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折磨”混血女兒被全美狂噴的華裔虎媽,14年後口碑反轉了

多年前因出版過《虎媽戰歌》而揹負罵名的蔡美兒一定不會想到,十幾年後她和她的“虎媽教育”會重新被美國人追捧。
她的《虎媽戰歌》全球暢銷500多萬冊,中國式教育震動西方社會。
蔡美兒隨之被捲入巨大的輿論風暴,她被人稱作“有史以來最差勁的媽媽”,一度收到死亡威脅。
就在今年1月,她作為特別嘉賓被美國副總統J·D·萬斯邀請,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
她不僅是萬斯的大學導師,也是他身後最大的職業推手之一,前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拉馬斯瓦米也是她的學生。
兩位學生成為白宮紅人,蔡美兒終於打贏了口碑翻身仗。
蔡美兒口碑逆襲同時,她的“虎媽式教育”也在歐美翻紅。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這些年來蔡美兒的經歷,低開高走最合適不過。

蔡美兒是誰?
華裔律師,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更是“虎媽“這個概念的鼻祖。
如果說國內的“雞娃聖經”是《哈佛女孩劉亦婷》,那麼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中式教育代表作便是蔡美兒的《虎媽戰歌》。
她塑造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式教育,投入巨大精力進行育兒,總是嚴苛地追求優績,力求讓孩子上最好的大學。
在書中,蔡美兒強迫孩子每門功課必須拿A,每天至少要練鋼琴或小提琴三個小時。
她不讓她們看電視,會威脅燒掉孩子的玩具,甚至還當眾羞辱自己的大女兒索菲婭,說她是“垃圾”。
最終她把自己的小女兒露露培養成了音樂神童,兩個女兒最終都成功進入哈佛大學。
這本書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成為國際暢銷書,蔡美兒也就此迎來人生的低潮期。
大量惡意的輿論湧向她,有人認為她應該被抓起來,因為她犯了兒童虐待罪,反對者對她發去惡評:“滾回中國去,你這個虐待狂”。
她後來被舉報疫情時期違規舉辦私人晚宴,深陷“晚宴門”事件。
兒童虐待、種族歧視、厭女還有性騷擾,蔡美兒遇到的每一項指控都嚴重至極,這些指控讓她聲名狼藉。
在最危機的時候,命運給蔡美兒埋下了轉機的伏筆。
2011年,《虎媽戰歌》出版沒多久,正是輿論攻擊她最猛烈的時候。
蔡美兒說自己那會非常沮喪,然後她收到了萬斯發來的郵件。
她回答了萬斯一個關於考試的疑問,過了幾個小時,萬斯又發了一封郵件說他讀了那本書,“不知道為什麼這會引起爭議”。
萬斯覺得蔡美兒的教育方式讓他想起自己的外婆,雖然嚴厲,但是正常。
她鼓勵萬斯寫完《鄉下人的悲歌》,還把他介紹給自己的圖書經紀人。
蔡美兒的學生不止萬斯,她在耶魯大學的課程經常爆滿,辦公室裡也總是有人等著跟她交流。
蔡美兒被同事形容成一個精力無限的超人,就連她的語速也比平常的人要快不少。
她每天忙著授課、寫書、指導學生,指引學生們適應校園,畢業後到合適的地方發揮才幹。
她的學生橫跨共和黨與民主黨,他們中的一些人現在是記者、議員、企業高管,在各種領域發光發熱。
還有好幾位像萬斯這樣進入權力機構,成為白宮的高階官員。
有人評價道:”她是耶魯法學院最重要的顧問和導師。“
時至2025年,蔡美兒返回華盛頓,媒體不再批評蔡美兒,而是寫道:虎媽已被“平反”。
這不止是因為她的學生們的功成名就。時隔14年,在一個採訪影片下,人們對蔡美兒的看法發生了180度大逆轉。
"我讀過幾本她的書,時間花得很值。”
“崇拜這位女士,優秀的學者和作者,對自己做母親和教育的方式非常坦誠”
“幾年前讀過《虎媽戰歌》,這本書太棒了,很感謝蔡美兒對我撫養孩子的啟發和幫助”

