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偉,怎麼了?

冬去春來,東北喜劇強勢迴歸。
《鄉村愛情17》《鵲刀門傳奇2》陸續收官,趙氏喜劇獨特的東北幽默,一回歸即成收視率頂流。
      圖源:《鵲刀門傳奇2》  
熱鬧過後,意猶未盡的觀眾,轉頭點開《劉老根》《馬大帥》的拉片,反覆咀嚼這股東北喜劇的強大後勁。
一大盤東北菜,添上另一味“佐料”,那滋味更加原始、濃烈、辛辣、上頭——
範偉
      圖源:《馬大帥》  
白手套、黑墨鏡,骷髏衛衣、中山裝,大金鍊子、大哥大……
《馬大帥》裡範偉塑造的範德彪,如今仍然是年輕人心裡的賽博偶像。
表情包、彪學考卷……
      圖源:小紅書  
只能說,學吧,藝無止境,太深了。
      圖源:《馬大帥》  
握不住的大奔,忘不掉的玉芬,打不贏的惡仗,放不下的自尊……
彪哥,自由、隨性、浪漫,是遼北大地的不朽傳奇。
但範偉,從來不止於範德彪。
      圖源:《Man About Town》 
時光能不能倒流,豆角能不能燉熟
第一個將“範偉”和“時尚”聯絡起來的人,一定是個天才。
《Man About Town》封面上的範偉,雖然同樣戴著墨鏡,但味兒和彪哥早已不同。
這不是範偉第一次彰顯時尚力。
      圖源:《Man About Town》 
《智族GQ》封面上的他,用16套造型演繹了時下最流行的MBTI16型人格。
有人說,範偉身上有一種莫名迷人的“爺”時尚——
他看似是和時尚毫無關係的粗糙大爺,卻將時尚的華麗表象穿透,比俊男靚女的美好肉體與氛圍感,更令人回味。
      圖源:GQ  
或許,這是範偉獨有的韻味,讓人夢迴“紅高粱模特隊”初見時的那份驚豔。
“土地是媽,勞動是爹,勞動者才是最美的人。
沒有普天下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吃啥,沒有普通者的勞動,穿啥,吃穿都沒了,你還臭美啥。”
火辣辣的範老師,超絕時尚駕馭力重現,太有畫面了。
點選欣賞火辣辣的範老師
而範偉不僅受時尚雜誌認可,連歷來挑剔的奢侈品,也向他伸出橄欖枝——
今年年初,超越一眾小花小鮮肉,範偉和舒淇、楊祐寧共同拍攝了Bottega Veneta2025的新年大片。
      BV廣告裡的範偉  
同樣是長風衣和挎包的搭配,恐怕很多潮人要說出那句名臺詞:失陪了範老師,我得去造型了。
因為62歲的東北教父、時尚先生範偉,早已不是“腦袋大脖子粗”的固定形象——
那個《馬大帥》裡的豆角刺身創始人,因為缺乏基本常識,認為豆角不用燉太熟,導致全員中毒的魯莽糙漢。
比起當初那個範德彪,現在的他,顯然一副早已學會了如何將豆角燉熟的睿智、儒雅模樣,高階感拉滿。
但範偉這鍋豆角,其實燉得多少有點辛苦。
去年,靠《漫長的季節》拿下2024金鷹獎最佳男主,62歲的影帝範偉在導演辛爽的致敬下,與曾經的彪哥對望。
“我雖然歲數不小了,鬍子都白了,但總想演一些和過去不一樣的角色,演繹精彩的故事,獻給我們的觀眾。以後,我再接再厲。”
      下圖為《漫長的季節》致敬《馬大帥》鏡頭  
因為想不斷突破,即便已將多個影帝收入囊中,範偉依舊“痛苦”。
一方面,是商業片和文藝片的抉擇,是角色和劇本間的較量。
每次遇到商業片的邀約,他總要被迫給自己的藝術追求打點“折扣”,耗費更多體力。而文藝片,他又常會因為更在意角色,遇到口碑沒那麼出色的劇本。
另一方面,是受制於過去大眾視野中,他已經趨於定型的東北喜劇形象。
範偉的電影之路,因此失去了很多機會。8年前的一個採訪中,他曾非常坦誠地發出邀約:
“大家別有成見,別有擔心,我肯定是一個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人物的人,即便我在片場有問題,一調整也能調整過來。”
