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硬漢的“母嬰界茅臺”,反向輸出日本

文/ 金錯刀頻道

中國產的男霸總,正在以各種形式“征服”世界。
中國短劇中的男霸總,一年賺走美國人上千萬。中國導演高峰靠著“抄中國作業”拍霸總短劇,從租不起房只能送外賣的窮導演,一躍成為北美短劇一哥。

現實中的男霸總王寧,用“盲盒中的愛馬仕”拿捏外國人,一個Labubu玩偶就把他們迷得神魂顛倒。
還有一個杭州霸總李闊,用一包溼巾征服了“最挑剔”的日本貴婦。他創辦的母嬰品牌Babycare,最近攻入日本8000多家線下門店。
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母嬰產品有著天然的驕傲,像阿卡將本鋪、7-Eleven、唐吉珂德等門店,更是以高壁壘、高門檻著稱。如今Babycare不僅闖進日本市場,還成為日本貴婦們的寵兒,可以說是相當爭氣。
這個能搞定日本人的品牌,在國內江湖人稱“生娃後最想收到的禮物”,其在寶媽送禮界的地位相當於茅臺。
2014年成立的Babycare,2020年的GMV就突破了50億,還曾獲得10億融資,巔峰時估值250億元。
成立僅10年的Babycare,為什麼能反攻日本市場?
中國最“反骨”企業,殺入日本搶地盤
日本母嬰行業,一直被視為“高地”。
畢竟日本花王等老品牌一直是母嬰界的霸主。十年前,中國代購為了搶花王紙尿褲,甚至會動手打架。

儘管前兩年花王等日系品牌,已經逐漸撤離中國市場,但追到人家門口搶地盤,仍然是件很冒險的事。畢竟以“挑剔”出名的日本主婦,對自家品牌仍有很強的忠誠度。
Babycare作為一個新企業,為什麼專啃硬骨頭殺入日本搶地盤?
究其原因,是這個品牌成立之初就自帶一身反骨。
Babycare的創始人李闊,在母嬰行業是妥妥的門外漢。
李闊是工業設計出身,畢業後進了一家設計公司,幹了不到一年就想自己創業開個公司。

他選賽道的方式就相當與眾不同,沒有跟熱度追風口而是用了排除法。
李闊在採訪中表示,美妝和服裝是最先想到的行業,但經過考察發現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現象級爆款;汽車和母嬰賽道未來都會爆發式增長,奈何他自己對汽車實在提不起興趣,於是便選了母嬰賽道創業。
於是2014年李闊便創立了Babycare,雖說要進母嬰行業但李闊並沒有跟著前輩們從紙尿褲、奶瓶等常規產品做起,而是專挑冷門產品做。

