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科曙光(SH603019,股價61.9元,市值905.72億元)與海光資訊(SH688041,股價136.13元,市值3164.12億元)釋出公告稱,中科曙光與海光資訊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光資訊擬透過向中科曙光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科曙光,同時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雲服務行業專家蔣國文認為,如果兩家企業能夠合併成功,將構建“晶片+整機+算力服務”的全鏈條能力。
蔣國文還表示:“兩家企業若整合資金、人才、創新(資源),有望突破高階晶片,打造國產晶片第一品牌。”
上述兩家公司自5月26日起開始停牌。

重組管理辦法修訂後的首起合併
5月1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對外公佈實施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下簡稱重組管理辦法),修改內容包括新設重組簡易稽核程式、明確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的鎖定期要求等。其中,完善鎖定期規則是為支援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
5月25日,海光資訊與中科曙光簽署《吸收合併意向協議》,就本次重組計劃作出若干原則性約定。
根據《吸收合併意向協議》,海光資訊將透過向中科曙光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科曙光,同時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海光資訊吸收合併中科曙光,是重組管理辦法正式修訂後首個上市公司之間的吸收合併交易計劃。
對於此次吸收合併的原因,海光資訊稱:“(這是)為搶抓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新機遇,做大做強主業。”
“本次重組及正式交易檔案需提交雙方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並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海光資訊稱。
由於上述吸收合併,海光資訊與中科曙光將從5月26日起停牌。
“本次重組涉及事項較多,涉及流程較為複雜,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規定,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海光資訊表示。

“晶片+整機+算力”巨頭呼之欲出
中科曙光與海光資訊之間除了處於行業的上下游之外,還存在著其他交集。
第一,中科曙光是海光資訊的第一大股東。早在2018年11月,中科曙光就透過競拍的方式拿到了海光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海光資訊前身)的出資額。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曙光競拍取得的海光資訊股權需遵守其設定的轉讓條件,即“受讓方需15年內不減持、不轉讓、不質押本次受讓的股權”等。
同時,據海光資訊招股書,中科曙光曾出具《不謀求獲得或者參與爭奪公司控制權的承諾函》,即中科曙光不謀求獲得海光資訊的控制權。
第二,中科曙光與海光資訊有人員交集。據中科曙光2024年年報,中科曙光的董事、總裁歷軍也是海光資訊的董事。
此外,沙超群系海光資訊董事、總經理,而在2011年1月至2020年4月,沙超群曾歷任中科曙光技術副總裁、高階副總裁。徐文超系海光資訊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而徐文超早年曾歷任中科曙光董事、董事會秘書、高階副總裁。
對於兩家企業擬合併的計劃,蔣國文認為,這意味著一家“晶片+整機+算力”的巨頭呼之欲出。
蔣國文表示:“端到端打通,會讓1+1>2。這主要體現在晶片和伺服器整合創新、算力叢集創新上。兩家企業可充分利用伺服器的生態,進行行業整合創新,這將產生新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蔣國文進一步分析說:“兩家企業可透過伺服器和算力市場推廣(晶片),帶來晶片(銷售)規模的放大。而規模效應,有利於提升晶片的成本競爭優勢。”
校對|劉思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