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億票房!《哪吒2》背後,是138家中國公司的託舉

《哪吒》系列註定要成為一個傳奇。
截止到2月8日中午,《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上映十天半,票房累計突破68.61億,逼近70億,位列國產動畫電影和國產電影總票房雙第一,亦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第一。
如此票房,對於一部國產動畫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數字。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奇蹟卻是千百次難產之後的重生,無數次絕望之後的涅槃。
曾經,國產動畫被無數次與“低齡化”捆綁,與“粗製濫造”掛鉤。
可當《大聖歸來》《哪吒》系列橫空出世,所有的質疑和偏見都被狠狠拋到了一邊。
曾經,我們不敢想象,國產動畫會有如此“世界級水平”。
但如今,這個“不可能”正一步步走進現實。

來源:視覺志


ID:iiidaily
作者:鹿
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從一開始便充滿了艱難與不易。
1960年代的中國,貧瘠的土地上,鮮少資金的支援下,《大鬧天宮》開始了它的創作。
那時,誰會想到,這樣一部充滿手工味的作品,竟能成為中國動畫的開山之作?
電影《大鬧天宮》
當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的鐵門,在暮色裡鏽得發紅,像塊陳年的胭脂印。
“中國動畫開山鼻祖”萬籟鳴踏進這方院落時,腕錶指標剛剛走過了1960年最後一秒。他慣常穿灰布長衫的褶皺裡,藏著二十年前《鐵扇公主》的餘溫。
一進屋,畫案上鋪著半截泛黃的宣紙,十五萬張原畫在鐵皮櫃中沉睡。
一旁,美術設計張光宇的鋼筆尖在草稿上沙沙作響。
張光宇手繪電影《大鬧天宮》圖
美影二代廠長嚴定憲,正對著穿衣鏡反覆勾勒猴王眉梢,紅顏料洇溼了玻璃上的霧,像極了孫猴子在蟠桃宴喝醉時眼底的瀲灩。
嚴定憲
而窗外的梧桐葉簌簌落著,與動作指導“南派猴王”鄭法祥耍金箍棒時抖落的碎影,相得益彰。
“南派猴王”鄭法祥
萬籟鳴常站在曬臺上看雲,五指山形狀的積雲在天際遊蕩。
某日,他突然摔了茶盞,碎瓷片在水泥地上迸出火星:“憑什麼教英雄折腰?”
於是,如來掌心的符咒化作齏(jī) 粉,金箍棒勢必捅破九重天的琉璃瓦。
電影《大鬧天宮》
畫到最後一幅鏡頭時,萬籟鳴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租界看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默片。
銀幕上的小人物踩著鋼絲跳舞,鋼絲下是萬丈深淵。如今他親手把孫猴子送上凌霄殿,才發現那根鋼絲,原就拴在中國動畫的命門上。
“魔性總要撕開天幕的”,他摩挲著膠片盒上的劃痕,“只是不知這潑天的風雨,澆得熄金箍棒上的火,還是燃得更旺些?”
此時窗外驚雷碾過,恰似十萬天兵壓境的鼓點。
只聽一聲,便撕開了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
電影《大鬧天宮》
與此同時,美影廠一些年輕的動畫電影創作者,憑藉他們獨特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積極探索中國動畫的新技術和表現形式,力圖為傳統動畫注入新的活力。
他們拿起齊白石的筆墨,試圖把山水青蛙、魚蝦雞鴨,從一張靜止的宣紙拉進一幀一幀的光影裡。
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
有老成的人看著,皺著眉道:“水墨渲染,濃淡虛實,拿到動畫裡頭去做,這不是折騰嗎?”
