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氣死我了!

作者:李月亮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李月亮(ID:bymooneye)

假語錄橫行江湖。
我們的思想淨土,怕是保不住了。
莫言:我沒說過!
莫言這幾年頗為苦惱。
因為網上到處流傳他的假語錄。
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人們很喜歡把一些不知出處的話,安在他身上,讓他“不勞而獲”。
而坐收漁利有時候也不是啥好事。
因為有些東西還挺扎手的。
所以前幾天,莫言親自上線打假:
這些話確實不是我說的!
比如下面這句,你可能眼熟:
“最討厭正月裡走親戚,你拿兩樣破東西來我家了,我忙碌半天做一桌子菜給你,賠著假笑聊著家常。"
這句話有點像流感,每到春節前後就會大面積流傳一波。

因為有了莫言代言,又準確切中當代年輕人斷親的想法。
所以這幾句話傳得比病毒還快。
但它跟莫言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
硬往莫言身上安,讓莫言很不安——
這不把過年走的親戚全得罪了嗎?這誰受得了。
所以莫言不得不出來闢謠:
我確實寫過童年時期的過年習俗,但這句我沒說過,並且我一點也不討厭正月裡走親戚。
還有下面這些“莫言經典語錄”,你大機率也看見過,但都是假的——
  • 我負責兩種人:生我的,我生的。
    我掛念兩種人:肝膽相照的朋友,相濡以沫的愛人。 ”
  • “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
    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 “無論山有多高都有鳥飛過去,無論網有多密都有魚鑽過去。
    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一切發生。”
  • “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女人,她是另一個男人的臉面。
    不要去碰一個已婚的男人,他是另一個女人的餘生。
    不是你的女人,不要噓寒問暖。
    不是你的男人,不要情意綿綿。”

莫言明確表示,統統不是他說的:
“這些話都很好,但我不能掠美啊。”
事實上,這不是莫言第一次打假了。
早在2022年,莫言就曾提到,很多文章不是自己寫的,卻被屬了自己的名字。
《莫言說》《我》《酒色賦》……都是假莫言語錄。
還有一首《你若懂我,該有多好》,也是牢牢貼住莫言的標籤,撕都撕不下來。
這首寫得還挺好——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
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道傷口,
或深或淺,蓋上布,以為不存在。
我把最殷紅的鮮血塗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這首詩甚至入選了某大學的教材。
出版社還給莫言郵寄了400元稿費。
這400元的天外飛財,莫言拿著很燙手。
於是喊話原作者:
誰家的“孩子”,抓緊領回去吧,順便把稿費拿走。
我很理解莫言的心情。
因為我也是一個寫作者,偶爾也會看到別人的話被安在我頭上。
老實說,那些話就算說得很好,我心裡也是排斥的。
因為寫作者往往求真。
不是自己的東西,硬裝在自己的筐裡,心裡會彆扭。
而要是給你安些三觀不正的話,那就更可怕。
我有時看到一些莫言語錄,都替他瘮得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靂。”
“男人接近女人,要麼圖你年輕漂亮,要麼圖你的身子……”
記得張愛玲晚年重看自己的第一部長篇《連環套》。
覺得寫得很差,深感慚愧,評價說“通篇胡扯,不禁駭笑”。
我猜莫言看到自己那些有毒的假語錄,恐怕也要嘆一句“通篇胡扯,不禁駭笑”吧。

魯迅:我也沒說過!
不止莫言,很多名人都深受假語錄之苦。
最嚴重的是魯迅、楊絳、餘華、董卿、張愛玲、林徽因,這假語錄界的六大金剛。
網上有無窮無盡的句子,都掛著他們的名字借殼上市,瘋狂傳播,完全攔不住。
比如魯迅。
作為國民作家,魯迅的名字和莫言並列好用。
以下假語錄,你可能也聽過:
  • “先打斷你的腿,再給你一副柺杖。
    然後告訴你:沒有我,你連路都走不了,你要懂感恩。——魯迅”
  • “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
    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魯迅”
  •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魯迅”
  • “本身就窮,折騰對了就成了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魯迅”

