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PMI重回萎縮,比亞迪營收首超特斯拉|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預約
美國3月製造業PMI重回萎縮
3月24日,標普全球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3月Markit製造業PMI初值49.8,跌至榮枯分界線之下,不及預期的51.8,2月前值為52.7,當時錄得2022年中期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3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4.3,好於預期的51,2月前值為51。美國3月Markit綜合PMI初值53.5,好於預期的51.3,2月前值為51.6。
受關稅影響,材料成本指標上升至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製造商收到的價格上升速度為2023年2月以來最快。支付價格的綜合指數也以近兩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其中製造商的價格指數漲勢為2022年8月以來的最猛。企業還將成本壓力歸因於更高的勞動力成本。(華爾街見聞)
|點評|美國2月製造業PMI表現強勁成為曇花一現,3月美國製造業再次疲軟。美國製造業在2月關稅加徵尚未落地前,加快了生產速度,進入3月,貿易商開始將關稅壓力傳導至美國工廠,工廠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原材料成本。同時,美國消費者的支出意願略有下降,美國零售商們普遍對未來消費市場表現出悲觀的預期,上游製造業擴產信心不足。
可以預見的是,美國製造業企業會將部分成本壓力進一步傳導給消費者,美國零售商們的悲觀預期或將逐漸變成現實。美國天氣變得溫和後,部分前期被積壓的出行需求得到釋放,3月服務業PMI超預期增長,然而,這種季節因素的影響持續性可能偏弱。整體上看,美國3月PMI的表現已經釋放出了美國可能陷入滯脹的訊號。
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上線
3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正式上線執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助力經營主體高效便捷開展信用修復,全面支撐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統一平臺實現了“統一入口、異地修復”,向經營主體提供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違法失信資訊的查詢和信用修復服務,實現一鍵獲取違法失信資訊,一鍵申請市場監管部門信用修復。
經營主體開啟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點選首頁的“信用修復”欄目即可跳轉到統一平臺登入頁面,用電子營業執照登入後,即可按提示申請信用修復,透過跨省資料傳輸通道,實現異地信用修復,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市說新語”微信公號)
|點評|企業出現信用“汙點”後,可能面臨融資受阻、品牌形象受損等一系列問題,不但影響業務開展,在獲得政策支援上也會受到限制。其中,小微企業由於規模較小、管理較為粗放,也更容易出現失信問題。本身小微企業的資金鍊就比較脆弱,較難獲得信貸支援,因失信融資渠道受阻,更是形成惡性迴圈。
此前由於信用修復的流程煩瑣,標準不一,企業主動修復信用的意願並不高。全國統一平臺上線,也是解決信用修復過程中的難點,降低企業的修復成本。信用環境改善,企業的信用能夠得到及時修復,其發展也能獲得更多空間。
比亞迪全年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
3月24日,比亞迪公佈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比亞迪2024年全年營收7771億元再創新高,同比增長29%,超過市場預期的7660億元;以美元計,比亞迪去年銷售額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為歷史首次超過特斯拉(2024年營收為977億美元)。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長34%至402.5億元,超過預期的395億元。
2024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427.2萬輛基本與福特汽車持平,同比增長41%,蟬聯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冠軍;其中,純電汽車全年銷量為176萬輛,略低於特斯拉的179萬輛。比亞迪預計今年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至600萬輛。今年前兩個月,比亞迪汽車同比增長93%,達到62.33萬輛。(華爾街見聞)
|點評|比亞迪去年量價齊升的業績表現,讓一眾還在虧損的新能源車企壓力倍增。比亞迪的營收構成非常雜亂,包括汽車、手機、電池、光伏等眾多業務線,其核心業務還是在造車上。比亞迪是規模效應下帶來盈利提升的典範,儘管比亞迪車型集中在平價甚至低價區間,大規模量產讓比亞迪在成本端極具優勢,低價車型也能擁有可觀的利潤率。
比亞迪最近在智駕技術上頻頻發力,在不提高車價的基礎上,為車主提供更優秀的智駕體驗。並且,比亞迪正在海外積極建廠,為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做準備。在種種支出增多的情況下,比亞迪還能保持利潤的增長,實屬不易。不過,“智駕平權”給單車毛利潤帶來的壓力能否再次被規模效應所化解還有待驗證。
蔡崇信:AI資料中心已出現泡沫苗頭
3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香港舉行的滙豐全球投資峰會上表示,開始看到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苗頭,美國的許多資料中心投資公告都是“重複”或相互重疊的。 
據悉,為了抓住人工智慧領域的商業機遇,美國各大科技企業正掀起一場建造AI資料中心的比拼。2025年1月,微軟計劃在2025財年豪擲800億美元用於建設AI資料中心。2月,Meta公司表示計劃建設一座巨型資料中心園區,預計投資額將超過2000億美元。OpenAI與軟銀聯合推出“星際計劃” 後,宣佈將立即投入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資料中心。2月底,馬斯克旗下的xAI也在亞特蘭大建設大型資料中心,內有超過12000塊英偉達的GPU。(介面新聞)
|點評|科技巨頭競相宣佈百億、千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建設計劃,確實是讓市場應接不暇。不可否認,AI是當前的重要方向,算力建設更是推動技術研發的底層“燃料”。但是如此大規模的AI基建投資,是基於足夠明確的市場需求,還是來自對未來應用場景的美好想象,仍然需要打上問號。尤其是低成本開發的模型也已有了不俗表現,更加劇市場對於算力過剩的擔憂。
