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夫”興起水果盆栽逆襲拼多多“千億扶持”如何啟用四川盆花產業


47歲的海媽,從四川資陽的鄉村姑娘到頭部園藝品牌創始人,她的故事不僅是“一粒種子到一片花園”的創業傳奇,更是傳統農業擁抱新電商的時代縮影。
在“海蒂和嚕嚕”的花園基地,倉庫工人每天要打包約4萬個包裹,水果盆栽從“不溫不火”逆襲為拼多多爆款,平臺年銷售額破千萬。透過精細化運營、差異化直播和“30天包活”的承諾,海媽讓園藝變成普通人的日常樂趣。
這場“破圈”背後,是拼多多與新質商家的深度擁抱和同頻共振。
海蒂的花園創始人海媽。張建 攝

從“滴水觀音”到千萬粉絲IP
一位四川花匠的電商破局之路
時間撥回到2003年,彼時的海媽在十幾層樓中的一家小店裡,從事電腦組裝與系統維修工作,每天從清晨守到深夜。整棟樓有幾百家店鋪,顧客稀少,競爭激烈。海媽形容那種煎熬:“三天等不到一單生意,眼裡餓得冒綠光。”這段經歷讓她悟出最樸實的生存法則:“在絕望的市場裡,活下來就是贏。”
為了在喧囂都市中尋找慰藉,她在出租屋的窗臺上種下了一盆滴水觀音。每天觀察葉片是否“滴水”,成了她疲憊生活中的微小期待。“那時候,植物是我唯一的‘室友’。”海媽回憶道。這份對綠色的痴迷,讓她在2008年毅然辭去工作,開了一家小花店。然而,由於缺乏經驗和客源,花店開業半年就瀕臨倒閉。生意受挫,但園藝帶來的治癒力卻無可替代。2009年,海媽在成都郊區三聖鄉重新開起了花店。
一個偶然的契機,海媽的直播間突然湧入大量人群。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海媽,憑藉對網際網路的敏銳嗅覺,比別人更早意識到做電商的潛力。她抓住機會,用川妹子的爽朗和過硬的園藝專業知識,在直播間教粉絲修剪月季、配置營養土。不到三年,“海媽”全網粉絲突破千萬,吸引園藝學者和海外育種專家關注。
2023年,傳統電商渠道增長觸頂,海媽發現粉絲復購率趨於停滯,“流量成本越來越高”。轉折點源於一次老客戶的邀約。一位成都別墅區的業主邀請海媽參觀花園,她驚訝地發現,對方陽臺上幾十株朱頂紅竟全部購自拼多多。這讓海媽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她連夜研究平臺數據,發現園藝優質供給在拼多多存在很大機遇,2024年1月,“海蒂的花園”拼多多旗艦店正式上線,首月日均訂單突破200單。
與傳統電商“燒錢投流”不同,拼多多的“輕運營”模式讓海媽團隊得以聚焦核心優勢。“平臺搜尋流量精準匹配需求,節省了很大佣金成本。”海媽說,使用者願意為‘30天包活’的承諾買單,這一售後保障能讓花友真正享受養花、種花的樂趣,這是信任,更是拼多多生態的良性迴圈。
精心打包好的花卉等待發貨。張建 攝

