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差友都知道了,今年我們在 AWE 2025 ( 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 )裡邊擺了個展位。
並且已經有差友過去抽了獎,擼了擼 “ 賽博火鍋 ” 。
如果這兩天你也恰巧在上海逛 AWE 的話,歡迎來我們位於 W4 館的展位逛逛嗷,說不定真能抽到我們的大獎 ~
好了,咱們說回正題,關於 AWE ,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吧,去年託尼跟你們就介紹過了,這個在咱們家門口舉辦的家電展,就是世界家電的風向標。
透過逛這個展會,你就可以瞭解到全球最新的家電創新成果。
而今年我們再逛 AWE 依舊發現了不少新鮮的東西,比如:去年就已經在說的 AI 家電,今年各家廠商終於給出了更符合大家實際需求的落地方案,不再只是停留在賣概念的階段。
今年首次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展臺, “ 人車家 ” 的生態理念得到進一步強化。
現在的很多家電和廚電產品,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的需求,更加專注於解決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小痛點。
當然了,還有像宇樹科技這樣的科技圈 “ 當紅炸子雞 ” ,今年也首次亮相 AWE。
雖然他們跟家電好像沒啥關係,但當你看到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穿梭於各個品牌展臺,到處溜達的時候,你也會感慨一句:真的太賽博了。
什麼賽博哪吒 ▼
給這個家電展會帶來一些區別以往的未來科技感,或許正是宇樹出現在 AWE 上的原因。
總之一句話,我覺得咱們的家電展會已經卷到 Next Level 了。
相信我,看完今天的這篇文章後,你以後挑選智慧家電家居的理念估計會有所改變,更具體的咱們接著往下聊。
# AI 讓家電們都長腦子了
在去年的文章裡,咱們就聊到了家電行業的下一個重點是智慧化,因為當時調研機構 GFK 公佈的資料指出了,智慧家電的每次突破都能推動家電市場的增長。
於是乘著大模型這股 “ 東風 ” ,各大家電廠商們都開始搞起了 AI 家電。
但從去年我看到的情況來說, AI 家電更像是一個概念先行的產物,大夥兒都知道做 AI 家電好,但落實到具體的方案上,家電廠商們就只能照著 AI 手機、 AI PC 的路子走——
“只要我接入大模型,可以智慧語音互動,那麼我就能算是 AI 家電。”
而今年的情況則完全不一樣了,託尼跟小夥伴們逛完了 12 個展館後發現,家電廠商們對於 AI 家電的思考都要比去年更加成熟。
因為大家似乎都想明白了一點,想要消費者們認可 AI 家電,那麼產品就不能只停留在營銷層面,還是要有自己的技術方案來作為產品落地的依託。
相比去年,今年各大家電廠商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大模型,接入 DeepSeek 已經成為主流,並且針對不同的品類, AI 的實際應用方案也有所不同,可以說今年確實是 AI 家電全面落地的一年。
那麼關於各個品類的 AI 落地情況,咱們也來展開說說。
比如語音互動體驗上,主流方案都是內建了一個小的 AI 晶片,來解決簡單的離線語音需求;而云端則是接入百度文心、 DeepSeek 等大模型,來解決一些更復雜的語音互動,比如一些涉及當日氣溫、知識問答之類的需求。
比如根據聲源定位,給你算好角度精準送風或者是避風,比如你可以直接跟空調說別對著我吹,空調就可以根據你所在的位置調整出風口的方向,避免對著你直吹。
而結合 AI 語音降噪後,語音識別聲場可以達到 5 米,住大 House 的兄弟們再也不怕家電聽不到指令了。。。
除開語音互動外,我們見到有些空調還帶來了 AI 睡眠、 AI 省電等功能賣點。
像是 AI 睡眠,主要是透過內建了汽車領域常用的毫米波雷達,能探測人體的體溫變化,結合 AI 演算法,來給你搞了一套睡眠控溫黑科技。
而 AI 省電的話,則是基於空調執行的資料,以及室內外的溫度環境變化和使用者使用習慣等因素,透過大模型來最佳化和控制空調壓縮機的運轉頻率,從而節省能耗。
你別說,這聽起來其實有點像是手機和電腦的效能排程策略。
在電視區,我發現廠商們也透過AI 技術在畫質和音質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突破,比如透過 AI 演算法,電視可以識別畫面中的各種元素,並對畫面主體進行針對性的畫質最佳化,從讓整個畫面的色彩、清晰度、對比度以及動態等,有一個更好的綜合畫面效果。
包括電視的聲音也可以透過 AI 演算法來進行最佳化,比如 AI 會根據你所觀看的畫面場景選擇是突出人聲還是環境聲。
