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濟會大師華盛頓
一、簡歷
喬治·華盛頓(George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生,1799年12月14日去世。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中曾擔任支援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
之後,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任大陸軍團(Continental Army)總司令。
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
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援,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
華盛頓於1775年6月開始統率北美大陸軍團,到1797年3月第二屆總統任期期滿,領導美國22年。
其後,他拒絕了共濟會方面希望他繼續擔任元首領導一個軍事政權的提議,而回到了他在維農山(Mount Vernon)的莊園過平民生活。
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在弗吉尼亞的文恩山莊園病逝。
20世紀中葉,華盛頓被美國國會追認為陸軍六星上將,相當於元帥。

二、華盛頓與共濟會
美國共濟會最引以為榮耀的人物,就是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於1752年11月4日在在弗吉尼亞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第四會所(Lodge of Ancient,Free and Accepted Mason No.4)加入弗吉尼亞州共濟會,成為入門學徒Entered Apprentice。
1753年3月3日升級為石匠副手Fellow Craft,同年8月4日升級為石匠大師Master Mason。巧合是他的每一次晉升都是在星期六。
1777年弗吉尼亞州共濟總會任命華盛頓為該州石匠大師grand master,然而他因時擔任大陸軍總司令未能到任。
1780年賓夕法尼亞共濟總會提議建立北美共濟總會,並選舉華盛頓出任會長。
1788年5月29日華盛頓當選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共濟會石匠大師,1805年該會所改名為華盛頓亞歷山大會所Washington Alexandria Lodge以紀念華盛頓。
華盛頓一生效忠於共濟會。
華盛頓曾經寫道:“既然我被說服,只要應用共濟會賴以建立的這些原則,就必定能夠促進美德和民眾的繁榮,我將很高興地促進共濟會的利益,並且做一個值得大家信賴的兄弟。”
但是20世紀以來,華盛頓與共濟會的關係被刻意淡化和隱諱,多數現代美國曆史學家和華盛頓傳記作家都不提到共濟會。
19世紀1866年出版的《華盛頓和他的共濟會夥伴》一書,曾經全面敘述了華盛頓與共濟會之間的關係。此書還記述了共濟會對許多美國開國時期一批重要人物的重要性,這些人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將軍約翰·蘇利凡、美國第一任聖公會主教塞繆爾·西伯利。美國憲法的執筆及主要人簽署潘恩、漢密爾頓等。
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開國先父的信仰和選擇,美國憲法的基督教背景》一書指出:“共濟會對美國眾位國父的影響一直是廣受關注和討論的話題。有些國父是共濟會成員,這是不爭的事實。”(中譯本第33頁)
