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無名之輩》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
口碑與票房雙豐收。
沒有大牌演員、沒有流量加持,低成本製作,卻拿下近8億票房。

彼時,魚叔也曾寫過一篇影評。
認為這是一部頗有誠意的國產片。
只是面對鋪天蓋地的盛讚,我反倒覺得它有些被高估了。
時隔七年,續集終於來了。
導演和主演陣容悉數迴歸。
在點映階段便贏得不少好評,讓人頗為期待。

可結果,實在讓人一言難盡。
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麻了。
這部所謂的續作,更像是一場掛著「情懷」幌子的詐騙——
《無名之輩:否極泰來》

雖然是《無名之輩》的續作,但兩部其實是獨立的故事。
沒看過第一部的觀眾,也能無障礙觀看。
但壞訊息是,獨立看就更難看了。
畢竟有第一部的濾鏡加持,才能勉強捱過全片。


劇情不復雜。
一句話總結,就是一場綜藝版《楚門的世界》。
故事發生在泰國。
任素汐飾演的薛芳梅,是一名電視臺導演。

為了懲罰渣男男友陳三金(章宇 飾),隱瞞實情將其拉入了一場整蠱綜藝。
內容如名所示,就叫《超級整人王之渣男再見》。
節目組提供了超強沉浸式的體驗,讓二人經歷了一場恐怖分子的綁架危機。

他們被綁到深山野林裡,遭遇恐嚇、威脅、以及各種人性試煉。
整個過程被攝像機拍下,再加料製作。
陳三金的各種渣男醜態被捕捉後放送,成了全民笑料。
同時讓綜藝熱度飆升,在整個東南亞掀起收視狂潮。


但隨著故事進展,陳三金慢慢發生了變化。
也終於像楚門一樣,發現了隱藏的真相。
崩潰,反抗,與薛芳梅的感情也將在最後迎來抉擇。

實際上,這個設定很契合時下熱點。
手撕渣男的大戲,各種情感糾紛類話題,經常博得全民參與討論。
就像是去年《再見愛人4》引發的熱議「盛景」,才剛剛過去不久。
如果能拍出其中的矛盾性和複雜性,那也是值得誇一誇。

遺憾的是,拍的啥也不是。
首先,手撕渣男的爽?沒有。
不管是男女主角的感情,又或陳三金渣男人設的建立,都是失敗的。
片中用一場陳三金找薛芳梅要錢的戲碼,來塑造二人的關係。

起因是電視臺改造,陳三金從義烏老家提供了一批燈具。
但因節目製作停滯,電視臺沒錢結款。
陳三金為了不讓老家的生意破產,就天天去臺裡逼著薛芳梅要錢。
陣仗挺唬人,卻經常被薛芳梅三下五除二地打退。
問題來了,這渣嗎?
這不是情有可原嗎?

或許,創作者也意識到單是這個情節有點牽強。
便又用一大段對話,強調陳三金的「渣」:
花女友的錢軟飯硬吃、嗜錢如命、窩囊廢、說大話、自私自利……

然而,只是單純的口述資訊,十分乾癟,說服力不夠。
連官方都得特地打上「隱性渣男」標籤,試圖強調人設屬性。





這思路是沒什麼問題。
問題是,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只會拍電影不會拍綜藝。
反正,片中用綜藝效果刺激觀眾的內容拍得相當降智,幾乎可以用鬧劇形容。

小打小鬧的綜藝劇本,毫無衝突性的情節,並沒有表現出節目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的瘋狂。
斷裂又生硬的觀眾態度轉變,讓所有人顯得異常愚蠢。
彷彿只是為了諷刺而諷刺的硬拍。


最後,是《無名之輩》主題核心的走樣。
前作之所以成為爆款黑馬,好評之一就是故事中對小人物個人尊嚴的聚焦。
家破人亡的保安,想重新成為協警。
城鄉轉換的小青年,想要混出名堂。
窩窩囊囊的老實人,渴望擁有愛情。
全身癱瘓的年輕姑娘,想要擁抱死亡……
每一個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延續了名字的續集,也有延續主題的意思。
先讓陳三金的尊嚴,在綜藝裡被狠狠踐踏。
被打,被罵,被嚇尿。

當節目假意的恐嚇下,陳三金終於破防。
他直面了自己的不堪過去,向所有人訴說了道歉。
並在目睹薛芳梅被「槍殺」後徹底崩潰。
痛定思痛,決心反抗。

電影本想用陳三金手撕劇本反抗資本的橋段,來呼應「小人物尊嚴」的主題。
他不再臣服恐懼,而是拿起槍亂殺。
從被節目操控,到節目組不得不為了收視陪他上演復仇戲碼。

與此同時,在薛芳梅的提示下,他終於發現這一切都是騙局。
並沒有選擇出現在收官晚會現場去領獎,而是一個人駕船離開,去找薛芳梅。

彆扭的地方來了。
觀眾認同電影核心的前提,是要對尋求尊嚴的人物有所共情。
也就是,能代入陳三金的處境,認同他的選擇。
但視角的飄忽,讓觀眾從故事開始就處於糾結狀態。
故事是以陳三金的渣男設定展開,把觀眾放在了批判視角。
可是,陳三金好像只是一個有點毛病的普通人。
連被綁架過程中所謂的「渣男」表現,看起來也是求生之法。
陳三金自始至終沒放棄帶薛芳梅逃命,所做的一切都與初始設定相違背。
從而,劇情邏輯讓人覺得牽強。

如果說,劇作就是讓觀眾看到,鏡頭或媒體對一個普通人的霸凌與異化。
但這樣,陳三金又被放置在了受害者位置。
與之對立的媒體、觀眾、甚至是將之拉入遊戲的薛芳梅,都是加害者。
顯然,這樣又丟失了複雜性。
更讓後來薛芳梅的轉變,和二人的重新複合,顯得十分膈應。

於是為了解決這些邏輯問題,創作者設定了一個終極Boss:資本。
是資本拿捏所有人,異化所有人。
在片中,具體指的是從掌握一切到被所有人反抗的瘋狂女導演。
嘴上打著復興電視節目的口號,其實只是為了賺錢。
但陳三金所謂的反殺資本,也只是一陣虛假的突突突。
然後收到賬戶裡打入的侮辱其尊嚴的錢,與薛芳梅複合。
贏了嗎?贏在哪?

電影結尾處,又一波挽尊操作出現了。
陳三金與薛芳梅碰面,喊話戲外觀眾似的,提醒大家被騙了。
留下想象空間,暗指參加節目或許就是二人的共同籌劃。
用一場表演,讓全民陪玩。
魚叔那一瞬間,覺得自己確實被騙了。
不只是潘斌龍貼上雙眼皮裝黃渤。

也不只是兩個好演員漫不經心地演爛片。

更不只是導演掛上前作招牌套殼詐騙。
而是這如坐針氈、漏洞百出的兩個小時過後,電影終於圖窮匕見:
第三部的預告緩緩出現。
一切都是預告,或許連第二部,都只是第三部的邊角料。
所以,這一部才拍的這麼不顧觀眾死活。

原來,電影還真有現實意義。
拍出一場詐騙,自身也是詐騙。
戲內算計,戲外做局。
這麼搞下去,無名之輩會消失,否極泰來大概只能是幻想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白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