可造,範偉用這個詞,形容當時的自己。
      上圖為《漫長的季節》致敬《芳香之旅》  
如此謙虛與謹小慎微,一半是性格使然,一半源於範偉轉型較晚。
非科班、純靠自己摸索,範偉正式走上電影之路,是2004年。
憑藉《看車人的七月》,他拿下了兩個影帝——
第28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和第1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看車人的七月》  
但此時準備向電影演員轉型的他,已經42歲。
好不容易靠春晚和東北喜劇全國聞名,人到中年非要走一條稍顯費力的路,範偉多少有些“離經叛道”。
文藝之家,誕生的文藝小孩
先來說說,那個諧星範偉是如何煉成的。
在選定電影這條路之前,範偉在相聲、小品、電視劇等領域都有所建樹,甚至他還當過遼視《愉快週末》的嘉賓主持人。
點選播放彪哥大放送
可當諧星,比起人生追求,更像是範偉找到電影演員這一心之嚮往的職業前,短暫試試水的人生抉擇。
範偉不止一次提到過自己的性格:不適合說相聲。
“我覺得自己說相聲特別差,不具備好相聲演員的基本素質。”
      圖源:網路  
很多人可能以為,範偉和他塑造過的範德彪、藥匣子、王木生等角色一樣,存在結巴等問題。
實則那只是角色需要。能說相聲的演員,不會存在嚴重的口條問題。
範偉飾演的王木生,說話大舌頭
所以範偉的“不適合”,並非是某種硬傷,而是在成為諧星的這條路上,他被“殺死”過兩次,這或許促成了他覺得自己不適合的某種“心魔”。
第一次,是相聲的沒落。
1978年,16歲的範偉,拜師相聲演員陳連仲。
範偉的哥哥、姐姐都在工廠工作,家裡排行老三的他,選擇了一份家人眼中最貼近文藝的工作。
      說相聲的範偉  
這個瀋陽市大東區的普通小家庭,文藝氣息很濃——
範偉的父親在瀋陽毛紡廠工作,公文包裡永遠揣著自己寫的小說和散文,還有一封封退稿信;
母親則在國營商店當售貨員,有著東北人的幽默,模仿能力很強,鼓勵小兒子範偉從小就練吹拉彈唱。
小范偉在唱樣板戲方面很有兩把刷子,《紅燈記》《智取炮樓》……所以,他在二輕局文藝隊工作的舅舅,找了位瀋陽音樂學院的老師,幫忙給範偉“測評”。
      童年時的範偉  
老師聽完範偉唱歌后,又讓他表演點別的。範偉繪聲繪色講了一段故事——
講故事曾是範偉父親和孩子們為數不多親子時光裡的重要內容,組成了範偉童年裡那些快樂的時光。
彼時,早起上班的母親,常常會在勞累一天後,看著不積極陪孩子、專心搞文學創作的丈夫爆發爭吵。
範偉不喜歡父母吵架。他總是蔫兒淘,來找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比如故意離家出走。
11歲時,範偉和哥哥姐姐吵完架,藏在了自家後院一個皮鞋廠的倉庫裡。
     範偉和哥哥姐姐,最右為年輕時的範偉  
他悠哉地睡覺,睡醒了悄悄溜回家扒窗戶看到全家人都出門找自己,就非常開心。看到媽媽獨自坐在地上哭,他繼續回倉庫睡了一覺。
再睡醒的他,順著路邊行走時,遇上了推著腳踏車找自己的父親。被爸爸擁入懷中的那一刻,他確定自己肯定是“親生的”。
其實,講故事的能力,他也是從父親那裡遺傳來的。
看著眼前講故事如此擅長的範偉,老師給出建議:範偉走唱歌這條路,未來可能略顯平庸,但往表演方面發展,會大有前途。
在當時相對閉塞的瀋陽,相聲,是這個小家庭,能接觸到的表演藝術“天花板”。
於是,範偉就這樣開始說相聲了。
範偉打小性格就敏感,不善言辭。這幾乎是一把雙刃劍,敏感帶來了更好的感悟力,不善言辭又讓他沒那麼擅長表現自己,所以他只能先從下苦功開始——
1980年,18歲剛成年的他,跟著師父來到鐵嶺民間藝術團。作為普通的相聲學徒,距離“諧星”還太遠,範偉不斷磨鍊自己。
