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侃哥的第 2340次原創
網上流傳一個笑話:

說絕大部分美國人不知道葡萄乾是葡萄製成的,也不知道葡萄酒是葡萄釀的。
為什麼呢?因為葡萄的英文是grape,葡萄乾的英文是raisin,而葡萄酒的英文則是wine,這三個東西在構詞上沒有任何關聯,如果沒有名詞關聯,光靠實物猜,是猜不出它們之間的關係的。
你信嗎?
我還特地去問了一個美國朋友,咳,其實我都多餘問…


我在網上也轉了一下這個笑話,原本以為大家都會看個樂,沒想到有人還真信了:

還有人說:中文的資訊量還是不錯的,英文裡刻意製造的壁壘太多了。

確實,這個笑話很容易讓人得出這個結論:中文很好用,英文很麻煩,還順便侮辱了一把老美的智商。
你看,“葡萄”、“葡萄乾”、“葡萄酒”,這三個詞都含有“葡萄”,我們中國人透過字面就可以理解這三樣東西的關聯;而 grape(葡萄)、raisin(葡萄乾)、wine(葡萄酒)是三個長得完全不一樣的英文單詞,光從字面根本看不出彼此的關聯。
這個道理沒錯,但你不能得出“大部分美國人不知道葡萄乾是葡萄製成的,也不知道葡萄酒是葡萄釀的”這個結論,這就脫離實際了,畢竟人對一個事物的認知,並非來自它的名稱,更多地是來自常識、經驗和教育。
“葡萄乾是葡萄製成的,葡萄酒是葡萄釀成的”是常識,跟它們的名稱關係不大。

再比如,豬的英文是 pig,豬肉是 pork,pig 和 pork 兩個名稱沒有關聯,難道美國人不知道 pork 來自於 pig?
這裡還有個反例,就是中文詞看不出關係,但英文詞能看出關係。
goose 是“鵝”,wild goose 表示“大雁”,從中文詞看不出兩者的關係,但從英文詞我們可以看出:wild goose(大雁)是 野生的 goose(鵝)。事實上,大雁經過人工馴化,成為了家養的鵝。

不過必須承認,這樣的例子比較少,一般情況下,中文裡有關聯的事物間會有共有的字,比如鉛筆、蠟筆、粉筆、觸控筆,一個共享的“筆”字表達了這四種東西的共性。
而英文更偏向於一個概念一個詞,比如剛才那四個詞的英文分別是 pencil,crayon,chalk,stylus,你根本看不出它們之間的共性。

這是因為英文的來源非常複雜,比如來自古日耳曼語、古英語、古諾斯語、古法語、希臘語、拉丁語等,包括現代英語也在不斷吸收世界各國的語言,這種多樣性導致英語在構詞上十分複雜。有網友甚至把英語戲稱為“屎山”…
有人可能會問,為啥英語這麼麻煩還成為世界通用語?主要原因是現代英國的殖民擴張和美國長期作為超級大國的存在,這已經跟語言本身的特性無關了。
相比之下,中文源頭相對單一,中文詞彙的構成主要基於漢字,相關詞彙常透過共享一個或多個漢字來表達關聯性,在不同概念的聯絡和理解上,中文的確有獨特的優勢。
不過,中文也有中文的問題,比如一個漢字可能存在不同用法和含義,比如馬路,馬達,馬克思,馬虎,馬上、蛛絲馬跡,雖然都有“馬”,但不是這些概念的共性。尤其是“馬達”和“馬克思”,其實是“motor”和“Marx”的音譯,外來詞的音譯也增加了中文的複雜性。
另外,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也會造成一些概念在表面上無法理解,例如:夫妻肺片、獅子頭、虎皮青椒、老婆餅等,這些概念經常讓人工智慧作畫時翻車…

總而言之,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自身的問題。開頭那個笑話故意挖坑,試圖抬高自己並貶低他人,難免顯得有些片面。
我們不應僅憑語言的差異來評判或嘲笑他人的語言,否則不利於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學習。
網路上類似的帖子並不少見,因此我們需要提高自己的認知和鑑別能力,不被這些片面的觀點所誤導。

《侃哥陪你讀外刊》·22季
第18
課預約
↓↓↓

【超值福利】
想提高口語和交際能力?
想要學會最地道的表達?
想要一次玩轉俚語?
課本上不會教你的地道俚語都在這裡!
【0元搶位 先到先得】

✔️美語寶典課程
掃碼免費領
👇👇👇

200節趣味俚語課程
詳細音訊講解分析
趣味插圖助記
例句解析
實戰對話
額外收穫單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