抓住“都市農夫”熱潮
“新質供給”重塑園藝產業鏈
2024年底,海蒂的花園拼多多店鋪裡,一款藍莓盆栽突然衝上銷售榜單。巴掌大的花盆中,翠綠枝葉間綴滿果實,售價僅29.8元,這是海媽的運營團隊根據拼多多大資料定製的“爆款”“都市青年壓力大,嚮往田園生活,水果盆栽既有觀賞性,也有參與感,盆栽結果的那一刻,對他們來說很治癒。”海蒂的花園官方旗艦店拼多多負責人凌濤解釋。藍莓、檸檬水果盆栽上線三個月,日均訂單突破500單,江浙地區使用者成為主要購買群體之一。
拼多多憑藉其“水果強心智”的獨特生態,為品類破圈提供了關鍵路徑。平臺將果苗納入“百億補貼”範疇,透過集中曝光和高效的供需匹配,精準地觸達了那些代表新消費趨勢的都市青年。
一位使用者曾這樣評價:“買過你家的草莓苗,每天澆水盼著結果,比玩手機有意義多了!”對於拼多多而言,這不僅僅是銷售果苗,更是透過精準的消費趨勢預判,融合了“吃水果”與“園藝”兩大場景,巧妙地助力了新品類成長。
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啟動“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海蒂的花園”成為平臺重點扶持的品牌之一,這讓海蒂的花園迎來了幾次銷售爆發。凌濤坦言,他們早於2024年前便推出了水果盆栽,但一直不溫不火,直至入駐拼多多後,這一品類才開始出現可觀增長,這使他們堅定了繼續開拓這一品類的決心。“拼多多生鮮水果的心智強,品質好,帶動了果苗業務的快速成長”。
拼多多店鋪主播在基地進行直播。張建 攝
此外,園藝行業最頭疼的淡季,也在拼多多找到了解法。以往夏季高溫導致植物運輸損耗較高,入駐拼多多後海蒂的花園推出措施:使用者月初下單,月末收貨,待苗情穩定時,更能承受夏季的溫度。“淡季也能有穩定現金流,這是傳統渠道做不到的。”海媽說。

走向全國
“千億扶持”啟用四川盆花產業
四川有野生花卉5000餘種,卻因“小而散”的種植模式,被雲南、廣東甩在身後。如今,在海蒂和嚕嚕的花園苗圃基地裡,海媽正帶領著團隊,嘗試改寫這一局面,讓四川花卉踏上通往全國的征程。
海媽認為,雖然雲南在花卉產業規模上佔據優勢,但四川花卉有著獨特的差異化優勢。“他們多側重於鮮切花,依賴氣候調節,而我們四川則專注於盆花領域。”海媽自豪地介紹道。在種植和管理方面,海媽的團隊摒棄了傳統花農僅憑經驗的方式,採用了一整套完整的SOP(標準作業程式)。海媽形象地比劃著:“我們的操作手冊打印出來有一米多高!”這種工業化思維的引入,使拼多多店鋪的品控投訴率大幅降低,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在價格策略上,海媽的團隊也進行了精心調整。過去,一株月季的售價從100元到1000元不等,價格區間較大。經過長達三年的產品結構調整,如今月季的價格親民,僅需十多塊錢。海媽透露,他們將栽種週期從四五年壓縮至12個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拼多多使用者絕不是一味追求價格。我們的使命就是把‘奢侈品’變成‘日用品’。”海媽說道。
海媽心中懷揣著一個美好的願景,她渴望將家庭園藝的種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花香與綠意瀰漫在街頭巷尾。海媽不僅僅是在推廣一種園藝方式,更是在講述種花人的故事,那些關於熱愛、堅持與夢想的故事。
種花二十餘年,海媽的願望是讓花卉從“奢侈品”變為“日用品”。張建 攝
“中國有4億家庭,哪怕5%成為園藝使用者,市場就有千億規模。”她算了一筆賬:依託拼多多平臺,四川盆花可直達全國2800個區縣。“過去花農擔心‘出了川就爛根’,現在我們的‘30天包活權益’險覆蓋全平臺,復購消費者超過50%。”
近日,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未來三年內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助推平臺商家新質轉型升級。“海蒂的花園”成為平臺加碼扶持的品牌之一,目前,平臺透過“黑標”“官方認證”“回頭客好店”等資源為“海蒂的花園”加持曝光,並推出直播專項扶持流量,讓園藝知識更廣泛地分享。
海媽很期待在拼多多的成長前景,除了果苗外,也正著意研究適合平臺的差異化產品。“很多同行商家不會在多多開直播,但我們每天都會規律地直播,相較於走馬觀花式直播,我們每一款產品的介紹都會很詳細,讓消費者在瞭解產品的同時,能掌握如何養護的技巧。”
“種花不是生意,是讓每個人都能觸控四季。”海媽在新電商平臺的探索,不僅是個人品牌的成長,更是一場“從產品到生活方式”的變革。當傳統農業遇上新電商,拼多多正成為連線土地與城市、小眾愛好與大眾需求的橋樑。如今,中國家庭的陽臺上不再只有晾曬的衣服,還有藍莓果的清香、月季綻放的色彩——那是拼多多與無數個“海媽”共同種下的春天。
文/小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