那時候,在東北農村演出,說、學、逗、唱輪番上陣,範偉總會忘情到嘴裡吞下去幾隻蟲子,即便感受到蟲子飛進嘴裡,也不能中途打斷表演。
      左為範偉 
錦西鐵嶺的碘鎢燈,明晃晃地亮著,吸引著一群又一群的飛蟲,卻照不亮範偉的相聲之路。
不是範偉沒天賦,也不是他不夠努力。
畢竟,1983年,21歲的他能考入全國聞名的瀋陽曲藝團,不是等閒之輩可以做到的。
他一進曲藝團,看到編劇緊缺、相聲演員都在排隊,就開始自己創作相聲。
第一個相聲《一個廠長的日記》,範偉採用了前所未有的日記體裁,非常新銳。這個作品有幸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選中、演播並稱贊,範偉受邀還去了北京。
1986年,參加全國相聲邀請賽後,作為團裡最年輕的後輩,範偉成了曲藝團的骨幹。
他的《無事生非》《自食其果》《五幾年》等多個相聲作品,獲得了遼寧相聲比賽獎。
可惜的是,彼時的大環境裡,相聲有點幹不過小品,已經在走下坡路。
吃血腸,還是得配酸菜
在曲藝團意氣風發的年輕範偉,其實還有另一件頭疼的大事——愛情不太順。
受制於年代影響,在學生時代沒有戀愛過的他,進入曲藝團時又太年輕,都被大家當成小孩兒,只能做傳遞情書的中間人。
範偉家裡著了急,工作環境裡找不到,只能安排相親。可範偉一連相了兩次親都以失敗告終,一個處了三天,一個處了一禮拜。
“沒感覺。”範偉用這三個字總結。介紹人一聽,也趕緊說斷,現在談戀愛階段都沒感覺,婚後更難熬。
1988年,26歲的範偉在媒人介紹時,已經成了要將年齡謊報小一歲的“大齡青年”。
      年輕時的範偉  
在那個年代,範偉的婚事已經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
哥哥姐姐忙前忙後張羅,給他介紹了剛剛畢業,後來在瀋陽市兒童醫院工作、20歲的護士楊寶玲。
第一次見面,是在女方家裡。楊寶玲太小了,和姐姐站在一起,讓範偉誤以為媒人介紹的是她已經定親了的姐姐。
烏龍既定,楊寶玲看著面相能有三十幾的範偉,也陷入了沉默。她擔心在瀋陽曲藝團當骨幹的範偉,恐怕很難顧家。
會面結束,範偉下樓回家。“相親失敗”的訊號更加明顯了,送自己下樓的是楊寶玲的媽媽,而此前的兩次相親,都是女方親自送他下的樓。
範偉決心先下手為強,他告訴中間人,女方有點太小了。因為在80年代,倆人差6歲,確實也不常見。
可楊寶玲的媽媽對範偉印象很好。女兒眼裡的缺點,成了岳母眼中的穩當、老實、忠厚。
      《耳朵大有福》裡,用憨豆先生電腦合成的年輕範偉  
正值此時,範偉要去參加一個相聲比賽,要出差半個月。中間人建議,等回來再安排倆人見一面。
在楊寶玲媽媽的暗示下,範偉被澆滅的熱情又燃起來了。
為了這次見面,範偉聽了姐姐的建議,特意去燙了一個費翔“冬天裡的一把火”同款爆炸頭,上身一件雪白的短襯衫,下身米色瘦腿褲,竭力想往年輕、新潮打扮一下。
見面約在了北陵公園,範偉因為這身打扮,渾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不舒服”的感覺。
      《耳朵大有福》裡,電腦合成頭型奇特的範偉  
兩人去吃飯,在餐館坐定後,一盤酸菜血腸端上來,範偉給女孩夾了一塊,但對方一言不發,也毫不動筷。
範偉心想,這下又不成了。但飯不能浪費,他埋頭乾飯,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
可誰能想到,就範偉“打掃”盤子這一個光碟行動的細節,打動了楊寶玲。
加上當天,楊寶玲為了好看,沒有戴眼鏡來,看範偉多少有點模模糊糊、朦朦朧朧。
1990年4月10日,28歲的範偉和22歲的楊寶玲,順利成婚。這盤血腸,還是配上了屬於它的酸菜。
      楊寶玲、範偉和範偉師父的合影 