據《華盛頓和他的共濟會夥伴》一書:
華盛頓青年時代加入共濟會華盛頓十九歲加入共濟會。當時他在弗吉尼亞州擔任民兵指揮官,少校軍銜。
同時代的人說,這個時期的華盛頓在生活上嚴肅、沉默、富有思想,辦事勤奮,有條不紊,外表端莊,行為令人起敬,絕不放蕩。這就是他早期的歷史和品格,於是在公元1752年,在人生的第二十一個年頭,他向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所申請加入神秘組織共濟會。
在華盛頓成年之前,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就已經有了一個會所,該會所隸屬波士頓地區總導師托馬斯·奧克斯納德(Thomas Oxnard)管理,他的影響力也覆蓋了在美國的全部英屬殖民地。
根據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所的檔案,共濟會紀年(注:公元前4000年為“A.L.”——Anno Lucis,即光明元年)第5752年11月4日,華盛頓第一次參加共濟會會所的活動。共濟會檔案表明,11月6日,“接受喬治·華盛頓先生的入會申請(2·3)。”
會所記錄冊被保留了下來;連同華盛頓宣誓時用過的那本《聖經》,還有會所的印章。那本《聖經》是小小的四開本,上面寫有日期,“劍橋,約翰菲爾德印刷,大學印刷所,一六八八”。
印章刻得很精美,圖樣主要是一個頂飾一座城堡的盾徽,中央位置是圓規,盾徽下面是一句箴言,“唯有信靠主”,這句箴言被“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所”的字樣所環繞。
當時“沒有人知道,在一七五二年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所舉行的神秘儀式上,他們面前的這位新入會兄弟,在以後的歲月裡會贏得全國人民的尊敬、感謝和愛戴;也沒有人知道,在一個世紀過後,這位新入會兄弟的入會週年紀念日會成為共濟會全國性的週年紀念日。”(布萊克斯托克(P-BlacKstock)《共濟會秘密》,王宇皎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三、華盛頓在共濟會的地位
根據美國共濟會的檔案資料,在共濟會紀元之“5753年3月3日,喬治·華盛頓被批准成為石匠技師。”
共濟會5753年8月4日——“五七五三年八月四日,喬治·華盛頓升任石工大師。”

華盛頓曾被提名擔任共濟會全美總導師。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許多共濟會會友,尤其是軍隊中的兄弟,熱切盼望華盛頓成為全美國共濟會的領袖。
1779年3月25日,在康涅狄格州美國聯盟會所召開的一次公開慶祝會上,祝酒詞是“華盛頓將軍”,接下來的一句是“獻給沃倫、蒙歌馬利和伍斯特”,這是三位在美國獨立戰爭戰場上犧牲的共濟會會員。
1779年末,華盛頓的司令部再次來到新澤西州的莫里斯敦(Morristown)。美國聯邦總會所恢復了運轉,在美國軍隊中建立起來的軍方總會所也開始運作。
同年12月27日,美國聯邦總會所召集集會,慶祝《福音書》作者聖約翰的誕生節日。出席者中有六十八名“兄弟”,其中包括華盛頓的名字。
在慶祝會議上,“本州共濟會的代表宣讀了一份陳情書,希望來自其他各州的幾位副總導師採取措施,任命管轄以上提到的各州的總導師。”