這樣一來,如果真能做到理想情況的話,咱們以後用電視刷劇看電影確實會更爽了。
洗衣機算是大家每天都會用到的家電了,咱們都知道傳統洗衣機就是把衣服丟進去,然後倒入洗滌劑、選洗滌模式和水位,然後按開關讓洗衣機自己按照既定程式工作。
而現在有了AI 後,洗衣機就像長了腦子,它不再只能按照單一程式幹活,而是可以透過 AI 演算法分析衣服材質、汙漬型別以及衣物重量等資料,給你自動匹配到最佳的洗滌模式。
另外,搭配機內的各種感測器,洗衣機還可以即時監測水位、水溫以及洗滌劑濃度等資訊,動態調整水量、轉速以及洗滌時長。
也就是說,大家以後洗衣服只需要三步:開啟洗衣機——放入髒衣服——開機,接下來就全交給洗衣機,確實要比以前方便不少,並且如果演算法夠準確的話,洗出來的衣服應該也會更加乾淨。
除了前面這些大家電之外,廚具產品們也都在跟 AI 做融合,比如 AI 智慧灶具,利用 AI 演算法搭配攝像頭和紅外感測器等硬體,可以根據食材型別、份量,自動給你推薦菜譜。
並且在烹飪的時候,還可以即時地調整火候和烹飪時間,媽媽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我炒菜的時候糊鍋了。。。
總之,以前大家看到家電和AI,總覺得有點畫餅的意思。但是現在這時候,AI 都能替代程式設計師了,可以說,如今這些功能我是一點不懷疑能否實現的問題。AI 用的好,相信很快就會引發新一輪的家電替代風暴。
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 2022-2025 年中國智慧家居市場規模將從 4517 億元增至 9523 億元, AI 技術應用整體滲透率突破 50% 。
# 從單品智慧到全場景智慧
在看過了熱鬧的 AI 家電之後,託尼也在思考一個跟去年同樣的問題:家電的智慧化,不能只是單個產品的智慧化,而應該是整個家庭空間的智慧化。
設想一下,你買個 AI 空調回家,除了它能跟你實現智慧互動之外,其他的家電產品全都需要你手動互動,那麼這在體驗上就會非常割裂。
在我看來,沒有了多裝置聯動,那麼單個產品的價值也就沒法發揮到最大化。
過去我們對於全屋智慧的理解,很多時候也只是建立在 “ 連線 ” 上,也就是所謂的萬物互聯,你需要透過一個手機或者是中控來控制智慧家居,這種就屬於是廠商們所說的單裝置感知。
但今年託尼發現家電廠商們的想法已經變了,大家都在往空間感知甚至時空感知的方向發展,如果說以前是 “ 萬物互聯 ” 的話,那麼接下來就是 “ 萬物思考 ” 。
大家該怎麼理解呢?
拿 AI 空調的例子來說,空間感知就是空調它可以知道人所在的位置,從而根據你的使用習慣匹配直吹或者是避風模式。
而時空感知則是空調可以根據你所在的地區、日期時間、天氣、室外溫差,來自動匹配合適的模式。
而想要實現這塊 “ 大餅 ” ,廠商們除了需要有一個可以實現多裝置互聯互通互操作的 IoT 平臺之外,還要有一個強大的大模型來充當家庭的 “ 智慧大腦 ” ,並且裝置們也要能夠具備視覺、聽覺以及位置感知等能力,才有辦法形成一個能夠聯動起來的生態。
在展會現場,託尼已經看到了不少演示案例,拿大家比較關心的安全場景來說:
你不在家的時候,智慧門鎖可以監測和識別門外的情況,如果有快遞或者外賣送上門,門鎖可以直接傳送簡訊到手機上提醒你。
你在廚房煮飯時突然接到一個緊急的訊息要趕緊出門,但忘記關火了,這時候灶具就會聯動門鎖給你發出提醒。
其實聽到這裡,一些差友應該也會有個跟我一樣的感覺——你說的這個萬物思考、主動智慧,咋跟小米之前提的 HyperMind 那麼像。
是的沒錯,這次感覺是小米走在了前頭,但是小米的 HyperMind 從 2023 年講到現在,普通人連個實際落地的影子都沒看到,只有一些智慧家居博主和內測使用者體驗上了。
所以我是真希望家電廠商們能夠把這套方案趕緊落地,狠狠地踹小米的屁股,給小米上點壓力。( 狗頭 )
除了咱們家裡的智慧生活體系外,今年 AWE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 “ 人車家 ” ,透過將汽車這個 “ 移動場景 ” 補充進來,才組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場景智慧。
而且說起來,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確實能稱得上咱們在路上的 “ 另一個家 ” ,畢竟一樣都有冰箱、彩電、大沙發。
不過,落實到智慧家居和車的聯動方案這塊,託尼看到的情況並沒有與去年的有太大區別。
比如在同一個系統生態下,你可以直接從車機的控制中心即時控制家裡連線的智慧裝置。
再比如可以設定一些場景化體驗,當你開車回家時,汽車可以跟家裡的燈光系統、空調等裝置進行聯動,然後根據你個人的習慣,在你到家之前把家裡的燈光和溫度環境調至適宜的狀態。
但就目前而言, “ 人車家 ” 這個生態,除了華為、小米這些既有汽車產品,又有硬體終端生態的品牌能玩得轉之外,其他家電或汽車品牌都得相互合作才行。
