玩具、毛絨玩具、潮玩、穀子等品類,謀求新的發展之路。泡泡瑪特、TOP TOY則加速海外市場佈局,卡遊拓展文具業務,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
以下為相關玩具企業財報:
去年玩企誰贏麻了?
泡泡瑪特:去年營收超130億元,海外市場成重要增長點
2024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130.4億元,同比增長106.9%;經調整淨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185.9%。在國內潮玩市場,毛利率為63.9%,僅次於卡遊。其中破10億的四大IP分別是,THE MONSTERSLABUBU 所在IP系列)營收為30.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26.6%,成為繼Molly之後最賺錢的IP。經典IP MOLLY營收20.9億元,同比增長105.2%SKULLPANDA 營收13.1億元,同比增長27.7%。新銳IP CRYBABY/哭娃營收11.6億元,同比增長1537.2%
在品類方面,2024年泡泡瑪特手辦營收69.4億元,同比增長44.7%,佔比降至53.2%;毛絨品類實現營收為28.3億元,同比暴增1289%,收入佔比21.7%MEGA營收16.8億元,同比增長146.1%;衍生品及其他營收15.9億元,同比增長156.2%
海外市場成為拉動公司業績的重要增長點。2024年泡泡瑪特港澳臺及海外業務營收高達50.7億元,同比增長375.2%,收入佔比提升至38.9%。按照區域劃分,東南亞市場營收 24億元,佔海外營收 47.4%,同比增長 619.1%這也是四大區域中收入佔比最高且業務增速最快的區域。東亞及港澳臺地區營收 13.9 億元,收入佔比 27.4%,同比增長 184.6%。北美市場營收 7.2億元,收入佔比 14.3%,同比增長 556.9%。歐澳及其他市場營收 5.5 億元,收入佔比 10.9%,同比增長 310.7%
海外市場業績超高速增長,更堅定了泡泡瑪特邁向全球市場的決心。在2024年業績釋出會上,泡泡瑪特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寧更是提出2025年營收同比增長超50%突破200億元的目標,其中海外業務計劃實現100%增長至百億規模。
卡遊:年入100億,卡牌佔比八成
卡遊2024年實現營收100.57億元,同比增長278%;經調整淨利潤達44.66億元,同比增長378.2%;毛利率高達67.3%,甚至超過了泡泡瑪特。其核心產品集換式卡牌收入為82億元,佔比為81.5%;人偶收入為3.22億元,佔比為3.2%;受穀子經濟影響,非卡牌類業務表現十分亮眼,徽章、立牌、貼紙等其他玩具的收入為10.23億元,佔比為10.2%;文具收入為5.13億元,佔比為5.1%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卡遊擁有70IP,包括奧特曼、小馬寶莉、斗羅大陸、哈利波特等全球頂級IP,以及自有IP《卡遊三國》。截至2024年,卡遊旗下已擁有十個單獨收入超過1億元的IP
目前,卡遊再次對港股IPO發起衝擊。其中,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擔任聯席保薦人。
德林國際:去年營收54.5億港元,毛絨玩具及手辦驅動業績增長
受惠於毛絨玩具持續增長的勢頭及塑膠手辦模型訂單增加,德林國際2024年實現收入54.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0.4億元),同比增加2%;毛利為12.5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6億元),同比減少6.8%;公司股東應占溢利7.3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同比減少11%
公司的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毛絨玩具、塑膠產品、手辦模型及防水布罩。按照產品劃分,毛絨玩具實現收入27.66億港元,佔總營收的50.7%。此增長主要受亞洲市場推動,尤其受主題公園產品銷售勢頭持續上揚帶動。此外,歐美市場庫存水平回穩,帶動當地訂單量逐步回升。
塑膠手辦模型實現收入23.11億港元,同比增長約4%,佔總收入的42.4%。此增長主要受惠於公司與頂尖玩具品牌緊密合作關係,成功把握北美及日本市場於下半年傳統旺季的強勁需求。
奧飛娛樂:玩具賣了10億元,持續發力潮玩、卡牌、AI玩具新品類
財報顯示,2024奧飛娛樂營收為27.15億元,同比減少0.86%;歸母淨利潤虧損2.85億元,同比下降404.66%,由盈轉虧;去年奧飛娛樂玩具營收10.26億元,同比減少12.13%,佔總營收比重的37.77%;毛利率為40.08%,同比下滑3%
玩具業務方面,公司主要圍繞自有IP+外部IP開發產品,重點拓展卡牌、人偶AI玩具、毛絨玩具盲盒等新品類。例如,在AI玩具業務方面,公司推出了AI 智趣喜羊羊、哄睡 AI 喜羊羊等,截至20251月,“智趣喜羊羊” 系列 AI 玩具已有效啟用超 萬臺,GMV 超 400 萬。
