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中國電影票房榜首!其背後高人被曝曾啃老3年,靠母親養老金度日….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臺詞不只是電影的靈魂,更像是餃子的箴言。
富書作者:雷利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五年,他畫了一個孩子,八年,他成就了一部傳奇。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五十億票房,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成為無數人的吶喊。
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再度掀起熱潮,連破紀錄,朝著中國影史票房之巔狂奔而去。

所有人都記住了哪吒,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個把哪吒從畫紙上帶到銀幕上的人——是個叫“餃子(本名楊宇的男人。
他本是醫學生,卻一頭扎進了動畫世界。他放棄了“體面”的職業,三年閉門畫動畫,拿著母親的退休金過活,連衣服都還是中學時的舊款。他熬過了最孤獨的日子,做出了動畫《打,打個大西瓜》,才終於有人注意到他的才華。

可是,才華也沒那麼“值錢”。《大西瓜》獲獎無數,他卻仍然接不到投資,連開工作室都差點被人騙走了錢。直到有一天,北京打來一通電話:“你願不願意試試做電影?”
他沒問錢,也沒問條件,只是點了點頭。於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誕生了。
哪吒逆天改命,餃子從零開始。
如今,五年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再一次讓這個名字響徹華語電影界。他不是最天才的導演,不是最幸運的創作者,他只是個“不信命”的人,和他筆下那個哪吒一樣,撞破世俗的偏見,一路向前。

1980年,楊宇出生在四川瀘州一個普通的醫生家庭,他的父親是放射科醫生,母親是醫院的保管員。
從小楊宇就痴迷動漫,鍾愛《七龍珠》和《聖鬥士星矢》,連宮崎駿、李安的作品都能反覆琢磨。
他還曾做過一個大膽的夢——當漫畫家。
但在那個“追求穩定工作”的年代,漫畫家根本不能養活自己,這個夢,太不現實了。
高考填志願時,他選擇了國內頂尖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可醫學裡,沒有他想要的色彩、光影和創意,上了兩年課,他依然無法讓自己對解剖學和生物課燃起興趣。
直到大三,一位同學給他介紹了一款三維動畫軟體MAYA。他隨手一試,發現自己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隱藏多年的夢想,被徹底點燃。

於是,學醫五年,畢業後他就轉了行,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成為了一名動畫師。
公司很小,他卻因此能接觸從創意到後期的完整流程,讓他在動畫製作上迅速成長。
但很快,他發現這不是他想要的創作方式。
廣告終究只是廣告,客戶的需求遠遠大於創作者的表達。他想做自己的動畫,而不是“按需製作”。
於是,一年後,他辭職了。他決定自己一個人做一部真正的動畫作品。
周圍的親戚朋友都表示十分震驚,在同學口中,他經常被問:學醫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你就不要了?
回憶起那段日子,楊宇說:“別人說我瘋了,說我瞎折騰。”但他不信邪,甚至把QQ簽名改成:“俺別的優點沒有,就是有把子力氣。”
只要自己還有力氣,就要為夢想拼一次。
而在一眾反對聲中,父母卻始終選擇尊重他的決定。
然而世事難料,楊宇畢業後,父親卻意外去世,家庭的重擔都落在已經退休的母親身上。
楊宇也曾深陷父親去世的悲痛中,但在悲痛之餘,他始終記得父親支援他做動畫的面龐。
從此,他把自己關在家裡,開始了長達三年半的閉關創作。
沒有收入,住著母親用2000元退休金買的二手房,吃特價食品,穿舊衣服。
電腦不連網線,朋友約見面一律拒絕,生活路線單一到可怕:臥室、客廳、廁所。
“我過得跟生活在空間站似的。”
“但我就不信,自己做不出來。”
他一個人,從指令碼到建模,從角色設計到動畫剪輯,一幀一幀地磨,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
沒人知道,這段日子裡他哭過多少次,崩潰過多少次。但他依然咬牙堅持,咬碎了牙也不願放棄。
2008年,他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

2008年,一部16分鐘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橫空出世。
短片的名字,來自周星馳電影《鹿鼎記》裡的一句臺詞——“還打,打個大西瓜啊!”
但它並不是一部喜劇,而是一部反戰動畫。
戰場上,兩軍激戰,一架飛機墜毀。兩名敵對士兵被困在荒島,最終為了生存不得不攜手合作。他們從敵人,變成了同伴,在共同的困境中學會了信任。

