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的美學天花板,就在Dior這個「黑盒子」裡

時尚與藝術的纏綿,向來讓人津津樂道。
更何況,誰又能禁得住同時擁有藝術品和頂級手袋的誘惑呢?
一期一會的“DIOR LADY ART”,在11月初的上海,閃現了4天。已經是這個藝術家限量合作系列的第九年了,自2016年開始,Dior每年都會邀請藝術家們,以各自獨特的視覺語言將LADY DIOR 手袋做一番重新演繹。
誕生於1994年的Lady Dior手袋,可謂是歷經30年光陰在時尚行業中屹立不倒的經典了。
經典的源頭,總有能讓人樂此不疲的故事。正如倫敦V&A博物館的時裝指導Sonnet Stanfill所說:奢侈品牌想要被視作文物,必須“要有故事可以講”。
1995年,這款名為“Chouchou”、法語意為寵兒的手提包,被前法國總統夫人Bernadette Chirac作為禮物送給了在巴黎出席活動的戴安娜王妃。簡潔利落的經典立體廓形、足夠傳遞細節的藤格紋表面……這款包贏得了戴安娜王妃的寵愛,陪伴戴妃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中。1996年, Dior在獲得王妃的同意後, 正式將這款包更名為Lady Dior,要知道,戴安娜王妃的婚前全名為Lady Diana Frances Spencer。
傳奇還能有怎樣的續寫?
與同樣富有稀缺性的藝術,來一場順其自然的融合,毫無疑問,是奢侈品牌聰明的講故事的方式,尤其是當藝術展成為年輕人新的打卡地的當下——藉助藝術,奢侈品牌為自身增加文化資本,吸引年輕使用者群,而藝術家也在跨界合作中,釋放新的靈感乃至形成擴大受眾群的傳播。
延續了9年的“DIOR LADY ART”,正是以經典的Lady Dior手袋為畫布,聯手藝術家們,譜寫了一年又一年的 Dior的新故事。
今年,參與這場敘事的有來自全球的11位藝術家,包括:SARA FLORES、JEFFREY GIBSON、黃宇興、梁遠葦、DANIELLE MCKINNEY、杜英仁德(DUY ANH NHAN DUC)、HAYAL  POZANTI、FAITH RINGGOLD、VAUGHN SPANN、ANNA WEYANT 和禹國元(WOO  KUKWON)。可以說,均是當下藝術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展覽是作為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的一部分呈現的,用藏家Kylie Ying的話說,“前兩年的展廳位於在展覽中心(上海展覽中心)的西館圓廳,形成一個以中心為軸的觀展路線。這次是用黑盒子的形式,讓大家一進來就專注在每件展品,還能直觀看到展品之間的對話。”
一言以蔽之,手袋屆的美學天花板,大抵就潛藏在這個“黑盒子”裡。
舒展、療愈、吶喊……
“黑盒子”裡的11種生命力
判斷一個作品的生命力,“要聞它的味道,它的氣息,是不是有矛盾,有掙扎,有不確定,有那種痛苦,就是作為一個人的那種活著的生命力的在場。”這是來自中國70後藝術家梁遠葦的剖析。
此外,她還強調坦誠。
如果帶著這樣的視角,便能在手袋的方寸間,看到更多——這11位當代頂級藝術家們所共鳴的、吶喊的、勾勒的、戳破的、嚮往的、療愈的……諸般纖細的表達。
以及,還能看到,藝術家們的表達和Dior在做怎樣的融合。
樸實的、鮮活的……共鳴著
🇨🇳 梁遠葦
有評論稱梁遠葦的作品擁有“纖毫入微的理性之美”。
梁遠葦喜歡去體會、觀察微小細節裡的秩序。花卉圖案是她的標誌性元素,風格上,她自己強調的是“書寫性”,避免畫中呈現一種明顯風格,但追求一種樸實的、無高下之分的樸素狀態。
作為藏家的林依輪,收藏過樑遠葦的早年系列作品《生活的片段》中的14幅,作品是出版物大小的尺幅,林依輪形容說:“這套作品看起來就是‘花布’,花被子、花地毯的感覺。這個女藝術家的筆法非常細膩,你能看到她把她從生活中悟出的東西,運用到作品裡。畫的內容是陳舊的,但體現出來的又是很新鮮的感覺。”
梁遠葦亞麻布上的油畫作品《生活的片段》NO1 2006
梁遠葦在乎作為一位藝術家的表達性,那種感性和理性的交織。