潮玩品牌“玩點無限”則與米哈遊、網易、騰訊、疊紙心意、嗶哩嗶哩、羚邦、雙葉社等知名企業或品牌達成授權合作,並結合“崩壞:星穹鐵道”“未定事件簿”“蛋仔”“第五人格”“王者榮耀”“戀與製作人”“天官賜福”“藍色禁區”“三麗鷗”“蠟筆小新” 等 IP,開發推出疊疊樂、盲盒、萌粒等相關周邊產品。
布魯可:營收達到22.4億元,四大IP貢獻九成營收
布魯可近期也公佈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2024年布魯可實現收入22.41億元,同比增加155.6%;毛利率為52.6%;歸母淨利潤虧損4.01億元,同比擴大94.59%。其核心品類拼搭角色類玩具產生的收入為22.01億元,佔總收入的98.2%,而積木玩具產生的收入為3943萬元,佔總收入的1.8%
其中,奧特曼、變形金剛、英雄無限及假面騎士是最暢銷的四個IP產品系列,佔總營收的90.6%。去年奧特曼產生收入為10.96億元,佔比48.91%,貢獻突出;變形金剛產生收入為4.54億元,佔比20.26%,成為第二大增量IP;自有IP英雄無限產生收入3.1億元,佔比13.8%;假面騎士產生收入為1.7億,佔比7.6%
另外,布魯可出海現階段處在初步階段,去年海外業務收入為0.64億元,佔總收入的2.9%,其中亞洲、北美以及海外其他市場,分別貢獻營收3922萬元、1654萬元以及847萬元。
星輝娛樂:玩具營收4.65億元,同比增長超20%
2024年,星輝娛樂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同比減少21.49%;歸母淨利潤虧損4.5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770.85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4.6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8781.54萬元。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玩具業務、遊戲業務、足球俱樂部業務。
按業務劃分,去年玩具業務實現營收4.65億元,同比增長20.28%,佔總收入的34.21%(主要以汽車模型為主,佔總營收比重的32.03%)。
遊戲業務實現營收4.72億元,同比下滑4.53%,佔總收入的34.69%。足球俱樂部業務實現營收3.76億元,同比下滑52.36%,佔營業總收入的27.62%,對整體營收產生較大拖累。
目前玩具業務主要專注於遙控車模、合金車模、拼裝積木玩具、嬰童玩具及戶外騎行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同時,公司佈局了玩具反斗城、Smyths、山姆、Top Toy、亞馬遜、天貓、京東、得物、孩子王等渠道,並累計獲得超 35 個世界知名車企授權,在 11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商標智慧財產權,也是寶馬、法拉利的重要合作商。
另外,公司也提到,近年來外貿形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美國對華關稅政策,將對玩具外貿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公司出口至美國的收入佔公司總營收不足1%,目前對公司影響較小。
華立科技:營收破10億大關,動漫IP衍生品佔比三成
作為國內商用遊戲遊藝裝置的發行與運營綜合服務商龍頭企業,公司營收破10億大關。
2024華立科技的營業收入10.17億元,同比增長24.7%;淨利潤8465.17萬元,同比增長62.9%
其中,遊戲遊藝裝置銷售收入 5.5元,同比增長 37.85%,佔營業收入比重53.95%。動漫 IP 衍生產品銷售收入 3.26元,同比增長26.14%,佔營業收入比重32.09%公司提到,動漫IP衍生產品業績變動,主要是《寶可夢》《奧特曼》《我的世界》以及公司首款自研國潮卡片產品《三國幻戰》等產品配套的 IP 形象卡片深受玩家喜愛。
同時,公司加快佈局海外市場,比如在日本市場啟動《我的世界》產品的試點運營,取得了較好市場表現。而遊樂場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6億元,同比減少1.7%
TOP TOY:營收9.8億,同比增長44.71%
名創優品集團2024年財報顯示,集團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2024年總營收為9.8億元,同比增長44.71%。其中門店淨開128家至276家,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在品類上,目前TOP TOY專注於毛絨、盲盒、手辦和積木四大品類。其中,盲盒佔比約50%,手辦約15%,積木約20%,以及其他品類。
名創優品透露,潮玩品牌TOP TOY”今年啟動全球化,目標是未來5年覆蓋全球100個國家核心商圈,開設超1000家門店。其實,自202410月,“TOP TOY”就開始了全球化試水,率先進入與中國地理位置接近和文化相似的東南亞市場。其管理人曾表示,希望海外市場能貢獻約50%的收入。
