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駿Alex:TikTok前身Musical.ly之父,字節跳動AI掌舵人,馬雲早期設計師,張一鳴背後的產品天才

朱駿 Alex,圖片來源:Greylcok
在全球短影片領域,TikTok的崛起可謂是一場現象級的革命。它在國內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抖音。截至2023年,中國抖音的月活躍使用者數接近 11億,日活躍使用者超過 7.5億;而截至2024年5月,TikTok的全球月活躍使用者已超過 10.4億。而這一變革的幕後推手之一,正是朱駿(Alex Zhu)。在創立TikTok前身Musical.ly並被位元組收購後,朱駿在字節跳動領導Flow部門,專注於AI大模型的應用研發,已經開發出AI智慧助手豆包、AI 智慧體開發平臺釦子(中國版)和Coze(海外版)等明星AI產品。
朱駿的創業經歷充滿傳奇色彩。他最初的目標是打造一個教育平臺而非娛樂產品。然而,正是在教育領域失敗的嘗試,讓他深刻意識到使用者需求的本質:輕量化、娛樂化、以及年輕群體的強大創造力。朱駿敏銳地捕捉到了短影片領域的巨大潛力,並在一次火車上的偶然觀察中獲得了靈感,將音樂、影片和社交元素結合,最終孕育出了Musical.ly。
Musical.ly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在早期階段,這款應用的發展並不如預期,增長緩慢且資金緊張。然而,朱駿和他的團隊透過市場洞察,發現了“對口型”這一功能在年輕使用者中的巨大吸引力,並迅速調整了產品戰略。這一關鍵轉折點使得Musical.ly迅速走紅,並最終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短影片平臺之一。2017年,字節跳動以近10億美元收購了Musical.ly,並將其與抖音合併,正式推出了TikTok。自此,TikTok憑藉其獨特的演算法和使用者體驗,迅速席捲全球市場,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分享創意的重要平臺。
朱駿作為這場變革背後的推動者之一,透過不斷對市場風向的洞察與調整,引領了短影片領域的新潮流。他的故事證明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業道路上,堅持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嗅覺和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把握,是成功的關鍵。
想做企業家的土木工程師
朱駿 Alex 於 1979 年出生於安徽。1996 年,他進入浙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並於 2000 年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朱駿在中國黃頁(China Pages)擔任設計師。中國黃頁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起點之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由馬雲於199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為企業提供網際網路主頁製作和資訊釋出服務的平臺。在中國黃頁的經歷也成為朱駿網際網路行業職業生涯的開始。
在 2000 年左右,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加劇,尤其是入口網站和電子商務平臺的崛起,中國黃頁的地位已經逐漸式微。2002 年,朱駿離職後受聘於管理產品設計團隊 WebEx(WebEx 是一家視訊會議軟體製造商,後來被思科收購)。在新公司,身為 Design Manager 的朱駿負責領導產品設計團隊。但他逐漸意識到,他的個人興趣和職業抱負並不完全與公司戰略一致。據他自己說,這段經歷“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順利”。
這對一個英雄故事來說並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開篇,但也並非一文不值。未來企業家的種子已經悄悄埋下,只待一個合適的土壤生根發芽。年輕的朱駿渴望改變。
2004 年,他離開 WebEx,轉而在 SAP 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和經理。在 SAP,他對教育產生了特殊的興趣,因對教育技術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獲得了'Futurist of Education'的稱號。短暫回國在上海一家保險科技公司“易保”擔任產品總監(Director of Product Manager)之後,他走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朱駿的工作經歷,圖片來源:LinkedIn
從 Cicada 到 Musical.ly:與偉大的想法不期而遇
和科技領域的許多年輕企業家一樣,朱駿也在尋找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偉大想法。
朱駿和他的老朋友陽陸育就是在“易保”擔任產品總監時相識的。二人從華巖資本(China Rock Capital Management)籌集了 25 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開發一款名為 Cicada 的應用程式。