這種懷疑聲並不是空穴來風。動畫原本就是一種刻板的平面技藝,要讓它動起來已經艱難至極,而水墨的陰陽深淺更是難以捉摸。
可這些個年輕人,偏就不認這個理。
於是,1961年,他們決定製作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本是科普童話,人人都知道,甚至成了小學課文。
可真要把它放進銀幕裡,還得從齊白石那幅《蛙聲十里出山泉》裡,“偷”點靈感。
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
齊白石的畫本來就帶著傳奇色彩。當年老舍先生給齊白石出難題,說要畫一種“不存在”的東西,齊老先生冥思苦想,畫了一群蝌蚪遊動于山溪,暗示深處藏著青蛙。
這個巧思,在幾十年後被搬到了銀幕上。動畫中的小蝌蚪扭動起來,那活生生的畫面,竟連美影廠長特偉也不禁點了頭。
《小蝌蚪找媽媽》上映後,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在國外也接連獲獎。此後,《牧笛》《鹿鈴》等水墨動畫層出不窮。
水墨動畫電影《牧笛》
就這樣,第二代動畫電影人帶著幾分賭氣,甩著幾綹空袖,藉著滿臺子的喧譁唱出一句絕唱,再跟著撿拾破布,繼續下一場戲,把中國書畫的幽微一筆帶進了銀幕,成了中國動畫電影裡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
1979年,當中國動畫終於從漫長的沉寂中踽踽而出,世界的動畫版圖早已翻天覆地。
日本人喊著“卡哇伊”攀上高峰,美國人捧著米老鼠輕飄飄打遍天下,而中國動畫人則剛從泥潭裡拔出腿,艱難地邁出第一步。
儘管如此,他們卻用這遲到的一步,踏出了震天一響——《哪吒鬧海》一聲怒吼,攪動了整個影壇。
電影《哪吒鬧海》
哪吒,本是古老佛典裡的一個人物,後來被國人捏塑成錚錚鐵骨的少年英雄。他成名已久,但卻被塵封了二十年。
二十年裡,他連龍宮都沒能闖進,更別提登上大銀幕。直到改革的風吹進來,動畫導演王樹忱從抽屜裡翻出那捲發黃的劇本,這才讓哪吒重見天日。
可當初為何要鎖住他?因為他生不逢時。
電影《哪吒鬧海》
1963年,上海市領導一句“厚今薄古”,將那些活在傳說中的人物一一打入冷宮。哪吒本就是個半人半鬼的奇幻人物,他的“析肉還母,析骨還父”被冠上“封建迷信”的標籤,只能暗自低頭。
物換星移,命運流轉,1978年,建國三十週年成了轉折點。封塵的劇本被重新提上議程,美影廠聚集了最強陣容:王樹忱、嚴定憲、阿達,都是中國動畫黃金時代的主將。
畫家張仃擔綱美術總設計,這位設計過國徽、參與政協會徽創作的藝術家,親手將哪吒的形象雕刻在動畫裡。加上近五十名動畫工作人員一年多的心血,《哪吒鬧海》終於在熒幕上重生。
電影《哪吒鬧海》
當蓮花綻放,哪吒從花瓣中走出,三頭六臂,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那一刻,不僅是傳說中的少年英雄涅槃,也是中國動畫從禁錮中掙脫的吶喊。
1980年,這部影片登上了戛納電影節的舞臺,卻因報送時限的誤差,與評獎失之交臂。
但即便如此,《哪吒鬧海》已經證明,哪吒的怒吼不止是為了戰勝四海惡龍,它用5萬多張畫稿、數百個日夜,告訴世界,中國動畫還活著,而且活得有力。
電影《哪吒鬧海》
隨著《哪吒鬧海》的紅火,80年代的中國動畫,看似迎來了一個“開放”的時代。然而,這所謂的春天,卻像北國三月的冷風,吹不暖腳下的土地,吹不出花開。
美影廠在電視時代的洪流中被推得東倒西歪,急切的市場需求讓它疲於奔命,卻無暇創作真正的藝術。《阿凡提》《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這些作品為美影廠最後的榮光塗上一抹亮色,但它們也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透支戰。
1984年,《黑貓警長》播完五集之後,打出“請看下集”,卻成了諷刺。觀眾一等就是三十年。專案被砍的原因眾說紛紜。可無論真假,這隻黑貓最終和它的對手一樣,消失在燈光昏黃的電視機裡。
動畫電視劇《黑貓警長》
1986年,《葫蘆兄弟》以“七兄弟”而非“十兄弟”的形式問世,是因為美影廠沒有足夠的錢。於是,所有葫蘆娃只能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大同小異。
但再華麗的色彩,也遮蓋不住現實的破敗。
動畫電視劇《葫蘆兄弟》
1988年,廠子的利潤從一年143萬銳減到48萬,人才被一波波挖走。沿海的動畫公司開出幾千塊的工資,而美影廠一如往昔,給得少,還拖著。那些早年用飢一頓飽一頓幹出名堂的老手們,終於熬不住,紛紛出走。
其中,最讓人心酸的是水墨動畫的凋零。
1988年,水墨動畫《山水情》就像一聲輓歌,把中國水墨動畫從巔峰送進了墳墓。這部將寫意山水與古琴藝術相融的動畫,清雅之中透著蒼涼。
當老琴師與少年別過山水雲海,消失於天地之間,少年獨坐崖頭撫琴,片尾的那一刻,分明是在宣告:這是終結。
水墨動畫電影《山水情》
從篳路藍縷到支離破碎,水墨動畫不過一場大潮。它帶來了市場,也帶走了根基,留下來的,只有潮溼的廢墟。