她熱衷去歷史裡面尋找某種共鳴,她形容這種共鳴的尋找,“其實是非常點對點的”。14年,她第一次去陝西省博物館的地下展廳,唐墓壁畫群,她沿著甬道是往下走,越往下面走,壁畫上的身體就越來越完整,顏色就越來越鮮豔,在裡面待了好幾個小時,待著就覺得,“能聽到那些狩獵聲音,那種旌旗的啪啪的聲音……等我過了幾個小時再回到地上的時候,我覺得地上的世界特別的蒼白無趣。”由此,她的總結是,判斷一個作品的生命力,“要聞它的味道,它的氣息,是不是有矛盾,有掙扎,有不確定,有那種痛苦,就是作為一個人的那種活著的生命力的在場。”
微小細節裡的理性秩序、無高下之分的樸素態、歷史裡面的某種共鳴……不得不說,這次在Lady Dior手袋上的創作,她的這些獨具風格均滲透其中。
梁遠葦設計的Dior手袋
這次合作的靈感來源於她十幾年前的作品《金色筆記》系列以及宋代的汝窯瓷器。《金色筆記》擁有“厚塗技法的油畫,具有浮雕一樣的質感,每一筆都是不同的力度,同時又彼此沒有覆蓋。”將之用樹脂材料3D列印,分解成一塊一塊的拼圖,再在面料上拼回一整幅畫面。包體則是參考了宋瓷汝窯的天青色,整體看上去,她形容,“好像以我繪畫的筆觸為形狀的開片瓷器。”
不太主流的、奇異的……拓寬著
🇨🇳 黃宇興
中國當代藝術70後藝術家裡,黃宇興是繞不開的一位。
頗具辨識度的氣泡、岩石,變異的山川、河流,以及炫目的大面積的熒光色,是黃宇興近年來作品的典型要素。
“在繪畫中,我喜歡適度使用一些不太主流的媒介或材料,譬如熒光色與干擾色等,這些都拓寬了我繪畫材料的邊緣”,黃宇興在接受《時尚芭莎藝術》採訪時說。
黃興宇作品《星漢燦爛》(2017-2021)
行走讓他獲取感受的線索,他將這些放大在他的作品中。
譬如,2023年6月,他的作品《九龍圖》在中國嘉德以1800萬元落槌 ,成為他的第二高價作品。這部讓他耗時4年多才完成的作品,靈感正是取自於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九龍壁。這次他與Dior合作的手袋作品,便取用了《九龍圖》裡的景緻。
Dior的“黑盒子”展廳裡,黃宇興的另一個作品《星漢燦爛》(2017-2021),在黑暗之下,這一大片奇異山河顯得格外耀眼。這片壯闊的異境山河,也被覆蓋到了Lady Dior手袋上。
展廳裡黃興宇設計的Lady Dior手袋
黃宇興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解釋是,“在這次合作中,我也希望設計師和技術專家儘量用一些平時很少用到的材料,來突破人們對包袋材料的邊界認知。”
真實的、坦誠的……舒展著
🇺🇸 FAITH RINGGOLD
女性主義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作家、教育家……這位開創性跨領域藝術家、紐約哈林區出生和長大的Faith Ringgold,是她這一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人物之一。今年剛剛離世的Faith Ringgold,享年93歲,畢生都致力於對種族歧視、女性主義和社會正義等議題的發聲。
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非裔女性形象,大多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她們舒展、洋溢,頗具生命力。
藝術家也可以成為活動家。她的一副被廣為傳播的作品是,創造於1967年的雙板布面油畫《美國人系列#20: 死》,直指1967年美國全國範圍內爆發的種族騷亂——斑斑血跡、四散逃竄的人群、蜷縮在一起的孩子,暴行之下,無人可獨善其身。“它的真實和坦誠讓我折服。”詩人Crystal Williams這麼形容他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時的觸動。
Faith Ringgold生前以Lady Dior手袋為載體,創作了六件作品。其中一隻,在整個展廳都看起來頗為奪目:一個張開雙臂的非裔女孩,織物裝點為她的頭髮,串珠而成的黃燦燦的吊帶裙,黑色背景中,藍色串珠鋪墊其中,似是海洋、也似是天空,點點璀璨也閃耀在女孩的皮膚上。
Faith Ringgold以Lady Dior手袋為載體,創作的6件作品
這隻手袋的視覺語言正呼應著是Faith Ringgold自己奉行的這句箴言:Anyone can fly. All you need is somewhere to go that you can't get to any other way. 
