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從澳洲到紐西蘭,聊了好幾個在國外卷的中國家長——
明明可以躺進澳洲八大,心裡就是對藤校牛劍放不下。
為此不惜消耗財力拼私校,學白人家長搞藝術體育,但最終小孩依舊脫離不了傳統的基因,要父母託舉才能走向社會…
中國家長搞精英教育為什麼不成功?

第一,拼錢拼不過英美old money,人家老錢幾代人積累了享用不盡的財富。隨隨便便養老金賬戶上2000 萬澳幣,繼承來的財富天天玩遊艇開豪車,幾代人吃穿不盡;讀藤校讀得是隨心所欲。
從小頂級家庭教師提供學術服務,運動藝術的修養都是圈層標配——
學網球高爾夫騎馬直接在自己豪宅的後院;滑雪度假坐的都是私人飛機,去的都是私人領地…
這群老錢不費吹灰之力定義了所謂的「精英教育」,全世界的中產爹媽當成養孩子的聖經爭相效仿。
但,你模仿得了豪門二代讀的學校,也模仿不了人家老錢爹媽的錢袋。1000萬攀登世界名校的成本,都能讓年入幾百萬的高管狠狠肉痛一把。
@群響劉老闆 說美國留學就是個巨大殺豬盤,勸年收入低於100萬就別想送小孩去美國,否則都是陷阱等著被收割——
國內家庭經濟鎖死在泥潭,小孩畢業拿不下美國工作。一個家庭被廢,連縣城婆羅門也難做。
坦白說,我覺得他這話說的保守了。
小孩如果不是自身打鐵硬:勤奮獨立好強上進,那家庭年收入低於 300 萬都沒必要送去美國。
原因有幾個。
首先年收入百萬的家庭看著有錢,但經濟還沒有脫離中產對流層。
構成主要是小企業主和公司機構管理層,兩者手裡沒有生產資料,抗風險能力不夠。外部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前者瀕臨破產後者面臨裁員,美本一年幾十萬學費隨時可能斷繳;
其次這類家庭收入雖高,但花銷也很高。因為人都活在圈層裡,沒來由一年賺幾百萬還節衣縮食吃糠咽菜,都是要和周圍的朋友打成一片的。
所以,房子的價值不能低於千萬、車子大幾十萬,一年保險費十幾萬,還要養全職太太和保姆阿姨。只是維持體面的純生活成本,就咔擦掉100 來萬…
剩下一半送小孩赴英美讀書,也不是送不起,只是沒有價效比:
頂尖學校無論美高還是美本一年學費8、9萬刀,加上吃喝拉撒4年燒掉數百萬輕而易舉。但小孩供出一個大學畢業,爹媽又能得到了什麼呢?
天資一般缺乏獨立性的,家長沒有幾百萬買身份就拿不到國外的工作
,最後灰溜溜回國就業,幾千塊的收入多少年能賺回教育投資;
遇到天賦異稟的牛娃就更慘了,拿到工作從此留在海外為生活奔波,一年都難見父母一面。養娃一場花掉一生心血,最後給漂亮國做了貢獻…
豪門沒有這個煩惱,家族財富會牢牢抓住下一代:畢業進自家的企業幫爹媽掙錢,為了財產也要拼命給父母盡孝。
英美老錢也送二代讀藤校,和我們讀的也不是一個藤校…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說起他有次去美國訪校採訪招生官。
那年巧了,普林斯頓反超哈佛成為全球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於是他問普林斯頓的招生官,為什麼普林斯頓可以反超哈佛?
普校招生官微微一笑,說因為他們不像哈佛,設醫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等實用學科。學校搞得都些所謂的「無用之學」,比如人文社科,培養的學生的認識,追求的是人生的真理…
言外之意,英美老錢的精英教育追求的要麼是上兵伐謀、馭人之術,繼承家業;要麼是人文藝術的造詣和眼光,倒騰點藝術品管好家族財富。
而中產的追求的都是實用教育:前10年扎堆在金融商科,最近10年都想送到矽谷碼農。雖然哈耶普依舊霸榜,但斯坦福在中國爹媽心中早已是NO1,CMU的offer現在都能踩藤校一腳…
這個選擇沒有錯,只是錢還不夠多。