當老一輩動畫人急流勇退,新一代動畫人初試鋒芒,80年代便已埋下的隱患,在90年代徹底爆發。
電視時代鋪天蓋地,日本動畫堂而皇之地佔領了熒屏,《龍珠》《聖鬥士星矢》《哆啦A夢》《灌籃高手》……
一部接一部,孩子們的眼睛只盯著這些熱鬧滾滾的“洋貨”。連本土的電視臺都心甘情願地引進外來作品,卻捨不得為本土動畫多花一個銅板。
老一輩的神話故事成了陳年舊事,新一代的嘗試則被資本的利刃砍得四分五裂。
《龍珠》
1999年,美影廠斥1200萬巨資推出《寶蓮燈》,試圖挽回失去的輝煌。但這部電影並未點亮中國動畫的未來。
儘管擁有姜文、寧靜等強大配音陣容和經典歌曲《想你的365天》《愛就一個字》,但它的光芒卻仍是曇花一現。

儘管票房上擊敗了同時期引進的歐美動畫電影《花木蘭》,但這場勝利不過是市場化操作,遠未達到《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那樣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動畫電影《寶蓮燈》
進入21世紀,中國動畫似乎只剩下“低齡化”一條路。
電視臺放的,是《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這種討小孩子歡心的作品。市場湧出的,是賺快錢的流水線產品。
急功近利的時代洪流裡,幾乎沒人再談論動畫藝術的深度。
《熊出沒·重啟未來》(預告)
“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生前說得委婉,宮崎駿罵得難聽:“對中國動漫,失望至極,無以復加。”這話雖然刺耳,卻也一針見血。
有人為利,有人為義。好在有些動畫電影人並沒有徹底沉淪。
《圍棋少年》的文化深度;《虹貓藍兔七俠傳》的武俠情懷;《神廚小福貴》的勵志幽默……這些作品裡仍然有對原創的堅持,對故事的講究,只是市場對它們始終苛刻。
好的作品總是短命,差的作品卻鋪天蓋地。
《虹貓藍兔七俠傳》
直到《大聖歸來》(2015)和《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的問世,人們才重新意識到:中國動畫原來能講出如此動人的故事。那些震撼的畫面與情節,證明了中國動畫依然擁有強大的力量。
電影《大聖歸來》
幾十年前,《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是神話;幾十年後,《大聖歸來》和《哪吒》成了新神話。雖然從巔峰到谷底的路程曲折漫長,但歷史總會為不懈奮鬥者留下印記。
中國動畫的希望,依然藏在年輕一代的筆尖和腳下。
而這一回,電影已經給出我們答案。
是的,他們做到了。
六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橫空出世,像一把火,點燃了國產動畫電影沉寂已久的荒原。
人們議論著它的票房奇蹟,它的破億速度;導演餃子的名字,也隨著這一場聲勢浩大的狂歡,聲名大噪。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可誰能想到,在這耀眼的光環背後,是他用整整二十個夏天的等待,才換來短短一季盛夏的奔騰。
餃子,本名楊宇,一個本該在醫院白袍加身的“優等生”,卻在大學裡棄醫從文,自學成才。大三那年,他丟下教科書,閉關三年八個月,硬生生剪出一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這是個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像顆隕石砸進網路世界,轟出了“華人動畫神作”的名頭。
餃子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可浪頭雖高,現實卻是一隻鏽蝕的勺子,無論怎麼舀,盛出來的仍是死水。彼時國產動畫跌至谷底,低幼的劇情掛在熒幕上像塊發黴的佈景,搖搖欲墜。
餃子頂著這股“黴氣”,為生活,他接外包,做廣告,他熬了六年,直到2015年《大聖歸來》橫空出世,驚醒了沉睡的國產動畫市場,也喚醒了他最初的夢想。
光線彩條屋的創始人易巧找到他,許諾一場大製作,他抓住了機會,也咬緊了牙關。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為了避免與大聖雷同,餃子選擇了哪吒。但原著中的哪吒與傳統英雄形象相去甚遠,既瘋狂叛逆又嗜殺成性。
於是,餃子大膽顛覆經典,創造出“最醜藕霸”——膚黑、牙陋、邪痞、混不吝,賦予了他全新的皮膚與靈魂。
為了打破傳統,他重寫了66稿劇本,剔除過於刻板和血腥的橋段,不接受簡單的情節。他把命運放在了哪吒面前,也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餃子的父母曾無條件地支援他,他也讓哪吒有了一個嚴父、一位慈母,給他愛,也給他桀驁不馴的理由。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年,《哪吒》上映後大爆,票房直逼50億,位居國產總票房影史第四(現在第五)。中國動畫被叫醒了,而餃子,早已在這裡,等得太久太久。
