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這條新聞,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個家長沒跑完馬拉松,倒讓6歲的女兒親自上陣,最後小孩跑下42.2公里全程。

新聞出來後,抖音網友一片歡呼。
覺得這位父親很偉大,女兒很給力。

相信她的行為足以感動全中國!

或者想起自己4歲女兒斯巴達勇士兒童賽的經歷,說作為家長肯定會為孩子感到驕傲。

說著說著最後來一句“中國民族堅韌的精神永在”,昇華主題。

等等,先別急著熱淚盈眶。
我們好像錯過了很多細節。
注意看,全馬長達42.2公里,所以一般要求參賽者年齡滿20歲,半馬則要求是16歲。
那6歲女孩本沒機會參加這兩種賽程。

組委會一查,也確實是蹭跑,所以對她父親進行了處罰。
那拋開違規的事,是不是一齣“木蘭替父從軍”的美談呢?
按照婺源馬拉松組委會工作人員的說法,裁判並非沒有看到情況,反而幾次勸阻並想攔下,但她父親多次不讓裁判如願以償。

也就是說這位父親就是要讓6歲女兒跑完全馬,還不容許別人阻擾。
也挺神奇的,那他們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可能我們永遠不知道答案。
其實也無需要知道答案,因為這父親的行為實在太腦殘了。

但偏偏,很多家長以小孩跑馬拉松為榮。
“14歲跑完近40場馬拉松。”

“10歲小男孩忍腹痛跑完吉林全馬,成績524不輸成年人。”

“9歲男孩堅持跑完半程馬拉松。”

“9歲兒童跑北馬,5小時53分完賽。”

“9歲兒子跑完馬拉松全程。”

“7歲小朋友堅持跑完了全程馬拉松。”

“男孩哭著堅持跑完馬拉松。”

“男童2歲半開跑5個月裡,2次跑完半程馬拉松。”

這種案例實在很多,孩子是否實際跑完已經很難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文案滿滿正能量。
不是“父親教子有方”,就是“折煞評論區一眾大學生”,又或者來句“4歲男子漢在賽道上學會了堅強”。
所以現在不需要再談少年強則國強了,要說就說嬰兒強則國強。
也沒基普喬格、貝克勒什麼事,他們4歲時還在玩泥巴,我們的孩子足夠贏在起跑線了。
至於能不能贏下最後撞線時刻呢,家長並不關心。
一份報道里,面對記者的問題,家長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現在的孩子都很辛苦,各種補習班、課外興趣班排得滿滿的,我不想兒子也這樣。”王某說,“人長大一天,煩惱就多一點,為什麼不能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
聽聽這話,時常跑跑42.2公里的全馬或者21.1公里的半馬,就意味著快樂的童年。
這可能是苦中作樂的新境界吧。

孰不知這樣的跑法,這樣的苦,對孩子來說可能意味著身體創傷。
最簡單的事實是:
兒童骨質柔軟,骨骼短細,骨化尚未完成,如果運動形式和強度超過他們骨骼所能承受的上限,就易造成骨損傷,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從而影響身高增長。
長跑又屬於典型的撞擊運動,對人體各關節的衝擊力度很高。孩子經常長跑鍛鍊,對關節處的骨骺發育不利。
就算沒這麼嚴重的問題,一些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因為對孩子來說,長時間過量運動,會使大腦機能受損,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甚至缺氧等現象。
更別說上面這些孩子往往低於10歲,還是在家長瞎帶下瞎練的,和體校有教練指導情況下訓練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很多時候家長也不見得是為了孩子身體好。
因為長跑很反直覺。
比如現在中國馬拉松成績最好的幾人身高基本不超過1米76,所以你說你想讓孩子長的高,身體棒,那至少不應該碰長跑專案。(國外也如此)

(截止2024年10月底)
再說了,10歲不到的孩子又懂什麼興趣愛好呢?
今天可以說馬拉松;
昨天可以說騎在機動車道上的公路車。

沒什麼兩樣,孩子不過是家長助長虛榮心的工具。
這時候個人成長不值一提,陪她追風逐夢的詞倒是信守捏來。

以致於網友銳評:
“下次投胎時注意點,找對腦子沒問題的爸媽!”

我不知道這些家長知不知道馬拉松是極限運動這件事,但反正今年馬拉松跑暈的影片挺多的。
一般是終點前幾百米,過分發力追求PB導致脫水和失溫。(PB,Personal Best ,是指個人最好成績)

其實途中暈倒的情況也很多了。

當然賽後的身體狀況也不容忽視。
有網友就爆料西安馬拉松後,一位跑者虛脫了,還遲遲不肯吃東西補充能量。

這在一場比賽裡都不是個例。
因為不少志願者發現,光是倒在路邊的就不止10個。

要是碰上一點高溫天氣,還可能大批人倒下。
更有甚者進ICU。
“(2019年)近日杭州舉行一場馬拉松比賽,11000人參賽,其中休克1例,中暑13例,昏厥3例,過敏1例,共計送醫院緊急救治15例,其中4例進了ICU。”


這並不誇張。
因為更離譜的是,那些比賽中出現心臟驟停的跑者,並不是用力過猛導致的,而是他們本就有心臟問題。
不是沒有及時診斷,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甚至於有一些人報名馬拉松時用的體檢報告都是PS過的。
雖然絕大多數馬拉松的救助都有保障,但你不能把生命安全寄希望於AED等的吧。
當然說起來,這跟馬拉松緣起有關:
公元前490年,一個士兵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希臘人擊敗波斯人的勝利訊息後,精疲力盡倒地而死。
誰知這莫名其妙成了很多馬拉松愛好者的信念,你看馬拉松原本就是跑死人的,那咱們現在不忘初心,去試試我跑死跑不死。
而且他們還會刻意強調“都說猝死是上輩子積來的福”。

也許這是你個人想法,但對家人和網友來說,危及生命健康並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即使沒完賽但能歸來,也是勝利。

當然全民健身和小孩子扎堆長跑並不是什麼壞事。
除了透過鍛鍊有益身心外,也能彌補我們缺長跑巨星的短板。

大家知道,我們的短跑出了蘇炳添,他在百米史上跑得比所有白人都快;
但在馬拉松上我們太慢了,離日本選手都有顯著的差距。

另一邊,馬拉松確實太多,中國人每天都愛馬拉松,一天之內起碼可以愛5次。

(2018年第三個週末的兩天,
扎堆了40多場馬拉松)
讓人以為它和乒乓球羽毛球一樣,是中國人都擅長的運動。
其實不是。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不能能力上很業餘,心態上也這樣吧。
某種程度上而言,馬拉松這專案就應該慢下來。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6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