另外,有訊息稱,名創優品正在考慮將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分拆,並在香港進行獨立上市。目前,公司已與潛在顧問就股票發行交易展開磋商,預計融資規模約為3億美元。
凱知樂國際:營收9.8億元,積極拓展大童消費人群
知名玩具零售商凱知樂國際2024實現營業總收入9.74億元,同比下降15.68%;歸母淨利潤虧損2.02億元,同比增長3.96%。公司稱由於市場情緒疲弱及消費降級,消費者在開支方面更為謹慎,導致本期業績下滑。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具有高性價比和情感價值的產品,消費模式的變化亦導致品牌表現的分化。
按照渠道劃分,去年自營零售渠道收入7.63億元,同比下滑20.9%。其中零售店收入5.04億元,同比下滑22.2%;寄售專櫃收入2.02億元,同比下滑21.7%;線上商店收入5659.8萬元,同比下滑3.6%
批發渠道收入2.11億元,增長10.8%。其中,分銷商帶來收入1.97億元,增長35.3%而來自連鎖大賣場及超級市場以及線上重要客戶的收入分別下跌78%32.5%
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大童消費人群積極與斯平瑪斯特比斯精靈寵物機 (Bitzee)軟軟噗尼寵物小精靈機,以及與卡遊、布魯可52Toys若來等本土品牌合作。
彩星玩具:營收為9.31億港元,美國市場佔比高達70%
彩星玩具去年業績盈收雙降,2024年營收為9.3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6億元),同比下滑16.05%,全年淨利潤則為1.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同比下降41.1%。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2億港元,同比下降41.17%。其中,玩具銷售毛利率從2023年的57%下滑至2024年的54%
對於業績變動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由於《忍者神龜》玩具系列銷售低於去年,去年該系列則受惠於「忍者龜:變異危機」電影上映所帶動銷量。同時,Power Rangers」新產品系列將於今年夏季開售,將為公司2025年下半年的業務帶來正面貢獻。
按照區域劃分,美國仍然是公司於2024年的最大市場,佔收入中的70%。歐洲整體佔20%,美洲其他地區佔6%,亞太地區則為3%
另外,公司表示,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對此公司將適時評估採購及定價調整策略。
實豐文化:玩具營收近3億,加碼AI玩具、IP動漫衍生品、潮玩品類
2024年實豐文化實現營業收入為4.37億元,同比增長38.54%;歸母淨利潤為952.36萬元,同比增長114.86%
報告期內公司專注於玩具及遊戲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其中,玩具業務實現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4.64%,佔總營收67.98%;遊戲業務實現收入1.24億元,同比上漲325.48%,佔總營收的28.5%;光伏業務實現收入961.4萬元,同比大漲3749.86%,佔總營收的2.2%;其他業務實現收入576.4萬元,同比增長186.3%,佔總營收的1.32%
在玩具業務方面,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動遙控玩具、嬰幼玩具、車模玩具、動漫遊戲衍生品玩具和其他玩具五大類,產品規格品種達 1000 多種,產品銷往歐洲、北美、拉美、中東、東南亞等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
與此同時,近年來公司也不斷調整和最佳化產品策略,打造智慧電動玩具、IP 動漫衍生品玩具、潮流玩具三大主要產品線。去年,公司還推出了AI 魔法星,結合AI 技術與玩具,探索產品創新方向。
IP合作上,目前獲得國際IP寶可夢、遊戲 IP 蛋仔派對、手遊 IP 貪吃蛇大作戰、動畫 IP 超級飛俠、國漫 IP 奶龍、表情包 IP 小劉鴨、奇魔豬、萌二、乖巧寶寶等熱門 IP 的正版授權,已開發的寶可夢場景套裝玩具系列、可達鴨款(電動)、奶龍款(電動)玩具、貪吃蛇驚喜盲盒等產品。
此外,公司還獲得 Eolo 集團旗下Biggies 品牌產品的中國區獨家代理商公司還透露,目前已組建了專業且富有創意的研發團隊,深入市場調研,積極探索穀子類周邊、擺件、盲盒等多種產品形式,力求在潮流玩具領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高樂股份:玩具營收超3億元,IP產品貢獻突出
高樂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15億元,同比增長18.34%;歸屬淨利潤虧損5729.78萬元,同比增長7.55%。對於業績下滑原因,源於其網際網路教育業務收入大幅下降。