楊寶玲有很多“約法三章”,讓單身久了、生活不怎麼修邊幅的範偉,甘心做出改變。在醫院工作的她,要求範偉嚴格注意衛生——
每天刮鬍須、每週剪指甲、每月去理髮店,飯前飯後用肥皂溫水洗手,外出不扶樓梯扶手、不碰公交車的扶手座椅……
有時候範偉忘了“遵守規定”,就會被老婆批評。
兩人剛結婚不到半年,範偉就因為用手撩飯館門簾,被教訓過。
1991年2月,範偉因為演出回來晚了,沒洗臉、洗腳,衣服和襪子、鞋亂扔一氣,躺在床上就睡著了。
結果楊寶玲上完夜班回來,哭著說自己要回孃家。範偉立刻認錯,承諾之後無論怎樣都會注意。
從不允許貪杯,會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機率;再到“禁菸令”,怕他得氣管炎……
就這樣,範偉得了妻管嚴。
      楊寶玲和範偉 
範偉越來越小心,家裡也一塵不染、井井有條。而這一切也是為了兩人共同的未來,迎接一個新家庭成員的到來——
1992年年底,倆人的愛情結晶、兒子範曦文出生。
有了“爸爸”身份的範偉,身上的擔子更沉了一些。而楊寶玲,也在範偉之後的人生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被喜劇之王,第二次“殺死”諧星之夢
婚姻大事解決了,範偉開始專注搞事業。
1993年,31歲的他靠著相聲《要賬》,拿下了首屆中國相聲節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
點選播放
但前文提到,這時候的大環境下,小品比相聲風頭更盛。
範偉也慢慢放下自己鑽研了十幾年的相聲事業,開始嘗試演小品。
如當時瀋陽音樂學院的老師所說,範偉在表演方面有天賦。
他在1991年,靠小品《煩惱》拿下首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後,又在1993年靠小品《小偷奇遇》拿下了大賽第二屆的明星獎。
這樣的他,也遇上了改變自己人生的一個重要機會。
1992年,範偉接到了一個來自“東北第一瞎”的電話:
“喂,是範偉嗎?我春晚的小品臨時缺人,差個角色,你能來搭一下戲嗎?”
接到電話的範偉,命運自此開始與趙氏喜劇相關,春晚黃金搭檔就此誕生。
春晚的提前排練,異常辛苦,作息常常顛三倒四。
吃了不少苦的範偉,直到臘月二十七得到訊息,春晚的節目不允許臨時換人。
晴天霹靂。
一切努力付之東流,但範偉毫無怨言,打包行李就坐車從北京回了瀋陽。
三十而立,這一年範偉恰好30歲。
“看一個人要看他在大喜大悲時的表現,人往往在遇到挫折時,才能表現出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範偉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句怨言,可見是個本性善良、理解他人、寵辱不驚的人,我要找的正是這樣的搭檔。”
春節過後不久,正值遼寧省藝術節。範偉接到電話,趙本山又邀請他出演小品《走毛道》,倆人這次合作,一舉拿下了遼寧省藝術節的第一名。
能和他合作,範偉的母親比範偉更高興。因為趙本山,是範偉母親的偶像,她甚至在範偉得到北京某單位丟擲的橄欖枝時,讓兒子去問趙本山的意見:
“一個演員有沒有發展,不在於你到了什麼單位,而在於你演成功了什麼角色,走不走,你還是和本山商量吧。”
在1994年,範偉母親查出肺癌晚期,趙本山前來探視時,她握住對方的手囑咐:
“小偉交給你了,一定把他帶起來,像親哥哥一樣對待他,大姨感謝你了。”
對方也真的將範偉當弟弟對待,給出了中肯的建議——演小品離不開東北這片土地、這個圈子,北京機會多但很浮躁,容易失去藝術的生命力。
聽了伯樂的話,千里馬決心努力自我提升。
