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票房,把她刪得乾淨

本文授權自:影探
ID:ttyingtan
《奧本海默》全球票房近9億美元(截稿8.6億美元)
少有人知,曼哈頓計劃差點兒夭折。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先於納粹製造出原子彈,由奧本海默主持的曼哈頓計劃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進行。
眾人曾憂慮,無法控制的連鎖聚變反應會將地球膨脹為火球。
結果,核反應堆的原子核連鎖反應根本不能連續,停得太早。
研製停擺。
基蓮飾演的奧本海默與奧本海默本人
直到軍方找到一位女士。
她曾在讀書時研究鈾分裂的產出物,發現了對鏈式反應有致命影響的因素,並寫成論文。
這篇論文因保密級別高,尚未公開發表。
而正是這篇論文解決了上文的難題。
2020年,《時代週刊》推舉世紀年度女性時。
她被視為1945年年度女性。
推薦詞中寫:
“沒有這位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可能會失敗,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會延長到1946年以後才結束。”
她被人譽為“原子彈之母”
她是唯一一位參與曼哈頓計劃的華人,是核子研究的女王,她與居里夫人、邁特勒並列為二十世紀最大的女性科學家。
她的名字叫作吳健雄。
儘管《奧本海默》中未對她著筆,而我也始終認為,電影是創作者的私人表達,取捨是創作者內心的投射,不作苛責。
但。
如果當真把奧本海默定義為普羅米修斯,那應該是吳健雄讓火種持續亮著。

《普羅米修斯》劇照
認識吳健雄,或許有必要。
天才‍‍
在江蘇太倉,有一座吳健雄的雕像,穿學士服,目看遠方,模樣堅毅,塑像高大。
下方刻1912—1997的字樣。
1912年,吳健雄生於上海。
她的父親吳仲裔曾進南洋公學,參加過蔡元培的愛國學社,入同盟會,思想開明進取,亦投身革命。
後舉家遷回太倉瀏河鎮,那裡有座天妃宮廟,吳健雄的家就在旁邊。
吳仲裔在老家創辦“明德女子職業學校”,鼓勵鄉民破除重男輕女觀念、重視教育,送子女來上學。
吳健雄就在此讀書,度過童年。‍‍
吳健雄與父親
吳健雄天生有讀書的才份。‍‍‍‍‍‍‍‍
十一歲時,她考到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業出色,又考入中國公學讀書,成為胡適的入門弟子。
父親曾送她一本物理教科書,讀罷甚是著迷。
吳健雄遇上施士元,在他手下學習物理。
而施士元也頗為傳奇,他曾留學法國,在居里夫人的指導下,從事核譜學研究工作,是中國核物理事業的奠基者。‍‍‍
一篇有關施士元的報道‍‍‍
吳健雄自此痴迷物理,求學之路不停。
1936年,吳健雄在叔父的資助下,踏上胡佛總統號輪船,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進修。
登陸後,她先是去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在一位學生的陪同下參觀了物理實驗室。
隨後,她改變主意,從密西根大學轉申伯克利。
據她所說,密西根大學有一個學生俱樂部,雖由男女學生共同組建,但女生卻不被允許從正門出入,只能走側門。
這樣的歧視讓她大感意外,也心生排斥。
伯克利之所以能吸引她,是因那裡有世界上第一臺迴旋加速器,有助於她日後的物理研究。
此等膽魄果決,少有人能及。
而那位陪同她參觀的學生,正是她後來相伴一生的丈夫袁家騮。
紀錄片《人物·吳健雄》‍‍
勤奮‍‍
此時的伯克利正是群星璀璨時——
主持曼哈頓計劃的奧本海默,因發明迴旋加速器而獲諾獎的勞倫斯,吳健雄的導師則是獲得諾獎的塞格瑞。
校園裡,吳健雄的身影很好辨認,她個子不高,會穿旗袍,東方面孔,髮髻盤得利索典雅。
包括奧本海默在內的一眾朋友愛喊她“GeeGee”,意寓音同漢語中的“姊姊”。
她性格溫柔,但行事剛毅。
鑽進實驗室後,幾乎不眠不休,常備足乾糧食物,就在實驗室呆上幾星期。
她執教後,不同於其他導師,把學生的學業甩手撇幹,反倒手把手教導,要求甚嚴。
也因此得了外號“dragonlady”“龍女士”
吳健雄的追求者眾多,袁家騮是其中之一。
兩人都從事物理研究,但婚後,基本是袁家騮操持家務,擔當家務主角,好讓吳健雄專心科研。
吳健雄醉心工作,常半夜回家。
兩人恩愛,極少吵架,逢情人節等節日,袁家騮會準備花束,待吳健雄笑盈盈接過來。
兩人成婚,時逢太平洋戰爭爆發,雙方家人未到,只朋友到場,錢學森帶了個小攝影機,為兩人拍了短片。
兩人交友圈甚廣:
建築學家貝聿銘,經濟學家方善桂,數學家陳省身、華羅庚,物理學家張文裕、胡寧,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皆是家中座上客。
吳健雄在醫院誕下嬰兒後,愛因斯坦曾順道前去探望。
吳健雄與袁家騮結婚時
吳健雄加入曼哈頓計劃,是經由勞倫斯的推薦與奧本海默的邀請,背靠的是她在物理屆的知識權威。
即使如此。
她依然因為自己的亞裔身份和女性性別受到重重阻礙。
貢獻‍‍
吳健雄在伯克利的第一學年末就申請了獎學獎,但因亞裔身份,未能評上,只能透過助教獲得補貼。
博士畢業後,她繼續留在伯克利的實驗室工作了兩年,但伯克利不願意為女性提供一份正式教職崗位。

