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終於發聲!遇難者母親:希望說到做到

交付剛滿一週年的小米SU7,迎來了“至暗時刻”。
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遭遇嚴重交通事故。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4月1日,遇難者父親羅先生向記者表示,“我女兒和她的同學被活活燒死,第三位女孩被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小米汽車所謂的工作小組至今都沒有跟我們接觸過。”
據媒體此前報道,小米汽車方面稱,專項小組將聯絡事故受難者家屬,全力協助善後事宜。
4月1日,小米官方釋出宣告,公佈了部分車輛行駛資料及系統執行資訊。
此事件引發社會廣泛熱議,其中對於事故發生前AEB(自動緊急制動)是否失靈、智駕提示接管是否及時以及事故後車門是否鎖死存在爭議。
雷軍深夜回應
或受到上述事件影響,小米集團-W(1810.HK)4月1日午後跳水跌超5%。截至4月1日收盤,小米集團-W報收46.5港元/股,跌5.49%。
小米公司公佈事件細節後,相關話題衝上熱搜榜第一,社會關注度持續較高。
4月1日晚,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釋出微博回應此事,全文如下:
3月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訊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並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資料。
由於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
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並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事故遇難者母親在雷軍該微博後面寫下評論:希望說到做到。
小米汽車回應六大疑問
4月1日晚,小米汽車發文回應事故相關傳聞,內容如下:
1.網上傳聞,安徽事故發生後,小米官方為什麼不聯絡家屬?
碰撞發生後,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絡,瞭解到非車主本人在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並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30日,我們的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資料及系統執行資訊。
3月31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於4月1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止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將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後事宜,並提供支援與幫助。
2.網上有說法稱,事故車輛已經被拉回北京?
這一說法失實。事故發生後,警方隨即介入調查。截止目前,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
3.事故發生時,路況和車速情況是什麼樣?
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
事故發生前,車輛處於NOA智慧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後發出提醒並開始減速。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並操控車輛轉向,隨後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4.車輛發生事故後為什麼會起火?
事故發生後,當地警方隨即抵達現場,全面介入調查事故,目前仍在調查中。
基於目前已知情況,我們僅能確定,事故車起火併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後,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5.事故後,車門是否能開啟?
我們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開啟。
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開啟,沒有準確的結論。
6.事故發生時,AEB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
本次事件中,NOA提示「注意障礙」後已啟動減速。約1秒後,駕駛員接管,NOA功能退出了。
小米SU7標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FCW) 和緊急制動 (AEB) 兩個子功能,作用物件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標,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8-135km/h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智駕系統不成熟,
NOA事故責任認定業內沒有標準
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1日,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告訴記者,目前還需等待相關方面的具體調查結果,根據小米現有說明來看,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動駕駛功能以來,國內外(包括美國)已發生多起高速公路場景下的典型案例,對於此類事故的責任認定存在複雜性。
他認為,核心爭議焦點在於新能源車使用者高頻使用的NOA(智慧輔助駕駛)功能,該功能透過方向盤自動轉向等技術,容易在長時間高速行駛中讓駕駛員產生過度依賴,理論上駕駛員只需及時接管即可避免事故,但實際操作中存在兩個關鍵問題:
車輛控制系統已非完全人工操控:傳統車輛由駕駛員直接控制油門/剎車,而智慧汽車的操作往往需經過預控制器(或決策系統)的計算後執行指令,根據現有資訊來看,此次事故從障礙物風險提示並自動減速到最終駕駛員接管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僅2秒左右;第二,技術不成熟性:軟體系統複雜度極高,存在潛在風險,且資料來源於車企自身提供,但又是作為事故調查的主要依據。目前,在涉及NOA的事故責任認定上,沒有統一標準,仍然存在廣泛爭議。
此前,也有類似電動汽車發生事故後,車門被質疑無法開啟的案例。
據浙江電視臺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2022年2月23日報道,浙江湖州特斯拉Model 3車主陳先生提車才兩天,在104國道行駛時遭遇熄火。斷電後的特斯拉Model 3車門無法開啟。
2024年4月26日,在山西省侯平高速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問界新M7 Plus在內側快車道行駛中追尾碰撞了作業中的道路養護車。當時,也有網友質疑其車輛車門未開啟。
對此,2024年5月6日,問界透過官方微博“AITO汽車”釋出公告稱,問界新M7 Plus具備碰撞自動解鎖功能,且配置機械車門內把手,特殊緊急情況時,可透過拉動機械車門內把手解鎖開門。本次事故車輛與前方道路養護車發生時速達115km的高速追尾碰撞時,前方車輛尾部突出梁狀堅硬結構瞬時嚴重侵入事故車輛左上側前機艙及乘員艙,導致前機艙及乘員艙內電源線及訊號線被瞬間切斷,門把手控制器無法收到彈出訊號,施救人員破窗拉動機械車門內把手開門實施營救。
小米SU7 3月交付量超29000臺
進入4月,多家造車新勢力陸續公佈3月交付資料。與2月相比,3月新勢力車企銷量發生顯著變化。
零跑和理想3月表現較為突出。其中零跑汽車交付37095輛,同比增長超154%,重新整理品牌單月交付紀錄。這一表現得益於其全球化戰略——C16車型在歐洲市場熱銷,而B10車型預售訂單突破3.1萬輛,拉動產能爬坡。零跑CEO朱江明表示,LEAP 3.5技術架構的規模化應用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使其成為繼理想之後第二家實現季度盈利的新勢力。
理想汽車目前排在第二位,交付36674輛,同比增長26.5%。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共計交付92864輛,同比增長15.5%。
如果以增長率計,3月交付量同比增長最多的為小鵬汽車,交付33205臺,暴漲268%,這也是其連續5個月交付量突破30000臺。小鵬2025款G6和G9的上市成為關鍵推力,兩款車型上市45分鐘內預訂量即突破8000輛。此外,其城市NOA功能覆蓋率已擴充套件至200個城市,使用者付費率提升至35%。
小米汽車在3月也收穫了不錯的成績,較2月增長50%,銷量超29000輛,2月時小米這一資料為超20000輛。小米北京亦莊工廠產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銷量增長。
部分車企銷量爆發之時,也暴露出產能和服務方面的問題。小米汽車交付量激增,導致15萬臺訂單積壓,使用者平均等待週期超過4個月,難以滿足需求。
此前雷軍宣佈將小米汽車全年交付目標從30萬輛提升至35萬輛,意味著生產壓力將進一步提高。
來源:《中國經營報》綜合自《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財聯社等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