戲劇性的、滑稽性的……勾勒著
🇨🇦 ANNA WEYANT
若評選近兩三年藝術市場上最為閃耀的新星,1995年出生的加拿大藝術家Anna Weyant必榜上有名。
2022年,她的那幅《墜落的女人》,在蘇富比拍出來超150萬美金的拍賣價,創造了她的個人拍賣紀錄,幾乎是這個作品收購價的100多倍。也是同一年,頂尖畫廊高古軒宣佈獨家代理這位27歲女孩的作品,她也成為高古軒代理的最年輕的藝術家。而在此4年前,也就是2019年夏天的一場藝術品博覽會上,她擺了個地攤賣畫,每幅的價格是400美元左右。毫無疑問,她在藝術市場上的攀升速度,坐上了火箭。
Anna Weyant喜歡畫年輕的女孩,擅長將具象繪畫、古典氛圍與超現實主義風格做有機融合。她畫筆下圓潤女孩們展現出來的那種微妙的不安、悲傷、滑稽……都會悄悄撥弄人的心絃。這種敘事風格,來源於她對自己的挖掘,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說,“在我個人和其他人的生活中,青春期絕對是一段讓我著迷和掛念的時光。這是一段創傷、戲劇性、毀滅性和滑稽的時光,我會不斷地回想。”
《墜落的女人》,2020年
她也喜歡描繪靜物、花卉中的質感、紋理,這次她設計了兩款Dior的手袋,將她個人經典元素“玫瑰與雛菊”、“木紋”進行了再創造——玫瑰與雛菊,是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兩種花卉元素,她將之用實心鑄造金屬打造,製作成手袋的吊飾搭配;木紋,是她將絲綢裁片縫製在一起,然後再拼接縫製出木紋般的效果。
Anna Weyant設計的“玫瑰與雛菊”手袋
細膩而有質感的情感氛圍,也由此而生,手袋也煥然一新。
天真的、頑皮的……戳破著
🇰🇷 禹國元(WOO  KUKWON)
這位出生於首爾的藝術家,是韓國重要獎項之一——第32屆JoongAng 美術獎入選的20位藝術家之一,也是頗受藏家們追捧的藝術家之一。
將殘酷的童話場景和耐人尋味的文字相結合,這讓禹國元的作品充斥著一種矛盾性:乍看是夢幻童話中的天真、頑皮的卡通形象,但一旁的文字,頗有些憤世嫉俗的直接戳破了現實世界的殘酷。
譬如,他的布面油畫《愛麗絲》,小小愛麗絲依靠在巨大的紅色蘑菇下,一旁的文字是,“回到昨天是沒意義的,因為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了。”另一幅布面油畫《艾瑪》,擁有褐色頭髮的小女孩面前放了兩個東西,一隻玫瑰和一把槍,畫面下方的文字是,“我可能失去了我的心,但並沒失去理智。”
禹國元的作品《愛麗絲》(左)和《艾瑪》(右)
這次和Dior的合作,禹國元也將這種天真與暗黑的交織,塑造在了手袋上。其中的兩款中號手袋,更是創造了兩個奇幻空間。
禹國元和Dior合作的5款手袋之一
靈動的、植物系的……療愈著
🇫🇷 杜英仁德(DUY ANH NHAN DUC)
杜英仁德是一位來自法國的越南裔植物視覺藝術家。
自然,是他一切作品的源頭,他試圖將那種自然的、植物的療愈之力——簡單的、質樸的、靈動的,捕捉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喜歡選取人們在童年時所熟悉的植物——蒲公英、四葉草、青苔、繡球花、各種種子們。
他的創作過程,大概是格外需要耐心的過程。他的一個充滿了詩意的裝置展覽是,需要將蒲公英的種子整理成球,對這些毛茸茸的種子進行重新的排列,形成大塊的美麗圖案,蒲公英的那種轉瞬即逝的美,被成倍放大地呈現了出來。
脆弱背後的強大、寧靜背後的禪意,不得不說,他將這些意境,傳遞的非常自然。植物的安靜,總有一種難以擺脫的吸引力,讓人沉浸其中。
杜英仁德設計的充滿植物系療愈感的手袋
Lady Dior手袋上,他也將這種植物系的療愈覆蓋其上。亮白色打底,金色的纖細植物杆探出枝枝蔓蔓,有一種大雪輕輕壓枝的沉寂感,別有一番清冷的意趣和力量。
絢爛的、迷幻的……吶喊著
🇺🇸 JEFFREY GIBSON
擁有美國原住民血統——美國喬克託族和切羅基族混血的藝術家,經常用那種直接的、充滿衝擊力的創作,去重新整理人們對於“什麼是土著”這個問題的理解。