我感覺哈,為了打通 “ 人車家 ” ,不排除以後家電廠商和新能源汽車廠商會搞個什麼統一生態聯盟。。。
# 除了 AI ,家電們還在挖掘消費需求
前面咱們聊到的基本都跟 AI 相關,我估計大家也看麻了,所以最後咱們再來聊點其他的,比如我們這回發現了一個趨勢:
幾乎所有有家底的家電廠商,它們都在開始滿足一些更小眾、更垂直、更個性化的需求,都在做好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去解決大家的一些小痛點。
其實這也很合理,忘了是海爾老總還是哪個家電品牌的老總說過一個觀點,大概是這樣的——
“ 家電產品應該保證質量,推動使用者換新的理由,一定是新產品解決了新的需求,而不是透過計劃報廢的方式去讓大家換新。 ”
那麼在挖掘需求這塊,又有哪些新產品呢?我挑幾個跟大家說說。
比如電磁爐灶臺,用過的小夥伴應該會知道,電磁爐的面板是沒法跟你的灶臺做到完全齊平的,而突出來的四邊非常容易髒汙納垢,並且平時擦起來還容易有衛生死角,有潔癖的人直接裂開。。。
基於這個需求,有品牌就做了嵌入式的電磁爐灶臺,直接把一整個電磁爐都嵌入到灶臺裡邊,並且有些調節的旋鈕也換成了磁吸的,這樣一來灶臺就是完全純平的一個面。
再比如,託尼這回發現了一個非常小眾的產品:廚房空調。
估計你聽到這會說,託尼你這個土老帽,連廚房空調都不知道。
不是的盆友不是的 ~ 我說的這個廚房空調,跟你知道的形態可能不太一樣,它是長成下面這個樣子的,跟個常規的電腦機箱差不多大小,可以直接放在灶臺上。
為什麼要做這個玩意兒呢?
託尼當時也在展位問了品牌方,他們的答覆是:他們發現海外使用者有在廚房使用空調的需求,但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裝廚房空調的條件,因為無論是壁掛還是吊頂的廚房空調,價格都不便宜,並且有些廚房空調不具備施工開孔位的條件。
所以他們就針對這個特別小眾的需求去做了這麼一款產品,結果試著賣了之後,發現海外市場的銷售情況還不錯。
於是他們今年就打算在國內開賣,並且還打出了 “ 全球首臺可放灶臺廚房空調 ” 的口號。
你還真別說,後面託尼在網上搜了下,確實之前還沒有小到可以直接讓你放在灶臺上的廚房空調,哥們真沒騙我。
除此之外,託尼還發現幾乎所有家電產品都在針對大家的健康需求做文章,可以說是卷得飛起。
比如空調不僅得有自清潔,還需要有監測 PM2.5 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功能,外加新風系統,這樣才能給你營造一個有清新空氣的家居環境。
冰箱可以給你整出 “ 光合作用 ” ,維持果蔬裡的葉綠素和維生素 C 含量。
熱水器現在不僅僅只是提供熱水,它們還可以除菌,在水裡頭加氧氣和氣泡,然後美其名曰健康沐。。。
太多了,相關的例子真的太多了。足以可見,咱們國內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需求真就是無止盡的,有想法的家電廠商總能從其中挖掘出一些新形態和新功能的產品方案。
# 最後
聊到最後,咱們稍微平復下心情,冷靜思考一下,其實相比新能源汽車和手機行業,家電行業的關注度會相對較低。
因為對於這類滿足日常使用剛需的產品,咱們買了之後一般就不會再關注產品的發展動向了,這也導致了家電這個話題在網上的討論度偏低,比如今天這篇文章的閱讀量我估計應該也不咋地。。。
而 AI 到來了之後,確實是給家電們帶來了一些熱度,雖然大家討論的很多都是:一臺空調有必要接入 DeepSeek 嗎,但我覺得有討論總比沒有好,畢竟有人討論,才有人想要去了解 AI 空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在這股 AI 熱潮之後,家電廠商們也千萬別忘了解決家電產品的核心訴求,比如大家對於空調的核心需求其實是製冷制熱的效能以及省電,而不是它到底能不能聽懂人話。
好在,我發現很多廠商還是比較清醒的,它們在 All in AI 的同時,也在一些基礎的技術上帶來了突破,比如突破了面板技術的海信 RGB-Mini LED 電視,解決了以往大件物品清潔難題的機械臂仿生掃地機器人,以及能幫你炒菜做飯的機械臂自主烹飪系統。
除了技術之外,我發現家電生意的本質依舊是離不開賣貨,像是很多家電產品都在設計上都緊跟當下的國風熱潮。
直播帶貨依舊是每個展位的必備環節,並且似乎相比去年主播的數量還更多了。
而在今年國補的帶動下,主播們在帶貨時也更有活力和底氣—— “ 直播間的小夥伴看過來,這個價格疊加國補之後,你只需要 xxx 價格就能拿下,真的很划算了。 ”
總之,中國家電的故事還在繼續,但誰能笑到最後,除了拼 AI 、拼技術之外,關鍵還得看誰的貨賣得好,誰更受消費者的認可。
撰文:粿條
編輯:米羅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AWE 官網、小米
胖虎、 Levil 、小柳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