李闊找出一些沒有巨頭的細分品類,比如揹帶、腰凳。他發現傳統揹帶使用太麻煩,國外揹帶又不符合國人體格,這就是爆款機會。
Babycare團隊經過調查發現,海淘的揹帶質量好,但不符合國人的身材結構,又貴又不實用;國產的揹帶雖然便宜,但用起來又累又費勁。
李闊就開始發揮工業設計師的長板,給揹帶加入了一些登山包的工業設計。他還深諳新消費的套路,找了海外醫學中心、骨科醫生做背書。
這款產品上市就爆了,第一個雙11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元,收穫了一大批年輕粉絲。
Babycare敢殺入日本市場搶地盤,也是有第二個“反骨爆款”作為底氣。
日本很多線下渠道入駐門檻都很高,比如進入7-11便利店要先試銷3個月,銷售業績不好就會淘汰下架。
Babycare成為第一個進入日本7-11的中國品牌,靠的是一款嬰兒溼巾。這款溼巾是Babycare的第二個超級爆款。
李闊把腰凳做爆後,依然沒有做紙尿褲,而是做了大家都不看好的溼巾。當時中國溼巾市場巨頭林立,Babycare一個新晉母嬰品牌想做溼巾,明顯費力不討好。
沒想到,李闊“一意孤行”還真做成了。為了做一款又厚又大的溼巾,Babycare把所有工廠都找遍了,但最厚的也只有40克,最終李闊把全部身家投入新的生產線,終於做出80克的溼巾。
這個溼巾不僅讓Babycare在國內穩坐嬰童溼巾行業第一6年,還搞定了日本貴婦們。
Babycare的溼巾比其他品牌貴2倍,但也比其他的厚兩三倍,尤其是放上實物對比後,很多日本主婦都成了自來水。
直男當孩子王,靠兩招拿捏中產貴婦
別看Babycare成立不到10年,還算得上新品牌,但截止去年11月,Babycare全渠道使用者數已經超過5000萬。
最意外的是,這些使用者中有35%都會復購,在影片號直播間等私域渠道,老使用者復購率更是高達90%。
幾個出圈爆款能支撐Babycare成為網紅品牌,但卻不足以支撐一個新品牌成為“孩子王”。Babycare不打廣告卻能年銷幾十億,本質是搞定了中產貴婦們。
  1. 做寶媽的“閨蜜”,掙寶爸的錢
上週小米YU7出道即巔峰,1小時大定28萬輛。有媒體將小米YU7爆賣的原因總結為:想通了“家裡誰說了算”。
這個結論的底層邏輯是,讀懂了選一輛價格近30萬的家庭用車時,誰最終擁有“一票否決權”和“一票贊成權”。
Babycare和小米的思路是一致的,當別的品牌還在死磕“感動寶媽,讓寶媽買單”的銷售模式時,Babycare反其道而行,選擇和寶媽做“閨蜜”,站在寶媽視角上讓她們爽。
小米汽車釋出會用大量時間講解防曬、收納和防暈車。Babycare下了大量功夫製造“奶爸場景”,這種鼓勵爸爸多參與帶娃的理念,令寶媽對它好感倍增。
比如外出帶孩子的揹包,市場上都將其稱為媽咪包,可愛的顏色和造型寶爸揹著會覺得羞恥,就只能寶媽受累,為此Babycare設計了無性別的育兒包。
除此之外,Babycare很多產品都是為“奶爸設計”。
能讓爸爸獻上一臂之力,陪孩子的“爸臂鞦韆”;
13°歪頭奶瓶,仿母乳設計讓全家都能餵奶,解放寶媽;
揹帶考慮到有些寶爸有啤酒肚,就把帶子調節幅度放大;
把一些小推車、積木桌設計得能承重200斤,爸爸陪孩子玩的時候,壓上去也不會壞。
總之,Babycare的產品在保證使用感的同時,還會想辦法增加寶爸的參與度。這種閨蜜般的貼心感讓不少中產寶媽,成為Babycare的死忠粉。
她們不僅會為產品設計出主意,還有人直接加盟Babycare開了分店。
  2.卷顏值殺入送禮賽道,成母嬰界的茅臺
這段時間Labubu爆火,有人將其稱為年輕人的新茅臺:兩者都講年份和版本、高溢價、送人有面子、情緒價值拉滿。
其實Babycare在母嬰送禮界,也是堪比茅臺般的存在。不僅能在中產圈流行,就連打工人給有孩子的領導送禮,拿一套Babycare也是有裡有面。
Babycare之所以能殺入送禮界,有兩點很關鍵:一是卷顏值;二是卷省心。
設計出身的創始人,知道什麼配色最受中產歡迎。Babycare很多產品都採用莫蘭迪色系,追求的是顏值和高階感。
新消費常做的IP和聯名Babycare早已深諳此道。和插畫設計師Jude Chan、丁香媽媽、獅子王、NASA等IP都有合作聯名。
把顏值和質感做到極致,年輕爸媽一拍照就是一次傳播。在中產貴婦圈,用Babycare已經成為能獲得認同感的社交貨幣。

