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人抱團養老的“退休天堂”,拒絕年輕人,各種自由各種瘋,最後竟成“性愛不夜城”?

如果說“養兒防老”是父母輩的終極理想,那麼“抱團養老”就是年輕人的定心良藥。
隨著時代發展,抱團養老這個概念被越來越多人參考並實踐,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遠在美國的The Villages
這個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北部的The Villages養老社群,擁有著與美國不匹配的人口密度。

這裡生活著

近20萬名年紀在5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

,雖然這個數字在中國有點見怪不怪,但是對於美國那個人口密度,還是很驚人的。


這也正是大家好奇這裡到底有什麼特殊魅力的點。


其實,與其說這是社群,這裡的硬體設施和麵積規模可以說和城市無差。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富商看上了這片土地,覺得有著不錯的前景,可以發展一下,就這樣在幾年的籌備後,1992年這座養老社群初見雛形。
最開始,這裡的人氣也並不是很高,2000年時入住社群的退休老人還不足1萬人,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今天的20萬人規模。
佔地面積也從之前的普通社群大小,擴充套件到今天的148平方公里,比曼哈頓還大,而且仍在不斷擴張。

如果只是這些資料就讓你震驚,那麼你在這裡走上一圈,更是會被這裡的硬體設施驚訝。


社群大致分為居民區、娛樂區、教育區以及生活區。
超市、銀行、醫院、酒吧、學校……諸如此類的城市設施那都是基礎,甚至在我們很多城市都沒有的寵物公園這裡都有三個。
社群綠化更不用強調了,湖泊、樹林隨處可見,還有專業的人士定期修剪,無時無刻都是鳥語花香的。
另外,人多就難免事雜,所以這裡還設有律師事務所和治安部門。
還有少量提供醫療看護服務的介護式公寓可供出售,購買介護式公寓房屋的老年人可以得到24小時居家看護的專業付費服務。
你以為人家在過家家,實際上你在城市裡的便利在這裡也都是平等享受的。
也正因為生活在這裡非常便利,所以很多人自打住進來,就再沒出過社群大門一步。
提起這個養老社群,很多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在這裡不快樂,那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覺得快樂。”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寧可賣房,也想住進這裡。


理由就一個,圖個開心!

上了年紀的人,都閒不住,喜歡走走逛逛,活動活動。


而這裡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60個高爾夫球場,70個游泳池,3000個俱樂部。
各種各樣的社群娛樂中心涵蓋的娛樂專案多達200餘種,大家都可以來學習。

每天傍晚廣場上還有樂隊演出,天天都是音樂節,想不嗨都難!
當然了,也不是每個大爺大媽都喜歡熱鬧。
什麼瑜伽啊、園藝啊、手工啊、寫作啊……別說老人們了,連旅行菌都想坐下來修身養性一下。
想要參加也很簡單,只需要每月交300美元的會費就可以了,並且為了方便大家查詢排課表和上課地點,還有專門的APP,一鍵搜尋,超級無敵方便。
每天和老閨蜜們待在一起,曬曬太陽,泡個溫泉,再聊聊隔壁的李老頭……
那邊獨具特色的咖啡廳裡排隊購買咖啡的沒有一個年輕人,都是打扮時髦的大爺大媽。
在這裡,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人到90又開一春都不見怪。
一反其他養老院中老人沒有精神的模樣,生活在這裡的人,每個人眼裡都充滿了光。
也正因為大家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快樂,自然美國常見的種族歧視問題,在這裡也是完全不存在的。
生活在這裡的人似乎更透徹的理解了那句話:
“快樂是人生的本能,也是人生的目的。”

隨著這裡被越來越多人熟知,也有人發現了這裡的一大“秘密”。
什麼快樂,都是假的!
有人說,這座“烏托邦”都是有人在操控的,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大家保持快樂的心態。
例如,社群的報紙“特定”的,上面只刊登正面的新聞,會遮蔽掉一切不好的、消極的新聞;
廣播電臺聽到的都是快樂的音樂,什麼社會動亂和哀傷歌曲,統統被遮蔽在外;
為了讓大家忘記已經老了的事實,社群還會對進社群的人年齡有很嚴格的限制,住在這裡的家庭中必須有55歲以上的老人,19歲以下的年輕人只能以探親為由生活不超過30天;
如有老人需要去社群外的醫院看病,或者有人離世,救護車進入社群就要關閉警鈴,也不能貼有明顯的標識……
他們說,這裡就像是現實世界裡的“楚門世界”,遍地是演員,只為了“騙”生活在這裡的老年人。

更有人說,其實這裡的生活也不算真正的自由。


例如,你就算花了錢在這裡買了房子,也不能隨心所欲地裝修,牆面粉刷必須上報,顏色也只能在規定的顏色表裡選擇。
類似這樣的規則還有很多:
禁止安裝電視天線,衛星天線;
花園不能隨便種植植物;
一家只能養一條不超過40磅的狗;
每個車道不許停超過2輛車;
車輛一週只能用2次
……
如果不遵守這些準則,將會被處以罰款,併成為鄰居中的賤民,遭遇排擠。
因此,每個人只能被迫成為“演員”,聽話地扮演著“極樂世界”的一部分。
由於不能出去,這裡的訊息也不會輕易外傳,還有人藉此機會在社群裡亂來。
男男女女做著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被戴上了“性愛不夜城”的帽子。
可以說,圍繞他們的負面新聞從未停止過,也有老人站出來“打假”:
“濫交什麼的都是造謠,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只是想在這裡快快樂樂的享受生活,有錯嗎?”
這些傳聞到底是不是傳聞,可能只有住在這裡的人有權說話。
旅行菌認為,其實只要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似乎做什麼選擇咱們的確無權干涉。
如果未來你身邊也有這樣的養老社群,你會作何選擇呢?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