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出類拔萃。
然而,有些孩子看似聰明,實則只是 “假聰明”,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並引導,孩子將來可能很難有大的成就。
特別是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紙上談兵”型:
只會說,不會做
這類孩子往往能言善辯,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但一到實踐就原形畢露。
上週末去親戚家,看到親戚家孩子小宇在書桌前坐著。
我好奇地問:“小宇,今天天氣這麼好,怎麼不出去玩會兒呀?”
小宇抬起頭,一臉認真地說:“我正打算利用週末時間多看看書,積累知識呢。”

我聽了,心裡不禁對他的覺悟點了個贊。
問他喜不喜歡玩遊戲,小宇一本正經地回答:“我不玩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太浪費時間了。”
我心想,這孩子想法還挺成熟。
隨後,詢問他最近有沒有什麼學習計劃。
小宇從書包裡拿出一個筆記本,上面詳細地羅列著每天的學習任務:
早上背誦古詩詞,課間做幾道數學題;
晚上覆習當天的課程並預習新內容,週末還要參加線上的英語學習小組。
我不禁感嘆,這孩子自律得讓人佩服,正準備誇他幾句,
親戚卻無奈地笑了笑說:“他呀,就會嘴上說說。”

原來,小宇雖然把計劃說得頭頭是道,但實際行動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每天早上鬧鐘響了好幾遍,他還在床上呼呼大睡,根本沒時間背誦古詩詞。
課間休息,他不是和同學打鬧,就是趴在桌上睡覺,根本沒心思做數學題。
晚上到家,作業還沒寫一會兒,就開始抱怨累。
週末的線上英語學習小組,他也總是找各種藉口不參加。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宇的成績一直不見起色,典型的 “光說不做”。
現實中,像小宇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心裡清楚自己該怎麼做才能進步,可就是被懶惰絆住了腳步。
這讓我想起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說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那麼浪費時間就是最大的揮霍。”
很多孩子明明知道時間寶貴,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卻總是拖延、浪費時間,不肯付出實際行動。
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停留在 “紙上談兵” 的階段,養成光說不做的習慣,即便有著遠大的目標和清晰的規劃,也終究只是空想。

“玻璃心”型:
一點點困難,就被打趴
"玻璃心"型孩子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經不起挫折。
我的一位班主任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
她班上有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和家長的驕傲。
在一次數學考試中,這個學生因為粗心大意,成績不理想,班級排名下降了幾名。
這本是一次普通的學習波動,卻對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
考試失利後,這個學生開始情緒低落,上課時注意力渙散,甚至對數學產生了恐懼心理。

原本擅長解題的她,只要遇到稍微複雜的題目,就會不自覺地退縮,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出來"。
這種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心態,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狀態和成長程序。
他們往往在順境中表現優異,但一旦遭遇挫折或批評,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潭。
這種心理特質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專注力不足”型:
玩很起勁,一看書就洩氣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明顯的選擇性專注。
這類孩子在玩耍時充滿活力,注意力高度集中。
但一到學習或做需要專注的事情時,就變得心不在焉,難以集中精力。
浩浩特別喜歡玩遊戲和看動畫片,每次玩遊戲時都能全神貫注,幾個小時都不嫌累。
然而,當媽媽讓他看書學習時,他就坐不住:
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沒看幾分鐘書就開始走神。
由於專注力不足,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
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不僅影響了他的學習,也會對他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
事實上,80%的孩子並非輸在智商上,而是輸在了專注力上。
根據中國心理學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在我國660所大中城市中,20%~60%的孩子經常出現走神現象,難以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
這些孩子在上體育課時表現得積極活躍,但一回到教室,便容易發呆或望向窗外,完全聽不進老師講解的內容。
甚至在學習時與他人聊天打岔,結果連最簡單的題目都出錯,聊天也未能盡興。
專注力的缺失,正在悄悄拖累孩子的學習效率與成長潛力。

孩子的“假聰明”變“真本領”,
關鍵在父母指引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當孩子出現以上這3種“假聰明”的情況,父母要足夠重視,從日常生活中入手,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真本領”。
1.父母以身作則,言出必行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
一個經常說"等會兒去學習"卻始終抱著手機不放的家長,很難培養出專注學習的孩子。
相反,如果家長能夠做到言出必行,比如規定晚上8點到9點是全家閱讀時間,每個人都認真執行,孩子自然會養成守時專注的好習慣。

2.不過度保護孩子,也不要肆意打壓
教育需要把握平衡的藝術。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困難的機會,而肆意打壓則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明智的做法是: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們思考解決方法。
✔當孩子犯錯時,不是一味批評,而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給予適當的肯定,同時指出可以改進的地方。

3.孩子學習時,除掉不必要的干擾項
專注力的培養需要良好的環境支援。
家長可以這樣做:
✔為孩子設立專門的學習空間,保持整潔安靜。
✔制定合理的學習時間表,避免長時間學習導致疲勞。
✔在孩子學習時段,全家人都要遵守"無干擾"規則,不看電視、不玩手機。
✔同時,可以採用"番茄工作法"等科學方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可以設定25分鐘專注學習時間,之後休息5分鐘,逐步延長專注時長。

家庭教育是一項需要智慧和耐心的長期工程。
優秀的父母善於以身作則,透過恰當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走向積極的人生方向。
記住,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需要父母用心雕琢,才能綻放出真正的光彩。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
|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