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慧又一次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先是在今年,兩位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基於人工神經網路取得的重要發現和創新。小編之前的文章中也為大家介紹了這則訊息,詳情可以瀏覽往期文章《“諾貝爾都得連夜轉碼”,物理及化學諾貝爾獎都被AI大神雙雙拿下!》。
人工智慧如今已成為科學領域熱議中心,各學科發展研究都深受AI的影響,AI不再簡單作為工具,而是逐漸以一種“科研”的形式存在。
我們之前曾從CS Rankings、US.news等多個角度對計算機強校進行評估,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從一種新的研究視角來進行分析。
作為全球知名科學期刊之一的《Nature》,同樣關注到了這個話題,所以特別推出了AI專刊,專門介紹人工智慧相關問題和這個領域中最新的自然指數資料。
《Nature》雜誌推出的Nature Index Supplements,是一組專題增刊,增刊主要聚焦於某一特定的主題、領域或地域的科研現狀,進行深度探討和分析。

就在不久前,“Nature Index Supplements 2024 AI”釋出了AI領域中領先的100個學術機構名單,該評估是基於2019年至2023年的人工智慧科研成果進行統計的。

除此之外,小編髮現,Nature Index Supplements 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排名是每隔兩年更新一次的,也就是在2020年和2022年,都分別釋出了人工智慧領域前100名學術機構榜單。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瀏覽一下最新的排名情況,同時對比往年的排名進行分析,看看是否與變動,我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新啟示吧!
一、“Nature Index Supplements 2024AI”
領先的100個學術機構

二、美國佔據霸主地位
46所機構/大學上榜
2019年至2023年期間,美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在這100所研究機構中的佼佼者,其中有46所都是美國機構,佔比約50%,在排名上都居於領先的位置。
隨後的是中國,有19個學術機構入選,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排名第二,前50名中有9所中國機構,排名也比較靠前。
入選學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還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這兩所香港地區的大學。
另外,在2020年公佈的榜單中,中國那時候只有7所機構出現在榜單上。至2022年,這個數字增至11所;而到2024年,則增至19所。這種上榜數量的增長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最快的。
英國有7所學府入選,德國5所機構,瑞士4所,其他國家則有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荷蘭、瑞典、比利時等。
美國一直強勢主導著AI領域,被稱為“AI產業巨擘”,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此外,美國高校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內卷現象十分普遍,研究水平也大幅提升。

三、美國高校
講完總體的大概情況,接下來我們一起著重看看美國機構的排名情況。

美國共有46所機構入選,除了研究型大學外,還包括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貝勒醫學院、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並且UCSF一般沒有設定本科申請通道,因此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們就不把這些機構放入範圍內啦。
哈斯麻包攬前三,
UC系“吊打”大牌院校
美國作為世界AI研究產出最高的國家,前三名分別是哈佛、斯坦福和MIT。
在英國,劍橋和牛津排在第四和第五,然後又是美國的高校,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別排名第六至第十,也就是在全球前十中有七所美國大學。牢牢守住了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地位。

我們可以看到,UC系統的幾所學校在人工智慧領域表現很亮眼,儘管是公立大學,但是實力卻“吊打”多所大牌名校。
在前20名榜單上,除了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頂尖綜合大學外,還有一些低調的綜合排名較低的學府,例如:
華盛頓大學綜排第46,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13。
紐約大學綜排第30,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15。
密歇根安娜堡分校綜排第21,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16。

綜排低的大學完成逆襲
布朗卻成“墊底”
榜單中的第20至40位的位置,基本都屬於綜合排名前20的學府,例如:普林斯頓大學、西北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
但是在榜單第40名之後卻出現了很有趣的情況: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綜排第63,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38。
匹茲堡大學綜排第70,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47。
明尼蘇達大學綜排第54,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49。
洛克菲勒大學綜排第94,在此AI領域榜單全球第86。
……
在排名上甚至超過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南加州大學等學府。
其他大部分學校都集中在綜合排名前50內的學校,例如: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波士頓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範德堡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馬里蘭大學、埃默裡大學、普渡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布朗大學等學府。
布朗大學在美國高校中成為了“墊底”,全球排名第96。
哥大、UC系統、賓大
排名持續攀升
小編還整理了2020年、2022年和2024年的增刊榜單,我們能看出個別學校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
2024年、2022年、2020年比較

哥倫比亞大學、UCSD、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西北大學、範德堡大學、埃默裡大學在這三個年度中排名一直在提升。
根據研究成果發表量和比例觀察,這些學校的整體質量也有顯著提升,其中UCLA漲幅最為顯著,由2020年的第22名躍升至2024年的第10名。
此外,有些學府在2022年度的排名上升了,但在2024年度卻略有下降,如康奈爾大學、UIUC、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南加州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普渡大學等。
此外,也有少數學校的排名顯著下滑。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排名下降的大學,研究成果的比重和數量絕對值也還是在增長的。在如此“內卷”的環境中,一旦增長速度不如其他學校,就會導致排名下降。
“計算機神校”CMU跌下神壇?
大家看完這些榜單後,不知道同學們會不會覺得不太對勁呢?
在美國被譽為“計算機大牛”的CMU,破天荒的AI研究產出僅列第62位。而以往被大眾認為很有實力的CS強校UIUC、南加州大學、馬里蘭大學,在全球排名中都並不出眾。
這樣的話這份自然指數增刊的排名還可信嗎?或者是AI領域頂尖名校要大洗牌?又或者是這個排行榜其實很水?
實際上,這與自然指數增刊涉及的領域有關。
自然指數主要關注發表在高水平自然科學和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文章,研究方向可能與傳統計算機學科的優勢領域存在差異。
在自然指數增刊中,我們會看到許多醫學院相關機構,且排位較為靠前。
例如,UCSF在全球排名前20,在其特定研究領域中,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學和衛生科學領域。

就像大家都沒怎麼聽說過的洛克菲勒大學在全球自然指數排名第86,甚至高於布朗大學。
其實是因為洛克菲勒大學致力於生物醫學研究,在該領域享有較高學術聲譽。
像哈佛、斯坦福這種,本身綜合能力就很強,加上自然科學領域強勢,醫學院又在全美名列前茅,因而在排名上具有明顯優勢。
再觀察下CMU的研究發表情況,可以明顯發現,CMU的發表數量是較少的。

此外,許多頂尖計算機強校都開展大量跨學科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質量和創新,而非數量,因此,他們的學術發表策略差異可能會導致在自然指數排名上處於劣勢。
此外,學術機構規模其實也會對產出產生影響。相較於規模較小的學校,大型學術機構整體產出量可能會多一些。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人工智慧作為一個跨學科、快速發展的領域,其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和創新性正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提升。
但是排名雖然可以反映出大學在一特定領域的科研水平,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的評判標準。在選擇學校時,我們不僅要關注排名,還需要綜合考慮個人興趣、研究方向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學術排名是一個參考工具,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提升科研水平,參與到創新和實踐中。畢竟,不論各個大學排名如何變化,自身能力的提升才是王道!

對留學申請有疑問?
想知道你的背景如何規劃申請名校?
快掃碼新增常青藤申學小助手
預約免費【1v1申學定製規劃】吧



申請路上並不易,奧運冠軍來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