1780年1月13日,美國總會所在費城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討論任命管轄美國範圍內全體已經成立的總會所以及即將成立的總會所的首席總導師的適當性,記錄顯示:“由本總會所提名全美的總導師是否符合共濟會的利益,會議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獲得了一致的贊同“。“獲得提名的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兄弟,對他們分別進行了計票,喬治·華盛頓閣下——美國三軍總司令——的得票數位列第一,他獲得了全體會友的支援,當選為總導師。“這次選舉和任命必須有序地傳達到美國各地的總會所,這樣他們就能應要求以便正式向華盛頓閣下提出請求,請求他能接受他們的任命,讓他的兄弟們引以為榮。”
毫無疑問,在這個國家贏得獨立之後,華盛頓在所有共濟會夥伴的心目中被視為美國共濟會的偉大恩主。華盛頓作為共濟會會員的名望,以及他是首席總導師的信念,不僅僅限於國內;1786年,法國的蓋普·弗朗索瓦寄出兩封致“美國總導師”華盛頓的信,請求他授權在那個海島上建立一個會所;華盛頓把信件轉給了賓夕法尼亞州的總會所,後者於是准許了這項授權。
一枚共濟會聖章鑄造於1797年,正面是華盛頓著軍裝的半身像,刻有“喬治·華盛頓,總統,1797年”的字樣(G.WASINGTONG,PRESIDENT,1797),在它的反面,是共濟會的標誌,圍繞著獻詞“愛,榮譽和正義”(AMOR,HONORET JUSTICA)以及姓名的大寫字母“G.W.,G.G.M.”。
軍官們著手組建他們之間的社團,把共濟會的社會性特徵作為指導原則,組建這個社團的想法來自諾克斯將軍,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斯圖本男爵;1783年5月13日,在一次華盛頓批准舉行的全體大會上,這些軍官建立了“辛辛那提協會”,華盛頓成為了這個組織的第一任總裁,並且一直保有這個職位,直到逝世。
1783年3月25日,費城的報紙說道:“獨立紀念日,7月4日,一個新的騎士勳位,即所謂的自由勳位,將要建立起來,就職儀式將在費城舉行。
贊助人:聖路易斯主席:國會議長(暫時)總導師:華盛頓將軍大法官:富蘭克林博士教士:威瑟斯彭博士系譜家:潘恩先生禮儀官:湯普森先生記錄員兼秘書:迪格斯先生紋章官:哈欽斯先生二十四名騎士相陪,暫時由各州州長組成,估計有十九人。林肯將軍、格林將軍、韋恩將軍、李上校。”
這是在美國試圖建立起一個模仿歐洲優秀社團的社會制度的最初償試。
四、華盛頓按照共濟會儀式舉行總統就職宣誓
公元1805年,共濟會光明紀元5805年,12月9日,在里奇蒙市,弗吉尼亞州總會所在共濟會會堂舉行大年會。華盛頓於4月23日抵達紐約,這個月的30日就是他的總統就職日。那時,雅各布·莫頓將軍將擔任典禮官。他是紐約市最古老的聖約翰會所的大師,同時還是紐約總會所的總秘書。
莫頓將軍從他的會所的聖餐檯上拿來《聖經》,擺放在深紅色的天鵝絨墊子上,紐約州的大法官、紐約總會所的總導師羅伯特·利文斯頓監督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宣誓之後,華盛頓虔誠地鞠躬並親吻《聖經》;接下來,利文斯頓大法官打破了這個嚴肅凝重的時刻,莊嚴地宣佈,“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萬歲!”立刻,萬眾一再地高呼,“喬治·華盛頓萬歲”。
隨後,在華盛頓虔誠親吻過的那一頁被疊了起來以備紀念,然後,這本《聖經》被送回聖約翰會所,再次安放在原來的聖餐檯之上。

幾年之後,這本《聖經》再次離開了它的安放地,在華盛頓的葬禮上,來自紐約市的共濟會兄弟列隊向他致以敬意。這本《聖經》現在是聖約翰會所的頭號財產,被珍視為神聖的紀念品。
許多共濟會的兄弟們給華盛頓寄去熱情的祝賀信。
以下是賓州共濟會總導師史密斯的一封賀信:致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兄弟閣下——在您當選為美國總統之後,賓夕法尼亞州古約克共濟會的會員們首次集會於總通訊部慶祝聖約翰福音日,我們滿懷兄弟間的喜悅,請求能夠帶著來自東海岸的祝福到您跟前,向您這位偉大的建築者致敬(秉承宇宙偉大建築師的榮耀)。
