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投資寫多了,難得有朋友記得,我主要是個八卦情感人生成長類博主,去年9月起來的行情,耽誤了我的主業。
不過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來錢的風颳到你這了,就趕緊抓住,其他時候就看看人世百態。
這兩天收到社群一個朋友的求助,感慨良多:
說實話,經濟下行幾年,這種朋友已經愈發稀少了,大部分人早就被現實教育得現實起來。
說文藝青年之前,先說一下這位姐妹的男友。
關於他對性工作者的評價,你的不安感覺是對的。
他要嫖娼(或者已經在P),先給你做點鋪墊,日後被你發現,可以狡辯自己在幫助弱勢群體,為保護女性做貢獻。
不要覺得荒謬,在文藝男青年群體裡,這個說辭可太普遍了。
連嫖娼都要上真善美的價值,要麼民國那麼多大咖嫖客呢,還有不少深入寫妓女生活的紀實文學。
比如郁達夫,去北大任教前,委託梁實秋帶他逛北京的四等窯子,梁實秋拒絕,他就自己找相熟的車伕帶他去,還要寫出來表示非常滿意,體驗棒棒的。
郁達夫第2個老婆是杭州著名美女,但他嫖娼喜歡找醜的老的無人問津的,還要寫到文章裡:
“我要救世人,必須先從救個人入手,我要替她們盡些力。”
“這前後兩三個月裡,弄得我心力耗盡”。
看到了吧,其他行業男性不少也P,但是正常人不會給嫖娼上價值。
人家被抓到了頭一低跟老婆道歉,只有某個群體振振有詞【我在幫助弱勢群體】。
說回這位姐妹,她一方面家境不錯,一方面有性別年齡外貌紅利,所以這類文藝女青年算是挨生活巴掌最輕的。
至於家境一般,智力一般,長相一般的文藝青年,不限男女,百度百科如下描述:

對不起了,話糙理不糙。
我直播或者文章裡經常給大家推薦書,但是我幾乎沒有推薦過純文藝類的小說,更多是關於歷史,工具,社科,商業等方面的書,少數小說也是社會群像類的經典款,情愛是裡面最不值得一提的調味品。
其實我年輕時看過非常多純文學的作品,卡夫卡,茨威格,三毛,毛姆,川端康成,張愛玲,村上春樹等等我都是成套看的。
誰年輕時沒有追求過一些精神層面的孤高。
誰一無所有時沒有嚮往過別人愛上你的靈魂呢。
這個事情一點都不可恥。
但如果過於沉迷其中,拿藝術指導生活,25歲之後還沒有清醒,未免容易把自己帶進溝裡。
很多知名作家都是有自毀傾向的,包括其他藝術領域的文藝工作者,自殺的抑鬱的比例遠高於其他行業。
比如太宰治,作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作品裡每個字都透著絕望的氣息,道盡精神和感官的雙重萎靡。
他出生富豪之家,多次自殺未遂,終在39歲與最後一位愛人投河自殺成功。
除此之外,很多知名文藝創作者,其實都有社交障礙,社會化嚴重不足,比如張愛玲,卡夫卡,簡奧斯汀等,而他們在作品中會不自覺美化這種敏感內耗的特質,誤導了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
現實生活經常是幽暗曲折,複雜無趣的,人要獲得滿足,需要付出長久的努力。
但是文藝作品需要戲劇化,需要衝突,需要挑逗情感強烈的釋放,沉迷於此,信以為真,人會喪失思考複雜事情的能力,愈發不能理解真實的世界。
比如今天正好看到一個例子,以下截圖出自國內著名大財經平臺的公眾號:

他認為美國今天的國際地位,美元貨幣的霸主地位,是因為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盟友關係、盟友信任等等軟實力,而不是F35和航母這樣的硬實力。
文人誤國,鼓吹靠軟實力就能登頂是所有筆桿子們世世代代的意淫。
可惜槍桿子裡出政權。
美國二戰時期超絕的工業能力,全球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之後引領的資訊科技革命,鉅額金錢維持的全球軍事基地,共同奠定並維護了美國的國際地位。
以上皆是硬實力。
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延伸,是寄生在硬實力身上的光環,沒有了硬實力,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這位姐妹,你比這個小編強,他屬於孤芳自賞而不自知;
你已經在自我反省和改變的路上了。
讓自己忙一點,多參與社會活動去拿結果,多見識真實的利益關係去開闊自己,不要陷入狹隘的自戀裡,更加不要被有毒的情愛繫結。