Cicada 的初衷是結合了 Coursera 和 Twitter 的理念——前者希望提供隨時隨地可訪問的高質量教育;而後者支援言論自由,鼓勵健康的公共討論。Cicada旨在透過短影片傳授知識,讓專家透過 3-5 分鐘的影片來解釋和傳播專業內容。然而,朱駿和陽陸育忽略了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雖然影片長度較短,但製作這些影片並不簡單。創作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準備、錄製和編輯內容。這與當時短影片平臺的快速消費模式相悖,使用者希望能夠快速建立和消費內容,而 Cicada 的複雜製作流程增加了使用者的負擔。
二是 Cicada 的內容主要聚焦在教育領域,但其形式並沒有足夠的娛樂性來吸引年輕使用者。相比之下,娛樂性較強的短影片平臺(如之後的 Musical.ly)更容易抓住青少年的注意力。Cicada 的教育內容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但對於大部分使用者來說,缺乏即時的互動性和娛樂性,導致使用者參與度較低。
創始團隊後來也表示,當該應用程式首次釋出時,它“註定會失敗”,因為影片時間太長,而且“它沒有觸及到它的目標人群——青少年”。
緊緊攥著剩下 8% 的錢,朱駿和大多數失落的企業家一樣尋找著未來的方向。在美國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California)登上火車時,他注意到一群青少年在自拍、聽音樂、用手機貼貼紙。霎時間,好像什麼東西擊中了朱駿。他意識到,那個“改變世界的偉大想法”,真的來了。
朱駿的團隊根據他的想法在 30 天內建立了一個應用程式,並將其命名為“Musical.ly”,寓意“生活在音樂之中”。這一名稱部分靈感來自於“陸育”的拼音首字母“LY”,並且由於“.ly”是利比亞的國家域名,在利比亞戰爭期間以較低價格獲得。
Musical.ly 在早期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甚至一度讓團隊感到緊張。然而,在 2015 年 4 月,團隊做了一個關鍵的設計調整:將影片中的標誌(Logo)重新定位,以確保在使用者分享影片時,Musical.ly 的 Logo 不會被裁剪掉。這一小小的調整出乎意料地大幅提升了品牌曝光度,並迅速推動了應用的傳播。朱駿和團隊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們沒有預見到這種設計上的微調會帶來如此巨大的效果。這也是朱駿將應用程式的重點從教育轉向娛樂的開始。
朱駿和他musical.ly的團隊成員,圖片來源:Eyerys
2015 年 7 月 6 日,Musical.ly 下載量登頂 iTunes 應用商店,並被稱為第一個在美國流行的中文社交媒體應用程式。《時代週刊》將 Musical.ly 評為年度 25 款最佳應用程式中的第 7 名,《華爾街日報》向其頒佈 2017 年創新者獎。在經過謹慎評估之後,Musical.ly  在 B 輪融資中籌集了約 1700 萬美元的資金,其中著名投資者包括 Greylock、GGV、CRCM 和 Morningside。
雖然 Musical.ly 最初在全球多個市場推出,但團隊並不確定哪個市場會首先接受它。然而,美國市場率先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這讓朱駿和他的團隊感到意外,因為他們原本認為中國的年輕人會更喜歡使用他們的產品。可能的原因是,美國作為全球流行文化的中心,對音樂和短影片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因此 Musical.ly 得以在該市場迅速擴充套件。
種種意料之外的結果讓朱駿對 Musical.ly 的使用者畫像非常好奇,促使他不遺餘力地瞭解該平臺的年輕人。早在 2016 年,他就向媒體透露他本人註冊了多個匿名 Musical.ly 帳戶,這樣就可以評論影片並深入瞭解影片創作者。
在三年的時間裡,朱駿的團隊利用移動浪潮,將全球使用者數量增長到 2 億。截至 2017 年 8 月,每月活躍使用者數已達到 6000 萬。
危機中的轉型:被字節跳動收購
隨著時間的推移,Musical.ly在美國市場的增長遇到瓶頸,品牌形象逐漸被定位為“青少年應用”,難以吸引其他年齡層的使用者。同時,當公司嘗試迴歸中國市場推出中文版Muse時,錯過了最佳時機,新興的本土品牌如快手和抖音開始佔據市場。面對增長的焦慮,Musical.ly開始考慮出售。
到了2017年11月,經過半年的激烈談判,Musical.ly被字節跳動收購。這一收購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成功的交易之一。雙方的合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遠超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助手的交易。
不到一年時間,位元組就關閉了Musical.ly並將其與TikTok整合。在當時全球短影片市場格局可能重塑的關鍵時期,抖音團隊採取了繞開北美市場的差異化戰略,選擇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和巴西等地推廣TikTok。儘管這些區域的市場重要性不及美國,但對於內容產品而言,美國市場被視為關鍵高地。一位TikTok創始人強調,Musical.ly對於位元組的短影片和全球化戰略至關重要。
“考慮到兩種體驗的共同使命——建立一個人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的社群,Musical.ly 和 TikTok 的結合是自然而然的。”朱駿當時表示。
TikTok下載量(季度),圖片來源:SensorTower
2019 年上半年,朱駿開始負責抖音國內產品,2020 年 5 月,當字節跳動聘請迪士尼流媒體老闆凱文·梅耶爾 (Kevin Mayer) 擔任 TikTok 新任全球執行長時,朱駿成為字節跳動的產品和戰略副總裁,將專注於字節跳動的戰略和產品設計,但沒有提及投資。
到了2020年7月,朱駿進一步兼任字節跳動的戰略投資負責人。不僅繼續負責公司產品和戰略,還主導公司的投資方向,尤其是在全球範圍內的併購和投資佈局。
朱駿對市場的洞察:我們為什麼需要 TikTok?