1995年,憑藉小品《牛大叔提幹》,32歲的範偉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
原本臥床了三個月的母親,在節目播出中,第一次坐了起來,在咳嗽與喘息中,看完了兒子的表演。
眼淚裡,有欣慰,有激動。
演出結束後,範偉連忙往家趕,想陪母親過年。孝順的他,在那個年代,甘願買600多元的湯藥,只為能治好母親。
牽掛母親的範偉,以為從此就能揚名全國,成為家人的驕傲。打車時還故意要發票,結果發現出租司機根本不認識他是誰。
      範偉後來想,師傅可能只是沒睡好 
敏感的範偉很失落,原本驕傲的情緒,也頓時如洩了氣的皮球。
     《馬大帥》裡對人生失望的範德彪  
春晚結束後沒多久,範偉的母親離世。這次春晚雖然沒能讓範偉大紅大紫,卻足以讓母親安心。
楊寶玲勸丈夫,“你別驕傲,你只是配角、綠葉,和本山大叔比差遠了,你要向他學習。他是一座大山,你每天都像是在爬山,不爬跟不上,爬得慢超不過。”
她並非說說而已,而是很仔細地給範偉制定了一系列“登山計劃”——
很早拜師學藝的範偉,只是初中畢業。所以想要提升表演功夫,文化積累不能少。
範偉在妻子的督促下,讀古典名著、各類故事書、文學類報刊……
光讀還不夠,楊寶玲還讓範偉在每次讀完後,認認真真寫讀書筆記,將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通通記錄下來,再讀、再思考。
      《馬大帥》範德彪重振旗鼓  
遭受喪母之痛的範偉,也沉下心來,治癒自己、提升自己。
接二連三,範偉跟著趙本山演了不少小品和電視劇。可這些,母親都看不到了。
他在20多年後的一次採訪中提到,媽媽去世太早了。自己有很多基因都來源於母親,逐漸在時間中明白了物質不變定律,有太多話想要和媽媽說,自己後來的成長、變化、家庭、孩子……
而彼時,對母親的思念,對妻子和孩子的責任,匯聚成了範偉定下心來努力成長的動力。
好妻,如佳釀
1996年的《三鞭子》,1997年的《紅高粱模特隊》,1998年的《拜年》……
      《拜年》  
範偉,在春晚心甘情願當那個“綠葉”。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侷限性。
趙本山隨便即興丟擲的包袱,他接不住,只會驚訝地停下來問對方:
“劇本里沒這句啊?”
這也印證了妻子楊寶玲鞭策範偉的那句,“你不能忘本,趙本山渾身都是戲”。
2001年的小品《賣柺》,讓範偉真正意義上一夜爆紅。
點選觀看《賣柺》三部曲
他接到了不少家喻戶曉的廣告。
“萬通筋骨片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點選播放
“骨湯加勁面 營養不忽悠”……
點選播放
範偉意識到,原來出名是需要塑造一個固定的形象的。
這也就意味著,你不能再只是綠葉。
2002年《劉老根》的藥匣子和2004年《馬大帥》的範德彪,讓範偉以為自己已經快接近“諧星”。
      藥匣子  
可範偉,反而越來越覺得自己黯淡。
他不僅在舞臺上無法發光,進入生活中,不擅社交也讓他很難靠推杯換盞,獲得更多與人拉近距離的機會。
作為一個東北人,不能喝酒,常被視作很“裝”,但喝點酒,他又怕自己說錯話,瞻前顧後、反覆內耗。
他只能將這些煩悶,一股腦兒告訴自己的妻子。
雖然同為內向的i人,楊寶玲準備給從小就有點“社交恐懼症”的範偉,打打針。
她拉著範偉去人多的地方,讓他衝著路人微笑;
找來親戚在家裡模仿範偉可能會遇到的、複雜的臺前幕後的社交場合,讓他鍛鍊、適應;
範偉當時常掛在嘴邊的,是一些給自己洗腦的自信社會語錄“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除了說相聲、演小品、演電視劇,我在別的地方也是很優秀的!”
