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念念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訊

口技愛好者嚴新雲,很擅長模仿鳥類的叫聲。
一次,他為了模仿畫眉的聲音,找來一隻家養的畫眉對練。
誰知畫眉聽到他的聲音,竟然較上了勁,一直跟他對叫個不停。
等過了一個多小時,畫眉終於停了下來。
嚴新雲好奇上去檢視才發現,這脾氣執拗的小畫眉已被自個兒氣死了。
其實人一旦生了較勁之心,真不比這畫眉聰明多少。
為了爭一時輸贏,想盡辦法與他人做對抗,卻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正如郭德綱所講:人生就是那點事,跟誰較勁,都是跟自己較勁。
人的能量有限,不把心力浪費在無意義的逞強鬥氣上。

近日重溫電視劇《小捨得》,田雨嵐的經歷真是把我看得五味雜陳。
田雨嵐是隨母親改嫁到南儷父親家的,自那時起,她便把南儷這個姐姐當成了假想敵。
上學時,她跟南儷比學成績,戀愛時比男朋友,工作時,又繼續比職位和收入。
卯足了勁比來比去,她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南儷。
直到結婚生子後,終於讓田雨嵐找到了一張制勝王牌,那就是比孩子。
她兒子原本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但為了能徹底贏南儷一回,田雨嵐拼命向孩子施壓。
孩子不想當班幹部,她非得逼孩子參加競選背演講稿;孩子偶爾考試失利,她一氣之下把孩子養的小動物全部扔掉。
在她“望子成龍”的壓力下,開朗的孩子竟慢慢有了抑鬱傾向。
而她自己呢,不僅因個性太過強勢把家庭搞得一團糟,還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幾度精神崩潰。
人都有勝負欲,但把它用錯了地方,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總為了自個的那點不甘心,用賭氣的方式與人死磕,必然會傷敵八百卻自損一千。
我身邊也有這樣一個“好勝者”同事。
前不久,她接到高中同學聚會的訊息後,咬牙刷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套“戰袍”去赴宴。
可等她參加完聚會從老家回來後,愣是失魂落魄了好一段日子。
原因是,她發現曾經有兩個過去看著並不起眼的女同學,現在過得都比她好。
一個當上了三甲醫院的醫生,不僅工作穩定收入高,還備受同學尊敬。
一個嫁給了潛力股老公,已經發家致富,過著讓人羨慕不已的富太生活。
她鬱悶至極,想著自己一點也不比她們差,憑什麼如今竟混成了手下敗將?
我也不知該怎麼安慰她,可說白了,這痛苦純屬就是心態不正所致。
正如有句話所說:
讓你苦不堪言的糾結焦慮,其實都是自己在跟這個世界盲目較勁。
人如果凡事都想一較高下,很容易會把生活變成戰場,像個戰鬥機時刻處於緊繃備戰的狀態。
到頭來,被無關緊要的人與事耗損了能量,也把生活過成了一地雞毛的模樣。

最近又到了一年高考季,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名字想必大家都挺熟悉。
他就是連續參加了16年高考,被人戲稱為“高考釘子戶”的唐尚珺。
唐尚珺小時候因為聰明好學,常被大人誇讚是讀清華北大的好苗子。
可惜的是,他第一次參加高考卻因發揮失常而名落孫山。
這次失敗,讓他遭受到了很多冷嘲熱諷,也激發了他不服輸的勁頭。
你們看不起我,說我不行,我就一定要考上考入清華給你看看。
自那時起,他便開啟了漫長艱辛的復讀之路。
這中間,有幾年他的成績已經達到了重點本科線,可他都選擇了放棄,堅持非清華不上。
誰料,後來成績卻一年不如一年,愣是把自己從一個鬥志昂揚的少年熬成滿臉失意的中年人。
很多人之所以喜歡與人較勁,是希望能借此證明“我能行”“我不比你差”。
但其實,這恰恰是拖垮自己最快的方式。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陷入深不見底的“自證陷阱”而不自知。
別人隨口評價你一句,你就迫不及待地跳起來與之辯駁;
別人隨便給你貼個標籤,你就心急如焚地拿出證據以示清白。
以為這樣就能拿回主動權,實際上反而被人徹底牽著鼻子走,直至較勁成癮,內耗成傷。
而一個活得理性成熟的人,一定不會跟人盲目置氣。
1999年時,金庸被邀請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並授予他浙大博士生導師的資格。
訊息一齣,卻在當時的學術界引發了軒然大波。
不少人紛紛對此表示質疑,覺得以金庸的水平在文學系裡當個副教授都不夠。
南大文學院院長董健更是公開表示反對,指責金庸不過是武俠小說家,當院長根本不合適。
面對如此攻擊,金庸反而表現得愈加謙遜淡然,說“學問不夠,是我一生的一大缺陷”。
後來,他選擇辭去在浙大的職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和哲學。
經過五年的努力,他成功拿到了歷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給了所有質疑者最有力的反擊。
正所謂,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人生苦短,與其處處較勁勞心耗神,落得輸人又輸陣的結局。
不如少費力,多蓄力,把有限的能量花在好好滋養提升自我上,才是王道。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越是較勁的人,命越不好。
確實如此。
人這輩子,沾上了愛較勁的習氣,就會有吵不完架,煩不完的事,爭不完的理。
掰扯到最後,無論何種結局,都會令你在負能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越活越累。
心寬似海,才能百福皆來。
餘生想要過得輕鬆自在,不妨從修煉這三點不較勁的智慧開始。
1. 不氣
百病由氣生,久鬱易成疾。
為什麼我們常會發現,很多人每天注重吃補品、養睡眠,身體卻還是每況愈下。
因為心裡憋著的氣,總有一天會變成身體積下的病。
遇事忍不住著急上火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
生活本就已經很累了,再拿來一些無足輕重緩的事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健康,那就太傻了。
如果你是對的,沒必要生氣;如果你是錯的,你生誰的氣?
凡事少往心裡去,無論何時,都能讓自己心平氣和不動怒,這才是真正的養生準則。
2. 不比
人的煩惱,都是比起來的。
並且這是一個無限惡性迴圈的狀態,從你心生攀比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慘生活的開始。
正如東野圭吾所寫:你這麼較勁會很累的,人可不是為了受苦才活在世上的。
過日子不是打仗,行走世間目的也不是為與任何人一勁較高下。
放下攀比的執念,少研究別人,多專注自身,將焦慮化作自我精進的動力。
當你足夠出色,什麼也不用比,實力自然會替你說話。

3. 不爭
人的立場不同,三觀不同,認知不同,決定了很多問題是根本無法溝通與交流的。
非要執著於和別人講道理,辯對錯,針尖對麥芒,結局只會兩敗俱傷。
卡耐基有句名言: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與不同層次的人爭執,說得再多,都是在徒勞消耗自己。
不爭不理,敬而遠之,才是保護自身能量最好方式。
愚者用言語辯駁,智者以沉默回擊。
只要少說幾句話,就能化衝突於無形,還自己一個清靜安寧的世界,何樂而不為?
▽
很認可《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生命真正的悲劇,源於自己內心的偏執。
很多痛苦,看起來是別人帶給你的,實質上都是自己太想不開、看不透、放不下所致。
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你行不行,真的沒必要向任何人證明。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