當初他棄醫從文,拋下《西瓜》的刀筆,提起《哪吒》的炮錘,用三年沉浮的憤懣和火焰鑄就一場山呼海嘯。
而今回頭看去,這場反天的烽火,正是國產動畫血路上的擎天一炬。
《哪吒》的製作,像一場沒有退路的決鬥,每個人都拿命去賭。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1600多人被調來救火。餃子全程參與,從編劇到特效、配音,連混元珠也親自操刀。
江山社稷圖裡搶筆的戲,畫師們搞了2個月,宣紙堆得比窗外的梧桐還高。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託舉冰山時火焰蓮花的特效,幾乎耗盡了整個預算。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熬鷹似的日子裡,連春節的紅燈籠在機房外都成了奢侈。
2019年,當銀幕上哪吒扛起冰山時,餃子盯著放映間的暗紅絨簾。那些被特效軟體吃掉的眼角紋,那些在茶水間蒸發的黑咖啡,此刻都化作蓮臺上跳動的業火。
他忽然覺著這滿座抽泣的觀眾都成了封神榜上的符咒,把動畫人的執念燒成了舍利子。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六年一晃而過,2025年《哪吒2》橫空出世,再度震撼華語影壇。
1948個特效鏡頭和一萬多個特效元素懸在銀幕上,為觀眾再次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圍獵。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預告)
兩軍廝殺的場景原本是潑墨山水裡的蠅頭小楷,餃子偏要它們化作兩群烏鴉在暮色裡撕咬。
分鏡師對著白紙發怔,誰見過兩億魂魄在三維空間裡各自奔逃?
渲染器嗡嗡作響,晝夜碾磨著"千軍萬馬"四個字的筋骨。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預告)
還有螃蟹構成的魚妖流星錘、哪吒掙脫穿心咒重塑肉身、仙翁身披萬方藤條、百萬妖獸身綁鐵鏈、千軍萬馬對撞……
分鏡設計師謝小彬回憶起那段日子,都忍不住吐槽,“畫分鏡的日子,鋼筆尖在紙上塗了又改,總讓人想起亂葬崗上新覆的土。”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預告)
餃子說,在製作《哪吒2》時,曾想過請些國際團隊來撐一撐場面,完成那些關鍵鏡頭。
但結果卻是——旗袍開衩處的風情,終究要本鄉本土的繡娘才懂針腳。最終,還是中國的團隊自我消化,步履維艱地去修補,去拼湊。
在《哪吒2》片尾謝幕時,螢幕上緩緩浮現出138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沒有一家是外國公司。
南瓜州的土撥鼠,是頂級動畫團隊的傑作;《深海》的紅極動畫團隊將其最精湛的水墨粒子渲染技術悉數奉獻;還有《白蛇》《凡人修仙傳》《長安三萬裡》的製作團隊,《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4040名動畫人,硬生生托起了《哪吒2》的票房奇蹟。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預告)
餃子說,“這場勝利,並非偶然。(他們)不止是競爭對手,每一個人心中都默默承擔著一個共通的願望——中國動畫,能不能從這場泥沼中掙脫出來。”
當然,這背後還離不開兩個字——熱愛。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預告)
回望百年,國產動畫電影的路走得並不平順。破土、萌芽、抽枝,風一吹,枝葉簌簌落下,又是一場枯榮。
好在認真做動畫的人,終於在賬本上看到了迴響——票房是觀眾的認可,天花板是實打實的抬高。
大家也熱情高漲地討論著,國漫又一次復甦了。
但殊不知,國漫從不需要復甦或是崛起;
國漫需要的,只是王者歸來。
風起青萍之末,這一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但一定不會太久。
部分參考資料:
  1. 《國漫何時再封神》,最愛歷史
  2. 《要頂級製作,還要頂級美學,〈哪吒2〉有多“變態”?》,中國新聞週刊
  3. 《〈哪吒2〉導演餃子:不能給自己留後路》,央視新聞
  4. 傅廣超:《經典動畫<哪吒鬧海>幕後解密》,空藏動漫資料館
  5. 林清:《中國動畫電影》,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年
圖片來源:網路
陳天橋 | 雷軍 | 鍾睒睒
不婚女性 | 蘇敏離婚 女性共居 
耶魯碩士沒工作 | 摳門上癮的年輕人
負債160萬的年輕人 | 985大學畢業收廢品
三無青年 | 起訴迪士尼的王潔瑩 | 極簡生活
紋面男孩 | 北漂中年長通勤 | 安寧病房
脫口秀 | 東方甄選 | 奇葩說
麥家 | 李娟 | 亦舒 | 瓊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