點選觀看《老大的幸福》裡範偉給自己洗腦的經典名言
甚至,範偉還在妻子的鼓勵下去看了心理醫生。靠催眠和認知療法,進行了半年的心理治療。
他常說,自己家是普通人家,而遇到妻子楊寶玲非常幸運,好妻如佳釀。
“在我們家裡,沒有偉人,也沒有美人,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心態。好妻真的如佳釀啊,擱的時間越久,就越香醇。”
身邊有妻子相伴,給不自信的自己加油打氣,逐漸範偉意識到,自己想要成為的,或許並不是諧星。
2005年,春晚小品《功夫》的失誤,讓他徹底被擊垮——
“一雙慧眼”,被他說成了“一眼慧眼”。
      《功夫》  
範偉從此非常害怕直播,覺得自己到極限了,心理壓力巨大,甚至不敢接趙本山的電話……
因為趙本山在舞臺上,是個“殺人”的演員。
眾人只見趙本山,難見他身旁的配角。範偉的諧星之夢,第二次被“殺死”。
對方在採訪中說,範偉不再是當初那個推掉一切工作,以趙氏喜劇為主要工作的“弟弟”。
誤會產生了嫌隙,春晚黃金搭檔漸行漸遠。
《鄉村愛情》至今演了17季,卻再無範偉版王木生。
      範偉版王木生  
所以,開篇的驚堂木也該落下了。
書接上回,不惑之年的範偉,開始扔掉因為小品和電視劇得來的盛名,朝著電影走去。
成為影帝
但標籤,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被摘掉的。
尤其是,當你的標籤聞名全國時。
靠《看車人的七月》拿到人生第一個影帝之前,範偉被成見裹挾過——
2000年4月,張藝謀的《幸福時光》,就考慮到範偉常與趙本山搭小品,將這部電影裡趙本山的搭檔換成了傅彪。
而成見,多半也來源於自身。
2002年,《開往春天的地鐵》上映,範偉在其中飾演一個廚師,人物設定是想要解決個人問題的大齡男青年。
他拉著妻子楊寶玲進入影院觀看,而這也是範偉常年以來的習慣,總會在電影上映後去影院觀察觀眾的反應。
妻子一看,便提出了範偉演技中的主要問題,說話聲音聽起來都不對。相比主演徐靜蕾,範偉念臺詞,彷彿在舞臺上演小品,非常不自然。
範偉就是從這一次次的“試錯”中,不斷積累經驗,自己努力調整。
他甚至會讓助理將每一次電影相關會議的內容錄音,回來整理成文字,再仔細閱讀、思考。
就像他曾經閱讀那些報刊一樣,自己如果沒時間挑選精華內容,範偉會讓自己的父親幫忙摘選。
雖然父親的審美品味確實一般,曾經寫過的那些小說、散文投稿屢屢不中,可範偉從父親身上也學到了更多——
“我演的好多戲裡頭,都有我爸的影子。你看我爸,他真是小人物。”
2008年,46歲的範偉出演了《耳朵大有福》。
點選欣賞範偉的絕妙舞姿
他飾演一位患有氣管病的退休工人王抗美。
角色戴口罩、騎車前會拿著手套拍打腳踏車座兒的動作,就來自範偉父親的習慣。
範偉不只觀察家人,他還從身邊一切場景中觀察、取材。
和楊寶玲在外面吃飯時,他會觀察隔壁桌的客人,是如何在用牙籤剔完牙後,又掏耳朵的——
在之後演土大款、暴發戶時,能用得上。
2004年,馮小剛再次向42歲的範偉發出《天下無賊》的邀約。
範偉飾演的搶劫犯,用一句話塑造了當年的年度經典臺詞:“IC、IP、IQ卡,通通告訴我密碼。”
換人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並且後續馮小剛還向範偉發出了《非誠勿擾》的邀約。
範偉在其中,正好飾演了一位暴發戶。
點選播放,範偉演繹的暴發戶
積攢了無數小人物角色,範偉的演技,愈發爐火純青。
找他的戲約,越來越多。
可範偉的身體,也進入了亞健康狀態,妻子勸他只有細水長流、養好身體,才能演更多的戲。
所以,範偉在2005年下半年,進入了休息狀態。
請假不再參加春晚,推掉了所有戲約,專心在家看書、看電影,累了就讓妻子開車帶自己出去兜風——
這時,他們已經從瀋陽搬到了北京。
      2005年《求求你,表揚我》  
2005年8月,為了孩子上學,43歲的範偉調入中國煤礦文工團,成為一級演員,來到了北京。
他在海淀買了房,妻子楊寶玲也當起了全職太太,全心全意照顧13歲的兒子範曦文上學。
可能是遺傳了爸爸的基因,範曦文從小愛聽相聲、愛看京劇,還愛表演。
隨著年齡長大,初中開始,範曦文逐漸害羞了起來,但對於相聲的痴迷依舊——
他會努力寫作業,只為了換取媽媽能夠允許自己聽相聲,哪怕是聽著睡覺都可以。
範曦文遺傳了媽媽楊寶玲的,是樣貌。範偉非常滿意兒子的長相,並總誇兒子帥,但遺憾的是兒子對演戲不感興趣,也不是這塊料。
      範偉的兒子範曦文  