直到救援船隊的到來,但兩人卻選擇留在島上,過與世無爭的生活。
遠處,戰爭的炮火沒有停歇,他們卻在沙灘上下棋,悠然對弈。
而畫面的最後,所有的敵對陣營,都被摺疊進了撲克牌裡,楊宇在此刻表達了戰爭或許只是牌桌上的一場遊戲的核心。

這部短片的每一幀,每一個場景,都是楊宇一人完成的,其中,他充當了編劇、角色設計、場景繪製、動畫製作等的角色。
有關短片的背景,楊宇曾說:“人活著,總會和周圍環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常常感覺身不由己。”
社會、家庭、規則、身份……這些看不見的枷鎖,讓人迷茫,讓人失去選擇的自由。
但他想透過這個短片告訴大家:“困惑的時候,不如換個角度,跳出選擇,還心靈一片純淨之地。”
短片上線後,橫掃國內外27個專業獎項,拿下30多個大獎。
網友們驚歎:“這是中國最牛動畫短片!”

這個用三年零八個月換來的“大西瓜”,終於讓他在動畫界嶄露頭角。
這一天,他終於證明了自己。
而他心中也在默默提醒自己:要堅持,不能浮躁,勤練內功,相信下一個大西瓜一定會有,而且會更甜。

《打,打個大西瓜》火了。但,火了之後呢?
楊宇成立了“餃克力工作室”,以為終於能靠動畫實現夢想,卻迎來了更嚴酷的現實。
投資方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能收回成本嗎?”
那時候,我國動畫產業廣遭詬病,沒人願意為動畫砸錢。更慘的是,本就入不敷出的他,還被人騙過一次。
為了維持生計,他只能接廣告外包——但就算如此,他也不放棄自己對動畫的熱愛。
2011年,他與央視合作,為2014年南京青奧會製作了宣傳片,贏得了諸多認可。

接著,他與優酷聯合開發了動畫微電影《老闆的女人》,短短半年時間製作完成,一經上線播放量破500萬,再次引起熱議。
但他始終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短片。他要做電影,他要做真正的中國動畫。
2015年,楊宇接到一通電話。
對方自稱是彩條屋的總裁易巧,看過《打,打個大西瓜》,被震撼了。一場改變中國動畫電影的合作,就此開始。
楊宇拿到了彩條屋的投資,成立了新公司“可可豆”,並開始思考——他要拍什麼?
答案几乎不假思索地浮現:“哪吒。”
楊宇小時候看《哪吒鬧海》,曾被哪吒自刎的情節震撼過。
這個少年不認命,他敢作敢當,他決定以哪吒這個角色為主角,進行一系列改編。
於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誕生了。

但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哪吒——它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缺點、有掙扎、有成長的哪吒。
從劇本創作開始,楊宇和團隊就不斷打磨哪吒的成長軌跡。
他不希望哪吒只是一個天生強大的英雄,而是一個有挫折、有成長的角色。
最終,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哪吒,而動畫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臺詞,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熱血信條。
電影製作前後花了5年——2年打磨劇本,3年製作。

全片特效鏡頭佔比高達80%,20多個團隊同時做特效,光一個“江山社稷圖搶筆”的場景,就磨了4個月。
楊宇對動畫製作有著超高要求,總和團隊同事說:
“這幀不行,重做。”
“這光影不夠細膩,重調。”
“這個鏡頭感覺不到情緒,刪掉。”
他曾設計了5000多個鏡頭,但最終呈現的只有不到2000個。
為此他解釋道:“我要的是最好的,不是最多的。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一天,票房還算平穩。但第二天,第三天……勢如破竹,一路狂飆。
最終,票房突破50億!
它成為中國影史第四、國產動畫票房冠軍,也是中國觀眾心中最燃的動畫之一。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不僅是哪吒的吶喊,更是楊宇自己的吶喊。
從醫學生,到廣告外包,再到億萬票房導演——他拼了十年,終於等到這一刻。
但楊宇知道,哪吒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票房突破50億,餃子一戰封神。
但這位天才導演,沒有沉浸在過去的輝煌裡,而是默默開啟了下一場戰鬥。
五年之後,《哪吒之魔童鬧海》終於登陸2025年春節檔,票房狂飆,6天突破40億,再度點燃全國觀眾的熱情。

