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瀾瑟
編輯 | 劍書
剛剛支稜起來的東北,卻發現自己成了全國最“老”的地區。
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21.1%,65歲以上人口占比15.4%,其中東北三省領跑老齡化。
2023年底,遼寧60歲以上人口已達29.4%,離30%的重度老齡化只差臨門一腳。黑龍江60歲以上人口占比27.3%,吉林26.8%。

這意味著,走在東北的大街上,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個老人。遼寧甚至接近“三人行,必有一老”。
老齡化達到30%是什麼狀態?去年,媒體曾報道過遼寧撫順的場景,這裡60歲以上人口已達30%,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這裡沒有地鐵,公交車上盡是光禿禿的頭頂,和“嘀,老人卡”的提示音。因為免票的老年乘客太多,公交早已入不敷出,拖欠工資都是常態。
——下車到了市中心的萬達廣場,大半商鋪沒有年輕人光顧,有的還貼著出租廣告。而旁邊本該吸引年輕人的網紅市集裡,多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在湊熱鬧。
曾經,這裡是中國煤都,新中國的第一噸特種鋼、第一臺機械式挖掘機等均產於此,但老齡化帶來的衝擊,影響深遠。
事實上,不僅僅是東北。山東的老人數量,全國最多;長三角也進入普遍老齡化,壓力山大。只有廣東默默扛下了所有,這裡老齡化率僅有14.2%,是人口大省中“最年輕”的。
這樣的老齡化格局,將怎樣影響中國的未來?

先說東北三兄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比如遼寧,不僅整體老齡化最嚴重,而且老齡人口數量也遠超另外兩個省份,2023年60歲以上人口有1230萬,比哈爾濱人口都多。相較之下,另外兩個省份還只是百萬級別。
遼寧也早早開始準備應對之策。
2018年釋出的《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提出:要“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培訓,支援老年人才自主創業。
這樣的佈局,比全國先行了好幾年。看來遼寧也是真沒辦法了,經濟發展又離不開人口,質量不夠,只能數量來湊,連老人都得拉上。
遼寧省計生委原副主任曹景椿,甚至早早把話挑明瞭:“遼寧的未來不是兒童,而是老人”。
這裡能否發展出成熟的“銀髮經濟”?對東三省來講,太重要了。
黑龍江的問題,可能比遼寧更棘手——老人是少些,但年輕人就更少了,人口流失就跟開閘放水似的。據七普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間,黑龍江人口總數減少超646萬。而黑龍江上一次的人口淨遷入還要追溯到40多年前。
2023年,遼寧和吉林終於實現十年來首次人口淨流入,黑龍江還在保持人口淨流出。
離開的很多都是年輕人,甚至是握有專業技術或高學歷人才。
《黑龍江省社會發展報告(2017)》表示:30-49歲的人佔外流人口近6成,而20-29歲的也佔到了19.4%。具有高階職稱的流出人才是流入的4.6倍。
人口外流,帶來的是城市萎縮。即使是今年火爆全網的省會城市哈爾濱,在2021年退出千萬人口城市群后,至今未迴流至原來水平。另外,齊齊哈爾和綏化兩個500萬級人口城市也已降級。此前還爆出伊春和齊齊哈爾6個街道被撤銷。
東北三省,出生率都一樣低,形成了加速老齡化的重要因素。
黑龍江、遼寧、吉林2022年出生率分別只有3.34‰、4.08‰、4.33‰,包攬了全國倒數前三,甚至比全球最低的韓國(5.5‰)還低。
振興東北,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人口的老齡化。
緊隨東北之後,天津的老齡化率也達到了24.9%,比上海(23.4%)、北京(22.6%)更明顯,形成了對城市發展後勁的一個制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是“全國第一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60歲以上人口2391萬人,佔比23.62%,老年人口數量居全國首位,且呈現出總量大、增速快、高齡化等特點。
與此同時,長三角也面臨老齡化的衝擊,壓力山大,尤其是江蘇省。
江蘇是全國人口老齡化時間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截至2023年末,江蘇人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9.7歲。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089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4.5%,高於全國3.4個百分點。預計到明年底,江蘇60週歲以上老人將超過2200萬人。
相比之下,安徽、浙江省的老齡化水平,基本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壓力相對小一些。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首個以“銀髮經濟”命名的政策檔案:《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很多人把它稱為“銀髮經濟1號文”,也開啟了審視老齡化的新視角。
從人口紅利時代,走向“銀髮紅利”時代,是這些省份共同面臨的課題。