當一款新應用程式出現在市場上並開始流行時,我們可能很難理解它存在的必要性。
多年來,Instagram 看起來只是一個提供簡單照片濾鏡的應用程式,但後來卻慢慢發展成為一個社交平臺和品牌工具;Snapchat 故事最初看起來很荒謬,但它後來的成功證明了自己並不需要填補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市場空缺,而只需要敏銳地捕捉到青少年群體對隱私、輕鬆社交和自我表達的新需求。Twitter(現 X) 憑藉其一開始讓人頭大的主題標籤系統,也最終成為人們跟蹤新聞和時事的新方式。
根據一份 TikTok 為美國廣告商提供的報告,截止 2019 年 69% 的 TikTok 使用者年齡在 16 歲至 24 歲之間,只有約 31% 的使用者年齡超過 25 歲。除此之外,只有 15% 的使用者年齡超過 35 歲。TikTok 對於所謂的 Z 世代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現象級應用。
Z 世代通常是 1995 年至 2010 年之間出生的人,因此是千禧一代的追隨者。Z 世代瞭解大約 10% 的人口,並且最有可能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客戶群體之一。
他們在許多方面與上一代有所不同。Z 世代幾乎是真正的數字原住民。自從他們出生以來,他們就一直擁有網際網路,尤其是社交網路。在我們生活的全球化和動態互聯的世界中,個人主義是他們真正喜歡關注的事情,與眾不同通常是一件好事,並且受到高度讚賞。這些大部分都說明了為什麼 TikTok 在這一代人中如此成功。人們因為在社交網路上與眾不同、有趣或誠實而受到喜歡和關注。
例如,TikTok 演算法實際上使人們更容易走紅。在#foryou 部分,它會持續隨機顯示影片,這非常適合您的興趣。一段時間後,演算法會了解您最感興趣的內容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有些人甚至在談論 TikTok 的策略,可以將其比作“民主化病毒式傳播”。這意味著他們不僅會展示擁有大量關注者的影片,還會展示使用者所在地區的影片以及沒有點讚的影片等。Z 世代喜歡這種“讓一切都更容易被發現”的感覺。
對他來說,TikTok 已經成為創造力的源泉;人們可以在配有動感音樂的影片中自我表達自己,而不會害羞。朱駿成功地將 TikTok 變成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之一,隨時提供新鮮有趣的內容。
朱駿以歡樂的內容重構了文化,讓 TikTok 成為了人們表達自己並與他人產生連線的重要渠道。
朱駿,圖片來源:Greylcok
AI戰爭:朱駿能帶領位元組找到AI時代的TikTok嗎
加入位元組的朱駿並沒有就此止步,因為下一波浪潮很快洶湧而來——在AI浪潮中,位元組不甘心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2023年底,位元組正式組建Flow部門,專注於AI大模型的應用研發。作為位元組產品與戰略副總裁的朱駿,與位元組技術副總裁洪定坤,分別擔部門的產品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
說起位元組的AI戰略遠望,多個接近位元組的人士均認為,以Flow部門出品最為“正統”。“雖然很多子業務都在做相關的事情,比如飛書,但管理層層面還是認為AGI之戰還是以Flow為主”。接近位元組的人士稱,位元組高層也不時參與Flow的業務討論,“幾乎每週都會和AI團隊開會”。
去年 8 月至今,在朱駿等人的帶領下,字節跳動已經重啟了產品工廠模式,已經上線二十餘款AI產品,涵蓋影片生成、虛擬陪伴、圖片生成等幾乎所有熱門細分賽道。
在前段時間出爐的 a16z Top100 AI 榜單中,來自位元組的 AI 產品一共佔了 6 席,5 款產品上榜,是佔有席次和上榜產品數量最多的公司。要知道,從位元組的Flow團隊成立不過大半年的時間,能有 5 款產品都做到全球 AI 產品top級別,即使考慮到投流,位元組的成功也依然舉世矚目。
圖片來源:A16Z,白鯨出海
而作為位元組Flow產品負責人的朱駿則在“2024年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動力大會”上向人們解釋,位元組的AI產品的成功背後有三個重要的AI設計原則:
1.擬人化
朱駿認為,“擬人化”是大模型產品的一項新特性。AI不僅帶來了全新的能力,還引入了與人類對齊的互動方式,透過降低使用門檻,讓使用者感受到類似人的溫度。