報告期內,2024年玩具及相關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03億元,同比增長22.63%毛利率為23.4%,同比下滑2.13%其中,國內市場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46.18%,成為推動整體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國際市場收入9379.6元,同比下降9.81%
而網際網路教育業務收入為658.77萬元,同比下降26.75%。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資訊化建設完工專案減少和運維服務專案陸續到期,同時公司出售了部分子公司股權,導致相關業務收入不再納入報表。
公司擁有自主玩具品牌“GOLDLOK”涵蓋研發、設計、模具製造、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體系,主要產品包括盲盒潮玩系列、電動火車、互動對打機器人、電動車、模擬飛機、女仔玩具、環保磁性學習寫字板等等,品類覆蓋電子電動玩具、塑膠玩具、毛絨玩具、益智玩具、智慧互動玩具、知名 IP 形象授權玩具、禮品等,規格超過 1000 種。其中,IP產品品類增長迅猛為82.01%,貢獻營收1.24億元;相較其他品類,毛利率最高為36.13%,同比增長3.12%
另外,公司玩具產品中出口佔比較大,出口地主要包括歐盟、北美、拉美等國家和地區。公司提到,為減少國際市場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公司一面拓展新興市場,一面提升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和國內玩具業務佔比。
沐邦高科:玩具賣了3554萬元,同比下滑63.47%
在產能過剩的行業週期下,跨界光伏行業的沐邦高科,真實的體會了一把“投產即虧損”的無情現實。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2.77億元,同比減少83.24%;歸母淨虧損11.62億元,同比下滑4208.14%。其中,矽片、矽棒等營業收入 2.19億元,同比下滑76.73%。玩具銷售更表現疲軟,去年玩具業務實現營收為3554.41萬元,同比下滑63.47%
沐邦高科原名“邦寶益智”,以益智玩具起家,主營拼插積木,包括科普系列、程式設計機器人系列、城市系列、嬰幼兒系列及 IP 授權系列,曾被業內稱為“中國版樂高”。但該公司2022年以9.8億元現金收購豪安能源100%股權,切入矽棒、矽片業務。
過去兩年光伏行業擴張過快,導致行業處在產能過剩、市場庫存出清的階段,目前整個行業正面臨市場調整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因2024年營收低於3億元、淨資產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目前公司股票簡稱改成了“*ST沐邦”,退市風險進一步加劇。
精英動漫:營收1.54億元,拓展潮玩、盲盒產品線
精英動漫是一家以玩具設計、生產及銷售為核心,以原創動漫創作、發行為載體的綜合性玩具企業。在商業變現上,公司是以《精靈夢葉羅麗》IP 玩具開發和銷售”為核心,以動畫、音訊、舞臺劇、漫畫多種藝術為表現形式,從而帶動玩具及衍生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銷售授權”的模式。
2024年的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41.15%;毛利率大幅增長為41.69%,上年同期毛利率為12.02%;淨利潤為1607.59萬元,同比上漲140.3%
按照產品劃分,本期動漫授權、版權及承製收入為1.05億元,同比增長136.41% ;玩具及衍生品銷售收入為4884.61萬元,同比下滑24.48%。其中,動漫授權、版權及承製收入佔比為 68.32%,較上期增加 27.53%。玩具及衍生品銷售收入本期收入佔比為 31.68%,較上期減少 27.53%,主要是由於動漫授權收入增長,以及玩具、衍生品銷售下滑所致。
報告還提到,在產品方面研發新產品,推出除娃娃外的情景類玩具、潮玩、盲盒等相關產品線,與動畫內容緊密結合,為未來盈利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綜合來看,整體玩具行業呈現明顯的“冰火兩重天”發展態勢,潮玩品牌不斷重新整理市場對“玩具”的認知,打造一個又一個的爆款,部分傳統玩具企業則跨界轉型受挫,掙扎在生死的邊緣,行業洗牌加速。但我們也真實感受到,在殘酷的競賽中,那些擁有頭部IP的玩具企業,不僅穿越了經濟週期,還引領了年輕人的消費潮流。
2025年7月14-15日 上海
第十一屆全球母嬰大會
重磅嘉賓共聚一堂
攜逆勢而上的勇氣,拓行業向上的新機!
高效渠道與優質品牌一站式對接
掃碼來現場👇

沒看夠?
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覆“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

關注母嬰行業觀察內容矩陣
get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