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97年,24歲的加拿大青年威廉·查爾斯·懷特,被英國聖公會選中,來到了中國,成為了一名副牧師,負責在福建教區傳教。
為了拉近與中國人的距離,懷特取了一箇中文名字:“懷履光”。
年輕的懷履光很有語言天賦,到中國一年,就搞定了大部分中國人都搞不定的湖建話,甚至還編寫了一本《英湖詞典》,再加上他會點醫術,經常給當地人免費看病,所以傳教成績很好,來中國兩年之後,就轉正了,成為加拿大聖公會正式牧師。
1907年,各國在華傳教士在上海召開“中華百年傳教大會”,會後,中華聖公會邀請加拿大聖公會單獨派遣傳教士,到尚未建立差會的省份開拓傳教區域。作為在華最年輕的傳教士之一,懷履光被派到了河南,擔任河南教區的主教。

從此,他在河南一待,就是27年。
說實話,懷履光很能幹,不僅建設了河南第一家教會醫院和幾十所教會學校,而且在1910年河南災荒時,還站出來擔任了“華洋義賑會”會長,從海外募集救災款項,先後從加拿大募集60萬加元,購買了麵粉運到河南賑災。
同時,他還建立了“國際反鴉片協會河南分會”,與當時的北洋政府合作開展戒毒運動,因此多次受到北洋政府表彰,先後獲得15枚不同的獎章和勳章。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懷履光是個悲天憫人、敦厚可靠的傳教士了?
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個身份。
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歷史上罪行最重、危害最大、影響最深遠的—-
盜墓賊。
事情,要從1924年說起。
1924年,懷履光回加拿大休假,會見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查爾斯·柯雷利。
當時,西方正是戰後經濟繁榮時期,古董藝術品成為一種時髦。而在中國最大文物販子盧芹齋的“啟蒙”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博物館和西方收藏家,開始青睞中國佛教壁畫、雕塑、古玉器和青銅器,而盧芹齋也藉此大發其財。
有人估計,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有一半都是盧芹齋賣出去的,其中就包括唐太宗的昭陵六駿中的二駿。

查爾斯·柯雷利本來想找盧芹齋買點鎮館之寶,但奈何盧芹齋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小販了,而開始憑藉文物商人和權威鑑賞家的身份,躋身於上流社會,從他手裡買文物,太貴了,博物館根本就買不起。
於是,查爾斯·柯雷利就找到了懷履光,想讓他尋找一手貨源。
懷履光在什麼地方傳教?河南啊!
這地方資源可能沒多少,但文物絕對管夠!
於是,懷履光就這樣成了安大略博物館的文物代理人,他在華蒐集中國文物的經費,都是博物館出的。
一開始,懷履光還只是利用自己在河南各地的教士和眾多信徒,以及古董商的關係網從市場上收一些普通文物,但這些普通貨色,無論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有限。
直到1928年,金村周天子大墓曝光的那一天。
我們都聽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烽火戲諸侯之後,申侯、犬戎等反叛,都城鎬京被攻破,西周滅亡。周平王繼位後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自此,東周25代君王,陸續埋葬在洛陽周邊,主要是周山、王城、金村三個地方,其中金村的周天子王陵,有8座之多。
1928年夏秋之交,一場暴雨過後,金村東側土地突然塌陷,出現一座大坑!
膽大的村民入坑檢視,發現塌陷的淤泥之中,有一座完整的編鐘!
“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當地人很快意識到,這個突然出現的大坑,應該是一座古墓,而且顯然是王侯之墓!
在請了專業人士鑑定後,村民們確定,這裡就是周天子之墓,而且附近,是成片的東周帝王谷!
然而,那是1928年,珍寶現於亂世,註定顛沛流離。
金村發現天子大墓的訊息迅速傳開,各地盜墓賊聞風而來,開始四處盜挖,“盜掘現場,觸目驚心。老幼皆赴,日夜不休。攤販林立,棚帳遍設。收購商人,不絕於途。”

在盜墓現場,文物販子成為最活躍的人物,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一件青銅器,只要一頭驢子的價錢就能買下來!
至此,中國考古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噩夢,開始了。
因為陵墓規格高,所以出土的文物數量之多、紋路之精美、形狀之奇異,遠超一般貨色,很快就引起了懷履光的注意。
於是,懷履光親自來到了金村,他看到的是遍佈田野的亂七八糟的盜洞,以及村民家中那些承載了中國人兩千八百年以來的厚重歷史的精美文物,無論哪一件送到加拿大博物館,立馬能成為鎮館之寶!
但是,一個個從農民手中收集,顯然效率太低了,花費的資金也太多。於是懂得現代管理學的懷履光,很快發明了一條新穎的盜墓產業鏈—-“訂單式盜墓”。
他發動自己的關係網,找來了一些地痞流氓、文物販子、盜墓賊乃至地方警察,告訴他們,馮玉祥和蔣介石馬上要開戰,為了保護此地的文物,教會需要他們找人把文物挖出來,由教會“保護”起來。
當然,不是白挖的,懷履光為每個人提供了一筆啟動資金,由他們各自想辦法拉起隊伍,挖出文物後直接可以賣給懷履光,省去了運輸和找銷路的麻煩。
說白了,懷履光發明的“訂單式盜墓”,就是把這些人打造成了一個個“盜墓專案經理”,由他們自行招人組成團隊,分片分割槽進行挖掘,大大提高盜墓的效率。
這些“專案經理”,就是後來盜墓圈子裡面“支鍋”的原型。
就這樣,懷履光的“專案經理”們,在金村一挖就是整整4年!
洛陽市文物局調查資料《千年閱一城》中寫道:
“開封基督教傳教士、加拿大人懷履光等亦聞風而至,搭棚立灶,脅迫利誘當地村民公開大肆掘盜。”
在這4年裡,除了最先被暴雨沖塌的那座大墓,懷履光還下令挖了7座東周天子墓及3座車馬坑,裡面數以千計的金銀器、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被裝進了大大小小的籮筐,再用馬車運到洛陽,然後從洛陽搭乘火車運往港口。

