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第四大精神智庫:家長群

文 | 十三姐
前三大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這次別忘了拿小本子記下來——分別是補習班、醫院和寺廟。
今天我要來說說中年人的第四大精神智庫——家長群。
經常當媽的人都知道,家長群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你跟你家親戚都不一定有個微信群群,但你跟你娃同學的家長們一定有且不只有一個群。
你們也許以家長群為根基,衍生出諸多資源庫——團購群,烘焙群,驢友群,攝影群,打球群,二手群,團課群,瑜伽群,順風車群,相親群……
等娃畢業了,升入更高一級學校,你們又會順滑地重新演繹一遍以上組織行為學,只是劇本一致,主角換了。

有時候,“家長群”的出現方式已經到了機械化、全自動的地步。
去年暑假,我娃參加清華夏校,人還沒去呢,已經有人把我拉進了“2025清華預備家長群”……
“預備”是吧?好,各位大神還真的是相當自信吶,這就已經預備成為清華家長了。
更神奇的是,還有人問我:“隔壁還有個北大預備家長群,你要進嗎?”
把我問得一愣一愣的,我說:“怎麼,這種群是隨便想進就能進的嗎?”
她說:“預備嘛,都預備清華了,難道不預備一下北大嘛,不要厚此薄彼,一碗水端平好嗎。”
這也太隨便了,搞得我像是要選妃一樣,隨便選一個還得擔心另一個不高興,做夢都不帶這麼做的……
所以說家長群這個東西有時候就是一個圖騰,精神意義大於實際價值。

我原以為那些出國留學的孩子家長就沒有這種社交方式了。
結果你猜怎麼著,你也不用猜了。
昨天晚上我跟孩子他爹苦口婆心講解他兒子未來的社團和宿舍藍圖,他問:“是誰告訴你的”,我說:“同學媽媽告訴我的”。
他說:“哪個同學媽媽?”
我說:“你兒子大學同學的媽媽。”
他說:“我兒子高中還沒畢業,哪來的大學同學?”
我說:“是的,兒子高中還沒畢業,但我已經加入了大學的家長群。”
他說:“這是什麼速度?”
我說:“當然是中國速度。”
孩子還在原地打轉,家長已經開始起跑。
我們老兩口回顧了一下這些年帶娃的經歷,在每一個轉折點,好像都是靠那麼幾個“領進門”的“同學家長”熱情地帶我們起步,進入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出神入化的社交圈。
不禁慨嘆,全是託了兒子的福,不然我們可能早被社會拋棄了。
一開始我也遲疑了一下:好不容易把娃養上岸了,我以為徹底解放了,怎麼還要進家長群?到底還有啥事是需要家長參與的?
後來我認真思考了片刻,不,是我狹隘了。
家長群到了一定階段已經不是家長群,是開啟中年人新世界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撬動中年人有效社交的槓桿。
一把年紀的我們,只有靠娃搭建的社交圈才是唯一粘性強的社交圈。
而且它還是情報處,是智囊團,是情緒價值的供給站。
昨天有人告訴我,她都已經上班了,她爸媽還加入了“孩子都在xx城市工作的家長群”……
果然是《中國人一生都無法走出的家長群》。
但我特別能理解,尤其是像我兒這種大直男,一棍子打不出半個屁的娃,以後想了解他和他的學校動向,說不定全靠我從家長群裡偶爾捕捉蛛絲馬跡。
家長群更是一個多功能綜合資訊服務中心。
你如果問一句“租房便宜嗎”,他們就拉你。
你如果問一句“交通方便嗎”,他們又拉你。

我兒子目前還在日以繼夜地備戰高考,而我,已經在大洋彼岸的學校里加入5個群了……我這種行為像個渣男。
就是那種“又不太想加群”然而“又擔心錯過重要資訊”的心態,這就是誰知天下父母心啊。
其實我想說,家長群的好處還不止資源共享,還能夠自然地沉澱出價值觀相同、思維方式相近、處起來特別舒服的朋友,當然也是給生活增加了很多情緒價值。
互相誇誇彼此的娃,再聊聊各自的倒黴事,或是一起學點什麼新的東西。

孩子大了,父母逐漸有了篩選自己人生的自由。
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呢?自由不是“無牽無掛”,而是“牽掛得不焦慮”。
從這一點上來說,家長群裡帶來的額外資訊和資源,足以緩解很多時候的大部分焦慮。
昨天和一個媽媽聊天,感覺很投機,其實我們把孩子送到同一個學校,基本上三觀大差不差,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也很相似,育兒的理念基本一致,你說,連帶孩子都能帶得合得來的兩個人,還有什麼事是合不來的呢?
所以我早說過了,中產壟斷親家一般都是從家長群裡開始的。

養娃是很能精準匹配人生的一種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群無疑是一種高階的交友平臺。
有人可能覺得家長群是枷鎖,是束縛,是一種變相的繭房。可我覺得,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選擇。
尤其是孩子越到高年級,家長群裡的人越是趨同,你的體驗感就會越舒適。
不信你試試博士家長建個群,他們一個個比誰都謙遜慎獨,不像一些小學生家長群裡總有幾個天天炫娃的。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屬於它當下可愛的一面,有孩子的最大好處之一可能就是給我們帶來了多層次的社交機會和學習路徑,從家長群裡獲得的不僅僅只有作業簽字和接龍打卡,還有減肥知識,心理療法,琴棋書畫,大餅與雞湯……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家長從一個圈子走向另一個圈子的過程。
沒孩子的時候,我們像井底之蛙,仰望著一些大佬,感慨他們的世界高階遙遠,感覺這輩子可能都夠不著;
有了孩子之後,大佬就在我身邊,隔三差五問我“作業是啥”,“這道題怎麼做”,“那個報名怎麼報”,還纏著我帶他們飛。
不知不覺的,我也成了大佬們心中的大佬……
小孩真的是打破成年人之間冷漠壁壘的最好工具,不管以前是誰,成為同班家長後,大家眼裡的冷淡,防備,漫不經心,忽然間滿是激動,喜悅,從娃的吃穿住行,到學業和交友,吐槽雲配偶,熱聊幾天都不帶冷場,彷彿感覺人生很容易找到知己。
看到中國家長群走向世界,雖然有點奇奇怪怪,但心裡卻暗自歡喜——我這個“準空巢老母”以後的日子,總算又有了寶貴的精神智庫,孩子走到哪都如同近在咫尺。孩子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家這個小世界,還有潛伏在家長群裡的大世界。
這種感覺很奇妙,總結下來也就三個字:一娃在手,世界我有。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