這種像模像樣的倒還湊合。
但是另外一些奇奇怪怪破破爛爛的話,可能魯迅看了都想報警:
“年輕人,多吃蔬菜,少熬夜。——魯迅
“晚睡的人沒物件。——魯迅”
“愛上一座城,因為城中住著喜歡的人。——魯迅”
其實如果你讀過兩本魯迅的書。
就能大體分辨有些話不可能是魯迅說的。
魯迅雖然寫白話文,但多少帶點古文的氣息,從不說口水話。
他情感濃烈,但更多抒發在社會、民眾、師友方面,沒有小女人那種愛來愛去哭一場的哀怨。
以下是正版魯迅經典語錄,大家可以點贊收藏:
  •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記念劉和珍君》
  • 從來如此,便對麼? ——《狂人日記》
  •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摩洛士利說》
  •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
  •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魯迅雜文精選》
  •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華蓋集·雜感》
  •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小雜感》
  •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小雜感》
  •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野草》題辭
  •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秋葉》
  • 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
楊絳:到底誰說的?
同樣被塑造為“勵志雞湯大師”的,還有楊絳。
有個流傳很廣的《百歲感言》,署名楊絳——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寫得確實不錯,不過真不是楊絳寫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多次闢謠。
實際上,楊絳確實有百歲感言,但一部分原話是: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我心靜如水,準備回家。”
平實的語言,展示出一位百歲老人平靜看待生死的狀態。
其實也很動人。
只是它可能不符合大眾需求,就硬生生地被偷樑換柱了。
楊絳:我可沒說
類似這樣的事,非常多。
有一首詩,流傳很廣: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此詩被贊為泰戈爾最美情詩。
但它的作者其實是張小嫻。
張小嫻多次認領,可惜根本領不走。
這種誤傳只要開頭錯了,就會以訛傳訛,越傳越訛。
最後原作者再怎麼聲嘶力竭地說“是我寫的啊我寫的”。
人們也會雲淡風輕地傳頌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
所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你的孩子就在你面前,你卻抱不走。
我們的思想保衛戰
為啥會有這麼多亂象?
我覺得核心原因是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太隨意了。
過去的報紙雜誌要是發一篇文章,那必須字斟句酌,不得有誤。
作者寫,編輯改,主編審,校對再把關。
因為那時候資源稀缺,“發表”是件很隆重的事。
媒體也都是很在乎權威,必須維持自家聲譽。
你把莫言的話安到魯迅身上,真丟不起那個人。
但是現在,人人可以隨手發點什麼。
甚至無需對正確性、真實性負責。
比如你看到有句話挺上頭,想發出來。
又覺得沒個名頭少點意思,就索性加個“莫言說”。
沒有人會管你。
而且想管也很難。
因為莫言寫過1500萬字,真不好判斷他說沒說過某一句。
所以你隨隨便便就能製造出一條莫言語錄。
而那些原本平庸的話,一旦有了莫言加持,立刻就有了真理般的神聖感,開始自帶傳播魔力。
據說“莫言說”三個字,能讓一個語錄的流量立翻5倍。
所以流量時代,語錄造假之風根本剎不住。
現在很多,以後會更多。
這背後有個深層的因素——
人性本身就是崇拜權威+迷戀捷徑的。
現代人,越來越懶得真正去讀莫言的大部頭作品。
但又覺得應該有所瞭解。
所以看到莫言語錄,便會認真起來。
希望從這幾句摘抄裡獲得些營養。
如果這幾句話又剛好說得不錯,能給人提供些精神慰藉和共鳴。
那妥了,爆款產生了。
一個個爆款流傳,莫言就成了行走的人生導師。
事實上這些人真不瞭解莫言。
其實莫言的文字很樸實。
他的小說主要是靠魔幻精彩的情節勝出,比較少有文采飛揚的雞湯金句。
我仔細看了網上流傳的莫言語錄。
感覺基本都不是他說的。
那些假語錄,流量還非常大,動不動幾萬贊。
說明大部分人是當真的。
我覺得也是不太好。
雖然這種事也不贏天贏地,看個樂呵無妨。
但被那些俗裡俗氣的假語錄矇騙,也有點糟心。
如果再稀裡糊塗借用了,還顯得自己有點傻。
所以還是想提醒大家,以後看到名家語錄,務必留個心。
莫言語錄不要信,魯迅頂多信一半。
楊絳引用要謹慎,餘華輕易別轉發。
在資訊洪流中保護好自己的思想。
也給大咖們減少點麻煩。
更清淨一下網際網路空間。
一舉三得。
如果你也認同,還請點亮【贊】+【在看】。

作者:李月亮
關於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讀者成長。新書《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噹噹網熱賣中。轉載授權請聯絡微信公眾號:李月亮(ID: bymooneye)

致親愛的家人們,有讀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頭圖。
因為平臺規則調整了,在這裡提醒大家

設為星標

”。

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圖指示,莫錯過!

喜歡本文戳在看】推薦,贊同的人都點了【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