為了體現這種擬人的感受,產品的命名也被設計得像親密朋友的日常稱呼。與彼時大模型產品常見的引經據典式命名(如文心、通義、混元、星火、天工)相比,“豆包”顯得樸實甚至有些“土味”。在最初準備將產品推向市場時,內部曾考慮過英文名“Grace”,但一致認為英文名在中國市場侷限性太大。團隊陸續提出了100多個備選名稱,其中一些因硬傷直接淘汰,一些因商標註冊困難被放棄,還有部分因負面關聯被否決。最終,經過田野調查和多輪篩選,最終是朱駿拍板定了“豆包”這個名字。
2.嵌入使用者使用環境
第二條設計原則是讓產品貼近使用者,隨時伴隨使用者,嵌入不同的使用環境,實現“豆包到使用者身邊,而不是使用者到豆包身邊”。例如,許多使用者在戶外使用豆包,會隨時向豆包提出問題。因此朱駿帶領團隊早早投入資源最佳化語音互動體驗,使豆包像一個隨身攜帶的百事通,為移動場景提供便捷支援。
而在其他場景中,使用者可能既不在瀏覽器也不在豆包的桌面客戶端,而是正在閱讀PDF或編寫程式碼。為此,豆包推出了桌面外掛,使用者可以透過劃詞選中直接喚起豆包,就近完成任務,例如基於PDF內容生成總結和問答,或在程式設計時生成程式碼註釋、修改程式碼等,讓豆包無縫融入使用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環境。
3.個性化
個性化是智慧體設計的第三個核心原則。通用大模型雖然能夠處理廣泛的任務,但使用者往往有獨特的需求,例如對功能定位、回答風格、聲音、形象以及記憶能力的個性化偏好。朱駿表示,在未來,使用者可能會依賴一個主要智慧體(如豆包)來完成高頻任務,同時根據需求與其他智慧體互動。例如,朱駿團隊的一位成員在豆包上建立了一個英語老師智慧體。這位智慧體不僅能用英文對話,還能隨時糾正語法錯誤,並具有使用者定製的聲音和形象。使用者可以透過語音訊息與其互動,甚至在家中使用即時通話模式進行口語練習。這種高度個性化的體驗讓智慧體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面向開發者,朱駿帶領的位元組Flow已於今年2月上線了全球化產品Coze,國內版本名為“釦子”。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無論是否有程式設計基礎,都可以在釦子平臺上快速搭建基於 AI模型的各類問答 Bot。值得強調的是,釦子屬於中間層的開放平臺,底層不侷限於位元組的雲雀大模型,目前已接入的還有阿里的通義千問和月之暗面等。
此外,Flow還在二次元方向推出AI角色交流工具“話爐”,對標的是MiniMax的“星野”產品——使用者可以在星野根據自定義的外表、性格、語音,創立獨特AI形象並收集卡牌。據悉,星野全球資料表現亮眼,尤其是海外長期霸榜,月活已突破千萬級別。
在教育方向上,Flow推出了Gauthmath,定位AI解題方向,最初對標猿輔導的數學學科產品,後延伸AP課程 (AdvancedPlacement,美國大學先修課程)。據鳳凰網科技瞭解,該產品商業化程序較好,目前DAU近600萬。據悉,Gauthmath由大力教育團隊打造,最初是用教育小模型在測試,現已經接入大模型擴充套件。
據不完全統計,Flow還在程式碼生成方向推出CodeGen,對標Replite做AI程式碼生成。而短影片的賦能體現在剪映的“圖片生成”功能。與此同時,位元組還在發力搜尋引擎賽道,據鳳凰網科技瞭解,目前位元組已解決了牌照資質問題,從過往的“域內搜尋”正在延展到“全域搜尋”。
從TikTok負責人到位元組AI部門的掌舵者,朱駿憑藉卓越的產品創新力,不斷推動技術與使用者體驗的深度融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他將繼續透過擬人化、個性化和場景化的AI設計原則,引領人工智慧時代的潮流,塑造人類與智慧體互動的新正規化。
“火星上的設計企業家”
對於媒體來說,朱駿是一個相對神秘的人物,沒有公開表示自己擁有 LinkedIn以外的社交媒體帳戶,他在LinkedIn上將自己的工作地點列為“火星”。由於“有點藝術氣息”,朱駿能說一口流利但略帶口音的英語,他在LinkedIn上稱自己為“設計企業家”。
如果細細打量這位身材苗條、膚色深的“長髮藝術家”(雖然他在2024年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動力大會上露面時已經剪成了短髮),很難想象他是 TikTok全球成功的幕後推動者,至少擁有數百萬美元的淨資產。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的確是一位藝術家。朱駿對產品設計有深刻的理解,並強調結構化思維的重要性。他曾發表過《6個半設計哲學》這一演講,詳細闡述了他對創新和設計的獨特見解。
朱駿的LinkedIn簡介,圖片來源:LinkedIn
