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看這個片,能少很多死變態 2025-05-07 16:27 六神磊磊讀金庸 文/六神磊磊 一 《里斯本丸沉沒》豆瓣都到9.3了。 排片不一定多。如果近處沒有排片,可以稍微走遠一點去看。值的。 打算用簡單的方式來說一說這片兒。 很長時間以來,創作好像都有一個不可能三角:事實、人性、自豪。 講人性,要自豪,好像就不太方便講事實。反過來,講事實,講人性,往往就不太方便自豪。 《里斯本丸沉沒》完成了這個不可能三角。 二 自豪,大概是唯一不用提振的內需。 長期以來,自豪的需求缺口都比較大,雖然市場不斷加大供給,卻還是顯得不足。 大家拿著手機,嗷嗷叫,覺得供應不夠。 為了找貨,各大供應商、包括營銷號只好到處去翻新,以次充好,比如把秦朝也拿來自豪,把明朝也拿來自豪。 只要你敢吃,我就敢喂,你不怕吃死,我就不怕賺死。 拿明朝為例,就說一小點,萬曆後期,宗室人口十三萬;明末的時候,宗室近三十萬,注意這不是公務員,也不是臨時工,只是宗室。 全國牛馬拼死累活,供養老朱家三十萬不上班的子孫。 他們要吃多少呢?嘉靖末的數字,郡王有二百四十多個,將軍、中尉一萬二千多個,郡縣、主君一萬六千六百多個,宗祿一年要吃八百六十多萬石,是天下歲供京師的兩倍。 這還只是嘉靖時期,這個人數每三十年翻一倍。 現在牛馬的後人卻以此為自豪了。可見自豪這個市場混亂到了什麼程度。 然而,《里斯本丸沉沒》是一個可以讓人踏踏實實自豪的電影。 這個片孩子也可以看。如果早看這個片,今後能少不少死變態。 三 要概括地說一下這個片的成功之處,合起來可能就是三個字——不狹隘。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感,這年頭,看到一個不狹隘的東西,感覺像溺水的人突然呼吸到了新鮮空氣。 又好比是影片裡,戰俘從又悶又臭的船艙衝出來,吹到了海面上的風一樣。 當今許多的東西,都在不斷倒向猥瑣和狹隘。 《紅樓夢》變成了陰謀論,合夥算計林黛玉家產;《三國》變成了張飛關羽和諸葛亮的心機宮鬥;《笑傲江湖》就剩下小師妹的三角戀。 多棒的原著,都能變成甜寵嗑糖愛死萌化了;多宏大的題材,都能變成自卑自負自慰自嗨。 商業電影成了電影小品,成了網路段子和抖機靈的組合,越來越像拉長的短劇。 故事無非三種,牛馬不想加班,好人總被欺負,身邊的人很危險;主題只有四個:男人牛逼,女人傻逼;女人牛逼,男人傻逼;窮人牛逼,老闆傻逼;我們牛逼,別人傻逼。 很少有人肯思考稍微高於短影片的東西,更少有人敢挑戰大眾認知的邊界。短劇努力假裝是大片,大片拍得越來越像短劇。 你說這時候出來一個不狹隘的紀錄片,多難得啊。 四 《里斯本丸沉沒》,感人催淚非常足夠,要說思考和價值觀,其實沒有新東西。 “戰爭是一場骯髒下流的勾當”,這句話算是全片的魂。這算是新東西麼?這應該早就是常識。 這是上個世紀從接近一億人死亡的兩場戰爭裡早就得出了的結論,根本就不用再去證明了。誰要還想去證明這個,那就是缺心眼。 但是在今天這個世界,這卻顯得特別可貴。 正如空氣並不寶貴,但在里斯本號的貨倉裡特別寶貴。 巖洞不寶貴,但在日本兵搜人的時候特別寶貴。 常識不寶貴,在缺乏常識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可貴。 金庸小說裡,張無忌說:“每個人都有父母妻兒”,這句話平平無奇,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在那個年頭就顯得特寶貴。 郭靖說:“好人怎能錯殺!”也是平平無奇,甚至有很大的邏輯漏洞,但在那個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就顯得特寶貴。 能說出這個話,表明他倆是正常人。 《里斯本丸沉沒》,就是一個正常人拍出的價值觀正常的電影。 我聽說,女性對男性的最大褒獎,就是你挺正常的。 同理,過了很多年才明白,對一個人的最好褒獎,就是你是一個正常的人。 不是沒人性的死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