當前階段,AI的技術發展與實際應用尚未有效匹配,投資回報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盲目地豪擲千金,或會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且AI技術迭代迅速,部分基建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只是面對新的科技風口,巨頭們也很難不放手一搏,利弊權衡間,“寧可多投不可錯過”的心態可能還是佔了上風。
現代汽車宣佈在美投資210億美元
3月25日訊息,韓國現代汽車宣佈將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迎來的又一筆企業層面的大額投資。該項投資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建一座58億美元的現代鋼鐵廠,現代汽車還計劃在2028年前投資90億美元,將在美國的汽車產能提高到120萬輛,並投資60億美元擴大與美國企業在自動駕駛、機器人、人工智慧和先進空中交通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在現代汽車宣佈上述投資計劃之際,特朗普威脅將於4月2日對許多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對美國有鉅額貿易順差的韓國是潛在物件之一。特朗普還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宣佈對汽車、木材、晶片徵收額外關稅。(綜合財聯社)
|點評|特朗普的“關稅亂拳”,已經喚來一些企業加大在美投資。北美是現代汽車的最大市場,在美國投資建廠,能夠避開未來可能加徵的高額關稅,降低成本,保持其在主要市場的競爭力。在特朗普眼中,這似乎也成為關稅政策奏效的又一證明。全球對等關稅計劃落地前,他再次對汽車、晶片等領域喊話,言下之意也很明顯。
特朗普以關稅政策施壓,力圖吸引製造業迴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僅看到部分企業的投資加碼,就得出政策有效的結論,可能也只是“一廂情願”的片面之詞。關稅政策同樣引發美國國內對生活成本上升的擔憂,投資消費信心均受到挑戰。政策衝擊美國經濟的穩定性,在企業的投資發揮作用前,美國經濟還要先度過混亂政策帶來的考驗。
騰訊QQ“瘦身”調整短影片業務
3月24日,騰訊QQ正式宣佈,因運營策略調整,QQ短影片業務自2025年4月2日起(若遇特殊情況可能延後調整),不再支援使用者釋出個人作品和瀏覽他人的作品等體驗。使用者過往的短影片作品將自動儲存至QQ空間。
據悉,QQ短影片功能模組自2022年由QQ小世界升級後已運營近三年,是QQ端內的短影片產品。本次QQ短影片業務調整並非一次孤立的動作,而是QQ堅定推進“瘦身”計劃的其中一環。騰訊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13.85億,同比增長3%;QQ的智慧終端月活躍賬戶數5.24億,同比下降5%。(澎湃新聞)
|點評|QQ的短影片功能上線以後,一直沒有太大的水花,內容質量也受到部分使用者質疑。QQ的使用人群集中在年輕人,但其短影片業務難以滿足受眾的需要,內容缺少創意,同質化嚴重。目前在短影片賽道,已經有抖音、快手這樣的頭部平臺,騰訊內部也已經形成影片號生態,發展滯後的QQ短影片很難脫穎而出。
同為騰訊旗下的社交平臺,微信成為新一代裝機必備軟體的同時,QQ的活躍使用者數正在流失。二者的功能定位有所重疊,也使得微信對QQ的生態造成了一定擠壓。同時,作為運營超過25年的“活化石”級應用,QQ在功能迭代中逐漸變得臃腫。面對市場變化,QQ“瘦身”變革已是在所難免,而在對短影片業務“動刀”後,未來其應該還會有更多動作。
小米擬配售8億股籌資約425億港元
3月25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於週二交易時段前,公司、賣方及經辦人訂立配售及認購協議。配售價格為每股53.25港元,擬將認購事項的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約425億港元。主要用於加速業務擴張;研發投資,以進一步提升科技實力;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小米擬以每股52.80—54.60港元的價格,配售7.5億股股份。配售價格較其在香港週一收盤價折讓4.2%至7.4%。截至週二收盤,小米集團報收53.4港元/股,下跌6.32%。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小米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37億元。幾周前,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在香港成功發行新股,籌資5億美元,為近四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股票發行。(綜合澎湃新聞)
|點評|濃眉大眼的小米突然釋出配售計劃向市場融資,引發股價異動大幅回落。小米去年業績表現極好,新能源車專案有聲有色,手機高階化程序穩步推進,智慧家居銷量快速增長。這樣出色的業績表現早已被市場所預期,疊加港股近期整體走強,小米股價一路上揚,反覆刷新歷史新高。此時選擇配售融資,對小米來說確實很合算。
部分投資者可能對小米配售導致股價下跌感到不滿,不過,小米現在確實需要資金。新能源車產能需要繼續擴張,AI功能對手機業務的加持不容忽視,這兩項都需要龐大的基建、研發投入支援。小米如果能用好這筆錢,強化自身業務優勢,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股東們更為有利。
週二兩市震盪調整創指跌0.33%
3月25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26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925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27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可控核聚變概念股逆勢大漲,化工等週期板塊表現活躍。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持續調整,深海科技概念股展開調整,AI語料、AI眼鏡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69.98點,跌0.00%,成交額為5164億元;深成指報10649.08點,跌0.43%,成交額為7418億元;創指報2145.48點,跌0.33%,成交額為3471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二兩市繼續震盪,臨近午盤振幅略有擴大,指數上下反覆。大小盤股仍有分化,小盤股振幅更大,近期熱點板塊繼續回落。從板塊上看,煤炭、化學品等具有漲價預期的原材料板塊全面領漲,電力、銀行等高息股在震盪市中重新得到市場關注,飲料製造、醫藥商業等大消費板塊有所異動。
兩市進入了明顯的風格調整期,前期的題材炒作模式難以帶領指數衝高。並且,市場逐漸從虛構的故事中回過神來,監管層對於活躍資金的關注度提升,基本面主導下的市場邏輯越發得到重視。活躍資金暫時處於觀望中,市場成交量有所下降,對市場行情的展開影響可能並不大。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北美、墨西哥、中東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