首當其衝的難題,就是養老金。
此前,財政部發布了2023年養老金調劑情況,遼寧缺口844.31億元居榜首,黑龍江第二,缺口829.32億元。東三省合計高達1892億元,佔養老金缺口的七成。
東北的缺口早有苗頭。2014年,遼寧養老金就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2016年,黑龍江就產生了232億的缺口,成為了第一個累積結餘被花光的省份。黑龍江還曾出現過養老金延遲發放的情況,引起了居民擔憂。
在這樣的困局之下,東北的“銀髮經濟”也受到制約,消費增速有限。
京東曾釋出過一則老年人線上消費報告,隨著中國整體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適用品類總體呈快速上漲趨勢。但老齡化最嚴重的東北,增長率卻是最低的。相比之下,老齡化同樣較高但經濟富裕的華東地區,就翻倍增長。
可見,銀髮經濟能不能發展起來,與經濟狀況有很大關係。
就拿養老產業來說,中國養老企業TOP14省市排名裡,僅有遼寧省上榜,但也只排在了第九名,江蘇、廣東等發達省份的養老產業則將其他省份遠遠甩開。

更何況,不少有實力的東北老人早就南下,去“東北第四省”海南養老了,這也讓東北難以發展養老產業。
比如前文提到老齡化最嚴重的遼寧撫順,有調研顯示:撫順養老機構空床率達30%。相較之下,老齡化還踩在全國平均線上(21.5%)的浙江卻一床難求。
發展銀髮經濟,需要東北好好開動腦筋,想想辦法。更好地調動資源,因地制宜,靈活應變。

從全國範圍來看,老齡化的程度最低的人口大省,是廣東。老齡化程度低的省份,大部分分佈在南方。
在人口過千萬的省份中,廣東14.2%、福建15.98%、雲南16.9%、貴州17.1%最為突出,代表了中國最具年輕活力的省份。

廣東為什麼最年輕?
原因之一又是外來青壯年人口的大量湧入。七普資料顯示,廣東外來人口高達2962萬人,總量位居全國之首。
外來人口多、出生率高,造就了廣東的年輕。現在,全中國生娃都要看廣東。
廣東2023年出生率達8.12‰,連續6年蟬聯第一;出生人口103萬人,連續4年成為唯一出生人口超百萬的省份。
在養老金全國統籌問題上,廣東也扮演了“救火隊長”的角色。
2023年,廣東省上繳養老金1158.14億元(預算數),貢獻了近五成預算。再加上東北的養老金缺口占70%,“東北人靠廣東人養老”屬實非虛。
更值得羨慕的是,廣東老人沒那麼多,養老金又相當富裕。廣東省社保局黨委書記夏青曾透露,廣東2023年社保基金累計結餘1.8萬億,其中養老保險是1.78萬億。
可是,廣東有這一切,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東風。我們說“先富帶動後富”,落到廣東和東北身上,卻有“後富帶動先富”、弟弟救大哥的既視感,令人感慨。
麥肯錫有一份報告《2024中國消費趨勢調研》,裡頭提出了一個概念“一線富裕銀髮族”,他們有一定的積蓄,還有持續不斷的退休金,他們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但卻對未來很有信心,消費的意願相對積極。
在老齡化普遍加速的當下,東北的今天,是更多省份的明天。
如何走出一條“銀髮經濟”的新路?值得所有人思考。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智谷趨勢:廣東人,又一次扛下了所有!養老的事,國家急了
2.介面新聞: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3成:撫順的“老”,已肉眼可見
3.前瞻經濟學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區域分佈,一線城市區域集中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