除此之外,Babycare產品還自帶攻略,不管是紙尿褲、嬰兒用品還是待產包都有禮盒裝,省得大家到處找攻略。

這樣做的聰明之處在於,一來能夠擴大Babycare的使用者群體,和其他品牌打出差異化;二來又能夠提升品牌逼格,穩準狠地打入中產圈層。
從社交貨幣到爭氣國貨,
還要邁過一個坎
當然,一個品牌跑得太快腳步難免虛浮。
Babycare在跑通爆款模式後,開始做全品類生意,目前產品囊括母嬰行業超過150個二級類目,擁有約3萬個SKU。
全品類的好處和難處都顯而易見。
好處是母嬰消費高頻率快迭代,全品類不僅能滿足父母“一站式購齊”的需求,還能延長使用者生命週期;問題是大而全太考驗品牌的供應鏈和管理能力。
不走尋常路的李闊,自創了一套供應鏈體系,他們公司內部將其稱為C2B2M。
“C2B”很好理解,就是根據使用者需求做產品,Babycare內部有個專案叫“超級使用者”,會請忠實使用者共創產品,從而保證使用者參與並測試後的產品才會投入市場;“B2M”是市場驗證後的爆款來反推供應鏈,這樣保證產品能隨時更新,像品牌第一款嬰兒揹帶9年間進行了10次迭代。

在企業創立初期從0到1的時候,這種打造爆品的方式,是開啟市場、打造品牌最有效率的手段。
但在3萬個SKU的全品類生意中,這種模式便行不通了,因此Babycare便走了條“捷徑”:爆款自建生產線;非爆款尋找代工。
在自己看好的爆款供應鏈上,李闊十分捨得下血本。除了做溼巾時砸下全部身家造新產線,在生產一款嬰兒床時,李闊也是煞費苦心。
很多父母擔心寶寶床有甲醛,會提前好幾個月買好放在陽臺晾曬。
為此Babycare想設計一款無漆床,萬萬沒想到,以為只是減少一道“上漆”工序的產品改良,但反而成本更高更費事。
李闊跑遍了全中國的大大小小傢俱廠,都沒人願意合作,最後李闊直接砸錢買下一個工廠,為了拿下這個工廠,李闊每天早上陪廠長跑步,跑了很久才完成了收購。
儘管這個嬰兒床到最後沒成為爆款,也沒有帶來太多收益,但能看出李闊對爆款供應鏈的態度。
然而隨著SKU逐漸增加,這種出一個爆品買一個廠的模式顯然並不現實,於是代工便成了Babycare唯一的路。
代工對於一個新品牌而言是捷徑卻不是坦途。
該模式資產輕,擴張速度驚人,但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生產環節受制於人,質量、品控難有保證。為此Babycare不得不投入大量質檢費用給第三方機構,2022年送檢產品達到5650批次,花了上千萬,但即便如此質量問題依舊頻發。
Babycare不僅被貼上“母嬰界的南極人”標籤,也多次因為代工產品質量問題被投訴,可謂是“牌紅是非多”。

如今,李闊已經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管是開店還是出海,都有意放慢腳步,但如果解決不了代工和產品質量的問題,Babycare想從網紅品牌向國貨之光進化,中間還隔著一條鴻溝。
結語:
Babycare在做產品時有個原則叫“三個真理時刻”:在看到廣告時、拆開包裝時和第二次購買時。
在李闊的眼裡搞定這三個時刻,就能擁有一個忠實粉絲。
實際上,做爆品這三個時刻是真理,但做國貨之光品牌還要考驗一個“意外時刻”
Babycare的首席品牌官Iris說過:“母嬰是一個群間聯動特別強的行業,使用者互相之間有口碑,一旦他們都認可你,可能會獲得指數級增長。”
這段話反過來也成立,任何產品意外出現問題,都可能成為壓倒口碑的一根稻草。
高手過招,到最後拼的都是基本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雲搖| 內容運營| 博文
主理人 |祥燎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再小的事透過複利效應的魔法
也能形成商業風暴
Babycare爆火本質是一種複利
《複利效應》是執行力提升的行動手冊
原價31.78元,錯刀特價24.9元起
一杯咖啡的價格,
換一次思維的徹底升級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