可這一次,難度更大,挑戰更狠。
電影的劇本,就花了兩年時間進行反覆推敲。
這次的哪吒,不再是簡單的叛逆少年,而是一個在“宿命”與“自我選擇”之間掙扎的人。他可以選擇認命,但他偏偏不認。
就像現實世界裡,那個從醫學院跑去畫動畫的餃子。
相比而言,《哪吒2》中人物與人物情感之間的羈絆也比前作更多,哪吒與父母、師傅、朋友的關係更加緊密。
除了哪吒以外的角色也都設計的精彩巧妙,比如被廣受好評的申公豹、四海龍王等角色。

新作的製作規模,也是前作的數倍。
動畫師們,為一個戰鬥動作,改了幾個月。團隊,為一場洪流大戰,畫了幾百個角色。光是妖獸“海浪”湧動的感覺,就調整了幾千次。
陳塘關大戰,千萬妖族,被困在水下,鐵鏈在海底翻騰,僅這個鏡頭,製作就耗時一年。最終,整場大戰,只呈現了一分多鐘。

五年,餃子幾乎沒給自己放過假,往往,他自己還是加班到最晚的那一個。
每天他都親自和每個環節的負責人對接,確保任何一個畫面,任何一幀的完整度和完美度。
因為《哪吒1》的成功,無數觀眾對續作的期待也讓楊宇倍感壓力,在製作《哪吒2》的過程中也曾感到分外焦慮,但最嚴重時楊宇心態也沒有崩盤。
他對自己要做的動畫到底是什麼,有著清晰的認知,即便路途艱險,但如今的他已經比當初的自己成熟了太多,也更加精益求精。所以大部分時間楊宇都會讓自己先把情緒拋開,冷靜下來和團隊一起合作完成所有內容。

直到最近,採訪畫面曝光,許多網友驚訝地發現——
“哪吒又爆了,餃子卻肉眼可見地老了。”
可他從不後悔:“做動畫,就是我的命。”
五年,換一座更高的山峰。這一次,哪吒真的鬧翻了天。
最近,《哪吒之魔童鬧海》釋出訊息稱已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不同平臺的票房預測甚至超過了90億。
而這背後,缺不了導演楊宇的指點。

其實很多人解讀電影時,都談到電影和導演本人的生活經歷契合度極高。
哪吒從誕生起,就揹負“魔童”之名,被世人排擠,可他沒有認命,而是選擇用行動證明自己。
而餃子從醫學院轉行做動畫,從待業青年到億萬票房導演,一路走來,也像哪吒一般飽嘗懷疑和冷眼,但始終沒有放棄。
當哪吒被全世界誤解的時候,第一部中他的父母卻都支援理解他,反觀餃子也同樣。在自己一無所有轉行做動畫時,是母親的理解,父親的信念支援幫他撐過那段難熬的時光。
楊宇也曾回應過網友的猜測:“《哪吒》說的就是我自己,李靖夫婦的原型就是我爸媽,這些也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和感悟。我自己是轉行做動畫的,沒有我父母的支援,在做動畫這條路上我不可能走得這麼遠,堅持這麼久。所以我和哪吒一樣,是因為父母的包容、支援和愛,才終於扭轉的命運。”
那些獨自對抗命運的日子,他無人問津,可他還是撐了下來,用孤獨熬出了動畫人的骨氣。
“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句臺詞不只是電影的靈魂,更像是餃子的箴言。
五年磨一劍,《哪吒2》登場。他再次推翻自己,追求更極致的畫面、更深邃的情感、更大膽的表達。他從不滿足,他在意的,不是票房的數字,而是作品能否真正打動人心。
哪吒不是神,餃子也不是天才,他們都只是憑著一腔孤勇,一次次往前衝,直至創造奇蹟。
有記者問餃子:“你這麼多年都沒有放棄,動力是什麼?”
他笑了笑:“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已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
掃碼進讀者群
作者簡介:雷利,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香克斯,排版:雷利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