由於您的功勳,自由得以在西方繁盛,向地球各國昭示一個美國、和諧、秩序井然、值得萬民景仰的典範。您對本組織的起源和目標——致力於社會融洽、心智互通——的學識讓我們深信您必將接受我們的敬意和洋溢的友愛。
上蒼也不會拒絕我們的祈禱——祈求您將繼續以大師的身份照亮我們塵世兄弟會的名單,並且您將進入神聖會所,在那裡愛與和諧超然於卓越和神聖,宇宙偉大建築師更多現身,智天使和六翼天使將把我們為兄弟閣下的歡呼從塵世送達天堂!形式完備,總通訊處謹代表賓夕法尼亞州全體會員致上
總導師 J.B史密斯
五、華盛頓為首都舉行共濟會禮儀的奠基禮


區域性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起初叫“聯邦城”,是華盛頓在1791年4月13日在一封信中這麼稱呼的;但督造這座城市的委員會聘請了一位法國建築師郎方來設計圖紙。在1791年9月9日給他的信中,委員會通知他,同意將這個聯邦特區叫作“哥倫比亞特區”,把聯邦城叫做“華盛頓市”,並要求他將這些地名標在地圖上。
1793年9月18日華盛頓為美國國會大廈奠基。
奠基的位置是大廈的東南角,選擇東南角而不是東北角奠基,在當時是共濟會先輩的傳統。
以下描述奠基典禮的資料摘自當天的報紙。喬治敦,1793年9月21日。星期三,因為要給國會大廈奠基,共濟會為這個重要的活動舉行了盛大的遊行。
大約十點鐘,第九會所就聚集了穿載得體的會眾,弗吉尼亞州的第二十二會所的全體公職會員也全部到場;緊接著,在波拖馬河的南岸出現了一隊最出色的志願炮兵,接受美國總統的檢閱,總統身穿軍裝,炮兵們向他致以軍禮;總統和隨從跨過波拖馬可河,受到了弗吉尼亞州第二十二會所以及馬里蘭州第九會所會眾的熱烈歡迎,總統走在隊伍的前面,開道的是一個樂隊;殿後的是亞歷山德里亞的志願炮兵,步伐整齊地向華盛頓市的總統廣場行進,在那裡,他們受到了以約瑟夫·克拉克兄弟為首的華盛頓市第十五會所會眾的歡迎,隨後被引入一個專供接待的更大的會堂。
在斯蒂文森兄弟短暫地維持秩序之後,大家決定加入到遊行隊伍,在隊伍的兩旁,聚集著一大群興高采烈的男女觀眾。美國總統和隨從的會友來到牆角石的東面,總導師P.T.已經迎侯在那裡,華盛頓站在有三層高的講壇上,發表了即席演說,他的演說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歡迎。在演說當中,炮兵們齊射。大家祈禱、
共濟會會眾的唱頌以及十五響炮兵齊射中,奠基儀式落下了帷幕。
華盛頓為出席這次活動穿上了共濟會圍裙、佩戴了共濟會徽章。沒有哪一次華盛頓的活動比這一次更有歷史意義,然而,在美國的歷史書上卻找不到歸屬於它的一頁。
這是他第一次成為所有人關注的中心,以一名兄弟的身份向共濟會致以敬意,在共濟會最高規格的慶典上被同伴們認可,宣示共濟會制度值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尊重。
美國編年史的編撰者們有意不去記錄,他們的沉默恰恰證明了華盛頓不願意張揚自己共濟會會員的身份。但彼時彼刻,他代表聖所羅門——猶太人歷史學家這樣說道——把聖殿的基石深深地放入了地下;那是異常堅硬的石頭,用來抵禦時間的壓力——高調地站在了他的兄弟們和世人的面前。


六、華盛頓的共濟會葬禮
1799年12月12日,退休的華盛頓冒雪騎馬回到他的家鄉維爾農莊園,他的衣服被風雨溼透了,但是他興致勃勃地在田野中呆了幾個小時。第二天,他感冒了,咽喉有些嘶啞、疼痛,可是還執意步行到林場裡轉了一圈,給決定砍伐的樹木標上記號。第三天(14日)凌晨,他開始發燒,全身發顫,喘氣粗重,呼吸很困難。
