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開啟一段“不分手”的戀愛?

最近,朋友說起看《再見愛人》,看得一直想脫單的她對戀愛也心有慼慼。“如果戀愛的盡頭就是這樣的指責和爭吵,那談戀愛還有什麼意義?”
看到很多事業有成的嘉賓依然在婚姻裡頭破血流,她也生出了一個關鍵疑問: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個“對的人”嗎?如果有的話要怎樣才能遇到?
每個人在進入一段正式的關係前,幾乎都以為對方就是那個“對的人”,但仍然阻止不了這段關係爭吵不斷、走向一地雞毛。
其實,在尋找那個對的人之前,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足夠清晰、健康的自我意識。
今天就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健康的自我意識”代表著什麼
自我意識,一般指個體對自身存在、感受、思想、行為和特質的認識和理解。
這本是一箇中性詞,但是當它過了頭,可能就會出現一種「十分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存在」的狀態。這種狀態往往帶有攻擊性,會令自己和他人感到不舒服。[1-2]
而當自我意識匱乏時,通常會將自己的價值與他人評價繫結,經常感到自我厭惡,缺乏長期目標和內在動力。
相反,健康的自我意識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準確的自我認知:能夠真實地看待自己,既不過分誇大也不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與成就。
敏銳的情緒感知:能夠察覺和識別自己的情緒狀態,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並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
行動與認知一致:生活中的行為能夠與自己的認知、價值觀相一致。
適度的邊界意識:有較為恰當的分寸感,能夠為自己和他人留出適當的空間.
這種意識無疑對我們的長遠發展有益,而我們常說的“對的人”,也與這一點息息相關。
健康的自我意識,
從這兩點幫你找到對的人
當我們說“想戀愛”時,其實是在說:想遇到一個人滿足自己對愛情的想象、希望和ta相處時比獨自一人更開心、ta能夠看到自己的閃光之處……而這些想象與要求能否變成一段真實的關係,往往建立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
具體來說,這種健康的自我意識能夠幫助你:
01 | 明確你的戀愛價值排序
每當被問及“喜歡什麼樣的人”時,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快速列出一系列標準:有趣、體貼、聊得來、長相好……
研究也證明,浪漫愛的本質,可能就是一種複合型需求——我們的多種需要被滿足時,愛情便產生了。基於這些需要,每個人都在內心搭建了自己的“理想標準模型”(The Ideal Standards Model),每當我們的潛在交往物件不符合這些複合型需求中的某一條時,我們便會以扣分的方式默默將ta判定為“不適合”的人。
問題在於,很少有人能夠同時滿足這一整套需求,所以更重要的是明確你期待的關係中,有哪些要素是絕對不能捨棄的。
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識的人,往往能夠回答兩個問題:在愛情中,我必須獲得怎樣的價值?能提供給我這些價值的人最有可能是怎樣的?
比如,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希望強烈感到“被需要”,那麼一個行事獨立、沒有分享欲的人大概不適合你;如果你最需要肯定與認可,那麼一個習慣“懟”你、忽視你的感受的人,即使能力很強、長相亮眼,也註定不能和你長久發展。
02 | 讓你從內心深信自己值得被愛
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識,意味著你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即使存在不足,那也只是你未來發展的空間,而非自我攻擊的武器。而自我意識較弱的人,可能在親密關係中不太自信,總是下意識討好、迎合對方的喜好: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好看、性格不夠有趣,甚至試圖透過偽裝獲得對方的愛。
但這種“有條件的愛”註定不會持久,因為“對的人”喜歡的一定是你真實的、本來的樣子。如果必須透過偽裝才能獲得對方的愛,這或許說明:Ta並不是那個“對的人”。
所以,找到對的人,首先需要你意識到,真實的你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對需求的洞察,
是戀愛中自我意識的來源
講到這裡,你可能也意識到,戀愛中健康的自我意識,有賴於對需求的深刻洞察。
這代表著你需要回答自己:是哪些因素,足夠你結束單身狀態,投入一段註定會經歷爭吵、需要磨合的關係?只有明白了這些,你才能決定:現在這個人,究竟是不是那個對的ta?
為此,我們貼心準備了一份測評包,包括三款爆款優質測試,幫助你從“需求”“標準”“優勢”全方位瞭解自己的戀愛心理。
👉 測評1:16種戀愛核心需求分析  ¥59.9
哪些是你在愛情中不能捨棄的部分?
👉 測評2:擇偶標準梳理測評 ¥59.9
對伴侶,你有哪些“真正在意”和“不能忍受”的因素?
👉 測評3:戀愛吸引力評估 ¥49.9
戀愛中,你具備哪些特質、擁有哪些優勢?
三款測試共¥169.7(今天不用這麼貴)
春節期間

科學脫單包限時返場
👇組合購買,僅需¥88👇
這份測評包將會幫助你明確你在愛情中真正需要的什麼,哪些又是你可以捨棄的。以及你對伴侶有哪些紅線要求,你自己又具備哪些獨特優勢
這樣,即使在發生衝突時,你也可以肯定地告訴對方,自己要的是什麼,相信這種不斷確信的自我信念可以幫助你離理想愛情越來越近。
有人說“想要戀愛”時,ta期待的其實是一種愛情獨有的排他性體驗。但沒有愛的能力、不適合的人在一起,可能會帶來一段很糟糕的體驗。而當我們有了清晰、健康的自我意識時,或許可以更早地識別出不適合自己的關係,吸引到那些真正尊重你、理解你的人。
即使過程波折,祝你在走的路仍然通往對的方向~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
References:

[1]Cheek, J. M., & Briggs, S. R. (1982). Self-consciousness and aspects of ident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6(4), 401-408.
[2] Morin, A. (2002). Self-awareness review Part 1: Do you “self-reflect” or “self-ruminate”?. Science & Consciousness Review, 1.tific reports, 6(1): 1-9.
廣告

我們同時提供專業的心理服務,
包括:即時諮詢、心理教練、心理諮詢等,
歡迎使用 知我心理小程式 或 知我心理APP
點點 在看,一起測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