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晶片戰略,美國兩種對策都將傷害晶片股

如果美國將出口管制範圍擴大到低端裝置,阿斯麥等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將蒸發;如果不擴大出口管制,德州儀器等公司將面臨中國製造晶片的激烈競爭。
在美國加強晶片出口管制的情況下,中國晶片製造商作出一項戰略決策,要在低端晶片製造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無論美國如何應對,都將給西方晶片公司帶來風險。
由於美國對用於製造高階晶片的裝置實施了出口管制,目前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專注於建設那些雖已過時、但因使用範圍廣而難以替代的晶片的產能。儘管這些晶片比蘋果(AAPL)和英偉達(NVDA)等公司生產的先進晶片要簡單,但它們無處不在,不管是洗衣機還是巡航導彈,都能看到這些晶片的身影。

這一趨勢在2023年阿斯麥(ASML)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初現端倪。阿斯麥是最重要的晶片裝置製造商,2019年,美國要求該公司停止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光刻機裝置,2023年又出臺了更多的限制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晶片製造商開始囤積阿斯麥的低端裝置。2022年,來自中國客戶的購買佔到阿斯麥總營收的14%,2023年這一比例為29%,2024年達到近50%。在2023年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阿斯麥前CEO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在解釋這一增長時說,中國晶片製造商的關注焦點正在從先進製程轉向成熟製程。
今年夏季到來時阿斯麥股價一路走高,後因美國出口管制新規下跌

在中國晶片製造商趕在潛在新出口管制出臺之前獲得裝置之際,其他西方晶片裝置製造商也看到了類似增長。科磊(KLAC)上一財年營收中有43%來自中國,Lam Research (LRCX)和應用材料(AMAT)的這一佔比分別為42%和37%。
今年4月,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與歐洲盟國舉行的會議上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評論,她說:“我們瞭解到,根據中國自己的報道,未來幾年進入市場的所有新制造出來的‘傳統晶片’(legacy chip)中,大約60%將由中國製造。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擴大傳統晶片製造的潛在跡象,這讓美國公司更難與其競爭。”
太陽能板等其他產品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支援下迅速擴大產能,除了滿足國內需求,它們還將這些產品銷售給其他國家和地區。買家買到了划算的產品,但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在看到銷量下滑和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會不得不考慮是否應該留在市場上。
在晶片問題上,美國現在有兩個選擇,不過,這兩個選擇都會導致西方晶片公司面臨風險。
如果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友將出口管制範圍擴大到低端裝置,阿斯麥和其他晶片裝置製造商的大部分收入將蒸發,進而給增長和盈利能力帶來衝擊,並且可能給股價造成拖累,此外,它們用於研發的資金也將減少。
如果不擴大出口管制,德州儀器(TXN)、意法半導體(STM)和Global Foundries (GFS)等生產中低端晶片的西方公司可能會受到直接傷害,它們將面臨中國製造晶片的激烈競爭,並且將面臨艱難的抉擇,就像在它們之前的許多西方公司一樣,它們可能會認為不值得去這樣競爭。
美國的出口管制也帶來了外交方面的影響,這些措施導致美國與盟國日本和荷蘭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些摩擦。
目前美國正在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美國商務部上週宣佈,將調查美國製造商對傳統晶片的使用情況,為新政策提供建議。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一份新聞稿中說:“解決外國政府威脅到美國傳統晶片供應鏈的非市場行為屬於國家安全問題。”
不過,雷蒙多和拜登政府採取行動的時間已不多,新一屆美國政府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上任,如果獲得參議院的批准,金融服務公司Cantor Fitzgerald的CEO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將成為新一任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目前還沒有直接對出口管制發表評論,但他一直公開表示支援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高關稅。
這或許是新舊兩屆美國政府唯一能達成一致的一項政策。
文 | 亞當·萊文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宣告:
《巴倫週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4年12月26日報道“The U.S. Has 2 Choices on China Chip Policy. Neither Is Good for Stock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