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愈發悲觀失業恐慌達到疫情以來最高水平

紐約聯儲近日公佈的3月消費者預期調查顯示,消費者認為未來一年美國失業率上升的可能性為44%,創下自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一資料表明,在聯邦政策走向日益不確定、經濟衰退擔憂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民眾的悲觀情緒正在進一步升溫。
除了對整體經濟的擔憂,人們對自身就業穩定性的信心也在下滑。調查顯示,受訪者預計未來一年自己失業的平均可能性上升至15.7%,為過去一年中的最高值。
這些基於情緒的調查資料通常被稱為“軟資料”,它們傾向於反映公眾的主觀預期。相比之下,“硬資料”則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仍具有韌性:截至今年3月,就業增長持續推進,延續了四年多的上升趨勢,併為強勁的消費支出和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然而,經濟學家警告稱,情緒面的持續惡化可能對實際經濟活動產生連鎖反應。隨著消費者對未來的悲觀預期加劇,他們可能會減少支出,這將抑制商業投資,進一步拖累整體經濟。
調查還顯示,消費者的短期通脹預期明顯上升。3月的預期通脹率為3.6%,較前一個月上升0.5個百分點,為近一年半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如此,中長期通脹預期相對穩定。受訪者預計未來三年通脹率將維持在3%,五年通脹預期甚至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 至2.9%。
近期,經濟學家也對總統川普提出的新一輪激進關稅政策發出警告。他們擔心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從而助推通脹壓力。
此外,聯儲密切關注各期限的通脹預期變化,原因在於預期本身往往會產生“自我實現”的效果。如果消費者普遍認為未來物價將持續上漲,他們可能提前消費、要求加薪,從而進一步推高企業成本,並促使企業漲價,形成通脹螺旋。
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read more"檢視更多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