從土木工程師到企業家,從最初試圖透過教育改變世界,到迅速轉型進入娛樂領域,再到帶領位元組的AI產品走向世界。你可以說他的成功是受時代的託舉,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被時代託舉的前提是,在起風之前就已經站在風口上。透過不斷創新和精準定位使用者需求,他敏銳地抓住了短影片和音樂娛樂的風口。朱駿不僅實現了個人創業的成功,也站在了時代的前沿,塑造了全球社交媒體的未來。
reference:
[1] CNBC, TikTok’s former CEO is now making investments on behalf of parent company ByteDance, https://www.cnbc.com/2020/07/21/alex-zhu-tiktok-bytedance.html
[2]Fandom, 朱駿 Alex, https://tiktok.fandom.com/wiki/Alex_Zhu
[3]Crunchbase, Alex(June)Zhu https://www.crunchbase.com/person/alex-june-zhu
[4]Pandaily, ByteDance Appoints Former TikTok Boss and Musical.ly Founder 朱駿 Alex As Strategic Investment Head https://pandaily.com/bytedance-appoints-former-tiktok-boss-and-musical-ly-founder-alex-zhu-as-strategic-investment-head/
[5]Eyerys, Bringing Back The Fun To Social Media, As A Global Phenomenon With 朱駿 Alex https://www.eyerys.com/articles/people/bringing-back-fun-social-media-global-phenomenon-alex-zhu
[6]Brandastic, What is TikTok? Why Is It So Popular? https://brandastic.com/blog/what-is-tiktok-and-why-is-it-so-popular/
[7] GründerAtelier, The rise of TIKTOK https://gruenderatelier.de/the-rise-of-tiktok/
[8]網易,人物誌:正在改變世界的Tik Tok和他的締造者,張一鳴,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RK32EJ05564Z6P.html
[9]電商報,位元組將推出AI角色互動APP“話爐” 朱駿負責Flow部門產品線,https://www.dsb.cn/239262.html
[10]DoNews,傳字節跳動再試智慧硬體:探索 AI 耳機、眼鏡等產品,與豆包大模型聯動,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4533664.html
[11]鳳凰科技,字節跳動發起AI戰爭 尋找下一個TikTok,https://tech.ifeng.com/c/8ZB9t3fumIt
[12]位元組範兒,字節跳動副總裁朱駿:從大模型到使用者體驗,在做豆包產品時的一點感想,https://mp.weixin.qq.com/s/ran-Aw6FFHLQ72QOxjzHXw
[13]晚點LatePost,位元組再試硬體:探索 AI 耳機、眼鏡等產品,與豆包大模型聯動,https://mp.weixin.qq.com/s/5ucLbynQBokHsUncRpVIWQ
[14]極客公園,體驗完位元組所有的 AI 產品,殺手級 AI 應用可能比想象中更遠,https://mp.weixin.qq.com/s/-jYL6PTP0WtucIi4M3Hs-g
[15]矽星人,位元組AI為何兇猛:重啟App工廠,爭搶“豆包”,連模型也要賽馬,https://mp.weixin.qq.com/s/GAFWms9EY0k_QxRFruorBw
歡迎掃碼加群參與討論
———END——–
我們相信認知能夠跨越階層,
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本和商業內容。
青投創新,新型科創產業服務平臺,以科技、人才、資本為核心,透過內容出版、資料支援、產業諮詢、科技轉化等業務,為科技人才創業專案提供孵化及加速賦能服務,助力國家科技興國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