不完全統計,從1925年至1934年間,懷履光將8000多件中國文物賣到了國外,其中大部分都是金村文物。目前被證實的金村文物,有30%以上都存在加拿大,種類涵蓋錯金銀車馬器、青銅跽坐人像、編鐘、銅鏡、玉器等等。
此外,美國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芝加哥藝術中心,瑞典的國立博物館,日本的永青文庫、泉屋博古館等等,所展覽的金村文物,也有很多是懷履光賣過去的。

而留在國內的金村文物,如今僅有大銅鼎、銅尺、令狐君孺子壺3件,其中洛陽博物館只藏有1件。
這是中國文物史上最慘痛的一次浩劫,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文物精美異常,而且更關鍵的是,因為懷履光只關注文物器皿,對更具有史料價值的簡牘等等,幾乎全部被譭棄!
一直到現在,中國對東周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冶金、鑄造、禮制、陵寢制度的研究始終存在缺環,就是因為金村大墓如此關鍵的天子陵墓,竟然一塊竹簡都沒有流傳下來!
這不僅是文物之殤,更是文化之殤。
1931年,國民政府頒佈《古物保護法施行細則》,因為擔心自己的盜墓罪行被追究,懷履光在賣掉了最後一件中國文物之後,於1934年回到加拿大,再也沒來過中國。
懷履光沒想到的是,他所發明的“訂單式盜墓”,會間接促成了中國盜墓產業鏈的形成,影響了將近100年。
貳
說起盜墓,其實在中國很早就出現了。
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中,已經發現了有意識的盜墓現象,而厚葬之風興起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被“豐盛美食”引來的盜墓賊們。
不過,封建時代的盜墓賊,受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無論是盜墓水平還是實際危害,都還是十分有限的。
原因很簡單,古代的盜墓賊,大部分就是幾個農民活不下去了,月黑風高之夜扛起鋤頭,幹起了偷墳掘墓的勾當,挖點金銀器,融了撈一筆快錢。
但是,因為他們缺乏風水知識,往往找不到什麼有價值的大墓,手頭的工具也不怎麼趁手,所以雖然人多,但成果有限。
而專業盜墓賊(比如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呢?他們倒是足夠專業,也能精準找到和挖開大墓,但因為這種盜墓手藝都是代代血緣相傳,團伙規模始終上不去,也沒什麼暢通的文物銷售渠道,所以危害也是非常有限。
而真正給整個國家文物體系造成巨大破壞的,還是現代盜墓產業鏈誕生之後了。
和很多產業鏈一樣,從清末民初開始的盜墓產業鏈,也存在生產端、組織端、銷售端以及物流端。
……
……
(全文共11000字,這裡大概是3000字的內容,完整內容加入青雲讀書會可看)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青雲讀書會】會員系統。
我們一直有一個價值1299的知識付費社群【青雲讀書會】,今年已經是第六年,只不過我們一直沒有很大力的宣傳這個社群。
這六年積累的各類內容和文章大大小小應該也有幾千條:
會員文章如:《北方的鐵王座》《毛澤東1921、1929》《偉大的壬辰變法》《日本國運史·下》《深海·楊琳篇》《雙面杜特爾特》《一個家族的覆滅》《永不落幕的黑暗》……
嘉賓分享如:《體制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環球軍情》《成功培養清北孩子的背後邏輯》《誰還能握住美國的方向盤?》……
知識星球作為會員權益之一,就不用提了,大家都知道,每天一篇時事熱點深度分析。
優質內容,不止以上,還有更多。
作為滿級鐵粉擁有權利,加入社群,我們產出的全部內容都有許可權看。
每天為你梳理國內外大事的來龍去脈,避免無文可看的尷尬情況,也能讓你掌握足夠的資訊差。
如果你是顏粉,加入青雲讀書會有【粉絲特價】僅需699/年,每天不到2元。我們預計今年將上調青雲讀書會的價格,現在上車就是最好的機會!
長按識別二維碼就可以加入青雲讀書會!

———————————————-
已經加入我們讀書會的讀者務必加一下管理員【柚子】:

掃描上面二維碼就可以新增,不要被組織落下了,會拉您進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