他是2019年麥克阿瑟獎的26位獲獎者之一。而他獲得這個通常被稱為“天才”獎的原因是,“將北美本土的材料和形式與西方當代藝術相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混合視覺詞彙,並促使人們改變對美國本土藝術的認知和歷史化。”
祈禱儀式中的服裝、飾物,獸皮上的幾何畫……均是他作品中常採用的形式和材料。他用藝術來重新挖掘美洲原住民文化,實際上,他也將這種探索擴充套件到全球的原住民文化。比如,在一場由美國非盈利藝術慈善機構 Desert Biennial 策劃的雙年展DESERT X中,他找來一片風輪機葉片,用設計過的字型,在上面寫下了一句吶喊:“I AM ALIVE! YOU ARE ALIVE! THEY ARE ALIVE! WE ARE LIVING!”(“不!你、我、還有我們,都還活著呢!”)在他看來,風輪機葉片像翅膀、魚骨或者任何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他想借這個作品,向當地的原住民致敬。
萬花筒般的漩渦,是他的作品所被公認的一種特徵。他將這種絢爛,帶到了和Lady Dior的合作中。手袋的一面是諸多3D列印而成的心形掛鎖,另一面則是飽和度極高色的串珠串成的心形,以及LOVE、LOVE、LOVE的並列呈現。
有點迷幻,又何嘗不是一種大聲量的呼喊?
奢侈品牌的在地性表達
不止於展覽。無論是贊助電影節、與當代文學獎合作,或者是支援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空間的改造,按照發表在WWD一篇報道中(《現實性與公共性,國際奢侈品牌面向中國的文化藝術戰略釋放出哪些訊號?》)的說法,國際品牌在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文化藝術產業的合作頻率。
“為產品賦予更多文化意義,獲得情感認同或許是每一個品牌穿越週期的核心奧義,而從定義風格到締造文化,或許才是奢侈品牌下一個世代真正值得鍛造的稀缺能力。”這篇文章裡進一步分析道。
Dior亦在透過藝術,加強這種和中國消費者的情感認同和情感連結。
另一個問題來了,對一個奢侈品牌而言,在與藝術的交融中,如何做到,既透過藝術家的表達來煥新經典產品,又能傳遞品牌自己的核心主張?Dior提出來的解題思路,其實是展現某種在地性。
梁遠葦(左)和黃興宇(右)兩位中國藝術家的手袋設計
今年的“DIOR LADY ART”,11名藝術家中有2名是中國藝術家。在11月8日,ART021主題論壇“DIOR LADY ART #9——交融與在地”上,梁遠葦說起和和迪奧的合作,淵源已久。她回憶起2008年時在UCCA舉辦的"迪奧與中國藝術家”展覽,主辦方特別邀請她根據迪奧先生1949年的經典禮服裙創作定製繪畫作品。對於梁遠葦來說,藝術創作者有時埋頭於工作室或象牙塔,對世界運轉的視角較為單一,而與品牌的合作讓她得以接觸更廣闊的世界,觀察到藝術之外的不同結構和運作模式。
對Dior來說,在藝科技及雲杪文化創始人謝曉冬的觀點是,品牌成為了“跨文化交流和在地性表達的代表”。
藉由品牌,人們便也看見了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自己。
參考資料
1. 現實性與公共性,國際奢侈品牌面向中國的文化藝術戰略釋放出哪些訊號?https://news.qq.com/rain/a/20240612A01MSO00
2. ART021論壇回顧|DIOR LADY ART #9 交融與在地,https://mp.weixin.qq.com/s/rm-eURkNIzHhGgggYJsVrA
3. 奢侈品牌為什麼越來越重視藝術營銷?https://www.sohu.com/a/272024462_808349
撰文:薇薇子
圖片:Dior官方
設計:曲枚
版式:J
你怎麼看待時尚與藝術的關係?
36氪旗下生活方式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