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週二(4.1)晚上7點直播,聊聊張五常的經濟學水平,再聊聊怎麼構建自己的資訊決策支援系統。歡迎預約。

文丨古原
若干年前,我在北京工作。
有一位浙江做生意的老闆,與我相識。我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位號稱有很強關係的北京商人,這位浙商老闆聽說後,想結識,我說,那就約頓飯吧,我來請。
不料,這位浙江老闆不同意,他說,這怎麼行,我得找個好地方,好好請他吃一頓,表達一下誠意,既然他這麼說,我也就無所謂了。
第二天,他約了一個地方,媽呀,居然在一個親王府裡的御膳主題餐廳。
我打了個出租到了地方,結果發現不讓我進去。因為要進去,得開自己的車,不能打車,這家餐廳主打一個只有富人才能進的資格准入。
朋友把我接進去了,坐下一看,還就是親王府裡的建築,一群宮女打扮的服務員,一個包間四個人吃,來了八個服務員侍候,主打一個皇帝享受。
當然這頓飯價格不菲,在二十年前,消費了一萬三。
這兩個人後來都有很傳奇的故事,我就不講了。我就講講吃這頓飯的感受,當然是極盡了奢華,但不好吃。或許是我不喜歡吃,反正我回去到家泡了碗泡麵,沒吃飽。
打著滿漢全席,御膳坊的噱頭,租下了親王府的一部分,就是這麼一個生意模式,但真的只是噱頭。
所有的菜式、菜品,全部是偽造的,雖然宮女們說了一大堆的典故,要證明這是什麼皇帝才能吃得到的美食。他利於了民間對於皇帝生活的美好想象,其實皇帝到底吃什麼,史書上是寫得很清楚的。
皇帝本人就皇宮裡的菜就有過評價,比如溥儀。
溥儀曾評價御膳是“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但這種表達,還是容易讓人以為只是不好吃,其實不是這樣,而是皇帝們吃的東西,放在今天來說,遠遠比不上縣城裡的一桌酒席。
這我可不是胡說,而是有清宮典籍的詳細記載的。
先要說明一點,讓無數人想不到的是,皇帝和他的老婆們一天只吃兩個正餐。
在清早期,早膳多在卯正到辰時(六到八時);晚膳午正到未時(十二時至十四時)。
晚清宮廷作息時間逐漸擺脫農業社會習慣,早膳基本上變成午餐,晚膳成為名副其實的晚餐。
另外還有兩個加餐,類似於下午茶,就是吃點糕點和小吃。
這兩個正餐吃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大餐吃什麼吧,比如慈禧的壽宴。皇帝們與民間也一樣,碰到大日子,也得胡吃海喝。
惲毓鼎《澄齋日記》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初八日記中,記錄了他出席慈禧壽筵的情況:
“雨稍止。卯正二刻,頤和園仁壽殿筵宴。入座皆朝服。毓鼎改與庶子慶頤同桌。光祿寺斟酒一巡,內務府斟奶茶一巡,均系銀碗。計:羊腿四隻,一大盤國語名色食牡丹;蘋果四盤,葡萄四盤,荔枝、桂圓、黑棗、核桃仁各一盤;五色糖子四盤;五色餑餑二十盤,牛毛饊子三盤(每盤十六件,虛架起)。謝宴,謝盤賞,行一跪三叩禮。辰初宴畢,以口袋攜各品果餌而歸。唯蘋果、葡萄尚可吃,餘則或生或蛀”。
其中所說的“國語名色食牡丹”指的是糖蓉糕之類的點心。牛毛饊子是指一些油炸食品。
這種大宴席,一桌人,也就吃了我們現在認為的稍高檔一點的食材就是四支羊腿,餘下的,要麼是點點心,要麼是點水果,還有一些麵食。
不要說中國現在的高檔飯局了,縣城酒席不比這個要豐富多彩?雞鴨魚肉蝦不得都要有?水果酒水不得管夠?這種皇宮大宴居然只有斟酒一巡?奶茶居然也只有一巡?現在農村酒席上,都是白酒、紅酒、啤酒、奶飲料管夠吧。
宮庭大餐居然就是這種貨色,大家想不到吧。再來看,皇帝家族平時吃點什麼玩意。
先來看皇子們吃點啥。《國朝宮史》是清宮裡的重要皇帝家事的典籍,裡面說得清清楚楚。
皇子福晉
豬肉二十斤、陳粳米一升二合、老米六合、紅小豆六合、白麵八斤、懷曲一錢五分、菉豆粉二兩、芝麻六合、澄沙六合、白糖一斤、香油一斤五兩五錢、雞蛋五個、麵筋八兩、豆腐一斤、豆腐皮三張、粉鍋渣二斤八兩、水粉三兩、豆瓣四兩、菉豆菜四兩、蘑菇一兩、木耳五錢、甜醬一斤、清醬八兩、醋四兩、白鹽四兩、醬瓜一片半、醬茄半枚,醬擘藍半枚、花椒五分、大料五分、姜五錢、鮮菜五斤、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黃蠟六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丙)、紅籮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七十斤)、羊肉十五盤(每月)。
除了這個二十斤豬肉算是奢侈消費外,更高檔的食材羊肉也每月只有十五盤,其餘的全部是我們現代普通人看不上的東西,甚至還有陳年老米,從食材的豐富多樣性來說,遠不如中產家庭的餐飲消費。
不少網文小說或影視劇裡,把皇帝老婆們的生活寫得是奢侈得很。
最低等級的答應每天供給點什麼呢?