讓人很意外的是,虎媽式教育正在歐美回潮。

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文化正在批次製造平庸的學生。
印度裔億萬富翁拉馬斯瓦米去年12月在X上發表了這樣一篇長文。
他認為,現在這麼多頂尖的科技公司高薪僱傭外國和移民工程師,不是因為美國人智商低,而是因為美國文化至少從90年代開始就一直推崇平庸而非卓越。
人們喜歡舞會皇后和運動員,而不願青睞數學奧賽冠軍和優秀畢業生。學生應該多看些書,多參加科學競賽,少看點情景喜劇,少去參加派對。
這樣的文化生產出來的人才,會讓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一敗塗地。
《今日美國》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智庫的政策分析師也呼籲“將虎媽式教育美國化”
分析師認為,美國學生多年以來閱讀成績和數學成績一直在下降,長此以往美國可能會失去“競爭優勢”。
社交媒體上不乏主題是“亞洲人留學後被歐美同學認定是數學學霸”的搞笑影片,刻板印象背後是東亞人在數學成績上十年如一日的領先。
翻譯源自網友:睡不醒のE
2013年上海學生參加PISA獲得數學第一,把美國遠遠甩在後面。
2023年國際數學和科學趨勢測試(TIMSS)報告顯示,美國學生的平均分表現遠低於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的學生,特別是數學成績急劇下降。
不同的聲音正在出現,美國中產正在反思虎媽,支援虎媽,成為虎媽。
《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寫到:“現在我們都是虎媽”,重視教育的美國中產正在搬到亞洲精英移民社群裡,給孩子營造學習環境。
也難怪美國中產焦慮,他們的孩子上不了藤校,卷不過留學生,這是美國中產家庭所面臨的大問題。
有研究顯示,家庭是中等收入水平的學生進入常春藤盟校的比例遠低於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學生。
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學生在申請大學。同時,中產家庭的孩子進入盟校的比例穩步下降。
為了讓孩子有個好學歷,一些美國中產正在成為隱性虎媽,中產家庭的特點之一就是孩子總是特別忙。
中產們不再逼迫孩子學小提琴或是鋼琴,卷的領域更多樣化,比如讓孩子搞藝術,學體育,或是參與非營利組織。
蔡美兒依然認為虎式教育是有用的,但她也認為現在的一些孩子的壓力太大了,這些壓力不是必要的。

虎媽式教育引起的輿論風暴和它的影響力,大到很多人忘記了它本身的特殊性。

特殊的虎媽式育兒已被美國主流教育方式悄悄接納,成為更普世的東西。
蔡美兒從小就在西方生活,本身是受到移民思維塑造的的移民二代。
並不是所有二代移民家長都會迷戀精英教育,不乏尊重孩子個性與自由的家庭。
電影《過往人生》
2018年《紐約時報》刊登了韓裔二代移民樸萊恩的文章,他表示自己是“最後的老虎家長”。
多數的移民二代並不支援蔡美兒,他們反思著老派亞洲教育方式之必要。
樸萊恩寫到自己無法複製父母對教育“孤注一擲”的思維,他認為來到美國,接受美國的主流教育方式,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蔡美兒自己也不斷強調自己的書不是一種教育方法論,而是個人經驗與回憶的記錄。
蔡美兒在書的中後段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強勢的教育造成了家庭的隔閡,孩子上大學之後她就不怎麼管女兒了。
一場大病之後,她反思著自己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她直言自己對於育兒並不後悔,但是教育過程中做了很多錯事。
當蔡美兒自己反思它,亞洲移民二代也說要拋棄它,虎媽式教育卻被壓力更大的美國中產內化。
蔡美兒的虎媽式教育,或許改變不了被批為崇尚“平庸”的美國,但可以拯救一些為孩子上藤校而焦慮的人。
時代總是會給一些逆反主流的的事物予以過分嚴苛的評價,時間也會證明一切——有用的東西自然會留下。
在崇拜精英的世界裡,總會有人需要它。
本文系原創釋出,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