第二,拼認知又拼不過那些白人精英家長的認知——
當他們送小孩去叢林探險,戶外生存,用挑戰自然的方式幫下一代構建人格底底層,如勇敢、自信和冒險精神的時候,咱們的精英爹媽在幹什麼?
花幾百萬上千萬「幫」下一代「規劃」人生。
小紅書上從幼兒園到中小學,都有人拼命告訴家長,你如果不把握時機拼命雞娃,就會毀了小孩的一生…

人的一生有幾十年,未來醫學科技能讓平均壽命過百歲,哪是一兩個月就能輕易毀掉的?!但扛不住焦慮的中國爹媽信以為真,精密規劃小孩的教育:
幾歲該做什麼事情,做不到就會輸掉一生…
結果小孩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搞得標化都刷不完,爬藤申請海外名校,只能爹媽出手花幾百萬搞包裝做簡歷,為甚至為了保錄不惜造假。
上個月英國大學雞飛狗跳,翻舊賬徹查學生入學申請材料,帝國理工查出學生提交的高中成績單竟然來自一所早已倒閉的學校。
而這股「保錄」的風早早吹到了海外,從漂亮國到紐村,不少成績一般的,爹媽都回國給娃找升學顧問…
不講武德的規則破壞者讓真正努力的中國學霸武功被廢,海外留學遭盡白眼。
長居海外的朋友理解不了保錄操作,問我:花上百萬小孩啥也學不到,中國有錢的爹媽到底圖什麼?
我說,臉面
。
送娃爬藤進名校,中國家長在乎的不是小孩學到了什麼,而是刷到全球頂尖大學的牌子,在朋友圈裡就有了臉面。
國內某大佬從top1的美高捐樓捐到了藤校,幫二代刷了一堆金光閃閃的學歷,但隨便找個同校都知道,這個富二代是爛泥扶不上牆…
可當爹的還要捐樓刷名校,因為自己夫妻倆都是名校畢業,下一代太渣丟不起這個人。
有錢的爹可以用金錢鋪路,實力差的只能靠造假硬湊——
做公益直接砸了一條舊衣回收的產業鏈,寫進小孩簡歷;體現人文精神,坐私人飛機半天往返雲貴小山村,拍攝採訪做紀錄片…
對大部分中國家長而言,無論有錢沒錢,教育的kpi就是升學,至於小孩的身心健康…不在考核結果之列。
家長認知侷限固化,讓中國小孩12年被鎖死在卷子上,玩命刷題捲成績,gpa拿到3.9,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找不到工作:
背景比不上歐美裔,狼性拼不過印度裔。
拿不到身份留不下只能回國找工作,ucl碩士薪資比不上國內985的本科,幾千塊的收入愁白了爹媽的頭。
最後,還是花錢花時間花盡心血的家長擔下了所有。被供養出來的小孩根本無所謂的——
過去電影電視劇裡演的很多病患都送出國治療,現在留學生把出國讀書當成流放,一身名牌的富二代行囊裡裝滿了麻將,熬完大學就想回國,發展到現在很多打死都不願出國留學…
中國小孩精英式的優秀,都是被爹媽策劃出來的。別說自驅力了,他們自己連爭強好勝的心思都沒有。讀書之於他們,不過是給爹媽打了份工…
白人精英家庭也策劃,和中國家庭為什麼結果不同?
因為白人家長只策劃不執行,教育小孩可以忍住嘴和手;但這對中國家長來說太難了,他們事必親躬,剝奪了下一代試錯的機會…
按部就班抄模板,小孩在模板裡躺平,就算花幾百上千萬搞教育,最後也只是搞了個寂寞…
本文系授權釋出 , by mikizhou,From Miki粥,微訊號:mikizhou520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