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秘“最佳”晚餐時段!吃錯毀睡眠

美國健康專家佩爾茲(Mindy Pelz)建議,不要太晚吃晚餐,因為太晚才吃,會導致胰島素與褪黑激素分泌重疊,影響睡眠,她建議最好睡覺前3小時之前用餐,另外也有專家指出,最理想的晚餐時段是晚間5時至7時。
英國《太陽報》(The Sun)報導,加州健康專家佩爾茲拍攝TikTok短片,建議民眾早點吃晚餐,如果民眾是在睡覺前3小時之前用餐,好處包括能睡得好及減重。
她解釋,例如下午5時就用餐,體內胰島素濃度會先上升,之後下降。接著是有助於睡眠的褪黑激素不斷累積,“你必須讓褪黑激素髮揮作用,讓你睡個好覺”。
她說如果很晚才吃晚餐,體內褪黑激素上升的同時,胰島素也在升高,此時身體的反應是:“等等,我們要睡覺了,胰島素為何在這?我們最好儲存起來。”她說胰島素將儲存在脂肪內,如此將不利於減重。
佩爾茲強調,要避免睡不好以及囤積脂肪,“晚餐的時間很重要”,要確保胰島素與褪黑激素不要同時間出現。
除了佩爾茲,許多專家也支援早點吃晚餐的理論,例如鑽研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的紐約醫生柯恩(Dana Cohen)認為,晚間5時至7時是“理想”的晚餐時間,越晚吃飯的話,要吃得越少。
可直接點選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