因為範偉長期因為自己的長相而自卑,尤其是在結婚前屢屢相親失敗的那些年。
在被婚戀市場狠狠“傷害”之前,範偉對此感受不深,因為媽媽和姐姐總誇他氣質好,後來他才知道,夸人沒別的可誇時,才會夸人氣質好。
2006年春節後,楊寶玲建議範偉制定計劃,之後每年只工作半年,拍兩到三部能夠超越自己的戲,留一半的時間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
於是,範偉開始神龍見首不見尾。
他開始踐行這項計劃,每年留出一半的時間,用於生活。
比如,他會非常用心地給妻子和兒子燒一盤紅燒肉。
在很多範偉的採訪中,都能看到他花時間在做飯上的細節。
      範偉在節目中做菜  
而2006年,作為計劃起始的第一年,44歲的範偉出演了電影《芳香之旅》。
他飾演性無能的勞模老崔,需要和張靜初拍激情戲。
      範偉和張靜初  
範偉沒有類似經驗的同時,還需要根據人物設定減肥。
楊寶玲陪著範偉買來一大堆影碟,仔細研究電影中演員的表現。同時,她督促範偉每天鍛鍊,透過跳繩運動、不吃主食等方法,幫助範偉減肥。
開拍時,範偉從164斤瘦到了148斤。拍完激情戲後,他連監視器回放都沒看,立刻給妻子打電話,說自己拍了一場很乾淨的激情戲。
      圖源:《芳香之旅》  
他一直很在意妻子的感受,會隨身攜帶一家三口的照片,並小心處理和其他女演員的關係。
演員張譯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範偉在戲後非常不自信的狀態,促成了範偉在戲中的爆發力,“他把自己的能力、能量,都集中爆發在表演的那一剎那。”
電影,是範偉抒發自己的通路。他拘謹、拘束,在生活中不愛聊天,只有開始演戲,進入人物角色的瞬間,他才能好意思表演。
在片場,範偉會跟每一個人打招呼,包括實習生,絲毫沒有明星架子。
可這種過於客氣,以及每次拍戲前都要非常認真地做準備的過分認真,在範偉自己眼中,也是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客氣,換來別人的客氣。
別人鼓勵範偉去《快樂大本營》這種節目,讓他將綜藝裡的自己當成一個角色。
可他嘗試了一兩次,就再也不去了。因為他無論如何“入戲”,都覺得那個人就是範偉:
“我不敢去真人秀,更沒有做導師的那種自信。”
不自信的B面,越是壓抑、沉悶;自信的A面,就越是張揚、老辣。
他不斷挖掘自己可以演繹的角色邊界,2009年,47歲的範偉出演了《南京!南京!》裡德國人的秘書唐先生。
唐先生這個角色的豐滿度,一直為人稱道。範偉將委曲求全、小心周旋的煎熬、痛苦,演繹到入木三分。
2010年,憑藉電視劇《老大的幸福》,範偉獲得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第1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
2016年,他靠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這部容易被“忽略”的文藝片,讓範偉直言找到了之後的方向,明白了自己拍電影的“去處”;
2021年,憑藉電影《一秒鐘》,範偉獲得第34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2024年4月,靠和周冬雨演對手戲的《朝雲暮雨》,他獲得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同年9月,靠《漫長的季節》拿下金鷹獎最佳男主角……
範偉的影帝之路,越走越遠,拿的獎也越來越多。
妻子楊寶玲鼓勵範偉,盡力在演戲之外,發展點別的興趣愛好,給自己的生活找到其他的支點。
在兒子的鼓勵下,範偉2011年還嘗試了配音工作——
給動畫《兔俠傳奇》裡的主角兔二配過音。
這時,範偉接近知天命之年。
    《兔俠傳奇》的兔二  
在範偉眼中,當演員,並非名利收割器,而是一份服務行業的職業。
自娛,娛人。
他試圖讓那個寵辱皆驚的自己,在喧譁的名利場,找到內心的安靜。
人人都是範德彪
影帝拿了一個又一個,可大家總是記得那個諧星範德彪,忘記了在影帝路上竭力擺脫諧星形象的範偉。
史航曾提到,範偉並非市場喜歡的大叔型別。同時,國外很多電影演員會透過減少曝光,促使觀眾走向電影院為看到他們的演出買單。
可如今的現實是,賽博世界裡到處都是範偉,對於票房而言,他的號召力似乎沒那麼強。
但果真如此嗎?