後來,克雷格醫生趕來了,對他做放血治療。然後,他們做了一碗用黃油、蜜糖和醋等配製的沖劑,讓華盛頓漱口,結果,他每喝一口都引起劇烈咳嗽、呼吸困難,並引發了咽喉腫脹,差點兒窒息而死。上午10時,又讓他用撒爾維亞幹葉和醋泡成的水漱口,這時華盛頓又發生了嚴重的窒息,憋得臉色發紫,幾乎說不出話來,儘管服了消除嘔吐的酒石和化解咽喉膿液的甘汞,都沒能阻止病情的惡化。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們為他放了4次血,放血量相當於他全身血液的1/3,到了晚上10點鐘,這一切治療手段都無濟於事,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溘然長逝。
華盛頓逝世後沒有舉行國葬,他的葬禮是由共濟會主持,按照共濟會的制度和儀式進行的。
葬禮於18日星期三的正午舉行;亞歷山德里亞的聖公會主教戴維斯先生應邀主持教堂的葬禮。戴維斯先生不僅是教堂的教區長,他也是當地共濟會會所的會員之一。“出殯和葬禮是由亞歷山德里亞第二十二會所組建的第一個委員會安排的,委員會成員包括石工大師以利沙·卡倫·迪克醫生,高階監護喬治·丹尼勒上校;會員查爾斯·利特爾上校和查爾斯·西姆斯上校。
十六日星期一,迪克醫生主持了會所的一次緊急會議,四十一名會員出席了會議,還有兩位到訪的兄弟,一位來自華盛頓入會的會所弗雷德里克斯堡,另一位來自費城。華盛頓的棺木上覆蓋著共濟會的圍裙,還有兩把交疊的寶劍,一些神秘的號令響起,會友們依次列成縱隊,莊嚴肅穆地朝曾經深愛的兄弟投以最後一瞥。
然後由會所的石工大師主持神秘的共濟會葬禮,作為華盛頓最後的葬禮。圍裙和寶劍從棺木上拿了下來,準備安葬。會友們一個接一個地向棺木拋擲常綠的枝條;一邊饋贈給亡者最後的神秘禮物,心裡一邊默唸共濟會的靠別辭。現場一片寂靜。
周圍的民眾如此安靜,抬棺人把他們肩上的珍愛放進墓穴冰冷的懷抱,然後開始填土,聲音響起:‘塵歸塵,土歸土!’就這樣,華盛頓被安葬。葬禮炮聲響起,弗農山的這片墓地從此歸屬於它最尊貴的沉睡者。
七、華盛頓的石工圍裙
華盛頓在許多正式的場合都會披上他的石匠圍裙,1793年9月18日他依照共濟會禮儀為國會大廈奠基時也穿著圍裙。
華盛頓穿過的最著名的圍裙有兩條,第一條是華森—卡索圍裙,是1782年1月來自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艾爾卡納·華森和來自法國南特的卡索先生共同贈給華盛頓的。
不過,第二條圍裙更加有名,這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革命中的重要人物、法蘭西將軍吉爾貝爾·拉法葉送給華盛頓的禮物。
華盛頓在給國會大廈奠基時穿的就是這條圍裙。
1784年秋,法國共濟會員拉法葉來到美國,在弗農山拜訪了華盛頓。拉法葉是法國志願軍的指揮官。
拉法葉夫人親手在白緞上繡了一條漂亮的共濟會圍裙,用彩色真絲精緻地繡出了共濟會的標記;這條圍裙連同其他一些共濟會裝飾品,被裝在一個高檔的花梨木盒子裡,盒子上也裝飾了共濟會的標記,在這次拜訪時拉法葉將其送給了華盛頓。這是對華盛頓以及共濟會表示的敬意。

華盛頓圍裙的銅版畫:
這條圍裙上的標記能揭示出共濟會符號的重大意義。
圍裙的“標牌”圖案,即圍裙上方,是一個蜂巢,象徵著勤奮。
圍繞蜂巢的字母則用來表示約克禮石工大師的等級。黃蜂族統治美國。
圍裙主體上部的“全視之眼”(All-Seeing Eye)代表宇宙的偉大建築師。
在圍裙主題的中央位置,排列著共濟會的最重要的符號:
放在神聖法典上的角尺和圓規(在大多數共濟會的會所裡,這本書是指《聖經》)。
角尺、圓規和法典是共濟會的三重偉大之光。
角尺是工藝石工的工具。棋格地位代表共濟會會所。
最後,圍裙下部的棺材代表死亡。
(何新·2012整理)
【華盛頓共濟會紀念堂】


華盛頓特區亞歷山大舊城的華盛頓共濟會紀念館
(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