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體專案的規律:人數超過4個,XXX協會下場,該專案就開始走下坡路。全文約2000字。】
我並不是什麼體育迷,平時也只是徒步、登山和打打養生籃球,看看籃球比賽,本來沒打算湊奧運會的熱鬧。
在奧運會開賽前跟朋友聊天時得知,日本男籃有個身高1米72的主力後衛,還有個身高1米67的替補。
要知道籃球歷來被公認為是高個子的遊戲,1m72的身高,現在在任何國家,別說成為國家隊主力了,打高中班賽都怕是有點夠嗆。

【1米67的富堅勇樹對位2米26的文班亞馬】
我(1米75)經常和一個大個子(2米03)前職業球員打養生球,算是深知身高差距在籃球運動上的影響有多大。
因此我對日本男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場不落地看完了日本男籃本次奧運會的三場比賽。
小組賽,日本與德國、法國、巴西同一組。日本第一場沒什麼懸念的輸給德國隊;可第二場,日本隊在絕對主力八村塁被驅逐的情況下,與上屆奧運會亞軍法國隊鏖戰到最後,法國隊靠著主場哨把比賽拖進加時才勉強獲勝;第三場,八村塁受傷未能出場,但日本隊還是和巴西隊打到第四節後半段才徹底落敗。
三場比賽,日本隊1米72的後衛河村勇輝,場均出戰25分鐘,得20.3分3.3個籃板7.7次助攻和1次搶斷,罰球命中率100%;1米67的替補後衛富堅勇樹場均也有3.7分1個籃板1.3次助攻的表現。

【河村勇輝】
日本男籃隊三球場都完全可以說輸球不輸陣。
看完日本男籃隊的比賽,我想起另外兩場奧運比賽的結果,不禁陷入沉思。突然我就想明白了中國的大團體專案為啥都不行了。
一場是男子3人籃球賽,中國對塞爾維亞的比賽,中國隊掀翻世界第一的塞爾維亞隊,拿下勝利。
另一場是中國男子體操團體賽,中國隊成員蘇煒德連續兩個低階錯誤掉槓,導致體操男團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痛失金牌,屈居亞軍。
3人男籃的比賽證明:中國是有世界頂級的籃球運動員的。可奇怪的是,一到5人籃球,中國又沒有世界頂級的籃球運動員了···
中國的世界頂級籃球運動員就像薛定諤的貓,3人籃球有,5人籃球沒有···為什麼會這麼奇葩?結合體操男團賽來看,你就會懂的。
體操男團比賽,在蘇煒德出場前,中國隊以3.2分的絕對優勢領先。蘇煒德在單槓專案出場後,兩次掉槓,把隊友積累的巨大優勢清空,日本隊反超奪冠。
要知道掉槓是體操運動最最最最最低階的錯誤!對,是錯誤,不是失誤。只要蘇煒德不掉槓,做完一整套動作,哪怕是難度最低的動作,日本隊也無法反超。
中國是找不出一個單槓專案不掉槓的運動員嗎?不是!說句不好聽的,哪怕是把蘇煒德換成峨眉山的猴子,都能被隊友帶飛拿下體操男團冠軍。但就是因為中國體操男團的其他人太強了,才會被塞進來一個連猴子都不如的蘇煒德。

【張博恆(左)與蘇煒德(右)手臂肌肉對比】
中國體操男團其他4人(張博恆、肖若騰、鄒敬園、劉洋)太強了,只要是個正常水平的體操運動員,跟著他們4人,拿冠軍都是輕輕鬆鬆的事。
某些有權有勢的人一看,既然誰去都能拿冠軍,為什麼不讓我兒子上呢?反正有他們4個人,保底都是冠軍了,我兒子上,不是白送我兒子個冠軍麼?
問題就出在這裡,他們4人能帶著一個正常的體操運動員一起奪冠,但他們帶不動一個不正常的蘇煒德。
團體專案的特點之一就是相互補缺補漏,而某些有權有勢的人,就藉著團體專案相互補缺補漏的特點,往團隊裡塞濫竽充數的人,來混榮譽。
可中國這麼大,有權有勢的人那麼多,都往團隊裡塞濫竽充數的垃圾。時間久了,整個團隊裡全是塞進來濫竽充數的,一個真正會吹竽的都沒有了,可不就越來越差了麼。
反觀單人專案、雙人專案、甚至3人專案,靠的就是單人能力,沒人幫忙補漏。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有權有勢的人沒有操作空間。
上一屆東京奧運會,中國的3人籃球隊,是靠草根球員刷夠積分拿到參賽門票的。然而贏得參賽資格的球員卻不能參加奧運會,一點力沒出的CBA球員胡金秋和高詩巖摘桃子,頂替參賽。

但往團體裡塞濫竽充數的人,只是中國團體專案衰微的表象,不是本質。本質是中國的團體專案處在矛盾中:究竟是體制化還是市場化?
如果是體制化,那就一切聽組織安排,用榮譽凝聚團隊。當然,弊端是沒有很好的經濟收入,但也有組織兜底保障基本生活。
中國的籃球和足球,早期都可以說是完全的體制化,由國企或者國家出錢養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1994年,中國男籃第一次打進世界八強(隊中有11個軍人出身的球員)。

【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合影】
2002年,中國足球踢進世界盃,雖然一場沒贏,一個進球都沒有,但也甩現在國足幾條街。
2008年,中國籃球打進奧運會八強。
估計是覺得體制化這麼養球隊花費太大,之後中國的籃球和足球一直在尋求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也挺好,靠高額的經濟收入,刺激球員上進。歐洲各國的足球聯賽都弄得有聲有色,美國NBA更是風靡全球。球員拿著高薪,球迷們也看得開心。
韓國和日本的籃球、足球聯賽也弄得不錯。
可偏偏是中國團隊專案幾乎都卡在體制化已經不完全,市場化又不徹底的狀態。政府嫌體制化花錢太多,又不想完全市場化失去對球隊的控制,畢竟前期投入了那麼多心血。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部分市場化給了球員高額的經濟收入,大家都想進來撈錢;而體制化不完全,控制力度不夠,正好給了心術不正又有權有勢的人操作的空間,能往團隊裡塞濫竽充數的人,沒能力也能進去撈錢。
這麼搞下來,團隊可不就劣幣驅逐良幣,會吹竽的要麼沒錢沒勢進不了團隊,要麼就要給人背鍋帶人飛。換你是有能力的王者,你願意進這個團隊麼?
我甚至懷疑,國家在這個方面是不是有些故意的成分?故意把團隊專案留給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去嚯嚯。
老子《道德經》裡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是因為有不好的東西做對比。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清正廉潔,畢竟水至清則無魚。那些有錢有勢的家庭總要腐化一些地方的,與其讓他們腐化重要的領域,不如讓他們在不太重要的領域圈地自萌。
唉,不說了,手機給我推王哲林的訓練Vlog了,我要去評論區罵王哲林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