答應
豬肉一斤八兩、陳粳米九合、隨時鮮菜二斤、黃蠟一枝(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一枝(重一兩五錢)、黑炭(夏五斤,冬十斤)。
就這待遇的話,今天中國的農村姑娘都不願意嫁給皇帝。
如果是宮女下人,那就更慘了。
官女子(皇族身邊的傭人)
豬肉一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鹽三錢、隨時鮮菜十二兩
家下家女(雜役)
白老米七合五勺、隨時鮮菜十兩、黑鹽三錢
也就是說,給皇帝打工,最慘的一年都吃不上一頓肉。
當然也有嚴重浪費的奢侈消費,比如皇太后。
皇太后
豬一口(盤肉用,重五十斤)、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麵十五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曬乾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籮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這算是每天都有豬羊雞鴨,並且五十斤豬肉,如溥儀所說,就是浪費。皇太后又不是河馬,吃不下這麼多東西。
但皇太后、皇帝、皇后三個,是清宮裡唯三可以吃新米的最特權者,除這三人外,皇貴妃都要吃陳年米。
從最高階的特權者來說,他(她)們浪費嚴重,但也沒有吃到什麼比當下中產階級更好的什麼食材。
那麼,為什麼要有這麼嚴重的浪費呢?也不是他們要故意浪費,因為這是皇權的象徵。
清朝的皇帝一般坐在炕上用餐,侍餐太監按皇帝心思佈菜。溥佳《清宮回憶》講,皇上吃飯是“吃一看二遠觀三”,多數菜品只是擺樣子。
也就是說,做了不少菜,但也只吃一點。餘下的怎麼辦呢?其實是皇帝們賞賜下人的工具。
郝懿行《證俗文》卷十七說:“滿洲以恩澤為克什,凡頒賜之物出自上恩者,皆謂之克什。”吳振域《養吉齋從錄》卷十三說:“每日膳單指出某物賜某處、賜某人。”后妃、阿哥、公主與御前、內務府、軍機、南書房入直大臣以及總管、管事太監皆可能得到賞賜。
這個菜是什麼好東西麼?以 我們現代人眼光看,皇帝吃的都叫垃圾了,為什麼?因為當皇帝傳令上飯時,這些菜是裝在食盒裡送過來的,菜是提前做好的,等他們送到,再擺個盤,菜已經涼了。
除了一些肉食搞個火鍋燙一下外,別的就得吃冷的,皇帝可買不到微波爐。
這點剩菜,就可以賞給後宮心愛的妃子們吃。
那些寫穿越文要當古代嬪妃、當一次甄嬛的,如果知道要吃剩飯冷菜,還得高呼萬歲謝恩,不知道她們會不會寫得這麼來勁。
這些食品也談不上什麼食物安全,沒有冰箱啊,肉食一個不小心,就得被汙染了。當然更多的皇族是被一些長壽秘方害死的,比如乾隆的皇貴妃令妃49歲就掛了,後來考古專家發現,是吃多了硃砂,體內全是毒素。
那滿漢全席的真相你看了,恐怕你根本沒有食慾。
一等滿席:用面一百二十斤。定額玉露霜方酥夾餡各四盤、白蜜印子雞蛋印子各一盤、黃白子鬆餅各二盤、合圖例大餑餑六盤(合圖例系滿語什錦之義)、小餑餑二碗、紅白饊枝三盤、乾果十二盤、鮮果六盤、甎鹽一碟。陳設高一尺五寸。
一等漢席:肉饌鵝魚雞鴨豬肉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
這是最高階的飲食了,一等滿漢全席,只有帝后過世靈前隨筵才能用。且只有最親近的大臣們、皇后、皇太后才能吃一等,皇帝的其他老婆們,這輩子都吃不上一次一等。
死了開席吃頓最好的,也是皇家習俗。
如果是進士恩榮宴、衍聖公來京宴於禮部,用六等滿席。
六等是個啥呢?
六等滿席:用面二十斤。四色印子四盤、福祿馬四碗、鴛鴦瓜子四盤。基本上以麵食,甜點,小吃為主。
這就?吃完了還得跪拜?那你也能想象出,當時的官員吃點啥了。
我們都聽過唐代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皇家要吃個新鮮水果,可不容易。
這還只是從嶺南送到長安,也就是從廣東送到陝西。
今天,中國的女人都比楊貴妃吃得好,從兩萬公里以外的車釐子送到你家門口,才20塊一斤,普通人一天的工資可以買好幾斤。
今天中國的酒席菜,遠遠超過了皇帝們的大席的品種和豐富程度,甚至食材也更加高檔,更加安全。
一個自選快餐,也能為你提供幾十種菜。而到自選高檔一點的餐廳,品種多達幾百種,大清皇帝來了都得跪下,你們吃得可太好了。
在大清,皇帝吃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說大清了,在民國後期,有一個社會調查,滄州地區的地主們,最大的幾個地主才能每天吃上白米飯,而且只有主人和父母吃上,老婆和孩子都不能吃。
小地主只有過年時才全家吃幾頓白米飯。
那麼,今天人們吃得這麼好的原因是什麼?只有一個,因為無數人因為想賺錢,所以瘋狂地在努力生產,不斷地將各種食品打到地板價,才能讓每一個人的日常餐飲超過皇族。
市場經濟能讓每一個人生活變得更好。
可惜,中國有幾千萬人跟著司馬南在詆譭市場經濟,他們試圖毀了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市場經濟不是自發秩序,是在民眾理性認知到這是改善我們生活最好手段,才能存在的制度。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僅僅因為仇富就否定市場經濟,那麼,天天吃糠吃野菜的時代,還會重新再來。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