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聖地亞哥國際動漫展(Comic-Con )上,華人畫家許偉博士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今年,他連續第十三次受邀在這一國際舞臺發表美術專場演講,再次展示了華人在全球藝術領域的創新力量。

7月25日,華人畫家許偉博士在聖地亞哥動漫展上舉辦講座、(僑報記者慶松攝)
從自學者到畫家十三次登臺見證成長
許偉博士表示,能夠第十三次站上聖地亞哥動漫展講臺,既是難得的榮耀,也是一段充滿情感的旅程。他特別回憶起2012年首次受邀演講時的情景:“國際動漫節美術演講門檻極高,而我只是理工背景的繪畫自學者。那年因剛出版了將數學與圖形學結合的繪畫著作,有幸獲邀參會。”許偉博士表示,也正是在那一年,他意識到原來不僅僅是學生,連許多藝術家也渴望理解藝術背後的邏輯和規律。那次講座結束後,有很多觀眾跑來找他,說“從來沒想過繪畫可以這樣學!”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也堅定了要繼續走下去,把科學方法和繪畫結合推廣給更多人的決心。
回顧與聖地亞哥動漫展的不解之緣時,許偉博士印象最深刻的還有2024年,他在做了連續12年演講嘉賓後居然落選了,那是這14年來唯一一次沒能入選的年份。許博士坦言:“那一年我認真反思並調整方向,今年終於再次回到講臺。我把14年裡13次演講做了一個“1314一生一世”的標誌,這彷彿是命運的一種回應,讓我更加堅定要繼續講下去——哪怕時代變了,畫畫依然是一種人類最寶貴的體驗。”為此,許偉博士今年還專門設計製作了帶有“1314”特別標誌的紀念服裝。他穿著這件寓意深遠的衣服登臺演講,不僅表達了自己對藝術之路的熱愛與堅持,也成為會場一道獨特風景。
二十年探索科學繪畫體系持續升級
2005年,許偉博士獨自創立了[+SM]Art系統(adding Science and Math into Art),意為“將科學與藝術融合”的科學繪畫理論體系,也包括給零基礎設計的實操方法。他在加州藝術學校(美院)教遊戲製作時發現,傳統繪畫教育高度依賴天賦與苦練,效率低下。於是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他首次提出以角度為基礎的結構性繪畫方法——“ABC方法”,給普通人掌握繪畫基本功開拓了一條科學的新路。
2009年,ABC方法初步成型後即在藝術院校內部交流,2011年起以論文形式公佈於諸多國際學術會議,緊接著一年後便成為了美術教科書被出版。之後許偉博士繼續不斷完善改進ABC方法,2016年,該著作更被加州藝術學院選為本科基礎繪畫課教科書,許偉博士也成為全球首位在美院教美術的數學計算機博士。
近年來,[+SM]Art系統透過Zoom等平臺開設的線上課程,進一步擴大了在全球的影響力。進入AI時代,許偉博士又將人工智慧作為輔助工具,用於繪畫構圖、色彩分析,推出了更高層次的培訓課程,進一步拓寬[+SM]Art的應用邊界。許偉博士認為,[+SM]Art不僅僅是教學方法,更是理念——讓科學成為每個人走進藝術殿堂的鑰匙。

華人畫家許偉博士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記者慶松攝)
第一性原理與視覺關注:賦能新時代繪畫教育
許偉博士今年的演講的主題是:“Seeing with Precision——First Principles and Visual Attention in Realistic Drawing”,即“精準觀看:第一性原理與視覺關注在寫實繪畫中的應用”。
他解釋說,“第一性原理”幫我們建立正確的出發點,讓我們從“最根本的資訊”出發來學畫——也就是角度、轉折、相對關係這些肉眼最敏感、最容易判斷的資訊。它避免了初學者用毫無章法的憑感覺繪畫,嚴格利用科學原理指導掌握基本功,從第一步就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而“視覺關注”則告訴我們:即使複雜的物體,比如人像,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規律上,繪畫的難度大大降低。這也是為什麼透過科學方法培訓可以讓零基礎學生直接從人物肖像開始起步學畫,而不是方塊或桌子這種簡單物體。
“第一性原理”與“視覺關注”兩者結合,就像是“選對了目標,再用最有效的方法去攻克”。它能讓零基礎的初學者少走彎路,也能幫助有經驗的畫者突破瓶頸。對任何年齡、任何背景的人來說,這都是一種“高效科學地看世界、精準還原”的訓練。
許偉博士希望藉此傳達:繪畫的關鍵不是靠天賦,也不是靠反覆測量長度,而是高效發現和複製最根本的資訊——也就是形狀的角度關係與結構規律。這種方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率,讓普通人也能在短時間內控制形狀,畫出結構清晰、比例準確的影像。

講座上聚精會神的繪畫學習者。(記者慶松攝)
AI時代下的繪畫思考科學方法成就個體成長
面對AI繪畫的浪潮,許偉博士認為,雖然AI繪畫看起來也帶有“理性”和“高效”的特徵,但這與科學繪畫本質截然不同。AI繪畫注重結果和產出,本質是一種“資料生成資料”的過程,跳過了“過程”。AI並不能真正教人學畫。
而他的科學繪畫強調如何看、如何判斷、如何下筆,是培養人的觀察力、分析力和表達力。“AI可以給你魚,我教你如何釣魚。”許偉博士說,“AI生成的是作品,而我訓練的是人的思維方式和手頭技巧。我的方法能讓普通人自己純手工畫出東西、表達思想——哪怕他們以前從沒畫過。”
雖然AI的確改變了(工業界)影像創作的方式,將來大機率會取代絕大多數美工工作,但許偉博士認為它不能取代“人對世界的感知”,不能取代作為人類的娛樂活動的畫畫。在他看來,畫畫本身是一種人與世界、與自我的深度對話與體驗,這是AI永遠無法替代的。他強調,AI越普及,人類越需要掌握科學繪畫方法,因為這是提升視覺認知、思維邏輯、審美感受的訓練。
AI繪畫技術會對人類藝術產生巨大影響,有些不畫畫的人可能會成為AI繪畫師(類似於攝影師),而對畫家來說,AI繪畫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助手,幫助採集資料,做草圖設計,探索風格,等等。所以,學畫不會消失,反而會變得更普及,與AI共存。而科學方法的出現,讓人類學畫變得更容易、更公平,也更令人興奮。
科學繪畫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生活
透過14年持續堅守與創新實踐,許偉博士不僅在聖地亞哥動漫展留下了華人畫家的閃亮身影,更用科學方法為更多普通人打開了藝術大門。無論是“第一性原理”的科學路徑,還是“視覺關注”的精準觀察,他都在用科學讓藝術更公平、更普及、更具生命力。
許偉博士表示,希望未來能夠讓更多人透過科學方法輕鬆走近繪畫,把理工思維轉化為藝術創造力,讓藝術真正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