夫妻二人移居至美國東海岸,吳健雄在一所頗具聲望的女子學院教書。
後來,吳健雄受推薦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又輾轉去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卻又卡在教授職稱上。
1956年6月,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物理評論》期刊共同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一文。
正式向宇稱守恆這一基本理論發起挑戰。
兩人為了驗證自己的假說,邀請吳健雄將理論踐行於實驗。
吳健雄立馬取消度假計劃,著手實驗設計。

吳健雄與同事進行驗證向量流守恆的實驗

同年聖誕節深夜,吳健雄搭末班火車從華盛頓去往紐約。
雪呼風嘯,到站後,她立刻給李政道打去電話,告訴他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透露驗證了宇稱不守恆。
直至轉過年來的1月9日,這期間,吳健雄一直在反覆校驗。
1月15日,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普平大樓818室,吳健雄與李政道等人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宇稱守恆”已死。
撼動整個物理學界。
當時現場
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在頒獎禮上強調吳健雄團隊實驗的重要性,李政道亦極力爭取評委會對吳健雄的肯定。
楊說:“我相信真正念物理的人會知道,吳健雄確實應該得到諾貝爾獎。”
奧本海默則公開表明,吳健雄應共同分享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時物理學界對“宇稱守恆”堅信不疑,吳健雄的實驗一度成為某些物理學家的嘲諷物件。
但她依然選擇去做。
正如她所言:“永遠不要把所謂不驗自明的定律視為是必然的”。
左起:塞格瑞、奧本海默、吳健雄、瑪桂特
在1958年、1959年、1960年、1964年與1965年,吳健雄數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提名。
但始終與諾獎失之交臂。
在一封她寫給史坦伯格的回信上,可以窺見其內心的幾分苦澀:
像你這樣一位近代物理的偉大批評者,所給予我的稱讚,是比任何我所期望或重視的科學獎更有價值的。我的一生,全然投身於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樂在其中。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可她的光輝太盛,世人願為其加冕,像是一種彌補:
她被哥倫比亞大學晉升為正教授,成為哥大歷史上首位女性正教授;
與楊振寧、錢學森共同被授予普林斯頓榮譽博士學位,成為其歷史上首位女性榮譽博士獲得者;
獲得首屆沃爾夫物理學獎
……

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吳健雄回國時,曾受周總理親自接見。
她先後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校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
並以自己的父親吳仲裔的名字建立獎學金,並將自己的積蓄投入進去,用於國內教育建設。
1997年,吳健雄病逝。
按照她的遺願,袁家騮親自將她的骨灰帶回到故鄉安葬。
李政道則寫下一個“想”字,其中填入吳健雄所寫的四篇改變物理學界、乃至改變人類的論文。
她的墓碑上刻著:
她綿延一生的工作,展現了深思力作和真知洞見。
以及:
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
1、《吳健雄:諾獎背後的身影》,環球科學
2、《天才女友已逝,世界還欠她一個說法》,南風窗
3、《吳健雄:在宇稱不守恆發現正宗的不朽貢獻》,知識分子
  Gigi今日影片推薦  
來看看赤腳起舞的凡間精靈
演繹飄移而靈動的美
點選下方卡片即可觀看
別忘了看完點個贊哦~
本文來源公眾號影探(ID:ttyingtan),刷劇淘片看綜藝,深度解析神吐槽,千萬影迷都在這裡!轉載請聯絡影探(ID:ttyingtan)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