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椰子
來源:小椰子專欄
ID:xiaoyezizhuanlan
01
最近,有這樣一類影片很火,被全網群嘲:
“跟著領匯出來應酬,滿滿的商務菜系裡,出現了一盤我點的煉乳小饅頭。”

“這個菜一上來,領導就說,誰點的小孩菜?我默默地舉起了手。”
小饅頭和小酥肉火了之後,又出現了其他版本:

炸薯條、煉乳大包、芒果綿綿冰……

都是為了彰顯:
懵懵懂懂的我參加大佬們的商業飯局,領導把自己當成小孩一樣看待的“特殊寵愛”。

很多人都沾沾自喜地發文:
“和領導一起吃飯,領導跟我說:小孩都愛喝可樂,你快再喝一杯,多吃點肉,還長個子呢。”

“領導說:今天咱們有小女同志在,點幾個糖醋排骨小酥肉炸饅頭紅糖餈粑可樂雞翅什麼的吧。”

“他們西裝革履,談吐不凡,端著精英風範,我則在旁邊問服務員有拔絲地瓜和炸牛奶嗎?”

發這類影片和文案的人,也許以為會被大家誇:
“哇好可愛啊,好不諳世事的小孩好清純小白花呀,要當總裁夫人了呢。”

沒想到評論區的網友們,小嘴都跟淬了毒似的:
“怪不得領的是寶寶工資。”

“你能出現的飯局應該也沒有很商務吧。”

“所以呢?領導是不是還要摸摸你的頭給你親親抱抱舉高高?”

後來,甚至衍生出了一個專門的詞彙:

“嬌牛馬文學”,也可以說是“職場奶嗝文學”、“嗲員工文學”。

意思就是像“嬌妻文學”一樣,喜歡矮化、幼化、弱化自己,讀來令人不適的文學。

02
你會發現當下時代,這種集體追求“像小孩”、“幼齡化”的現象,是愈演愈烈了。
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送女朋友上班”系列:
一些看上去二十多歲,穿著幼態、戴著可愛毛絨帽子的女生要去上班。
男朋友像叮囑要去上幼兒園的女兒一樣嘮嘮叨叨:
“去吧,這班啊,上明白就上,上不明白就睡覺。
上廁所跟領導講啊,別拉工位上知道不?”

接著拿出裝滿了葡萄味飲料的水壺給女朋友背上,再拿出一大袋的零食讓她分給同事。
讓她“別跟同事幹仗,別拿頭頂人家。”

之後又絮絮叨叨地交待個不停:
“帽子衣服熱了記得脫啊,別捂出汗來,背打直了,好好走路。”

回家吧孩子,二十好幾的人了整這出咱不嫌幼稚嗎?
哪個成年人會拉工位上啊?
你不覺得被冒犯,還挺開心自己被像小孩一樣寵著是吧?
可怕的是這類影片還越來越火,無數情侶博主都在跟風模仿拍《像送孩子去幼兒園一樣送女朋友上班》。
後面甚至衍生出了:“送老婆上健身課”系列:
“能練就練,練不了就讓你朋友別練了。”

一樣的給老婆帶上水和小零食,老婆則像小寶寶一樣戀戀不捨地說:
“我下課了你要第一個來接我啊。”

“送女朋友打麻將”系列:
“待會能贏就贏,輸了也不要不開心哦。茶樓裡的茶多喝點,付過錢的。”

同樣的給女朋友帶了零食、外套,給迷迷糊糊走錯路的女友指路。

這種把女朋友當成智力發育不全、生活無法自理的小寶寶的行為,沒想到受眾還異常多。
評論區裡一堆人又吻了上去:“好愛這種爹系男友”。

03
再比如,“寶寶冰淇淋”系列,其實就是“寶寶碗”的變種。

很多女生炫耀地曬出,自己在生理期想吃冰淇淋又不敢多吃,男朋友就給自己做了一個迷你的“寶寶冰淇淋”。

有的男朋友甚至會因為女友喝了口冰水,就直接上國粹,女友瞬間覺得自己被愛了。

更逆天的,還有曬出自己在家裡,被老公像打小孩一樣打的影片:

“小時候被爸爸打屁股,長大了被老公打屁股,還竟然用的都是衣架子打。”

最荒誕的是,在各大社會新聞底下的評論區,出現的“幼化狂歡”:
一個10歲的小女孩被檢查出懷孕,有人發出她的彩超照,不去關注她為什麼會這麼小就懷孕,而是高高在上地指責:

“10後想幹嘛,還有一點學生樣子嗎?”
評論區裡幾乎都是在裝可愛的:“出去玩還要給媽媽報備的00後跟我走。”

“00後,買了35塊的酸奶,只敢說19.9。”

心理學上就有這樣一個詞:“自我幼化(infantilization of self)”,指的是:
成年人在親密關係或社會互動中,呈現出過度依賴、尋求照顧、迴避責任等類似兒童的行為模式,希望藉此換取愛與關注。
但現實往往是,這種方式很難真正得到想要的愛,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在職場上,“幼態形象”會削弱一個人的權威感,甚至會成為被領導、同事、合作伙伴輕視的理由;
在親密關係裡,則會被塑造成“依賴者”,而非平等伴侶,從而讓渡本應擁有的成人話語權。

看過這樣一句話說得很好:
“用幼稚換來的愛,就像兒童餐,吃不飽但能讓你習慣被餵食。”
追求幼態,只會讓你顯得容易被駕馭、操縱、掌控,跟真正的尊重根本沾不上邊。
04
永遠不要幼化自己,你會看到智慧、鋒利、充滿野心、追求成熟的女性,都活成了怎樣閃閃發光的模樣:
比如年僅34歲的王虹教授,在紐約大學的教室給大家講解她的理論,四塊黑板密密麻麻寫滿了她的論證。

她就是那個用127頁論文證明數學界百年難題“掛谷猜想”的女性,成為下一屆菲爾茲獎的熱門候選人。
小小的教室被擠得水洩不通,全場都屏息凝聽,講座結束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優秀的女性,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打破了所謂“女生學不好數學”的刻板偏見。
再比如“最美飛行員”徐楓燦,入伍僅僅6年就晉升空軍中尉;

21歲就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陸軍首批女飛行員中第一個單飛的女飛行員,並滿分透過考核;
年僅23歲,她就駕駛大國重器直-20戰機,並當選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異常艱苦的訓練中,她從未輕言放棄,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從她們身上,我們也許可以學會:
不要再執著於當個被保護、被寵愛著的“寶寶”,用成年人的方式去直面挑戰、關愛自己,才能變得成熟。
要知道,那些讓你“變輕”的力量,往往都偽裝成蜜糖味的枕頭,讓你不知不覺間沉淪。
而真正讓我們紮根生長的,從來都是拿到自我主動性、努力強化自我的過程。
— E N D —
素材來源於網路/影片截圖。來源: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作者:小椰子。用獨特視角解讀熱點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