其實年輕人,是發自內心地愛著範偉這個62歲的小老頭兒。
《馬大帥》的再次走紅,就是例證。
“人類迄今為止只有兩部文藝作品,說透了人對自身侷限性的焦慮以及對這種焦慮的突破——
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馬大帥。”
這是時至今日,網友對《馬大帥》這部劇的高度評價,認為它是中國版的《城市之光》。
劇中的彪哥的臺詞,讓無數年輕人奉為圭臬,彪學在網際網路蔚然成風。
      圖源:《馬大帥》  
人們痴迷彪哥,甚至在《馬大帥》故事設定以及取景的開原市“聖地巡禮”。
      圖源:小紅書@望 童夢無憂  
還有影迷,專門建造了復刻版彪哥小院兒。
      圖源:小紅書@黛西帶你浪  
他們經常穿著印有彪哥頭像、和彪哥同款的T恤。
就像辛爽《漫長的季節》裡,隨處可見對彪哥的致敬。
作為喜劇人物,範德彪背後有悲劇性,有它的荒誕面。
範偉深知這種複雜與矛盾性——
彪哥咋咋呼呼,就像如今的年輕人嘻嘻哈哈,“但他們心裡有貨,年輕人有句話說,人人都是範德彪,只是程度不一樣。”
他愛年輕人,理解年輕人,因為他也年輕過。
所以在《漫長的季節》大火時,人們看到開著火車的王響,朝著前方駛去,才忽然意識到原來範偉也老了。
      圖源:《漫長的季節》  
他不再是表情包裡,那個學無止境、豆角永遠煮不熟的解夢先生。
他正在一步步,走向另一個自己。
      圖源:《MAN ABOUT TOWN》  
在33歲,送別了母親後,隨著事業不斷上升、孩子上學搬到北京,範偉在父親身邊陪伴的時間更少。
範偉跟哥哥姐姐建議,給父親重新找老伴,讓父親能找到繼續生活信心,他來出所有費用。
他雖不愛多言,但默默託舉著自己的小家庭和父親哥姐這個大家庭。哪怕拍戲受傷出車禍骨折,都不會告訴家裡。
家裡曾經最小的孩子,要被大家照顧的孩子長大了,默默成了主心骨。
就像電影裡,彪哥也在一步步變老,變得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彪”。
時光無情。2008年,範偉的父親離世,範偉和哥哥姐姐也慢慢老去。
年輕人翻看著當年範偉的經典作品,在其中尋找著東北傷痕電影的文藝復興,找到消解和抵抗當下生活的能量。
      圖源:《馬大帥》  
而範偉看著這些孩子,聽著他們嘴裡說出“人人都是範德彪”時,對他們充滿敬意。
或許,他欣慰的是,範德彪終於被看見了。
自童年起,常被他人照顧、不善言辭、不夠自己的那個自己,也被看見了。
他可以是時尚範老師,可以是說相聲的範偉,可以是人們口中的影帝,可以是年輕人的東北精神教父。
因為人自身總有侷限,總會產生對這種侷限性的焦慮。
只要向前看,向前走,就行。生活總會給你答案,桃花總會為你而盛開。
不信,你就看看彪哥。
部分參考資料:
1. 書籍資料《轉王趙本山》《鐵嶺趙本山》《趙本山外傳》《企業家趙本山》


2. 《魯豫有約》2008、2013


3.  人物《範偉:嗨,人這輩子就深一腳淺一腳吧》《範偉 暗裡妖嬈》

監製:視覺志

編輯:Haruka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